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5849U -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5849U
CN207455849U CN201720948915.4U CN201720948915U CN207455849U CN 207455849 U CN207455849 U CN 207455849U CN 201720948915 U CN201720948915 U CN 201720948915U CN 207455849 U CN207455849 U CN 207455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air outlet
operat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89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席战利
陈蒙
兰恒超
张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89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5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5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5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所述空调调节器具有出风口,且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设置了多个感温件,所述多个感温件中的一个邻近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的中心设置,且所述多个感温件中的一部分邻近所述出风口的边沿设置并与所述出风口的边沿间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可以检测空调调节器出风口处的温度,检测精度高。

Description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空调调节器出风口的温度检测方式不一,缺乏相应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所述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可以检测空调调节器出风口处的温度,检测精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所述空调调节器具有出风口,且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设置了多个感温件,所述多个感温件中的一个邻近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的中心设置,且所述多个感温件中的一部分邻近所述出风口的边沿设置并与所述出风口的边沿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可以检测空调调节器出风口处的温度,检测精度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中心处设有一个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出风口左边沿间隔100毫米处、与所述出风口右边沿间隔100毫米处均设有所述感温件,三个所述感温件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中心处设有一个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出风口上边沿间隔100毫米处、与所述出风口下边沿间隔100毫米处均设有所述感温件,三个所述感温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沿左右和上下延伸的矩形开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感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件包括九个,九个所述感温件布置成沿上下的三行和沿左右的三列,位于上面的一行与所述出风口上沿的间距、位于下面的一行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沿的间隔、所述左侧的一列与所述出风口左沿的间距、所述右侧的一列与所述出风口右沿的间距均为50毫米,位于中间的一行设在所述出风口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位于中间的一列设在所述出风口沿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开口,环绕所述出风口的多个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出风口边沿的间距为5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邻近所述出风口上边沿等间距布置有三个感温件,邻近所述出风口 下边沿等间距布置由三个感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处具有导风板,多个所述感温件设在所述导风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出设有多个导风板,且至少一部分导风板上设有所述感温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温件设在所述导风板上与所述出风口距离最大位置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开机时刻室内温度分布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开机时刻室外温度分布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 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开机时刻室内温度分布图;
图1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开机时刻室外温度分布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附图标记:检测结构100,出风口1,感温件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100,所述空调调节器具有出风口1,且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1设置了多个感温件2,多个感温件2中的一个邻近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1的中心设置,且多个感温件2中的一部分邻近出风口1的边沿设置并与出风口1的边沿间隔开。其中感温件2可以为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100,可以检测空调调节器出风口1处的温度,检测精度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感温件2的布置位置需要避免被水平/垂直导风条和支撑件阻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口1可以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邻近出风口1的中心处设有一个感温件2,与出风口1左边沿间隔100毫米处、与出风口1右边沿间隔100毫米处均设有感温件2,三个感温件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三个感温件2设置于与出风口1相切的垂直面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风口1为长条形开口时,设定出风口1的长度为L,高度为H,其中出风口1的中心处即为出风口1沿长度方向的L/2及沿高度方向的H/2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风口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邻近出风口1的中心处设有一个感温件2,与出风口1上边沿间隔100毫米处、与出风口1下边沿间隔100毫米处均设有感温件2,三个感温件2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三个感温件2设置于与出风口1相切的垂直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出风口1为沿左右和上下延伸的矩形开口,出风口1处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感温件2。
具体地,如图3所示,感温件2包括九个,九个感温件2布置成沿上下的三行和沿左右的三列,位于上面的一行与出风口1上沿的间距为50毫米,位于下面的一行与出风口1的下边沿的间隔为50毫米,左侧的一列与出风口1左沿的间距为50毫米,右侧的一列与出风口1右沿的间距为50毫米,位于中间的一行设在出风口1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位于中间的一列设在出风口1沿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其中,优选地,九个感温件2布置于与出风口1前边边框相切的垂直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出风口1为圆形开口,环绕出风口1的多个感温件2与出风口1边沿的间距为50毫米。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邻近出风口1上边沿等间距布置有三个感温件2,邻近出风口1下边沿等间距布置有三个感温件2。例如,邻近出风口1上边沿布置的三个感温件2中的中间一个感温件2位于出风口1的圆心的正上方,另外两个感温件2分别位于其左右两侧且距离45°圆心角。邻近出风口1下边缘布置的三个感温件2中的中间一个感温件2位于出风口1的圆心的正下方,且另外两个感温件2分别位于其左右两侧并距离45°圆心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1处具有导风板,多个感温件2设在导风板上。以方便布置感温件2。
进一步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1出设有多个导风板,且至少一部分导风板上设有感温件2。有利于布置感温件2。
有利地,感温件2设在导风板上与出风口1距离最大位置的边沿。由此,可以提高感温件2的检测精度。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所述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
S2,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5-1.5s,例如为1s,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60-180s,例如为120s。
S3,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 度设置。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空调器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包括:计算第二预设时间内所有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也就是说,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对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表1.1或表1.2的规定值。
表1.1额定制冷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1.2额定制冷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第一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第二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通过如下步骤获取预设试验工况:
S10,采集预设时间段内预设数量的空调器,总计制冷开机预设次数的温度数据。其中,预设时间段的取值可以为10-14个月,预设数量的取值可以为100-105万,预设次数可以为1000-1400万次。
S20,对温度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以选择占比最大的室内温度和占比最大的室外温度作为预设试验工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6-30℃,第一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0-22℃,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7-33℃,第二 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2-24℃。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冷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26℃~30℃;占比最大的是29℃,具体见图7a;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27℃~33℃;占比最大的是31℃,具体见图7b。
