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0907U -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0907U
CN206600907U CN201621375125.3U CN201621375125U CN206600907U CN 206600907 U CN206600907 U CN 206600907U CN 201621375125 U CN201621375125 U CN 201621375125U CN 206600907 U CN206600907 U CN 206600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natural cooling
cooling source
ai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51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警生
路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13751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0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0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0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冷源引入装置,用于根据自然冷源温度状况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冷源引入装置连接,用于在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后,确定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处的温度区间的区间结果,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以使冷源引入装置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可以根据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选择性的引入自然冷源,从而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空调对室内进行降温,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通讯产业蓬勃发展,各种数据业务大量涌现,电子信息机房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由于机房内的设备需要在较为合适的温度下运行,在各个机房内都设有空调系统,以调节室内温度,使设备能正常的运行。
目前,机房内的设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发热量也不断增加,需要提高机房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或增加空调设备的数量,势必会带来更多的耗电量,增加机房运行成本。据统计,机房空调的耗电量占机房总耗电量的45%左右。机房空调的能耗已成为通讯产业运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有技术中,为节约机房空调系统耗电量,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利用自然冷源对机房温度进行调控。然而,传统的自然冷却通常采用间接制冷模式,即在冬季或过度季节,利用室外的低温环境冷却空调内部的载冷剂(例如,水、氟利昂、乙二醇等),然后将在室外冷却的载冷剂输送至室内的热交换装置中,冷却周围的环境,被加热的载冷剂再输送至室外进行冷却,依次循环,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间接制冷的自然冷却空调系统,由于需要通过中间介质与室外进行热交换,而中间介质的热交换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冷却过程,耗时较长,由此导致冷却效率低,冷却效果差,因此,在发热量较高的机房还需要开启压缩机对机房进行降温,节能效果欠佳。
因此,如何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的耗电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的耗电量。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冷源引入装置,用于根据自然冷源温度状况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冷源引入装置连接,用于在获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后,确定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处的温度区间的区间结果,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以使冷源引入装置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可选地,冷源引入装置包括:进风阀,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确定自然冷源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后开启,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可选地,冷源引入装置还包括:风机,设置在冷源引入装置的腔体和出风口2之间,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开启,使冷源引入装置的腔体内形成负压,以使自然冷源穿过进风阀进入室内。
可选地,冷源引入装置包括:回风阀,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确定自然冷源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后开启,控制器控制风机开启,在腔体内形成负压以使室内回风穿过回风阀与自然冷源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引入室内。
可选地,空调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混合风温度状况的混合风温度值;控制器在确定混合风的温度值在第二温度区间后,控制回风阀提高回风量和/或控制进风阀降低的进风量。
可选地,空调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加湿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自然冷源湿度状况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加湿;控制器还用于根据获取的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确定自然冷源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后,控制加湿装置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加湿。
本发明实例提供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自然冷源的引入取决于其温度,在室外温度传感器获取到自然冷源温度值后,控制器确定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属的区间,在不同的区间,对应的引入方式不同,控制器根据区间结果确定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选择性的引入自然冷源。从而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空调对室内进行降温,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例,在室外温度传感器获取到室外温度信息后,控制器判断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第一预设温度值可以为设备正常工作最高温度值,如果控制器判断出室外温度值小于最高温度值,则可以控制冷源引入装置引入室外自然冷源对室内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室外温度适合给室内降温时,利用室外环境自然冷源替换空调对室内降温,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作为可选地实施例,在室外温度传感器获取到室外温度信息后,控制器判断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为凝露温度值,如果控制器判断出室外温度值小于凝露温度值,则可以控制进风阀开启的的同时,也控制回风阀开启,以使室内的回风进入空调系统,使回风与自然冷源风混合,将形成的混合风引入室内。从而,可以在室外自然冷源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利用自然冷源降温时防止凝露产生,保证设备的安全。
作为可选地实施例,可以利用湿度传感器在引入自然冷源之前对室外环境的湿度值进行检测,在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后,控制器可以控制加湿装置开启,以对冷源引入装置引入的自然冷源进行加湿,以保证引入的自然冷源的湿度可以满足设备正常工作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空调装置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空调装置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空调装置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空调装置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阀和回风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阀和回风阀的全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阀和回风阀的某一开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c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进风阀和回风阀的关闭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向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房风向流动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机房风向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中,自然冷源是指室外的自然环境冷源,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室外冷源引入机房内,把机房的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从而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空调装置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控制方法,该空调装置控制方法适用于电子信息机房降温,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在本实施例中,所称自然冷源可以为室外的自然环境的冷源,例如室外空气。可以采用暴露于室外空气中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外空气的温度,控制器从温度传感器中获取用于表征室外空气温度的信号,得到自然冷源温度值。
