CN207502045U - 三层二级缓冲磅 - Google Patents

三层二级缓冲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02045U
CN207502045U CN201720938058.XU CN201720938058U CN207502045U CN 207502045 U CN207502045 U CN 207502045U CN 201720938058 U CN201720938058 U CN 201720938058U CN 207502045 U CN207502045 U CN 207502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eighbridge
bolster
buffering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380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AYA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AYA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AYA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AYA WEIGHING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380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02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02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02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包括用以放置称重物的面板层、用以称重的地磅层及用以托起、围护地磅层的底框;面板层底部四角分别并列的固设有一连接至地磅层的第一缓冲件及一连接至地磅层的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为弹簧缓冲件;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垫缓冲件;效果:底框能对地磅层及地磅层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进行有效隔离和保护,使得避免被外物撞击而损坏,在面板层放置贵金属等重物进行称重时,第一缓冲件及第二缓冲件均能对相应贵金属等重物在下放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使得避免将地磅层及地磅层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压坏或压变形,使用相应称重传感器能保持很好的精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称重精准,从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三层二级缓冲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
背景技术
地磅,顾名思义,一种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其按结构可分为:U型钢地磅、槽钢地磅、工字钢地磅及钢筋混凝土地磅;其按传感器类型可分为:数字式地磅及模拟式地磅。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用于贵重金属,如铜、锡等对称重传感器要求较高的地磅来说,其称重传感器的精度则显得非常重要。如若其称重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所称重贵重金属等重物的重量超过其量程时,其称重传感器则会被压坏,使得后续不能再使用;如若其称重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所称重贵重金属等重物的重量没有超过其量程时,其则依然可能会被重物的重力及重物下放至地磅上所带来的冲击力压变形,使得其精度会变差,使得后续称重贵重金属等重物时,就会使得称重不精准。
而现阶段,则没有一款合适的用于贵重金属,如铜、锡等对称重传感器要求较高的地磅,即其在称重时,不能对其称重传感器进行重力及冲击力的有效缓冲,使得其称重传感器容易被压坏或被压变形,继而使得其称重传感器使用寿命短。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用以放置称重物的面板层、用以称重的地磅层及用以托起、围护所述地磅层的底框;
其中,所述面板层的底部四角分别并列的固设有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的第一缓冲件及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的第二缓冲件。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弹簧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垫缓冲件。
优选地,所述面板层包括置物面板及设于所述置物面板底部的框架梁A;
其中,所述框架梁A包括分设于所述置物面板底部四角的限位格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限位格之间的梁筋;
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顶部对应与所述置物面板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限位格中,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底部对应与所述地磅层的上端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顶部均与所述框架梁A的梁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底部对应与所述地磅层的上端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地磅层包括承重板及设于所述承重板底部的四角内置有称重传感器的框架梁B;
其中,所述承重板的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设有一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分别并列的设有一第一限位槽及一第二限位槽;
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内;
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二限位槽内。
优选地,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均包括一U型连接板、一橡胶垫、一导柱固定板及一导向柱;
其中,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的上端面的中部、四个所述橡胶垫的上端面的中部及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中部分别向下开设有一内径与所述导向柱外径相适配的导向孔,以使其从上至下对应套设于四个所述导向柱外;四个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外壁分别向外突出形成有一外径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径相适配的凸缘,以使对应托起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
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的顶部对应与所述框架梁A的梁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的下端面对应与四个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以使四个所述凸缘对应卡置于四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四根所述导向柱的上端对应伸出至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中部所开设的导向孔外,并均与所述框架梁A的梁筋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优选地,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的下底面对应与四个所述橡胶垫的上端面相抵;四个所述橡胶垫对应与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相固定形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框架梁B的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设有一传感器固定板;四个所述传感器固定板的位置对应与四个所述限位板的位置相对;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固设于四个所述传感器固定板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地磅层还包括四个称脚;