因此,选择室内温度是29℃,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1℃;室外温度是31℃,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3℃。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2所示的参数。
表2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上述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0,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S200,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
S300,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执行步骤S1-S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再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控制空调器执行S1-S3。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再根 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如图9所示,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温度采集模块20和获取模块30。
其中,控制模块10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20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30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
具体地,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控制模块10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温度采集模块20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获取模块30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控制模块10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模块30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时,获取模块30计算第二预设时间内所有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温度采集模块20的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获取模块30对温度采集模块20采集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如下表3.1或表3.2的规定值。
表3.1额定制冷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3.2额定制冷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第一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第二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采集预设时间段内预设数量的空调器,总计制冷开机预设次数的温度数据,并对温度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以选择占比最大的室内温度和占比最大的室外温度作为预设试验工况。其中,预设时间段的取值可以为10-14个月,预设数量的取值可以为100-105万,预设次数可以为1000-1400万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6-30℃,第一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0-22℃,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7-33℃,第二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2-24℃。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冷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26℃~30℃;占比最大的是29℃,具体见图7a;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27℃~33℃;占比最大的是31℃,具体见图7b。
因此,选择室内温度是29℃,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1℃;室外温度是31℃,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3℃。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4所示的参数。
表4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并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 四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以及在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控制模块10再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控制模块10可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控制模块10再控制空调器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通过控制模块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保护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提供一种制冷模式下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下面参照附图10-1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以及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则开启电辅热。
S2,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5-1.5s,例如为1s,第二预设 时间可以为60-180s,例如为120s。
S3,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并且,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则控制电辅热开启。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空调器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包括:计算第二预设时间内所有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也就是说,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对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表5.1或表5.2的规定值。
表5.1额定制热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5.2额定制热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9-21℃,第二预设 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4-16℃,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7℃。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热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19℃~21℃;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6℃~8℃。
因此,可以选择室内温度是20℃,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15℃;室外温度可以选择7℃,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6℃。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2所示的参数。
表6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1示,上述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0,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S200,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
S300,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执行步骤S1-S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再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控制空调器执行S1-S3。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再根 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如图12所示,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温度采集模块20和获取模块30。
其中,控制模块10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20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30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以及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则开启电辅热。
具体地,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控制模块10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控制模块10还控制电辅热开启。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温度采集模块20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获取模块30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控制模块10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模块30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时,获取模块30计算第二预设时间内所有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温度采集模块20的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获取模块30对温度采集模块20采集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如下表7.1或表7.2的规定值。
表7.1额定制热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7.2额定制热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9-21℃,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4-16℃,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8℃,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7℃。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热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19-21℃;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6-8℃。
