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8154U -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8154U
CN207498154U CN201721423426.3U CN201721423426U CN207498154U CN 207498154 U CN207498154 U CN 207498154U CN 201721423426 U CN201721423426 U CN 201721423426U CN 207498154 U CN207498154 U CN 207498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ilter element
water
reverse osmosis
filt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34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致
蔡雪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34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8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8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8154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2532 priority patent/WO201908587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器,其中,该复合滤芯包括:滤壳,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废水口以及第一接头;前置滤芯,模块化设置,前置滤芯安装于滤壳内,其进水端与进水口连通,其出水端与第一接头连通,并且前置滤芯设置有伸入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反渗透膜滤芯,模块化设置,反渗透膜滤芯安装于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第二接头连通,其废水端与废水口连通;后置滤芯,模块化设置,后置滤芯安装于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其出水端与出水口连通;以及转接头,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插接,以将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通。如此设置,便于复合滤芯的组装。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饮水问题是民众非常关注的问题,水中有很多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老百姓健康饮水意识得到加强的主要原因,也是净水设备市场火爆的根源。
现有的净水器为了缩小体积通常会将前置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后置滤芯集成于一个滤壳内,形成复合滤芯,但是前置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后置滤芯均具有多个零部件,在将前置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后置滤芯的各个零部件依次安装于滤壳内的话,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样就会使得复合滤芯的组装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滤芯,旨在方便复合滤芯的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滤芯,其包括:
滤壳,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废水口,并且所述滤壳还设置有第一接头;
前置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前置滤芯安装于所述滤壳内,其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并且所述前置滤芯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
反渗透膜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其废水端与所述废水口连通;
后置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后置滤芯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以及,
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连通。
优选地,所述滤壳包括一端敞口的瓶体以及盖合所述瓶体的盖体,所述第一接头设于所述瓶体的底部,所述盖体包括由外向内间隔设置的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并且所述第一对接头与第二对接头之间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
所述前置滤芯包括支架以及卷至所述支架的外周壁的滤材,所述支架呈筒状设置,其一端敞口设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接头,并且所述支架邻近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滤材内侧区域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支架的敞口端与所述第二对接头插接配合,以使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滤材外围区域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
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接头插接配合的端盖本体、以及自所述端盖本体沿所述端盖本体的轴向延伸且呈筒状设置的隔板,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
所述第二端盖呈筒状设置,其具有内径较大的第一插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插接段连接且内径较小的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二插接段插至所述第一接头内;
所述滤材卷至所述隔板上,并且所述滤材的两端分别受所述端盖本体以及第一插接段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的内壁面凹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着所述第二端盖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端盖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出水通道。
优选地,所述瓶体邻近其底部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筋;
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外壁面凹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槽,每一所述定位槽沿着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周向的长度等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定位筋沿着所述瓶体周向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头内侧的第三对接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对接头内侧的第四对接头,所述第二对接头与所述第三对接头之间形成废水腔,所述第三对接头与所述第四对接头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第四对接头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
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安装于所述支架内;
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呈筒状设置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对接头连通,以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与所述储水腔以及出水腔连通,同时还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端与废水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架面对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进水端的表面凸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邻近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一端外扩,形成安装腔;
