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0953U -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0953U
CN207470953U CN201721618347.8U CN201721618347U CN207470953U CN 207470953 U CN207470953 U CN 207470953U CN 201721618347 U CN201721618347 U CN 201721618347U CN 207470953 U CN207470953 U CN 207470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wisting
connecting portion
twis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183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文辉
陈勇
刘艳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183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0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0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0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防拆卸管接装置包括:管接头和接管螺母,接管螺母包括用于与管接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具有喇叭口的第一接管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供工具旋拧的扳拧部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部和扳拧部之间的可拧断部,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沿径向贯通其管壁的通孔,使可拧断部能够在管接头和接管螺母锁紧后在通孔处受力断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均为圆柱面。上述技术方案,可拧断部断裂,保证管接头与接管螺母的不可拆卸性,避免因误拆卸导致冷媒泄漏;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一径向通孔,有利于可拧断部受到旋拧力矩时在孔边优先断裂破坏,以确保可拧断部在壁厚最小处断裂。

Description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空调器通常采用管接头和接管螺母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管路相连接。现有的管接头和接管螺母主要由螺纹段和棱柱段两部分组成,棱柱段具有施力平面,通过对管接头和接管螺母的棱柱段施加顺时针力矩,使螺纹段一同旋转而紧密配合形成密封面,从而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管路接通使冷媒可以流通。但是,通过对棱柱段施加逆时针力矩同样可以使螺纹段一同逆时针旋转,从而将管接头与接管螺母的配合松开,即管接头与接管螺母之间存在拆卸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使用可燃性冷媒的空调器,为了避免因误拆卸而导致冷媒泄漏引发安全事故,相关标准规定室内侧不允许使用可拆卸接头。因此,为了满足管接装置要求,现有技术通常通过焊接方式将室内机的蒸发器接管与室外机接管相连接。但是,焊接具有操作复杂、室内作业存在安全风险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拆卸管接装置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包括:管接头;和接管螺母,所述接管螺母包括用于与所述管接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具有喇叭口的第一接管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供工具旋拧的扳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扳拧部之间的可拧断部;其中,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壁厚及所述扳拧部的壁厚,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沿径向贯通其管壁的通孔,使所述可拧断部能够在所述管接头和所述接管螺母锁紧后在所述通孔处受力断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均为圆柱面。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拆卸管接装置,通过管接头和接管螺母连接管路,并且在接管螺母的第二连接部与扳拧部之间设置可拧断部,装配时,使得工具旋拧接管螺母的扳拧部,当旋拧力矩达到密封扭矩时,接管螺母和管接头锁紧,实现两连接管路紧密连接;锁紧后继续扳拧接管螺母的扳拧部,在达到接管螺母可承受的最大扭矩之前,可拧断部因无法承受较大的旋拧力矩而断裂,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与扳拧部分离;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皆为圆柱面,由于缺少施力平面而无法通过工具反向旋拧接管螺母,从而保证了管接头与接管螺母的不可拆卸性,避免了因误拆卸导致冷媒泄漏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和安装成本低;其次,由于管接头与接管之间通常采用焊接连接,将可拧断部设置在接管螺母上,相较于将可拧断部设置在管接头上,可以使拧断位置远离焊接位置,从而避免拧断时对焊接位置的影响,进而确保管接头与接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断裂时对焊接位置的破坏而引起泄漏;可拧断部的壁厚相对较小,同时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一径向通孔,孔边应力集中,有利于可拧断部受到旋拧力矩时在孔边优先断裂破坏,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与扳拧部分离。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防拆卸管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拧断部沿轴向的壁厚均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壁厚及所述扳拧部的壁厚。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拧断部沿轴向的壁厚均小于第二连接部的壁厚及扳拧部的壁厚,即可拧断部的壁厚相对较薄,有利于保证可拧断部在受到旋转力矩过程中优先断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拧断部沿轴向的壁厚相同,使所述可拧断部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可拧断部设置为沿轴向壁厚相同的圆柱形,使可拧断部的加工简单,成本低。
