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6635U - 侧气帘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气帘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6635U
CN207496635U CN201721650941.5U CN201721650941U CN207496635U CN 207496635 U CN207496635 U CN 207496635U CN 201721650941 U CN201721650941 U CN 201721650941U CN 207496635 U CN207496635 U CN 207496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airbag
side curtain
airbag
generating unit
gas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509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通
付金龙
付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509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6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6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6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侧气帘及车辆,其中,侧气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1)及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相连通的气袋(2),还包括便于气袋爆出的侧气帘外壳(3),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以及所述气袋(2)均设置于所述侧气帘外壳内(3)内。通过将侧气帘从车辆顶棚内独立出来,设置在顶棚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改变了传统的侧气帘布置方式,有效降低了侧气帘的布置难度、不会因为侧气帘与周边零件需保持间隙而牺牲内部空间、降低侧气帘展开失效风险。

Description

侧气帘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侧气帘及车辆。
背景技术
侧气帘是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用于保护乘员头部区域的气囊模块,现有的一些车辆上布置有侧气帘。常规方案是侧气帘布置在侧围立柱与顶棚搭接处的侧上方区域。在布置侧气帘时,需保证侧气帘模块与周边环境件有3毫米以上的安全间隙,要求侧围立柱与顶棚要有合理的搭接量及搭接关系,并且对侧围立柱上的固定点及固定方式也有严格的要求,侧气帘的布置难度大。顶棚以及侧围立柱要设计弱化结构以利于侧气帘的顺利展开,增加了设计难度,同时因为侧气帘的装配,顶棚需进行空间避让而牺牲一定的内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气帘,该侧气帘改变了传统的侧气帘布置方式,安装在车辆顶棚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有效降低了侧气帘的布置难度、不会因为侧气帘与周边零件需保持间隙而牺牲内部空间并降低侧气帘展开失效的风险。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车身上的顶棚,还包括本公开第一个目的提供的侧气帘,侧气帘位于顶棚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侧气帘固定连接至车身。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侧气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及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相连通的气袋,还包括便于气袋爆出的侧气帘外壳,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所述气袋均设置于所述侧气帘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及支架,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气袋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侧气帘外壳设有便于气袋爆出的弱化带。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顶棚,还包括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所述顶棚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所述侧气帘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
可选地,所述侧气帘外壳通过穿过所述顶棚的紧固件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所述侧气帘外壳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的顶盖和/或侧围钣金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侧气帘从车辆顶棚内独立出来,设置在顶棚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改变了传统的侧气帘布置方式,有效降低了侧气帘的布置难度、不会因为侧气帘与周边零件需保持间隙而牺牲内部空间、降低侧气帘展开失效风险。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气帘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气帘安装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气体发生装置 2 气袋
3 侧气帘外壳 4 顶棚
11 气体发生器 12 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顶盖”是指车身的金属车顶;“顶棚”是一种加装在车身内侧的、顶盖下方的软饰件,用于提高车内装饰性及隔音、隔热、消音作用;“侧围立柱”是指安装在汽车A、B、C柱上的装饰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侧气帘,该侧气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1及与气体发生装置1相连通的气袋2以及便于气袋2爆出的侧气帘外壳3,气体发生装置1以及气袋2均设置于侧气帘外壳3内。本公开提供的侧气帘从车辆的顶棚4内独立出来,改变了传统的侧气帘布置方式,改为设置于顶棚4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降低了侧气帘的布置难度,不会因侧气帘与周边零件需保持间隙而牺牲内部空间,降低侧气帘展开失效的风险。同时侧气帘还可作为一种外观颜色件,与车辆的侧围饰件形成一体,美观大方。