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且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伸入所述支架内并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件的外壁面凸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贯穿设置有过水孔,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远离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架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转接件具有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且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连接处形成有面对所述第四对接头的台阶部,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三对接头插接配合;
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接段内,并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四对接头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台阶部凸设有沿所述转接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凸筋,以与所述第一罩盖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抵接部;
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弹性开关,所述弹性开关包括密封圈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滤壳内并弹性抵顶所述密封圈,以使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抵接部密封抵接;
在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被所述转接头顶起,以将所述第一接头打开;在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离时,所述弹性复位件恢复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台阶部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关闭。
优选地,所述转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头内侧的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连通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插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的端部设置有抵顶凸台,所述抵顶凸台用于抵顶所述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转接头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连通的第一连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头连通的第二连接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沿着所述转接头的径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其包括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
滤壳,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废水口,并且所述滤壳还设置有第一接头;
前置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前置滤芯安装于所述滤壳内,其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并且所述前置滤芯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
反渗透膜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其废水端与所述废水口连通;
后置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后置滤芯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以及,
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复合滤芯的滤壳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废水口以及第一接头;将模块化设置的前置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后置滤芯安装至所述滤壳内,其中,所述前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并且所述前置滤芯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端与所述废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通。由于所述前置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后置滤芯均模块化设置,这就使得所述复合滤芯组装时,只需将模块化设置的前置滤芯、反渗透膜滤芯以及后置滤芯按照预定的工序安装至所述滤壳内即可,这样就大大的简化了所述复合滤芯的组装工序,进而方便了所述复合滤芯的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滤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瓶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盖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前置滤芯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第二端盖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二端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反渗透膜滤芯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转接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后置滤芯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复合滤芯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可以应用于净水器中,也可以单独使用,所述复合滤芯可以将水中的泥沙、铁锈、细菌、异味等消除,为用户提供干净、安全的纯水。
请参照图1和图2,该复合滤芯100包括:
滤壳10,至少设有进水口a、出水口b以及废水口c,并且所述滤壳10 还设置有第一接头11;
前置滤芯20,模块化设置,所述前置滤芯20安装于所述滤壳10内,其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a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1连通,并且所述前置滤芯20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一接头11内的第二接头21;
反渗透膜滤芯30,模块化设置,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20内,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21连通,其废水端与所述废水口c连通;
后置滤芯40,模块化设置,所述后置滤芯40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20内,其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b连通;以及,
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所述第二接头21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接头11和所述第二接头21连通。
具体的,所述滤壳10的形状有很多种,其可以是圆柱体、方体、多边形体等等,在此对所述滤壳10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壳10的形状通常与安装其内部的滤芯形状有关,由于现有的滤芯通常呈圆柱体设置,因此,所述滤壳10的形状通常也设定为圆柱体。所述滤壳10上通常会设置进水口a、出水口b以及废水口c,进水口a与水源连通,以供原水(即未过滤的水)进入到所述滤壳10内,所述出水口b用于供纯水(即经过反渗透膜滤芯30过滤后的水)排出,以供用户取用,所述废水口c用于供废水(即反渗透膜过滤时产生的废水)排出。通常,所述滤壳10还会设置储水口d,所述储水口d可以与储水装置(例如压力罐、储水袋等等)连接,以使得所述复合滤芯100过滤产生的纯水能够通过所述储水口d暂存于所述储水装置中,并且在用户取用纯水时,储存于所述储水装置中的纯水能够回流至所述滤壳10中,并从所述出水口b排出以供用户取用,这样就加快了所述复合滤芯100出纯水的速度,缩短了用户取水时所需要等待的时间,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所述前置滤芯20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铁锈、泥沙等大颗粒物质,所述前置滤芯20中用于过滤的滤材23可以是PP棉和活性炭,也可以是无纺布和活性炭纤维,当然,还可以是由其他滤材23,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细菌、重金属、钙镁离子以及其他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其用于过滤的滤膜可以是超滤膜、RO膜等等。所述后置滤芯40主要用于改善水的口感,所述后置滤芯40的滤材23优选为活性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就使得所述后置滤芯40能够将水中的余氯、异味等进行去除,进而使得水的口感得到提升。
