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9264U -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9264U
CN207499264U CN201721191622.2U CN201721191622U CN207499264U CN 207499264 U CN207499264 U CN 207499264U CN 201721191622 U CN201721191622 U CN 201721191622U CN 207499264 U CN207499264 U CN 207499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overflow device
barricade
height
waterproof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916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武
洪伟
王耀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916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9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9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9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溢水装置,属于建筑屋顶排水设施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屋顶溢水装置影响建筑外观效果以及安全性差的问题。该屋顶溢水装置包括溢水装置,溢水装置包括作为溢水装置侧壁的挡墙以及作为溢水装置底部的虹吸式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穿过屋顶与房屋内部的排水管道连通;挡墙的上方设有架空的盖板;防水层设于挡墙与屋顶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溢水装置可用于建筑屋顶溢水。

Description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排水设施,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虹吸排水技术的屋顶溢水装置。
背景技术
屋顶溢水装置是为了将建筑屋顶雨水的积水深度控制在允许的负荷深度范围内所采取的建筑屋顶排水措施。
现有技术中,屋顶溢水装置一般是在女儿墙上高于屋顶的建筑完成面100-300mm的位置预埋钢管或PVC管,使得过多的雨水能够通过钢管或PVC管及时排泄到屋顶之外。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3270969U公开了一种加设溢水口的女儿墙,通过在位于钢筋混凝土披水檐下皮处加设溢水口,使得在雨水口排水不及时的情况下,屋顶存水水位不会超过防水上卷收口处,避免了女儿墙渗水,也避免了女儿墙侧向应力过大。
国家标准图集01J925-1《压型钢板、夹心板屋顶及墙体建筑构造》第57页也公开了一种夹心板屋顶天沟钢板焊溢水口构造。
但是,上述屋顶溢水装置为了避免雨水直接从墙面流下,其溢水管均需要突出外墙,这样会影响建筑外观效果;此外,溢水装置位置在建筑屋顶,泄水期间,大量的集中落水会威胁地面人员及财物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屋顶溢水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屋顶溢水装置影响建筑外观效果以及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溢水装置,包括作为溢水装置的侧壁的挡墙以及作为溢水装置的底部的虹吸式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穿过屋顶与房屋内部的排水管道连通;挡墙与屋顶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地,挡墙的上方设有架空的盖板。
进一步地,防水层包括外防水层和/或内防水层;外防水层设于挡墙的外壁与屋顶的连接处;内防水层设于挡墙的内壁与屋顶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防水层包括外防水层,外防水层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等于挡墙的高度;外防水层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00mm。
进一步地,防水层包括内防水层,内防水层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等于挡墙的高度。
进一步地,挡墙的顶部设有压板,防水层的一端压在挡墙与压板之间;防水层的另一端固定在屋顶防水层上。
进一步地,屋顶溢水装置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于挡墙的顶部或者设于挡墙的内壁。
进一步地,溢水装置的内壁的边长大于或等于600mm,溢水装置的积水深度大于或等于300mm,挡墙的高度为150mm~250mm。
进一步地,屋顶溢水装置还包括卵石隔离带和种植土带;卵石隔离带和种植土带围绕侧壁的挡墙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屋顶溢水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屋顶溢水装置均匀分布在屋顶的边缘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溢水装置设于建筑的屋顶上,虹吸式雨水斗可以控制屋顶的雨水深度低于负荷水深,减小女儿墙渗水以及女儿墙侧向应力过大的危险,不仅能够保证屋顶防水安全与结构安全,也不会对建筑外观效果造成影响。
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溢水装置采用内排水方式替代外排水,避免集中水流对地面人员通行安全、重要设备设施以及临时摆放财物的威胁,提高了屋顶溢水装置的安全性。
c)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溢水装置采用虹吸式雨水斗替代传统重力式排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势能,流速更高,能够减少雨水中夹带固体颗粒物沉积在排水管道内的风险,自洁能力强,排水效能高,排水量相同的前提下,屋顶溢水装置的设置数量大幅度减少,降低了屋顶溢水设施的材料费与安装费。