当然,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也可以沿轴向逐渐变化,且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向着所述扳拧部的方向逐渐减小,使所述可拧断部的外表面为圆台面;或者,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沿轴向呈V形变化,且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由其中部向两端方向逐渐增大,使所述可拧断部的外表面为双圆台面,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可拧断部沿轴向的中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通孔开设在可拧断部沿轴向的中部,方便加工过程中使用卡尺对开孔位置进行尺寸校核,同时断裂发生在可拧断部的中部,避免了断裂时对第二连接部的破坏而引起泄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为所述可拧断部长度的1/3~1/2。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通孔设计成圆孔,使通孔的加工方便;将通孔的孔径设计为可拧断部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利用孔边应力集中,使可拧断部受到旋拧力矩时在孔边优先断裂破坏,避免通孔的孔径过小而不能确保可拧断部在通孔处断裂的问题,又避免通孔的孔径过大而导致可拧断部过早断裂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拧断部的长度在3mm~5mm的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拧断部的长度一方面不能过大,过大时对接管螺母施施加力矩的中轴线容易倾斜,导致上下两个扳手扳拧时不好使力;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小,过小时卡尺无法卡入测量可拧断部的最小厚度的尺寸,因此将可拧断部的长度设计在3mm~5mm的范围内,以确保卡尺能够卡入可拧断部处对可拧断部的厚度进行测量,又避免对接管螺母施加旋拧力矩时接管螺母的中轴线倾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接头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端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管的喇叭口抵接配合形成密封的锥形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接管的第四连接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接管螺母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接管连接,管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第二接管连接,且当管接头与接管螺母锁紧时,第一接管的喇叭口与管接头的锥形部抵接配合形成密封,从而通过管接头与接管螺母的配合,实现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密封连接,避免在两者的连接处产生冷媒泄漏,从而确保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连接的牢固性与密封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外螺纹段,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段;所述接管螺母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装配孔包括与所述喇叭口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孔壁面;所述管接头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接管插入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第二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焊接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表面为棱柱面,所述扳拧部的外表面为棱柱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管接头的第三连接部与接管螺母的第一连接部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管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第二接管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以确保管接头与第二接管连接的牢固性及密封性,防止冷媒经管接头和第二接管之间的装配间隙向外泄漏;管接头的第四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为棱柱面,接管螺母的扳拧部的外表面设置为棱柱面,便于用两个扳拧工具同时旋拧管接头的棱柱面及接管螺母的棱柱面,实现管接头与接管螺母锁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密封扭矩M1下所述可拧断部的最大剪切应力τ1为:在最大扭矩M2下所述可拧断部的最大剪切应力τ2为:对于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通孔的情况τ1和τ2满足:其中,t为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的厚度,d为所述可拧断部的内径,σb为所述可拧断部的抗拉强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的厚度t进行合理设计,即根据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给出了拧断接管螺母的尺寸要求,以使可拧断部在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之间断裂,其中密封扭矩即确保管接头的锥形部与第一接管的喇叭口相抵接配合形成有效密封所需的旋拧力矩,最大扭矩即破坏管接头的锥形部与第一接管的喇叭口之间的密封结构而使密封失效所需的旋拧力矩,从而确保可拧断部所承受的扭矩满足将管接头与接管螺母锁紧,使第一接管的喇叭口与管接头的端部锥形部有效密封,并且确保可拧断部所承受的最大扭矩不会破坏第一接管的喇叭口与管接头的锥形部之间的密封结构,从而实现将可拧断部的锁紧力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冷媒泄漏,进一步保证安全操作及使用;具体地,对于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径向通孔的情况,考虑到径向通孔边应力集中,确保τ1和τ2满足:就能够有效保证可拧断部在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之间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中的一个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一接管,另一个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之间通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因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拆卸管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接管螺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接管螺母,10第一装配孔,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可拧断部,131通孔,14扳拧部,2管接头,21锥形部,22第三连接部,23第四连接部,3第一接管,31喇叭口,4第二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包括:管接头2和接管螺母1。