所述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均安装于所述滤壳 10内,并且所述前置滤芯20位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上游(即位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所述后置滤芯40位于所述反渗透膜的下游(即位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出水端)。具体的,所述前置滤芯20的进水端与所述滤壳10的进水口a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20 内,并且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与所述前置滤芯20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废水端与所述滤壳10上的废水口c连通,所述后置滤芯40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20内,并且所述后置滤芯40的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连通,所述后置滤芯40的出水端与所述滤壳10的出水口b连通。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前置滤芯20充当了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 和后置滤芯40的外壳,并且将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和后置滤芯40集成于所述前置滤芯20内,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和后置滤芯40与所述前置滤芯 20高度集中,这样就大大缩小了所述复合滤芯100的体积。
由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过滤时需要一定的水压,这就使得将所述前置滤芯20的出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连通的水路上需要串接一增压装置(增压泵、增压阀等),为了方便该增压装置串接于连通所述前置滤芯20的出水端和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的水路上,所述滤壳10上设置有与所述前置滤芯20的出水端连通的第一接头11,即所述前置滤芯20过滤后的水全部从所述第一接头11流出,所述前置滤芯20设置有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连通的第二接头21,并且第二接头21是伸入第一接头 11内设置的,即所述第二接头21和所述第一接头11是呈内外间隔设置的,所述转接头50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插接配合,并且所述转接头50还与增压装置连通,以使得从所述第一接头11流出的水通过增压装置增压后,再回流至所述第二接头21内并流入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这样就巧妙的将增压装置串接至连通所述前置滤芯20的出水端和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的水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均模块化设置,模块化设置是指可以单独生产、包装、运输等等,这就使得所述复合滤芯100的滤壳10、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的生产、包装、运输等均可以单独实施,这就使得所述复合滤芯100的各个部件可单独的大批量的生产。在所述复合滤芯100 组装时,只需将所述滤壳10、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 40按照预设的组装工序进行组装即可,这样不仅能够简化所述复合滤芯100 的装配工序,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复合滤芯100 的生产效率。此外,在所述复合滤芯100内部的部件需要更换时,只需将旧的部件拆卸下来,将新的部件安装即可,这样还便于了复合滤芯100的维修,进而便于延长复合滤芯100的使用寿命,避免了所述复合滤芯100因其某一部件受损而被直接丢弃的问题发生。另外,由于所述复合滤芯100各个部件都是模块化设置的,鉴于此,还可以增大所述复合滤芯100需要更换的部件(例如: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的生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复合滤芯100的滤壳10上设置进水口a、出水口b、废水口c以及第一接头11;将模块化设置的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安装至所述滤壳10内,其中,所述前置滤芯20 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a连通,所述前置滤芯2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1 连通,并且所述前置滤芯20设置有第二接头21,所述第二接头21伸入所述第一接头11内设置,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21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废水端与所述废水口c连通,所述后置滤芯40的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连通,所述后置滤芯40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b连通;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连通。由于所述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均模块化设置,这就使得所述复合滤芯100组装时,只需将模块化设置的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按照预定的工序安装至所述滤壳10内即可,这样就大大的简化了所述复合滤芯100 的组装工序,进而方便了所述复合滤芯100的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4,所述滤壳10包括一端敞口的瓶体12以及盖合所述瓶体12的盖体13,由于所述瓶体12的敞口端的开口足够大,这样就便于所述前置滤芯20自所述瓶体12的敞口端伸入所述瓶体12内,随着所述前置滤芯20的固定安装,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20 内部的前置滤芯20和后置滤芯40的安装也相对变得简单了,这样就便于了所述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的安装。
此外,所述复合滤芯100的更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体抛弃,即将使用寿命到期的复合滤芯100整体抛弃;另一种是保留所述复合滤芯100的滤壳10并更换所述复合滤芯100内的滤芯,由于安装于所述复合滤芯100的滤壳内的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是集成于一体的,当所述滤壳10内的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的使用寿命到期时,只需将所述盖体13打开,并将所述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取出,再将全新的前置滤芯2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后置滤芯40安装于所述瓶体12中,最后再将所述盖体13盖合所述瓶体12即可完成所述复合滤芯100中各滤芯的更换,这样不仅简化了所述复合滤芯100 更换滤芯的工序,同时还重复利用了所述复合滤芯100的滤壳10,这样还有利于环保。
为了方便所述盖体13与所述瓶体12拼接时的定位,所述滤壳10的敞口端还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盖体13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凹槽,在所述盖体13 与所述瓶体12拼接时,可以通过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的配合来将所述盖体13与所述瓶体12快速定位,并且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的配合还能够避免所述盖体13与瓶体12焊接时出现错位,进而保证了所述滤壳10的成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壳10上的进水口a、出水口b、废水口c以及储水口d通常设置在盖体13上,并且为了方便所述盖体13与所述前置滤芯20水路连通,通常所述盖体13会设置由外向内间隔设置的第一对接头131、第二对接头132、第三对接头133以及第四对接头134,其中,所述第一对接头131 与所述第二对接头132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口a连通的进水腔、所述第二对接头132与所述第三对接头133之间形成与所述废水口c连通的废水腔,所述第三对接头133和所述第四对接头134之间则形成与所述储水口d连通的储水腔,所述第四对接头134内侧形成纯水腔。所述前置滤芯20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废水端与所述废水腔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还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后置滤芯40的出水端与所述纯水腔连通。