进一步地,气体发生装置1包括气体发生器1以及支架12,支架12置于侧气帘外壳3内,气体发生器1通过螺栓等固定安装在支架12上。支架12通过紧固件与车辆的其它部件连接。侧气帘外壳3上设有孔,紧固件通过侧气帘外壳3上的孔穿出。具体地,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专用安装卡扣等。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侧气帘外壳3设有便于气袋爆出的弱化带。具体地,侧气帘外壳3为长条形,弱化带沿侧气帘外壳3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侧气帘的气袋能够顺利爆出并展开,保护乘员。侧气帘外壳3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等形状,侧气帘外壳3的形状和颜色可根据车辆内饰的风格进行调整。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上的顶棚4以及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侧气帘。如图1和图2所示,侧气帘位于顶棚4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侧气帘固定连接至车身。在常规的布置方案中,侧气帘位于侧围立柱与顶棚搭接处的侧上方区域,位于顶棚4上方。而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中,侧气帘布置在顶棚4下方,即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将侧气帘从顶棚4内独立出来,降低了侧气帘的布置难度、不会因侧气帘与周边零件需保持间隙而牺牲内部空间、降低侧气帘展开失效的风险。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气体发生装置1固定连接至车身。具体地,气体发生装置1包括气体发生器11和支架12。气体发生器11通过螺栓等固定安装在支架12上。顶棚4上开有与侧气帘外壳3上的孔相对应的孔,紧固件穿过该侧气帘外壳3和顶棚4上相对应的孔将支架12固定连接至车身。紧固件可以采用螺栓、螺钉、专用安装卡扣等。车身钣金件的强度,能够在发生侧面碰撞,气袋爆出时对侧气帘提供足够的支撑。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方式中,侧气帘外壳3通过穿过顶棚4的紧固件固定连接至车身。具体的,顶棚4上开有孔,紧固件采用螺栓,螺栓穿过该孔,将侧气帘外壳3固定至车身。
进一步地,气体发生装置1以及侧气帘外壳3固定连接至车身的顶盖和/或侧围钣金件。连接气体发生装置1和侧气帘外壳3的紧固件可以固定在顶盖上,也可以固定在在侧围钣金件上,或者一部分固定在顶盖上,一部分固定在侧围钣金件上,为气体发生装置1和侧气帘外壳3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
综上,侧气帘位于车辆顶棚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不与顶棚内的部件发生干涉,有效降低了侧气帘的布置难度、不用考虑侧气帘与周边零件间隙而牺牲内部空间、独立设置更有利于侧气帘展开,降低侧气帘展开失效的风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侧气帘,包括气体发生装置(1)及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相连通的气袋(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于气袋爆出的侧气帘外壳(3),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以及所述气袋(2)均设置于所述侧气帘外壳(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包括气体发生器(11)及支架(12),所述气体发生器(11)安装在所述支架(12)上,所述气袋(2)与所述气体发生器(1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气帘外壳(3)设有便于气袋爆出的弱化带。
4.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顶棚(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帘,所述侧气帘位于所述顶棚(4)朝向车内空间的一侧,所述侧气帘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气帘外壳(3)通过穿过所述顶棚(4)的紧固件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以及所述侧气帘外壳(3)固定连接至所述车身的顶盖和/或侧围钣金件。
CN201721650941.5U 2017-11-30 2017-11-30 侧气帘及车辆 Active CN207496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0941.5U CN207496635U (zh) 2017-11-30 2017-11-30 侧气帘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0941.5U CN207496635U (zh) 2017-11-30 2017-11-30 侧气帘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6635U true CN207496635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50941.5U Active CN207496635U (zh) 2017-11-30 2017-11-30 侧气帘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6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07603A1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US20090152845A1 (en) Structure of driver's airbag cushion of vehicle
US20100219620A1 (en) Inflatable Ramp for Inflatable Curtain Side Impact Restraint
CA2441759A1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US20050275200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EP1884418A3 (en) Airbag cover, instrumental panel, and airbag apparatus
CN110901769B (zh) 车辆用柱结构
JP2009056874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CN108569242A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WO2014042040A1 (ja)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取り付け構造
CN207496635U (zh) 侧气帘及车辆
JP2006282092A (ja)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KR20140032775A (ko) 선 루프 차량의 상부 차체 구조
CN201800667U (zh) 轿车侧气帘展开导向件
CN103043018A (zh) 车辆碰撞减轻结构
JP2009143523A (ja) シートベルトアンカーマウンティング剛性強化装置
CN109466497B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双腔结构气袋
CN207311216U (zh) 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的轻质型下支撑结构
CN207000392U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帘
CN206426987U (zh) 一种气囊框组件
JP4906700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05468871U (zh) 一种汽车装饰条的安装结构
CN202879386U (zh) 一种中柱装饰板装配结构
KR20140084977A (ko) 커튼 에어백 쿠션
JP201509827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