d)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屋顶溢水装置挡墙与屋顶的连接处设置防水层,可以避免挡墙与屋顶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汇集在溢水装置中的雨水从挡墙和屋顶之间的缝隙排回至屋顶,而无法从虹吸式雨水斗排入房屋内部的排水管道中。同时,防水层的设置也能够避免屋顶在常规排水工况下,雨水进入屋顶溢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屋顶溢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屋顶溢水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箭头表示雨水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
1-挡墙;2-虹吸式雨水斗;3-盖板;4-外防水层;5-内防水层;6-压板;7-过滤网;8-卵石隔离带;9-种植土带;10-屋顶混凝土层;11-屋顶保温层;12-屋顶找平层;13-屋顶防水层;14-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顶溢水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其包括作为溢水装置的侧壁的挡墙1以及作为溢水装置的底部的虹吸式雨水斗2;虹吸式雨水斗2穿过屋顶与房屋内部的排水管道(图中未示出)连通;挡墙1与屋顶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
当雨量超过屋顶的排水设计重现期时,雨水水位逐步提升,当水平面超过挡墙1的高度时,雨水会进入溢水装置中,并迅速聚集,通过虹吸式雨水斗2排入到房屋内部的排水井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屋顶溢水装置设于建筑的屋顶上,虹吸式雨水斗2可以控制屋顶的雨水深度低于负荷水深,减小女儿墙渗水以及女儿墙侧向应力过大的危险,不仅能够保证屋顶防水安全与结构安全,也不会对建筑外观效果造成影响;上述屋顶溢水装置采用内排水方式替代外排水,避免集中水流对地面人员通行安全、重要设备设施以及临时摆放财物的威胁,提高了屋顶溢水装置的安全性。并且,采用虹吸式雨水斗2替代传统重力式排水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势能,流速更高,能够减少雨水中夹带固体颗粒物沉积在排水管道内的风险,自洁能力强,排水效能高,相同排水量相同的前提下,屋顶溢水装置的设置数量大幅度减少,降低了屋顶溢水设施的材料费与安装费。
此外,由于屋顶溢水装置的使用年限较长,且其长期暴露与阳光、雨水等环境中,挡墙1与屋顶的连接处设置防水层,可以避免挡墙1与屋顶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汇集在溢水装置中的雨水从挡墙1和屋顶之间的缝隙排回至屋顶,而无法从虹吸式雨水斗2排入房屋内部的排水井中。同时,防水层的设置也能够避免屋顶在常规排水工况下,雨水进入屋顶溢水装置。
为了防止灰尘、树叶等杂物落入屋顶溢水装置中,可以在挡墙1的上方设置架空的盖板3,示例性地,盖板3可以通过立柱14架设在挡墙1的上方。由于屋顶溢水装置为上端敞口的结构,在挡墙1的上方设置盖板3能够防止灰尘、树叶等杂物落入屋顶溢水装置中,避免了屋顶溢水装置被堵塞。同时,由于盖板3通过立柱14架空在挡墙1的上方,从而不会影响屋顶溢水装置的溢水量。
对于防水层的位置,其可以设置在挡墙1的外壁,也可以设置在挡墙1的内壁。具体来说,防水层包括外防水层4,外防水层4设于挡墙1的外壁与屋顶的连接处。
为了进一步保证溢水装置不会漏水,外防水层4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可以等于挡墙1的高度;外防水层4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宽度W2可以大于或等于500mm。这样基本可以避免溢水装置发生漏水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溢水装置能够长时间的用于屋顶的溢水,提高了溢水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防水层还可以包括内防水层5,内防水层5设于挡墙1的内壁与屋顶的连接处。内防水层5的设置可以保证处于溢水装置中的雨水不会渗入挡墙1中,不仅能够避免溢水装置漏水,还可以避免挡墙1浸泡在雨水中,从而能够提高挡墙1的使用寿命。
同样地,为了进一步保证溢水装置不会漏水,内防水层5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等于挡墙1的高度。
由于外防水层4和内防水层5在竖直方向延伸的部分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容易出现与挡墙1脱离的现象,因此,挡墙1的顶部需要设置压板6,防水层(包括外防水层4和/或内防水层5)的一端压在挡墙1与压板6之间;防水层的另一端固定(例如,通过粘结的方式)在屋顶的防水层上。
对于外防水层4和内防水层5的材料,两者均可以采用4mm的SBS聚酯胎二型改性沥青耐根刺防水卷材。
由于屋顶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屋顶上会沉积很多的灰尘、树叶等杂物,为了避免上述杂物堵塞虹吸式雨水斗2,其还可以包括过滤网7,该过滤网7可以设于溢水装置的任何部位,示例性地,过滤网7可以可拆卸地设于挡墙1的顶部或者设于挡墙1的内壁。汇入溢水装置中的雨水需要经过过滤网7才能够进入到虹吸式雨水斗2,从而避免了虹吸式雨水斗2。同时,由于过滤网7为可拆卸的结构,使用者可以定期清理过滤网7,以免由于过滤网7上沉积过多杂物而堵塞。
为了能够满足溢水量的要求,溢水装置的内壁边长W1大于或等于600mm,溢水装置的积水深度H1大于或等于300mm。屋顶溢水装置的溢水量取决于虹吸式虹吸式雨水斗2的排水速度和溢水装置的容量,将虹吸式雨水斗2的排水速度、溢水装置的内径和积水深度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虹吸式雨水斗2与溢水装置很好地配合,从而能够达到高效率溢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溢水装置的积水深度是指雨水达到挡墙1的顶部时,溢水装置中雨水的深度,通常情况下,该积水深度为虹吸式雨水斗2的顶部到挡墙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减小女儿墙渗水以及女儿墙侧向应力过大的危险,需要严格控制屋顶的雨水深度,因此,挡墙1的高度H2可以为150mm~250mm。挡墙1的高度决定了屋顶的雨水深度,根据女儿墙的防水能力以及力学强度,将挡墙1的高度限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基本避免女儿墙渗水以及女儿墙侧向应力过大的危险。
为了提高上述屋顶溢水装置的美观性,上述屋顶溢水装置还包括卵石隔离带8和种植土带9。
为了提高屋顶的排水能力,屋顶溢水装置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屋顶溢水装置均匀分布在屋顶的边缘区域,示例性地,屋顶溢水装置的数量为4个,4个屋顶溢水装置分别均匀分布在矩形的屋顶的四角。
当然,为了保证屋顶溢水装置在屋顶的布局均衡性,多个屋顶溢水装置的结构和尺寸应该保持基本相同。
对于屋顶溢水装置的数量需要经过计算,计算原则如下:
屋顶溢水装置的计算和安装除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建筑屋顶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还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屋顶溢水装置的设置应满足建筑屋顶雨水积水深度应控制在允许的负荷水深之内,50年设计重现期降雨时屋顶积水深度不得超过允许符合水深。