为了方便所述前置滤芯20与所述盖体13水路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5,所述前置滤芯20包括支架22和滤材23,所述支架22呈筒状设置,其一端敞口设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接头21,所述滤材23沿所述支架22的周向卷至所述支架22的外周壁。在所述前置滤芯20 安装至所述滤壳10内时,所述支架22的敞口端与所述第二接头21连通,所述支架22设有第二接头21的一端与所述瓶体12底部密封抵接,所述第二接头21伸至所述第一接头11内,并且所述支架22邻近所述第二接头2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通道,以供被所述滤材23过滤后的水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置滤芯20的水流方向有多种,其一,原水沿着所述支架22的轴向流动,即原水(未过滤的水)自所述支架22的一端向所述支架22的另一端流动,并通过卷至所述支架22上的滤材23进行过滤;其二,原水沿着所述支架22的径向流动,即原水自所述滤材23的外侧区域穿过所述滤材23进入到所述滤材23的内侧区域。由于所述前置滤芯20的水流方向与所述前置滤芯20和滤壳10之间的装配关系有关,即,当所述前置滤芯20 的滤材23与所述滤壳10紧配合时,可以采用原水沿着所述支架22的轴向流动的方式过滤;当所述前置滤芯20的滤材23与所述滤壳10之间是间隙配合时,可以采用原水沿着所述支架22的径向流动的方式过滤。
为了方便所述前置滤芯20与滤壳10的组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20的滤材23与所述滤壳10间隙配合,所述前置滤芯20 相应地采用原水沿着其径向流动的方式进行过滤,所述支架22上的出水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滤材23的内侧区域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滤壳 10的第一接头11连通。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滤材23的过滤面积达到最大,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前置滤芯20的过滤效率。
为了方便所述滤材23卷至所述支架22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中,所述支架22包括第一端盖221和第二端盖222;其中,所述第一端盖221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接头132插接配合的端盖本体221a、以及自所述端盖本体221a 沿所述端盖本体221a的轴向延伸且呈筒状设置的隔板221b,所述第二接头 21设于所述隔板221b远离所述端盖本体221a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222呈筒状设置,其具有内径较大的第一插接段222a、以及与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 连接且内径较小的第二插接段222b,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与所述隔板221b 远离所述端盖本体221a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二插接段222b插至所述第一接头11内;所述滤材23卷至位于所述端盖本体221a和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 之间的隔板221b上。如此设置,便于将所述滤材23卷至所述隔板221b上,进而便于所述前置滤芯20的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本体221a面对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的端面设有凸台,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面对所述端盖本体221a的端面也设置有凸台,所述滤材 23在所述端盖本体221a上的凸台和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上的凸台的限位而与所述隔板221b间隔设置,这样就避免所述滤材23与所述隔板221b紧密贴合,进而便于经所述滤材23过滤后的水的流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所述第二端盖222的内壁面凹设有多个凹槽222c,所述多个凹槽222c沿着所述第二端盖222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端盖 222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出水通道。相较于在所述第二端盖222内部设置所述1出水通道,在所述第二端盖222的内壁面凹设多个凹槽222c来形成所述出水通道,其生产工艺更加简单,同时还简化了所述第二端盖222的结构,便于所述第二端盖222的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出水通道还可以是由所述第二端盖222和支架22之间的间隙形成,即所述第二端盖222的内壁面或者所述支架22邻近所述第二接头21的外壁面凸设多个沿其轴向延伸并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凸筋65,使得所述第二端盖222和所述支架22套接配合时,所述第二端盖222的内壁面与支架22的外壁面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同样可以形成与所述滤材23内侧区域连通的出水通道。
当然,所述出水通道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形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前置滤芯20定位安装至所述滤壳10内,请参照图3和图7,所述瓶体12邻近其底部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筋121;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的外壁面凹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槽222d,每一所述定位槽222d沿着所述第一插接段222a的周向的长度等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定位筋121沿着所述瓶体12 周向的间距。当所述前置滤芯20套接至所述滤壳10内时,所述第二端盖222 与所述瓶体12的底部插接配合,此时,所述瓶体12上相邻的两个定位筋121 与所述第二端盖222的第一插接段222a上的定位槽222d配合,以使得所述端盖无法沿着所述瓶体12的周向转动,这样就便于将所述前置滤芯20定位安装于所述滤壳10内;并且,多个定位筋121的设置,还能够增强所述瓶体 12底部的强度,这就避免了所述瓶体12的底部因其强度不够而被水冲破的问题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8,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包括中心管31和反渗透膜片组32,其中,所述中心管31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堵,并且所述中心管31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片组32包括反渗透膜片、进水隔网以及纯水隔网,所述反渗透膜片的一端绕过所述中心管31后对折,并且所述反渗透膜片的侧边均采用密封胶密封,以形成一个仅与中心管31连通的膜袋,所述纯水隔网安装于所述膜袋的内,所述进水隔网安装至所述膜袋的外表面,并且所述反渗透膜片、进水隔网以及纯水隔网一同沿着所述中心管31的周向卷至所述中心管31的外侧。在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过滤水时,水沿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轴向流动,水透过所述反渗透膜片进入到所述膜袋内并流入所述中心管31内,再从所述中心管31排出。
为了方便将述反渗透膜滤芯30安装至所述前置滤芯20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9,所述复合滤芯100还包括呈筒状设置的转接件60,所述转接件60的一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即所述中心管3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转接件6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对接头133连通,以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连通,同时还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废水端与废水腔连通。如此设置,简化了所述复合滤芯100内部的水路结构,进而便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安装。