因此,室内温度可以选择20℃,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15℃;室外温度可以选择7℃,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6℃。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8所示的参数。
表8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并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以及在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控制模块10再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控制模块10可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控制模块10再控制空调器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通过控制模块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保护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提供一种制热模式下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预设试验工况下,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其中,空调器开机后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以及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则开启电辅热。
S2,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5-1.5s,例如为1s,第二预设 时间可以为60-180s,例如为120s。
S3,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在空调器开机后,如果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那么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并且,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则控制电辅热开启。在接收到开机信号后,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空调器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启动运行的时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启动时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开机后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作为一种示例,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包括: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目标时刻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该出风口温度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其中,目标时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目标时刻可以是5s内的第3s。
具体地,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在此采样的过程中,可将上述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中的任一个成分温度作为该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作为另一种示例,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包括:计算第二预设时间内所有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也就是说,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对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表9.1或表9.2的规定值。
表9.1额定制热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9.2额定制热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9-21℃,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4-16℃,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7℃。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热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19℃~21℃;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6℃~8℃。
因此,可以选择室内温度是20℃,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15℃;室外温度可以选择7℃,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6℃。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10所示的参数。
表10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上述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0,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开机。
S200,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
S300,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执行步骤S1-S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 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控制空调器再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控制空调器执行S1-S3。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在预设试验工况下,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空调器开机后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再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开机后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如图15所示,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温度采集模块20和获取模块30。
其中,控制模块10在预设试验工况下,在接收到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其中,在空调器开机后控制模块10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20在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开机信号后,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30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以及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则开启电辅热。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遥控器可以发出开机信号,控制模块10在接收到开机信号后控制空调器开机。在空调器开机后,如果空调器以制热模式运行,那么控制模块10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热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如果空调器有电辅热,控制模块10还控制电辅热开启。在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开机信号后,温度采集模块20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获取模块30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控制模块10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热模式启动运行的时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启动时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开机后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作为一种示例,获取模块30具体用于: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目标时刻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该出风口温度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其中,目标时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目标时刻可以是5s内的第3s。
具体地,在接收到遥控器发送的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模块30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在此采样的过程中,可将上述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中的任一个成分温度作为该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作为另一种示例,获取模块30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时,获取模块30计算第二预设时间内所有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在接收到遥控器发送的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模块30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对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如下表1.1或表1.2的规定值。
表1.1额定制热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1.2额定制热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9-21℃,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14-16℃,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8℃,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6-7℃。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热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19-21℃;制热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6-8℃。
