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3484U -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3484U
CN207493484U CN201721515720.7U CN201721515720U CN207493484U CN 207493484 U CN207493484 U CN 207493484U CN 201721515720 U CN201721515720 U CN 201721515720U CN 207493484 U CN207493484 U CN 207493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shell
acid gas
gas absorption
exhaus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57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兴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IAN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IAN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IAN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IANX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157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3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3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3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气室和排气室,进气室与排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进气室一侧的侧壁和隔板的一侧分别与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挡板的底端固定设有水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试剂添加室,控制碱性液体上的碱度,保证对酸性气体的中和效果,通过设有水位传感器,通过显示屏上观察水位的高度,当水位接触到水位传感器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停止进水,通过设有活性炭,对中和过的气体进行吸收,防止气体内部带有碱性液体,通过设有过滤网,对气体进行过滤,通过酸碱度传感器,通过显示屏实时的观察碱性液体的碱度,适时的添加碱,保证碱度。

Description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装置,具体为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酸性气体在各个产业生产的时候会产生酸性气体,大量的酸性气体可能会导致酸雨的降落,对建筑物等造成损坏,所以需要对酸性气体进行吸收处理,但是现在的酸性气体收集装置吸收效果不佳,不能实时的保证吸收的效果,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酸性气体收集装置吸收效果不佳,不能实时的保证吸收的效果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室与排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进气室一侧的侧壁和隔板的一侧分别与挡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底端固定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进气室的顶端穿插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过挡板的中部置于外壳内部的底端,所述进气室一侧与挡板底部对应处穿插设有的进水管与外界水管连通管,所述排气室的一侧壁的隔板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底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气室的一侧壁和隔板的另一侧与第一底板的顶部对应处均固定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第二底板两端设有的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排气室内部一侧的底端固定设有酸碱度传感器,所述排气室一侧的底端通过设有排水管与外界连通,所述外壳外部的一侧固定设有试剂添加室,所述试剂添加室通过管道与进水管连通管,所述外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水位传感器和酸碱度传感器均通过显示屏与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管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排水管与外壳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管道与试剂添加室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分别通过控制面板上设有的第一控制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阀控制按钮第三控制阀控制按钮与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外壳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设有活性碳。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室的顶端设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中部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的一侧与外壳通过车厢锁扣固定连接,所述箱门与外壳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的底端设有碱性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中部均开设有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通过设有试剂添加室,控制第三控制阀的开合,控制碱性液体上的碱度,保证对酸性气体的中和效果,通过设有水位传感器,通过显示屏上观察水位的高度,当水位接触到水位传感器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停止进水,通过设有活性炭,对中和过的气体进行吸收,防止气体内部带有碱性液体,通过设有过滤网,对气体进行过滤,防止气体内部带有活性碳颗粒,通过酸碱度传感器,通过显示屏实时的观察碱性液体的碱度,适时的添加碱,保证碱度,从而使酸性气体可以充分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气室;3、排气室;4、试剂添加室;5、进气管;6、挡板;7、水位传感器;8、碱性液体;9、进水管;10、隔板;11、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13、活性碳;14、车厢锁扣;15、酸碱度传感器;16、排水管;17、通气孔;18、滑槽;19、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气室2和排气室3,进气室2与排气室3之间通过隔板10隔开,进气室2一侧的侧壁和隔板10的一侧分别与挡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挡板6的底端固定设有水位传感器7,进气室2的顶端穿插设有进气管5,进气管5的一端穿过挡板6的中部置于外壳1内部的底端,进气室2一侧与挡板6底部对应处穿插设有的进水管9与外界水管连通管,排气室3的一侧壁的隔板10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底板11的两端固定连接,排气室3的一侧壁和隔板10的另一侧与第一底板11的顶部对应处均固定设有滑槽18,滑槽18与第二底板12两端设有的滑块滑动连接,排气室3内部一侧的底端固定设有酸碱度传感器15,排气室3一侧的底端通过设有排水管16与外界连通,外壳1外部的一侧固定设有试剂添加室4,试剂添加室4通过管道与进水管9连通管,外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水位传感器7和酸碱度传感器15均通过显示屏与电源电性连接。
其中,进水管9与管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控制阀,排水管16与外壳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管道与试剂添加室4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分别通过控制面板上设有的第一控制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阀控制按钮第三控制阀控制按钮与电源电性连接,随时控制碱性液体8的添加和排出,通过第三控制阀控制碱的添加,控制碱性液体8的碱度,增加酸性气体的吸收程度。