屋顶溢水装置总设计流量等于50年或以上重现期下的屋顶雨水量减去设计重现期下的屋顶雨水量,屋顶径流系数取1.0。
根据溢流设计流量和屋顶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屋顶溢水装置的数量。虹吸式雨水斗2最大设计流量应符合规程《建筑屋顶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中3.2.5要求。
本实施例的屋顶溢水装置中,虹吸式雨水斗2的斗前水深大于规程《建筑屋顶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中表3.2.4的数值,极大的增加了虹吸式雨水斗2的排水量,虹吸式雨水斗2校核径流量最大值可按不大于规程表3.2.4取值。
对于屋顶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可以包括屋顶混凝土层10以及依次层叠布置在屋顶混凝土层10上的屋顶保温层11、屋顶找平层12和屋顶防水层1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屋顶溢水装置可以应用在各类建筑屋顶工程中,包括上人屋顶、不上人屋顶、种植屋顶、蓄水屋顶、停车屋顶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溢水装置的侧壁的挡墙以及作为溢水装置的底部的虹吸式雨水斗;
所述虹吸式雨水斗穿过屋顶与房屋内部的排水管道连通;
所述挡墙与所述屋顶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上方设有架空的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外防水层和/或内防水层;
所述外防水层设于所述挡墙的外壁与所述屋顶的连接处;
所述内防水层设于所述挡墙的内壁与所述屋顶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外防水层,所述外防水层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等于挡墙的高度;
所述外防水层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内防水层,所述内防水层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等于挡墙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顶部设有压板,所述防水层的一端压在挡墙与压板之间;
所述防水层的另一端固定在屋顶防水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溢水装置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于挡墙的顶部或者设于挡墙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装置的内壁的边长大于或等于600mm,所述溢水装置的积水深度大于或等于300mm,所述挡墙的高度为150mm~2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卵石隔离带和种植土带;所述卵石隔离带和种植土带围绕侧壁的挡墙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溢水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屋顶溢水装置均匀分布在屋顶的边缘区域。
CN201721191622.2U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Active CN207499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1622.2U CN207499264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91622.2U CN207499264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9264U true CN207499264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49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91622.2U Active CN207499264U (zh) 2017-09-15 2017-09-15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9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5406B (zh) 一种公共建筑屋面雨水利用收集和储存装置
CN104652716B (zh) 一种种植屋面保温防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7749734U (zh) 一种屋面直排式落水口装置
CN109403558A (zh) 一种用于建筑防积水渗漏的强防水屋面结构
JP6910797B2 (ja) 軒先排水構造
CN209339468U (zh) 一种用于建筑防积水渗漏的强防水屋面结构
CN207499264U (zh) 一种屋顶溢水装置
CN205116580U (zh) 一种平屋面排水系统
CN207436253U (zh) 一种连廊
CN215594918U (zh) 一种主楼屋面水落口
CN212336545U (zh) 一种斜屋面挂瓦防渗漏结构
CN211396332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CN208870305U (zh) 一种屋顶直排式落水口防水结构
CN209413067U (zh) 一种建筑单元式幕墙防排水结构
CN211396308U (zh) 坡屋面檐沟的防水结构
CN209211967U (zh) 一种一体式旅游度假房屋
CN113323099A (zh) 一种防排水一体化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08830084U (zh) 一种隐藏式地库地面排水系统
CN206956893U (zh) 一种防止建筑物落水飞溅的高位花坛处理系统
CN206903082U (zh) 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结构
CN214364493U (zh) 一种房建防水结构
CN206554415U (zh) 一种平屋面排水结构
CN209874277U (zh) 一种屋面侧排落水斗结构
CN220414693U (zh) 一种空中花园防渗漏结构
CN219298619U (zh) 一种钢构屋面檐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44, No. 19 Che Zhuang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No. 19 Che Zhuang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