具体地,接管螺母1包括用于与管接头2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用于连接具有喇叭口31的第一接管3的第二连接部12、用于供工具旋拧的扳拧部13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部12和扳拧部13之间的可拧断部14;其中,可拧断部13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沿径向贯通其管壁的通孔131,使可拧断部14能够在管接头2和接管螺母1锁紧后在通孔131处受力断裂,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外表面均为圆柱面。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拆卸管接装置,通过管接头2和接管螺母1连接管路,并且在接管螺母1的第二连接部12与扳拧部13之间设置可拧断部14,装配时,使得工具旋拧接管螺母1的扳拧部13,当旋拧力矩达到密封扭矩时,接管螺母1和管接头2锁紧,实现两连接管路紧密连接;锁紧后继续扳拧接管螺母1的扳拧部13,在达到接管螺母1可承受的最大扭矩之前,可拧断部14因无法承受较大的旋拧力矩而断裂,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12与扳拧部13分离;由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外表面皆为圆柱面,由于缺少施力平面而无法通过工具反向旋拧接管螺母1,从而保证了管接头2与接管螺母1的不可拆卸性,避免了因误拆卸导致冷媒泄漏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和安装成本低;其次,由于管接头2与接管之间通常采用焊接连接,将可拧断部14设置在接管螺母1上,相较于将可拧断部14设置在管接头2上,可以使拧断位置远离焊接位置,从而避免拧断时对焊接位置的影响,进而确保管接头2与接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断裂时对焊接位置的破坏而引起泄漏;可拧断部13的壁厚相对较小,同时可拧断部13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一径向通孔131,孔边应力集中,有利于可拧断部13受到旋拧力矩时在孔边优先断裂破坏,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12与扳拧部14分离;对于可拧断部13沿轴向壁厚相同的情况,优选地将通孔131开设在可拧断部13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对于可拧断部13沿轴向壁厚逐渐变化的情况,优选地将通孔131开设在可拧断部13的壁厚最小处,以确保可拧断部13在壁厚最小处断裂。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扳拧部13的外表面为棱柱面。
扳拧部13的外表面为棱柱面,便于通过扳拧工具夹持扳拧部13的外表面对接管螺母1施加旋拧力,实现管接头2与接管螺母1锁紧;优选地,扳拧部13的外表面为六角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拧断部13沿轴向的壁厚均小于第二连接部12的壁厚及扳拧部14的壁厚,即可拧断部13的壁厚相对较薄,有利于保证可拧断部13在受到旋转力矩过程中优先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可拧断部14沿轴向的壁厚相同,使可拧断部14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将可拧断部14设置为沿轴向壁厚相同的圆柱形,使可拧断部14的加工简单,成本低。
当然,可拧断部14的壁厚也可以沿轴向逐渐变化,且可拧断部14的壁厚向着扳拧部13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可拧断部14的外表面为圆台面;或者,可拧断部14的壁厚沿轴向呈V形变化,且可拧断部14的壁厚由其中部向两端方向逐渐增大,使可拧断部14的外表面为双圆台面,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对于可拧断部13沿轴向壁厚相同的情况,优选地将通孔131开设在可拧断部13沿轴向的中间位置;对于可拧断部13沿轴向壁厚逐渐变化的情况,优选地将通孔131开设在可拧断部13的壁厚最小处,以确保可拧断部13在壁厚最小处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2与可拧断部13相连接的端面部分凸出可拧断部13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台阶,扳拧部14与可拧断部13相连接的端面部分凸出可拧断部13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台阶。
在第二连接部12与可拧断部13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台阶,并在扳拧部14与可拧断部13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台阶,确保可拧断部13沿轴向的壁厚均小于第二连接部12及扳拧部14的壁厚,从而确保接管螺母1在受到旋拧力矩时优先在可拧断部13断裂,并使得可拧断部13的加工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通孔131开设在可拧断部13沿轴向的中部。
将通孔131开设在可拧断部13沿轴向的中部,方便加工过程中使用卡尺对开孔位置进行尺寸校核,同时断裂发生在可拧断部13的中部,避免了断裂时对第二连接部12的破坏而引起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通孔131为圆孔,通孔131的孔径为可拧断部13长度的1/3~1/2。
将通孔131设计成圆孔,使通孔131的加工方便;将通孔131的孔径设计为可拧断部13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利用孔边应力集中,使可拧断部13受到旋拧力矩时在孔边优先断裂破坏,避免通孔131的孔径过小而不能确保可拧断部13在通孔131处断裂的问题,又避免通孔131的孔径过大而导致可拧断部13过早断裂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拧断部13的长度在3mm~5mm的范围内。