其中,四个所述称脚对应固设于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底框包括四个相连接形成一体的以使将所述框架梁B相围护的侧框及固设于相邻两所述侧框底部外侧之间的并延伸至相应两所述侧框底部内侧之间的称脚垫板;
其中,四个所述侧框通过螺栓对应与所述框架梁B的四个侧端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称脚的底部对应与四个所述称脚垫板的上端面的内侧相抵。
优选地,四个所述侧框的下底面分别向外延伸以使形成L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在传统的地磅的基础上增设有用以托起、围护所述地磅层的底框,使得能对所述地磅层及所述地磅层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进行有效隔离和保护,使得避免被外物撞击而损坏,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所述面板层的底部四角分别并列的固设有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的第一缓冲件及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的第二缓冲件,在所述面板层放置贵金属等重物进行称重时,每个所述第一缓冲件均能对相应贵金属等重物在下放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使得避免将所述地磅层及所述地磅层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压坏或压变形,而每个所述第二缓冲件则均能对相应贵金属等重物在下放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使得能更加避免将所述地磅层及所述地磅层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压坏或压变形,继而使得所述地磅层及所述地磅层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使用寿命长,使用相应称重传感器能保持很好的精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尤其适于对贵重金属,如铜、锡等对称重传感器精度要求较高的重物进行称重,使得本实用新型称重精准,从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弹簧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垫缓冲件,一方面,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限位格中,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内,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二限位槽内,如此,即使得所述弹簧缓冲件及所述橡胶垫缓冲件均能得到很好的限位,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移位,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稳固性好,另一方面,四个所述橡胶垫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导向柱外,使得更加不会移位,而四个所述橡胶垫对应与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相固定形成一体,如此,则使得四个所述橡胶垫固定性好不会因长期受挤压而失位,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地磅层还包括四个称脚,四个所述称脚的底部对应与四个所述称脚垫板的上端面的内侧相抵,如此,四个所述称脚垫板则可对应增加四个所述称脚的对地受力面,使得能有效分摊四个所述称脚对地的作用力,且四个所述称脚垫板对应将四个所述称脚与地面相隔离开来,使得能有效保护四个所述称脚不受磨损,使得四个所述称脚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四个所述侧框的下底面分别向外延伸以使形成L型结构,使得能进一步增加与地面相抵触的面积,使得在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地面时则更加稳固,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层二级缓冲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层二级缓冲磅的分解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层二级缓冲磅的分解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面板层10;
置物面板101;框架梁A102;限位格1021;梁筋1022;
地磅层20;
承重板201;称重传感器202;框架梁B203;传感器固定板2031;限位板204;第一限位槽2041;第二限位槽2042;称脚205;
底框30;
侧框301;称脚垫板302;螺栓303;
弹簧缓冲件40;
橡胶垫缓冲件50;
U型连接板501;橡胶垫502;导柱固定板503;导向柱504;凸缘50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用以放置称重物的面板层10、用以称重的地磅层20及用以托起、围护所述地磅层20的底框30;
其中,所述面板层10的底部四角分别并列的固设有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20的第一缓冲件及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20的第二缓冲件。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阐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在传统的地磅的基础上增设有用以托起、围护所述地磅层20的底框30,使得能对所述地磅层20及所述地磅层20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进行有效隔离和保护,使得避免被外物撞击而损坏,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
另一方面,所述面板层10的底部四角分别并列的固设有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20的第一缓冲件及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20的第二缓冲件,在所述面板层10放置贵金属等重物进行称重时,每个所述第一缓冲件均能对相应贵金属等重物在下放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使得避免将所述地磅层20及所述地磅层20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压坏或压变形,而每个所述第二缓冲件则也均能对相应贵金属等重物在下放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力进行有效缓冲,使得能更加避免将所述地磅层20及所述地磅层20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压坏或压变形,继而使得所述地磅层20及所述地磅层20所设置的称重传感器使用寿命长,使用相应称重传感器能保持很好的精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尤其适于对贵重金属,如铜、锡等对称重传感器精度要求较高的重物进行称重,使得称重精准。
从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弹簧缓冲件40;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垫缓冲件50。
基于上所述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层10则包括置物面板101及设于所述置物面板101底部的框架梁A102;
其中,所述框架梁A102包括分设于所述置物面板101底部四角的限位格1021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限位格1021之间的梁筋1022;