因此,室内温度可以选择20℃,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 为15℃;室外温度可以选择7℃,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6℃。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2所示的参数。
表2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接收到遥控器发送的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并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以及在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控制模块10再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控制模块10接收遥控器发送的开机信号,并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控制模块10再控制空调器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热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在预设试验工况下,控制模块在接收到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控制所述空调器开机,在空调器开机后控制模块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过程中,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开机后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预设试验工况下,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其中,空调器开机后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其中,预设运转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
S2,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5-1.5s,例如为1s,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60-180s,例如为120s。
S3,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在预设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当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至空调器时,空调器开机以制冷模式运行,那么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在该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空调器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可包括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目标时刻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该出风口温度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其中,目标时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目标时刻可以是5s内的第3s。
也就是说,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在此采样的过程中,可将上述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中的任一个成分温度作为该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口温度,还了包括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达到目标时刻后采集到的多个出风口温度,并计算多个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也就是说,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 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对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表1.1或表1.2的规定值。
表1.1额定制冷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1.2额定制冷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第一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第二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通过如下步骤获取预设试验工况:
S10,采集预设时间段内预设数量的空调器,总计制冷开机预设次数的温度数据。其中,预设时间段的取值可以为10-14个月,预设数量的取值可以为100-105万,预设次数可以为1000-1400万次。
S20,对温度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以选择占比最大的室内温度和占比最大的室外温度作为试验工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6-30℃,第一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0-22℃,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7-33℃,第二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2-24℃。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冷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26℃~30℃;占比最大的是29℃,具体见图18a;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27℃~33℃;占比最大的是31℃,具体见图18b。
因此,选择室内温度是29℃,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1℃;室外温度是31℃,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3℃。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2所示的参数。
表2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9所示,上述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0,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开机。
S200,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
S300,在空调器断电第五预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执行步骤S1-S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再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再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再控制空调器执行S1-S3。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方法,在预设试验工况下,首先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其中,空调器开机后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再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的方框示意图。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如图20所示,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0、温度采集模块20和获取模块30。
其中,控制模块10用于在预设试验工况下,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其中,空调器开机后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20用于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获取模块30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0.5-1.5s,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60-180s。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目标温度为最低温度、风速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
具体地,在预设试验工况下,即空调器的室内机侧的空气状态和室外机侧的空气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当控制模块10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至空调器时,空调器开机以制冷模式运行,那么控制空调器以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运行,并将空调器的目标温度设置为最低温度,例如17℃,风速设置为最高风档、换气窗关闭,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控制模块10控制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控制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在该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温度采集模块20可以每隔1s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当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获取模块30根据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该出风温度为人体舒适的出风温度。控制模块10可以根据该出风温度在空调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该方法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模块30具体用于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目标时刻采集到的出风口温度,该出风口温度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其中,目标时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目标时刻可以是5s内的第3s。
也就是说,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模块30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在此采样的过程中,可将上述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中的任一个成分温度作为该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模块30具体用于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达到目标时刻后采集到的多个出风口温度,并计算多个出风口温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也就是说,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再过3s获取模块30获取第一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然后每隔5s获取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的时间达到120s时,对获得的多个目标时刻的出风口温度求平均值,该平均值即可作为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如下表1.1或表1.2的规定值。