考虑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插接至所述前置滤芯20的支架22内时,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可能将所述第二接头21封堵,鉴于此,请参照图1和图5,所述支架22面对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的表面凸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筋223。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安装至所述支架22内时,受多个所述限位筋223的限位而始终与所述第二接头21间隔设置,进而确保了经增压装置增压后的水能够顺利的从所述第二接头21进入到所述支架 22内。
为了快速的将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定位安装于所述支架22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60的外壁面凸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套接部61,所述套接部61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32邻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架22插接配合,并且所述套接部61上贯穿设有过水孔。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所述转接件60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组装,另一方面还便于所述转接件60与所述支架22之间的组装,进而也就便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固定安装至所述支架2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8至图10,所述后置滤芯 40包括碳棒41、第一罩盖42以及第二罩盖43,其中,所述碳棒41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第一罩盖42罩设于所述碳棒41的一端并将所述碳棒41 封堵,所述第二罩盖43呈筒状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碳棒41套接,其另一端供所述碳棒41内的水排出。
所述后置滤芯40与所述转接件60插接配合,具体的,所述转接件60设有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段62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段62连接且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段63,所述第一连接段62和第二连接段63的连接处形成有面对所述第四对接头的台阶部64,所述第一连接段62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纯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63与所述第三对接头133插接配合。所述后置滤芯 40罩设有第一罩盖4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接段63并与所述台阶部64抵接,所述后置滤芯40套设于有第二罩盖43的一端通过第二罩盖43与第四对接头 134连通。这样就便于所述后置滤芯40、反渗透膜滤芯30以及盖体13之间的水路连通。
并且,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和所述后置滤芯40沿着所述前置滤芯20的轴向排布,二者沿所述前置滤芯20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前置滤芯20的支架22 长度大致相当,这就使得所述后置滤芯40的第二罩盖43与所述第四对接头 134插接配合时,所述后置滤芯40和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均被固定至所述前置滤芯20内,这样就简化了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和后置滤芯40的固定方式,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和后置滤芯40的固定方式更加简单,进而便于所述复合滤芯100的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64凸设有沿所述转接件6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凸筋65,以与所述第一罩盖42抵接。在所述后置滤芯40安装至所述转接件60 内时,所述后置滤芯40的第一罩盖42与所述凸筋65抵接,这样就避免了所述第一罩盖42将所述第一连接段62封堵,进而确保了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 30的纯水端排出的水能够顺畅的进入到所述转接件60的第二连接段63内,并通过所述后置滤芯40过滤后从出水口b排出或者通过滤壳10上的储水口d进入到储水装置内。另外,所述后置滤芯40与所述第二连接段63插接配合,这样还方便了所述后置滤芯40定位安装至所述转接件60内,进而省去了额外的紧固件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11,所述转接头50包括与第一接头11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头51、与所述第二接头21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头52、与所述第一插接头51连通的第一连接头53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头52连通的第二连接头54。由于所述第二接头21是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1内侧的,并且所述第二接头21与第一接头11优选为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插接头52与第一接头11也对应呈内外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插接头52与第一插接头51同轴设置,这就使得所述第一插接头51和第一接头11的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插接头52和第二接头21的连接可以通过一道工序完成,进而便于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的组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头53和第二连接头 54均沿着所述转接头50的径向延伸设置,即所述第一连接头53和第二连接头 5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插接头51和第二插接头5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如此设置,使得与所述转接头50连通的水管可以沿着所述转接头50的径向延伸设置,这样就便于与所述复合滤芯100连通的水管的设置。
为了方便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滤壳10固定连接,所述转接头50还包括两安装板55,两所述两安装板55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头51的两相对侧,并且两所述安装板55均贯穿设有通孔551;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1 周缘的固定孔;两所述固定板分别由穿过所述通孔551并与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的紧固件(螺钉、螺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转接头50与滤壳10连接的更牢固,进而避免了所述转接头50受水的冲击而从所述滤壳10上脱落的问题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复合滤芯100在清洗或者维修时,需要将与其连通的管路、转接头50等部件拆下,当所述转接头50被拆下,并且所述复合滤芯100 内还剩有水时,水会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流出,进而影响用户的正常操作,考虑到此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接头21 内设置单向阀70,由于单向阀70是单向导通的,这就使得水只能从所述第二接头21进入到所述支架22内,水并不能从所述第二接头21流出,这样就确保了所述支架22内以及反渗透膜滤芯30内的水不会从所述第二接头21流出。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所述单向阀70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5,所述第一接头11邻近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一端外扩,形成安装腔211;所述单向阀7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1内,并且所述单向阀70的一端伸入所述支架22内并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的进水端抵接。如此设置,一方面方便了所述单向阀70的安装,另一方面还确保了所述反渗透膜滤芯30 不会将所述第二接头21封堵。
为了避免所述转接头50与滤壳10分离时,水从所述第一接头11内流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所述复合滤芯100还包括弹性开关80,所述弹性开关80在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所述第二接头 21插接配合时,所述弹性开关80与所述转接头50接触而将所述第一接头11 打开;在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分离时,所述弹性开关80将所述第一接头11关闭。如此设置,确保了所述转接头50从所述复合滤芯100上拆卸下来时,所述复合滤芯100内的水从所述第一接头11流出的问题出现。