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40的顶部对应与所述置物面板101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40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限位格1021中,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40的底部对应与所述地磅层20的上端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50的顶部均与所述框架梁A102的梁筋1022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50的底部对应与所述地磅层20的上端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磅层20则包括承重板201及设于所述承重板201底部的四角内置有称重传感器202的框架梁B203;
其中,所述承重板201的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设有一限位板204;每个所述限位板204的上端面分别并列的设有一第一限位槽2041及一第二限位槽2042;
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40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204上的第一限位槽2041内;
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50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204上的第二限位槽2042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技术方案中,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50均包括一U型连接板501、一橡胶垫502、一导柱固定板503及一导向柱504;
其中,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501的上端面的中部、四个所述橡胶垫502的上端面的中部及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503的上端面的中部分别向下开设有一内径与所述导向柱504外径相适配的导向孔,以使其从上至下对应套设于四个所述导向柱504外;四个所述导向柱504的下端外壁分别向外突出形成有一外径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042内径相适配的凸缘5041,以使对应托起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503;
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501的顶部对应与所述框架梁A102的梁筋1022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503的下端面对应与四个所述限位板20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以使四个所述凸缘5041对应卡置于四个所述第二限位槽2042内;四根所述导向柱504的上端对应伸出至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501中部所开设的导向孔外,并均与所述框架梁A102的梁筋1022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使形成一定缓冲空间,以便于所述地磅层20在受力下压时,其下部具有一定的空间给其腾置。
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501的下底面对应与四个所述橡胶垫502的上端面相抵;
四个所述橡胶垫502对应与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503相固定形成一体。
针对上述所述,一方面,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40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限位格1021中,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40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204上的第一限位槽2041内,四个所述橡胶垫502缓冲件50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204上的第二限位槽2042内,如此,即使得所述弹簧缓冲件40及所述橡胶垫502缓冲件50均能得到很好的限位,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移位,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稳固性好。
另一方面,四个所述橡胶垫502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导向柱504外,使得更加不会移位,而四个所述橡胶垫502对应与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503相固定形成一体,如此,则使得四个所述橡胶垫502固定性好不会因长期受挤压而失位。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梁B203的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设有一传感器固定板2031;四个所述传感器固定板2031的位置对应与四个所述限位板204的位置相对;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202对应固设于四个所述传感器固定板2031的底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地磅层20还包括四个称脚205;
其中,四个所述称脚205对应固设于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202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底框30包括四个相连接形成一体的以使将所述框架梁B203相围护的侧框301及固设于相邻两所述侧框301底部外侧之间的并延伸至相应两所述侧框301底部内侧之间的称脚垫板302;
其中,四个所述侧框301通过螺栓对应与所述框架梁B203的四个侧端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称脚205的底部对应与四个所述称脚垫板302的上端面的内侧相抵。
较佳的,四个所述侧框301的下底面分别向外延伸以使形成L型结构。
基于此,一方面,四个所述称脚垫板302则可对应增加四个所述称脚205的对地受力面,使得能有效分摊四个所述称脚205对地的作用力,且四个所述称脚垫板302对应将四个所述称脚205与地面相隔离开来,使得能有效保护四个所述称脚205不受磨损,使得四个所述称脚205使用寿命长。
另一方面,四个所述侧框301的下底面分别向外延伸以使形成L型结构,使得能进一步增加与地面相抵触的面积,使得在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地面时则更加稳固。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四个所述称脚垫板302的上端面分别向下开设有固定安装孔(未标示),以使在有必要时,在相应固定安装孔(未标示)内打入紧固螺栓而将本实用新型固设于地面。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作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用以放置称重物的面板层、用以称重的地磅层及用以托起、围护所述地磅层的底框;
其中,所述面板层的底部四角分别并列的固设有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的第一缓冲件及一连接至所述地磅层的第二缓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弹簧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垫缓冲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包括置物面板及设于所述置物面板底部的框架梁A;
其中,所述框架梁A包括分设于所述置物面板底部四角的限位格及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限位格之间的梁筋;
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顶部对应与所述置物面板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对应穿设于四个所述限位格中,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底部对应与所述地磅层的上端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顶部均与所述框架梁A的梁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底部对应与所述地磅层的上端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磅层包括承重板及设于所述承重板底部的四角内置有称重传感器的框架梁B;