可拧断部13的长度一方面不能过大,过大时对接管螺母1施施加力矩的中轴线容易倾斜,导致上下两个扳手扳拧时不好使力;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小,过小时卡尺无法卡入测量可拧断部13的最小厚度的尺寸,因此将可拧断部13的长度设计在3mm~5mm的范围内,以确保卡尺能够卡入可拧断部13处对可拧断部13的厚度进行测量,又避免对接管螺母1施加旋拧力矩时接管螺母1的中轴线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管接头2包括与第一连接部11配合的第三连接部22、连接在第三连接部22端部用于与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抵接配合形成密封的锥形部21、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接管4的第四连接部23。
接管螺母1的第二连接部12与第一接管3连接,管接头2的第四连接部23与第二接管4连接,且当管接头2与接管螺母1锁紧时,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与管接头2的锥形部21抵接配合形成密封,从而通过管接头2与接管螺母1的配合,实现第一接管3与第二接管4密封连接,避免在两者的连接处产生冷媒泄漏,从而确保第一接管3和第二接管4连接的牢固性与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连接部22包括外螺纹段,第一连接部11包括与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段;接管螺母1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装配孔10,第二连接部12的第一装配孔10包括与喇叭口31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孔壁面;管接头2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装配孔,第二接管4插入第四连接部23的第二装配孔中并与第四连接部23焊接连接;第四连接部23的外表面为棱柱面。
管接头2的第三连接部22与接管螺母1的第一连接部11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管接头2的第四连接部23与第二接管4之间采用焊接连接,以确保管接头2与第二接管4连接的牢固性及密封性,防止冷媒经管接头2和第二接管4之间的装配间隙向外泄漏;管接头2的第四连接部23的外表面设置为棱柱面,便于用两个扳拧工具同时旋拧管接头2的棱柱面及接管螺母1的棱柱面,实现管接头2与接管螺母1锁紧;优选地,第四连接部23的外表面为六角结构,扳拧部14的外表面为六角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密封扭矩M1下可拧断部14的最大剪切应力τ1为:在最大扭矩M2下可拧断部14的最大剪切应力τ2为:对于可拧断部14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通孔131的情况τ1和τ2满足:其中,t为可拧断部14的壁厚最小处的厚度(对于可拧断部14的壁厚沿轴向相同的情况,t为可拧断部14的壁厚),d为可拧断部14的内径,σb为可拧断部14的抗拉强度。
通过对可拧断部14的壁厚最小处的厚度t进行合理设计,即根据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给出了拧断接管螺母1的尺寸要求,以使可拧断部14在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之间断裂,其中密封扭矩即确保管接头2的锥形部21与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相抵接配合形成有效密封所需的旋拧力矩,最大扭矩即破坏管接头2的锥形部21与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之间的密封结构而使密封失效所需的旋拧力矩,从而确保可拧断部14所承受的扭矩满足将管接头2与接管螺母1锁紧,使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与管接头2的端部锥形部21有效密封,并且确保可拧断部14所承受的最大扭矩不会破坏第一接管3的喇叭口31与管接头2的锥形部之间的密封结构,从而实现将可拧断部14的锁紧力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冷媒泄漏,进一步保证安全操作及使用;具体地,对于可拧断部14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通孔131的情况,如图1至图4所示的情况,考虑到径向通孔131边应力集中,确保τ1和τ2满足:就能够有效保证可拧断部14在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之间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和室内机中的一个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一接管3,另一个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二接管4,第一接管3和第二接管4之间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拆卸管接装置,装配时,接管螺母和管接头锁紧后继续扳拧接管螺母的扳拧部,使拧断部因无法承受较大的旋拧力矩而断裂,保证管接头与接管螺母的不可拆卸性,避免因误拆卸导致冷媒泄漏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和安装成本低;将可拧断部的锁紧力矩控制在密封扭矩和最大扭矩之间,防止冷媒泄漏,保证安全操作及使用;将可拧断部设在接管螺母上,使拧断位置远离管接头与接管之间的焊接位置,从而避免拧断时对焊接位置的影响,避免断裂时对焊接位置的破坏而引起泄漏;可拧断部的壁厚相对较小,同时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一径向通孔,孔边应力集中,有利于可拧断部受到旋拧力矩时在孔边优先断裂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接头;和
接管螺母,所述接管螺母包括用于与所述管接头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具有喇叭口的第一接管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供工具旋拧的扳拧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扳拧部之间的可拧断部;