具体的,所述第一接头11的内壁面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抵接部 111,所述弹性开关80包括密封圈81和弹性复位件82,其中,所述密封圈 81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1上,所述弹性复位件82安装于所述滤壳10内并弹性抵顶所述密封圈81,以助所述密封圈81复位。在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所述第二接头21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81被所述转接头50 顶起而与所述环形抵接部111分离,以将所述第一接头11打开;在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分离时,所述弹性复位件82恢复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密封圈81与所述第一接头11的台阶部64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头11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头21的外壁面也可以设置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抵接部来与所述密封圈81密封抵接,这样就使得所述密封圈81能够更好的将所述第一接头11密封。
所述弹性复位件82可以是弹片、压簧、拉簧等等,为了方便所述弹性复位件82的安装,所述弹性复位件82优选采用压簧,这就使得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1后,可以通过与所述第二接头21紧配合的密封圈81进行定位,如此设置,不仅方便了所述压簧和密封圈81的定位安装,同时还有便于所述复合滤芯100的组装。
为了方便所述转接头50推动所述密封圈81运动,也即推动所述密封圈 81与所述环形抵接部111分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头52与所述第二接头21插接的端部设置有抵顶凸台521,所述抵顶凸台521 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优选地,所述抵顶凸台521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抵顶凸台521沿着所述第二插接头52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转接头50与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21插接配合时,多个所述抵顶凸台521一同抵顶所述密封圈81,这样就使得所述密封圈81各处受力均衡,从而便于所述密封圈81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的轴向滑动,进而便于所述第一接头11的打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壳,至少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废水口,并且所述滤壳还设置有第一接头;
前置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前置滤芯安装于所述滤壳内,其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并且所述前置滤芯设置有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
反渗透膜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连通,其废水端与所述废水口连通;
后置滤芯,模块化设置,所述后置滤芯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内,其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以及,
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壳包括一端敞口的瓶体以及盖合所述瓶体的盖体,所述第一接头设于所述瓶体的底部,所述盖体包括由外向内间隔设置的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并且所述第一对接头与第二对接头之间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
所述前置滤芯包括支架以及卷至所述支架的外周壁的滤材,所述支架呈筒状设置,其一端敞口设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接头,并且所述支架邻近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滤材内侧区域连通的出水通道,所述支架的敞口端与所述第二对接头插接配合,以使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滤材外围区域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
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与所述第二对接头插接配合的端盖本体、以及自所述端盖本体沿所述端盖本体的轴向延伸且呈筒状设置的隔板,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
所述第二端盖呈筒状设置,其具有内径较大的第一插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插接段连接且内径较小的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端盖本体的一端套接,所述第二插接段插至所述第一接头内;
所述滤材卷至所述隔板上,并且所述滤材的两端分别受所述端盖本体以及第一插接段的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的内壁面凹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沿着所述第二端盖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端盖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出水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邻近其底部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筋;
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外壁面凹设有多个沿着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槽,每一所述定位槽沿着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周向的长度等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定位筋沿着所述瓶体周向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对接头内侧的第三对接头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对接头内侧的第四对接头,所述第二对接头与所述第三对接头之间形成废水腔,所述第三对接头与所述第四对接头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第四对接头的内侧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
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安装于所述支架内;
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呈筒状设置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对接头连通,以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与所述储水腔以及出水腔连通,同时还使得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废水端与废水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面对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进水端的表面凸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邻近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一端外扩,形成安装腔;
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且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伸入所述支架内并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进水端抵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外壁面凸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贯穿设置有过水孔,所述套接部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远离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并与所述支架插接配合。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具有内径较小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且内径较大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连接处形成有面对所述第四对接头的台阶部,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纯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三对接头插接配合;
