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91450U - 一种液冷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91450U
CN207491450U CN201721652814.9U CN201721652814U CN207491450U CN 207491450 U CN207491450 U CN 207491450U CN 201721652814 U CN201721652814 U CN 201721652814U CN 207491450 U CN207491450 U CN 207491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road
liquid stream
out liquid
goes out
coo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528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nxuan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nxuan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nxuan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nxuan Energ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6528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91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91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91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进液流道、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第二连接孔、出液流道及出液口;所述液冷板中部并联设置有多个热量交换板,所述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及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热量交换板,且每个热量交换板上并联设置有多个冷却流道,每个冷却流道连通进液流道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连通出液流道一端则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可在加工时改变孔径大小,使得液冷板在加工时只需改变孔径的大小,其他的结构及工艺都不需改变,就可以适用于各种发热量的电池,使得液冷板加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液冷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不仅电子设备中芯片或模块的发热量越来越大,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风冷散热装置和液冷散热装置,由于液体的高热容和高传导率,液冷散热装置具有比风冷散热装置更强的散热能力,因此液冷板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液冷板冷却系统的特点是:(1)由于采用间接冷却的方式,可使电子元器件不与冷却剂直接接触,减少各种污染,提高工作的可靠性;(2)与直接冷却相比较,冷却剂的耗损少,同时也便于采用较有效的冷却剂,提高冷却效率;(3)冷板装置的组件简单,结构紧凑,便于维修。综合上述这一系列优点,使得液冷板在散热器件上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现有的液冷板在针对发热量不同的电池时,常采用的方案是加工出外形尺寸不同的液冷板,加工起来非常不方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加工外形尺寸不同的液冷板,造成加工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冷板,其中,所述液冷板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进液流道、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第二连接孔、出液流道及出液口;
所述液冷板中部并联设置有多个热量交换板,所述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及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热量交换板,且每个热量交换板上并联设置有多个冷却流道,每个冷却流道连通进液流道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连通出液流道一端则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
所述的液冷板,其中,所述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平行设置,且均与冷却流道垂直设置,所述出液流道串联设置有多个。
所述的液冷板,其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及第二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背离热量交换板,而第二出液流道靠近热量交换板;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的第二端则与第二出液流道的第二端连通。
所述的液冷板,其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及第三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及第三出液流道由出液口一侧向进液口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则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
所述的液冷板,其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及第四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及第四出液流道由出液口一侧向进液口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第三出液流道第二端则与第四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
所述的液冷板,其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N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第N-1出液流道、第N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第N-1出液流道、第N出液流道由出液口一侧向进液口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则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第N-1出液流道的第二端与第N出液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或所述第N-1出液流道的第一端与第N出液流道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的液冷板,其中,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进液流道第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进液流道、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第二连接孔、出液流道及出液口;所述液冷板中部并联设置有多个热量交换板,所述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及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热量交换板,且每个热量交换板上并联设置有多个冷却流道,每个冷却流道连通进液流道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连通出液流道一端则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可在加工时改变孔径大小,使得液冷板在加工时只需改变孔径的大小,其他的结构及工艺都不需改变,就可以适用于各种发热量的电池,使得液冷板加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加工外形尺寸不同的液冷板,造成加工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10、进液流道30、第一连接孔20、冷却流道40、第二连接孔50、出液流道60及出液口70。
所述液冷板中部并联设置有多个热量交换板,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空间有限的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设计的液冷板,因此,每个热量交换板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可针对多块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第一连接孔20、冷却流道40及第二连接孔50开设于所述热量交换板,且每个热量交换板上并联设置有多个冷却流道40,每个冷却流道40之间也设置有较小的间隔,每个冷却流道40连通进液流道30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0,连通出液流道60一端则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50,即,第一连接孔20与第二连接孔50分别设置在冷却流道40的两端,第一连接孔20用于连通进液流道30与冷却流道40,第二连接孔50用于连通冷却流道40与出液流道60。如图1所示,液冷板并列设置有4个热量交换板,每个热量交换板上并联设置有7个冷却流道40,进液流道30、出液流道60、热量交换板以及冷却流道40之间采用氩弧焊、摩擦焊或钎焊等工艺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冷却流道40两端的第一连接孔20与第二连接孔50的孔径大小根据流量大小的需要而设计。由于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是电池冷却系统,电池的大小不同或者电池所处位置不同时,其发热量也不同,有的发热量大,有的发热量小,对于发热量大的电池,就可以将连接孔的孔径加工的较大,对于发热量较小的电池,就可以将连接孔的孔径加工的较小,这样,在加工时只需改变孔径的大小,其他的结构及工艺都不需改变,就可以适用于各种发热量的电池,使得液冷板加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连接孔的形状,所述第一连接孔20及第二连接孔50可以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形状,当然的,以最方便加工的形状为宜。
所述进液流道30与出液流道60平行设置,且均与冷却流道40垂直设置,所述出液流道60串联设置有多个。