表1.1额定制冷量4.5kW及以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表1.2额定制冷量4.5kW以上空调器的出风温度
注:能效等级按国标GB 12021.3-2010、GB 21455-2013的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预设试验工况包括:室内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第一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第二预设湿度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采集预设时间段内预设数量的空调器,总计制冷开机预设次数的温度数据,并对温度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以选择占比最大的室内温度和占比最大的室外温度作为预设试验工况。其中,预设时间段的取值可以为10-14个月,预设数量的取值可以为100-105万,预设次数可以为1000-1400万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6-30℃,第一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0-22℃,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7-33℃,第二预设湿度可以为45-55%,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可以为22-24℃。
具体地,实用新型人通过采集从2016年6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整一年1034110台空调器的数据,分析12161682次制冷开机时的温度数据得出: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内温度主要集中在26℃~30℃;占比最大的是29℃,具体见图18a;制冷季节开机时刻的室外温度主要集中在27℃~33℃;占比最大的是31℃,具体见图18b。
因此,选择室内温度是29℃,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1℃;室外温度是31℃,湿球的温度可以采用相对湿度50%对应的温度,一般为23℃。
也就是说,预设试验工况可以为表2所示的参数。
表2预设试验工况
注:工况允许温度偏差不得超过国标GB/T 7725-2004允许的偏差(干球±0.5℃,湿球±0.3℃)。
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工作工况设置空调器的预设试验工况,得到该工况下的出风温度,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确保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10还可用于在预设试验工况稳定至少第三预设时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开机,并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第四预设时间后,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以及在空调器断电第五预 设时间后,将空调器接入供电电源,并静置第六预设时间,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其中,在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后,执行步骤S1-S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四预设时间可以为9-11min,例如可以为10min,第五预设时间可以为2-3min,例如可以为3min,第六预设时间可以为50-70min,例如可以为60min。
具体地,如果空调器处于预设的试验工况下稳定至少10min后,控制模块10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开机并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至少10min后,控制模块10再通过遥控器控制空调器关机,并切断空调器的供电电源。在空调器断电3min后再通电,并静置待机至少60min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初始化处理,控制模块10再控制空调器执行S1-S3。由此,通过对空调器进行初始化处理,可以保证空调器在进行出风温度检测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做无用功。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控制模块在预设试验工况下,通过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以控制空调器开机,其中,空调器开机后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温度采集模块在遥控器发出开机信号后,每隔至少第一预设时间采集室内机的出风口温度,直至采样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而后获取模块根据第二预设时间内采集的出风口温度获取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由此,该装置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保护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的检测装置,提供一种制冷模式下出风温度的评价指标,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购合适的空调器,从而可以确保在空调器开机后快速达到人体舒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调节器具有出风口,且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设置了多个感温件,所述多个感温件中的一个邻近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的中心设置,且所述多个感温件中的一部分邻近所述出风口的边沿设置并与所述出风口的边沿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中心处设有一个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出风口左边沿间隔100毫米处、与所述出风口右边沿间隔100毫米处均设有所述感温件,三个所述感温件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中心处设有一个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出风口上边沿间隔100毫米处、与所述出风口下边沿间隔100毫米处均设有所述感温件,三个所述感温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沿左右和上下延伸的矩形开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感温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包括九个,九个所述感温件布置成沿上下的三行和沿左右的三列,位于上面的一行与所述出风口上沿的间距、位于下面的一行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沿的间隔、所述左侧的一列与所述出风口左沿的间距、所述右侧的一列与所述出风口右沿的间距均为50毫米,位于中间的一行设在所述出风口沿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位于中间的一列设在所述出风口沿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开口,环绕所述出风口的多个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出风口边沿的间距为5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出风口上边沿等间距布置有三个感温件,邻近所述出风口下边沿等间距布置由三个感温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处具有导风板,多个所述感温件设在所述导风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调节器的出风口出设有多个导风板,且至少一部分导风板上设有所述感温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设在所述导风板上与所述出风口距离最大位置的边沿。
CN201720948915.4U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Active CN207455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8915.4U CN207455849U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8915.4U CN207455849U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5849U true CN207455849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4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8915.4U Active CN207455849U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5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4199A (zh) * 2021-08-06 2021-11-1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4199A (zh) * 2021-08-06 2021-11-16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介质
CN113654199B (zh) * 2021-08-06 2022-09-27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353B (zh) 一种变频空调的风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524439A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联动装置
CN206600907U (zh)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CN105075546B (zh) 粮仓通风系统和方法
CN108088144A (zh) 风机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6959209U (zh) 一种车间岗位用空调系统
CN107354240A (zh) 一种制冷恒温控制方法及培养箱
CN106052012A (zh) 基于距离实现变频空调制冷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207455849U (zh) 空调调节器的检测结构
CN110038648A (zh) 高低温试验箱送风系统
CN109769496A (zh) 植物种植用人工智能气候室
CN107255344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0131842A (zh) 一种纺织车间空调系统plc自动控制方法
CN106114124B (zh) 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系统
CN106080096B (zh) 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系统
KR20180074463A (ko) 백화고 수득을 위한 환경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052009A (zh) 变频空调频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6919154U (zh) 空调装置
CN211290443U (zh) 一种防止空调底盘结冰的空调系统及空调
CN201885351U (zh) 空调节能控制器
CN105630043A (zh) 智能粮仓及粮仓温湿度控制方法
CN105157338B (zh) 一种冰箱变温室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6368394U (zh) 一种冷暖式可移动的空气造水机
CN106042832B (zh) 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系统
CN105674446B (zh) 一种恒温床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