其中,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沿径向贯通其管壁的通孔,使所述可拧断部能够在所述管接头和所述接管螺母锁紧后在所述通孔处受力断裂,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均为圆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拧断部沿轴向的壁厚均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壁厚及所述扳拧部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拧断部沿轴向的壁厚相同,使所述可拧断部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可拧断部沿轴向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为所述可拧断部长度的1/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拧断部的长度在3mm~5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接头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端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接管的喇叭口抵接配合的锥形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二接管的第四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外螺纹段,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所述外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段;
所述接管螺母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装配孔包括与所述喇叭口形状相适配的锥形孔壁面;
所述管接头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二接管插入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第二装配孔中并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焊接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表面为棱柱面,所述扳拧部的外表面为棱柱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密封扭矩M1下所述可拧断部的最大剪切应力τ1为:
在最大扭矩M2下所述可拧断部的最大剪切应力τ2为:
对于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开设有通孔的情况τ1和τ2满足:
其中,t为所述可拧断部的壁厚最小处的厚度,d为所述可拧断部的内径,σb为所述可拧断部的抗拉强度。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和
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室内机中的一个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一接管,另一个上连接有供冷媒流通的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之间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拆卸管接装置相连接。
CN201721618347.8U 2017-11-28 2017-11-28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07470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8347.8U CN207470953U (zh) 2017-11-28 2017-11-28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8347.8U CN207470953U (zh) 2017-11-28 2017-11-28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0953U true CN207470953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5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18347.8U Active CN207470953U (zh) 2017-11-28 2017-11-28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09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3086A (zh) * 2017-11-28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3086A (zh) * 2017-11-28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70951U (zh) 防拆卸接管螺母、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107817172A (zh) 一种双剪实验防偏心加载夹持装置及方法
CN207470953U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7470950U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107883086A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7470952U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7470949U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3477657U (zh) 一种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7470954U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107906279A (zh) 防拆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
CN207500671U (zh) 防拆卸接管螺母、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107940132A (zh) 防拆接管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
CN207470958U (zh) 防拆接管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
CN109638552A (zh) 接口防潮装置
CN107883083A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12742946U (zh) 一种空间网格结构用可视化防假拧螺栓球节点
CN107883085A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7470957U (zh) 防拆螺母、防拆管接装置和空调器
CN107883084A (zh) 防拆卸管接装置及空调器
CN207246606U (zh) 拉力式管接头
CN203963305U (zh) 连接型石油和矿井管道直连扣
CN204493940U (zh) 空调机组及其管路连接装置
CN210266040U (zh) 一种一体式蝶阀止回阀活接结构
CN106826650A (zh) 一种专用扳手及多功能扳手
CN112922655A (zh) 一种防脱连接件、加工方法、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