由于冷却液刚进入进液流道30时温度最低,因此,换热效率最高,本实用新型首先采用多个并联的冷却流道40进行散热,并联的冷却流道40流程很短,数量较多,同时进行散热,换热效率高。冷却液经过冷却流道40后温度必然升高,换热效率降低,因此,冷却液经过并联的冷却流道40后,进入串联的出液流道60,串联的出液流道60流程长,因此,在冷却液温度较高、换热效率很低的情况下,延长了冷却时间,使得液冷板表面的热量差异很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61及第二出液流道62,所述第一出液流道61背离热量交换板,而第二出液流道62靠近热量交换板;所述出液口70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61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61的第二端则与第二出液流道62的第二端连通。两个出液流道采用镶拼焊接的方式并排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出液流道61与第二出液流道62紧密贴合,只在第一出液流道61的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62的第二端留出连接口。这样,节约了液冷板内部空间,增强了冷热交换的效果。当冷却液进入进液流道30后,通过第一连接孔20进入冷却流道40,再由冷却流道40经过第二连接孔50进入第二出液流道62,并经过第二出液流道62第二端及第一出液流道61第二端的连接口,进入第一出液流道61,最后进入第一出液流道61第一端的出液口70。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及第三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及第三出液流道由出液口70一侧向进液口10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70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则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三个出液流道采用镶拼焊接的方式并排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出液流道与第二出液流道紧密贴合,第二出液流道与第三出液流道紧密贴合,在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留出连接口1,以及在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留出连接口2。这样,节约了液冷板内部空间,增强了冷热交换的效果。当冷却液进入进液流道30后,通过第一连接孔20进入冷却流道40,再由冷却流道40经过第二连接孔50进入第三出液流道,并通过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及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的连接口2进入第二出液流道,再通过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及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的连接口1进入第一出液流道,最后进入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的出液口70。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及第四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及第四出液流道由出液口70一侧向进液口10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70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第三出液流道第二端则与第四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
四个出液流道采用镶拼焊接的方式并排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出液流道与第二出液流道紧密贴合,第二出液流道与第三出液流道紧密贴合,第三出液流道与第四出液流道紧密贴合,在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留出连接口1,在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留出连接口2,以及在第三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四出液流道第二端留出连接口3。这样,节约了液冷板内部空间,增强了冷热交换的效果。当冷却液进入进液流道30后,通过第一连接孔20进入冷却流道40,再由冷却流道40经过第二连接孔50进入第四出液流道,并通过第四出液流道第二端及第三出液流道第二端的连接口3进入第三出液流道,再通过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及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的连接口2进入第二出液流道,通过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及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的连接口3进入第一出液流道,最后进入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的出液口70。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N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第N-1出液流道、第N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第N-1出液流道、第N出液流道由出液口70一侧向进液口10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70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则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第N-1出液流道的第二端与第N出液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或所述第N-1出液流道的第一端与第N出液流道的第一端连通。
同样的,进液流道30也可并联设置有多个,但是由于进液流道30内的冷却液温度低,因此,优选的,进液流道30设置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液冷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液口10,至少一个出液口70,也就是说,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进液口10及出液口70。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10设置于所述进液流道30第一端,即,进液口10与出液口70设置在进液流道30与出液流道60的同一端。当然的,也可以设置在进液流道30与出液流道60的两端,也就是分别设置在液冷板的对角处,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只要能够形成循环回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进液流道、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第二连接孔、出液流道及出液口;
所述液冷板中部并联设置有多个热量交换板,所述第一连接孔、冷却流道及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热量交换板,且每个热量交换板上并联设置有多个冷却流道,每个冷却流道连通进液流道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连通出液流道一端则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平行设置,且均与冷却流道垂直设置,所述出液流道串联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及第二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背离热量交换板,而第二出液流道靠近热量交换板;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的第二端则与第二出液流道的第二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及第三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及第三出液流道由出液口一侧向进液口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则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及第四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及第四出液流道由出液口一侧向进液口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第三出液流道第二端则与第四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设置有N个,分别为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第N-1出液流道、第N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第三出液流道、……、第N-1出液流道、第N出液流道由出液口一侧向进液口一侧依次排布;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第一出液流道第一端,所述第一出液流道第二端则与第二出液流道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液流道第一端与第三出液流道第一端连通,……,第N-1出液流道的第二端与第N出液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或所述第N-1出液流道的第一端与第N出液流道的第一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进液流道第一端。
CN201721652814.9U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液冷板 Active CN207491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2814.9U CN207491450U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液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2814.9U CN207491450U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液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91450U true CN207491450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5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52814.9U Active CN207491450U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液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914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0380A (zh) * 2017-12-01 2018-03-20 广东文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及其冷热交换方法
CN113422131A (zh) * 2021-06-21 2021-09-21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具有液冷板的电池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0380A (zh) * 2017-12-01 2018-03-20 广东文轩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板及其冷热交换方法
CN113422131A (zh) * 2021-06-21 2021-09-21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具有液冷板的电池系统
CN113422131B (zh) * 2021-06-21 2022-12-0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具有液冷板的电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34298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sipating Heat of Memory with Liquid Cooling
CN106252309B (zh) 一种用于高热流密度芯片的微通道液冷散热器及导冷插件
CN105940491A (zh) 半导体装置
CN108153401A (zh) 一种计算机服务器散热装置
CN207491450U (zh) 一种液冷板
CN207802629U (zh) 一种高密度散热模块
CN104159437B (zh) 复合散热装置
CN107977064B (zh) 一种服务器的水冷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TW202334598A (zh) 液冷散熱裝置及具有該液冷散熱裝置的液冷散熱系統
CN212629071U (zh) 冷板
CN212873401U (zh) 一种服务器整体并流冷板液冷系统
CN206075226U (zh) 一种总线式热管型水冷散热系统
CN20971059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机车功率模块与液冷板的集成结构
CN209250984U (zh) 散热装置及电器件
CN205644413U (zh) 散热器
CN208421744U (zh) 一种液冷虚拟数字货币挖矿机及挖矿机组
CN107820380A (zh) 一种液冷板及其冷热交换方法
CN207781584U (zh) 一种大功率igbt液冷散热装置
CN217279502U (zh) 一种智能降温电脑主板
CN207516905U (zh) 一种总线式热管型水冷散热装置
CN202473901U (zh) 板带式集成电路水冷散热组件
CN213124433U (zh) 一种微通道液冷散热器及导冷插件
CN204014396U (zh) 复合散热装置
CN214206200U (zh)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
CN208188773U (zh) 一种电脑机箱水冷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