其中,进气管5与外壳1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气阀,防止酸性气体的倒流。
其中,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之间设有活性碳13,对中和过的气体进行吸收,防止带有碱性液体8。
其中,排气室3的顶端设有箱门19,箱门19的中部设有过滤网,对气体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防止气体内部带有活性碳13颗粒。
其中,箱门19的一侧与外壳1通过车厢锁扣14固定连接,箱门19与外壳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对车厢19进行固定,保证排气室的密封性,进一步的保证密封性。
其中,外壳1内部的底端设有碱性液体8,对酸性气体8进行中和吸收。
其中,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气孔17,便于气体与活性碳13的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具体操作时,在试剂添加室4的内部添加入碱,第三控制阀控制按钮控制第三控制阀打开,向进水管9的内部加入碱,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按钮打开第一控制阀,开始向外壳1内部进水,随着水位不断的上升,水位传感器7感应到水位的高度,显示屏上显示,关闭第一控制阀,停止进水,通过显示屏上显示的酸碱度,通过控制第三控制阀的开合,加入适量的碱,将碱性液体的酸碱度调节至适宜数值,关闭第三控制阀,通过进气管9将酸性气体引导至外壳1的内部,引导至碱性液体8的内部通过酸碱中和,将酸性气体的酸度进行减低,保证在中性数值左右,气体通过排气室3排出,中和过的气体通过第一底板11上的通气孔17进入到活性碳13的内部,对空气中的碱性液体8进行吸收,防止空气带有碱性液体排出,通过第二底板12上的通气孔17排出,通过过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将空气中的活性碳颗粒进行过滤,保证空气的清洁度,通过第三控制阀,实时控制碱性液体8的碱度,保证中和的效果,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按钮打开控制阀,将碱性液体8进行排出,通过车厢锁扣14打开箱门19,将第二底板12通过滑槽18取出,对活性碳13进行更换,再将第二底板12进行放置,通过车厢锁扣14将箱门19进行锁紧,保证气密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气室(2)和排气室(3),所述进气室(2)与排气室(3)之间通过隔板(10)隔开,所述进气室(2)一侧的侧壁和隔板(10)的一侧分别与挡板(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的底端固定设有水位传感器(7),所述进气室(2)的顶端穿插设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的一端穿过挡板(6)的中部置于外壳(1)内部的底端,所述进气室(2)一侧与挡板(6)底部对应处穿插设有的进水管(9)与外界水管连通管,所述排气室(3)的一侧壁的隔板(10)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底板(1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气室(3)的一侧壁和隔板(10)的另一侧与第一底板(11)的顶部对应处均固定设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与第二底板(12)两端设有的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排气室(3)内部一侧的底端固定设有酸碱度传感器(15),所述排气室(3)一侧的底端通过设有排水管(16)与外界连通,所述外壳(1)外部的一侧固定设有试剂添加室(4),所述试剂添加室(4)通过管道与进水管(9)连通管,所述外部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水位传感器(7)和酸碱度传感器(15)均通过显示屏与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9)与管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排水管(16)与外壳(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管道与试剂添加室(4)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分别通过控制面板上设有的第一控制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阀控制按钮第三控制阀控制按钮与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与外壳(1)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之间设有活性碳(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室(3)的顶端设有箱门(19),所述箱门(19)的中部设有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9)的一侧与外壳(1)通过车厢锁扣(14)固定连接,所述箱门(19)与外壳(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底端盛装有碱性液体(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气孔(17)。
CN201721515720.7U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Active CN207493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5720.7U CN20749348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5720.7U CN20749348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3484U true CN207493484U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04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5720.7U Active CN20749348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34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773A (zh) * 2018-08-01 2018-12-11 陈莉莉 一种工业污染废气检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2773A (zh) * 2018-08-01 2018-12-11 陈莉莉 一种工业污染废气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3484U (zh) 一种酸性气体吸收装置
CN206424748U (zh) 一种实验室废气净化处理系统
CN206285719U (zh) 生活垃圾处理厂车间污染物智能处理系统
CN204082273U (zh)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CN206463764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06381668U (zh) 一种废气净化机构
CN207614634U (zh) 一种酸性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CN204107278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箱
CN208599384U (zh)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飞灰处理环保设备
CN207262460U (zh) 一种煤电厂用环保烟囱
CN206366304U (zh) 一种除尘设备
CN207042153U (zh) 一种锅炉烟气加湿装置
CN107999501A (zh) 一种智能换气型通风柜
CN209060898U (zh)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设备
CN209271155U (zh) 一种联合治理废气的多功能一体化脱硝装置
CN104474855B (zh) 非链式df/hf激光器放电生成物小型化干法处理装置
CN208786106U (zh) 一种废气多级吸收装置
CN208524161U (zh) 无管道自净型储药柜
CN207708763U (zh) 废气除尘装置
CN207998469U (zh) 通风柜废液回收装置
CN219399572U (zh) 用于矿井下的一氧化碳吸收装置
CN207628178U (zh) 一种废气过滤装置
CN206880439U (zh) 重金属消解酸类试剂存放柜
CN206661270U (zh) 一种化学实验台装置
CN206415120U (zh) 一种具有尾气处理装置的过硫酸钠生产用搅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