其中,所述承重板的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设有一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分别并列的设有一第一限位槽及一第二限位槽;
四个所述弹簧缓冲件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内;
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的底部对应卡固于与其位置相对的四个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二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橡胶垫缓冲件均包括一U型连接板、一橡胶垫、一导柱固定板及一导向柱;
其中,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的上端面的中部、四个所述橡胶垫的上端面的中部及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的上端面的中部分别向下开设有一内径与所述导向柱外径相适配的导向孔,以使其从上至下对应套设于四个所述导向柱外;四个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外壁分别向外突出形成有一外径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径相适配的凸缘,以使对应托起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
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的顶部对应与所述框架梁A的梁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的下端面对应与四个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以使四个所述凸缘对应卡置于四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四根所述导向柱的上端对应伸出至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中部所开设的导向孔外,并均与所述框架梁A的梁筋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U型连接板的下底面对应与四个所述橡胶垫的上端面相抵;四个所述橡胶垫对应与四个所述导柱固定板相固定形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B的上端面的四角分别固设有一传感器固定板;四个所述传感器固定板的位置对应与四个所述限位板的位置相对;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对应固设于四个所述传感器固定板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磅层还包括四个称脚;
其中,四个所述称脚对应固设于四个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包括四个相连接形成一体的以使将所述框架梁B相围护的侧框及固设于相邻两所述侧框底部外侧之间的并延伸至相应两所述侧框底部内侧之间的称脚垫板;
其中,四个所述侧框通过螺栓对应与所述框架梁B的四个侧端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称脚的底部对应与四个所述称脚垫板的上端面的内侧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层二级缓冲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侧框的下底面分别向外延伸以使形成L型结构。
CN201720938058.XU 2017-07-28 2017-07-28 三层二级缓冲磅 Active CN207502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8058.XU CN207502045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三层二级缓冲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8058.XU CN207502045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三层二级缓冲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02045U true CN207502045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38058.XU Active CN207502045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三层二级缓冲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0204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4883A (zh) * 2018-06-25 2018-09-14 兴化市清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地秤
CN108562353A (zh) * 2018-06-25 2018-09-21 兴化市清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移动的高效称重结构
CN111024200A (zh) * 2019-12-11 2020-04-17 广西南宁扬迪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防护的称重地磅
CN111174883A (zh) * 2020-02-22 2020-05-19 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一种自助过磅监控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4883A (zh) * 2018-06-25 2018-09-14 兴化市清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地秤
CN108562353A (zh) * 2018-06-25 2018-09-21 兴化市清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移动的高效称重结构
CN111024200A (zh) * 2019-12-11 2020-04-17 广西南宁扬迪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防护的称重地磅
CN111174883A (zh) * 2020-02-22 2020-05-19 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一种自助过磅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02045U (zh) 三层二级缓冲磅
JP3148775U (ja) センサおよび当該センサが設けられた秤
CN201600175U (zh) 电磁式传感器弹性体
JP3024115U (ja) 精密秤用過負荷保護装置
CN207923268U (zh) 一种智能化食品机械称量设备
CN206876272U (zh) 悬臂梁传感器称重模块
CN207798246U (zh) 称重传感器组件及包括其的电子天平
SE422113B (sv) Anordning vid en elektromekanisk plattformsvag med formstyv plattform
CN213874622U (zh) 一种防爆称重传感器结构
CN112304401A (zh) 一种带缓冲的称重机构
CN209073214U (zh) 适应形成条件反射的兔实验用跳台
CN216593742U (zh)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电子秤
CN207472405U (zh) 一种结构强度大的地磅
CN214793420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高精度自动称量结构
CN207114008U (zh) 电子秤
CN202533159U (zh) 机动叉车秤
CN216711442U (zh) 一种多适应型塔吊支腿
CN210400574U (zh) 一种新型重型地磅脚座
CN105937991A (zh) 双精度电子秤
CN214224292U (zh) 一种小型悬臂梁地磅传感器
CN217171467U (zh) 一种抗压缓冲性好的家用电器用泡沫底板
CN209014124U (zh) 一种集成过载和偏载保护功能的电子地上衡
CN105937987A (zh) 一种改进型两用电子秤
CN209075990U (zh) 内嵌条形电极的兔实验用跳台
CN105937984A (zh) 安全型双传感电子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