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伸入所述第二连接段内,并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四对接头插接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凸设有沿所述转接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凸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抵接部;
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弹性开关,所述弹性开关包括密封圈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弹性复位件安装于所述滤壳内并弹性抵顶所述密封圈,以使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抵接部密封抵接;
在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被所述转接头顶起,以将所述第一接头打开;在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离时,所述弹性复位件恢复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台阶部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包括第一插接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头内侧的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一插接头与第二插接头连通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插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的端部设置有抵顶凸台,所述抵顶凸台用于抵顶所述密封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连通的第一连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头连通的第二连接头,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沿着所述转接头的径向延伸设置。
15.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
CN201721423426.3U 2017-10-30 2017-10-30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Active CN207498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3426.3U CN207498154U (zh) 2017-10-30 2017-10-30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PCT/CN2018/112532 WO2019085871A1 (zh) 2017-10-30 2018-10-30 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3426.3U CN207498154U (zh) 2017-10-30 2017-10-30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8154U true CN207498154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3426.3U Active CN207498154U (zh) 2017-10-30 2017-10-30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815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5871A1 (zh) * 2017-10-30 2019-05-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10694330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0694329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0723835A (zh) * 2019-12-04 2020-01-24 江西书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反渗透的小通量五合一复合滤芯
WO2020088558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组件
CN11111575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Ro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复合滤芯、水处理装置
TWI712446B (zh) * 2019-03-26 2020-12-11 大陸商廈門百霖淨水科技有限公司 複合濾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5871A1 (zh) * 2017-10-30 2019-05-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净水器
CN110694330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0694329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WO2020088558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组件
CN11111575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Ro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复合滤芯、水处理装置
TWI712446B (zh) * 2019-03-26 2020-12-11 大陸商廈門百霖淨水科技有限公司 複合濾芯
CN110723835A (zh) * 2019-12-04 2020-01-24 江西书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反渗透的小通量五合一复合滤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8154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CN209307053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9352650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9522671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108339306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108339309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07483474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CN101632882B (zh) 一种采用无动力自动清洗过滤装置的过滤系统
CN207483475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CN207478133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CN207169433U (zh) 一种反渗透膜壳
CN210457687U (zh) 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
CN207933171U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07928819U (zh) 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07928813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08065894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19941899U (zh) 滤芯组件及净水器滤芯
CN109721177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CN209405791U (zh) 一种空气或者液体过滤器
CN111111303A (zh) 一种饮用水处理用过滤芯安装结构及过滤器
CN205988615U (zh) 一种净水装置用联体滤芯底座结构
CN108295541A (zh) 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CN221027856U (zh) 一种ro反渗透膜滤芯
TWI712446B (zh) 複合濾芯
CN218529983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