S12.确定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处的温度区间的区间结果。在本实施例,可以以Tb表示机房内设备正常运行的最高温度,Ta表示设备正常运行的露点温度。通常,机房内设备正常运转需要将机房内的温度维持在露点温度Ta和最高温度Tb之间,由此,可以划分温度区间,即,大于最高温度Tb的温度区间;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区间(在露点温度Ta和最高温度Tb之间);小于露点温度Ta区间。在获取到自然冷源温度之后,确定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在的区间。
S13.根据区间结果确定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以使冷源引入装置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冷源引入装置可以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自然冷源的温度值进行调整,例如,自然冷源温度值在大于最高温度 Tb的温度区间,表示室外温度高于设备工作的正常温度,室外空气对室内没有降温效果,不适于将室外温度引入室内,此时,关闭冷源引入装置,使冷源引入装置处于停止工作状态;自然冷源温度值在露点温度Ta和设备正常工作最高温度Tb之间,表示室外温度可以满足设备工作,此时,开启冷源引入装置,引入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对室内进行降温或对温度进行调解;自然冷源温度值在小于露点温度Ta区间,表示室外温度较低,可以对室内进行降温,但是直接完全引入室外自然冷源可能会形成凝露,需要冷源引入装置对引入的自然冷源进行处理后,使引入后的自然冷源温度略大于露点温度Ta,例如,可以对引入的自然冷源进行加热处理,或混合室内部分热风,对自然冷源温度进行调节,使其作为合适的冷源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自然冷源的引入取决于其温度,在获取到自然冷源温度值后,确定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属的区间,在不同的区间,对应的引入方式不同,根据区间结果确定冷源装置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选择性的引入自然冷源,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装置控制方法中,将结合图2具体对自然冷源的引入的原理进行说明。
S21.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具体的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1中的获取自然冷源温度值的描述。
S22.判断自然冷源温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称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可以为小于设备运行最高温度Tb的温度区间,例如,设备运行最高温度Tb可以设为25℃,获取到的自然冷源温度小于25℃,则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一预设区间。如果自然冷源在第一预设区间,则进入步骤S23,如果自然冷源温度值不在第一预设区间,则表示室外温度高于设备正常运行最高温度,不适于调解室内温度,关闭冷源引入装置。
S23.发送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进风阀开启的第一开启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冷源引入装置可以包括,风机,设置在冷源引入装置与出风口2之间,开启后在冷源引入装置的腔体中形成负压;进风阀,与室外冷源直接接触,在控制器发送的第一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开启,在风机开启形成的负压的压力下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具体地,冷源引入装置还可以包括有排风机3,通过排风阀4与室外隔绝,用于向室外排风,以使室内形成负压,控制器发送的第一开启信号,在控制进风阀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排风机3及排风阀4开启,使室内形成循环气流,以使室内降温更均匀。
在获取到室外温度信息后,可以判断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例如,设备正常工作最高温度值,如果室外温度值小于最高温度值,则可以引入室外自然冷源对室内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室外温度适合给室内降温时,利用室外环境自然冷源替换压缩机对室内降温,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在自然冷源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即自然冷源温度小于设备运行最高温度Tb时,引入自然冷源,由于自然冷源温度可能低于露点温度,在自然冷源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直接引入自然冷源可能会导致凝露,需要对第一预设温度区间进行进一步划分,对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进一步调整,具体地可以参见图3
S31.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具体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1中的获取自然冷源温度值的描述。
S32.判断自然冷源温度值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可以为小于设备运行的露点温度Ta的温度区间,由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为露点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为露点温度应小于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例如,露点温度Ta可以设为5℃,获取到的自然冷源温度小于5℃,则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如果自然冷源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则进入步骤S33,如果自然冷源温度值不在第一预设区间,则返回步骤S31。
S33.发送用于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回风阀开启的第二开启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冷源引入装置可以包括回风阀,设置在室内,与进风管道连同,在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开启信号的控制下开启,以使室内回风与自然冷源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引入室内。具体地,回风阀将室内的较热空气引入进风管道,使室内的较热的回风与新引入的自然冷源混合,升高引入的自然冷源的温度,使进入室内的自然冷源的温度略大于凝露温度,以便在对室内降温的同时,防止凝露的形成。可选地,冷源引入装置还可以包括有排风机3,通过排风阀4与室外隔绝,用于向室外排风,以使室内形成负压,引入室外自然冷源,控制器发送的第二开启信号,在控制进风阀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排风机3及排风阀4开启,使室内形成循环气流,以使室内降温更均匀。
作为可选地实施例,在获取到室外温度信息后,可以判断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例如,凝露度值,如果室外温度值小于凝露度值,则可以风的同时,将室内的空气回风进入空调系统,使回风与自然冷源风混合,将形成的混合风引入室内。从而,可以在利用自然冷源降温时防止凝露,保证设备的安全。
自然冷源的温度在凝露温度Ta和设备正常工作最大温度Tb之间时,需要进一步调整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具体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1中的获取自然冷源温度值的描述
S42.判断自然冷源温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最大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最大值之间。如果自然冷源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最大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最大值之间则进入步骤S43,如果自然冷源温度不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最大值和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最大值之间,则返回步骤S41。
S43.发送用于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进风阀开启的第一开启信号,并发送用于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回风阀关闭的关闭信号。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果自然冷源温度在凝露温度Ta和设备运行最高温度Tb之间,直接引入冷源,不混合回风,既可以对室内进行降温又不会形成凝露,此时,可以只开启进风阀,不开启回风阀。单独利用自然冷源对室内进行降温。
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为保证进入室内的混合风的温度大于露点温度Ta小于最高温度Tb,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装置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1.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具体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1中的获取自然冷源温度值的描述。
S52.判断自然冷源温度值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如果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则进入步骤S53,如果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则返回步骤S51。
S53.发送用于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回风阀开启的第二开启信号。具体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了中对于步骤S33中发送第二开启信号的描述。
S54.获取用于表征混合风温度状况的混合风温度值。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风道1中或在风机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回风与自然冷源混合后,进入风道1后,处于风道1的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混合风的温度值。
S55.判断混合风温度值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在本实施例中,在自然冷源中混入回风,旨在提升自然冷源的温度,使自然冷源的温度升高至凝露温度Ta以上。在混合风进入室内之前需要对混合风的温度进行判断,判断混合风温度值是否小于凝露温度Ta。如果混合风温度值小于凝露温度 Ta,则表示混合风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内。如果混合风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则进入步骤S56。如混合风温度值不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则将混合风直接引入室内。
S56.发送用于提高回风阀的回风量和/或降低进风阀的进风量的调整信号。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回风阀与进风阀为电动风阀,如图6a-6c所示,电动风阀可以通过调节其开度,进而可控制该系统的回风量及所引入的新风量,亦即调节混风比。附图6a所示的电动风阀状态为全开,此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该风阀的风量达到最大值;附图6b所示的电动风阀状态处于某一开度,随着各风叶的位置逐渐转到竖直状态时,电动风阀的开度越来越小,附图6c所示的电动风阀状态处于关闭状态。混合风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可以通过调大回风阀的开度,提高回风风量和/或调小进风阀的开度,降低进风风量,使引入的自然冷源占混合风的比例减小,以升高混合风的温度,使混合风的温度略大于凝露温度。保证在对室内降温时,不形成凝露。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混合风温度调整的过程中,实时检测混合风的温度,使混合风的温度不能超过设备工作的最高温度Tb。在混合风温度超过最高温度Tb后,可以通过调大进风阀的开度,提高进风风量和/或调小回风阀的开度,降低回风风量,使引入的自然冷源占混合风的比例增大,以降低混合风的温度。
对引入的自然冷源与回风的混合风进行温度检测,根据混合风的温度对进风阀和回风阀的风量进行调解,使进入室内的风的温度维持在凝露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从而可以在不开空调压缩机的情况下,较为精确的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进而,在保证室内温度合适的同时,减小了耗电量。
机房内的设备正常工作除了对温度的要求外,还需要对湿度进行控制,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需要对引入的自然冷源的湿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可以在获取自然冷源的温度时,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具体地,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对室外环境的湿度进行采集,在将采集的湿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中。
判断自然冷源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需要工作在一定湿度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该湿度范围可以为最小湿度Φa和最大湿度Φb之间。所称预设湿度值为最小湿度Φa。如果自然冷源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则发送用于控制加湿装置开始的第三开启信号,以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进行加湿。在对自然冷源加湿的过程中,需要检测加湿后的自然冷源的湿度值,在检测到加湿后的自然冷源的湿度值大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大湿度Φb后,可以停止对自然冷源加湿。或在检测到室外的湿度大于最大湿度Φb后,可以对引入的自然冷源进行除湿,以保证引入的自然冷源的湿度值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小湿度Φa和最大湿度Φb之间。
在引入自然冷源之前对室外环境的湿度值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室外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后,可以开启加湿装置对引入的自然冷源进行加湿,以保证引入的自然冷源的湿度可以满足设备正常工作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61,用于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第一确定单元62,用于确定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处的温度区间的区间结果;第二确定单元63,用于根据区间结果确定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以使冷源引入装置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自然冷源温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子单元判断出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后,发送用于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进风阀开启的第一开启信号,以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子单元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自然冷源温度值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值;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发送子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子单元判断出自然冷源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后,发送用于控制冷源引入装置的回风阀开启的第二开启信号,以使回风与自然冷源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引入室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装置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表征混合风温度状况的混合风温度值;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混合风温度值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判断出混合风温度值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后,发送用于提高回风阀的回风量和/或降低进风阀的进风量的调整信号。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装置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自然冷源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湿度值;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自然冷源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后,发送用于控制加湿装置开启的第三开启信号,以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进行加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
室外温度传感器710,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冷源引入装置720,用于根据自然冷源温度状况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控制器730,分别与室外温度传感器710和冷源引入装置720连接,用于在获取室外温度传感器710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后,确定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处的温度区间的区间结果,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冷源引入装置720的工作模式,以使冷源引入装置 720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冷源引入装置720包括:进风阀721,与控制器 730连接,用于在控制器730确定自然冷源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后开启,将自然冷源引入室内。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冷源引入装置720还可以包括:风机723,在进风阀721开启时开启,形成负压,以使自然冷源通过进风阀 721进入风道1,进而进入室内。具体地,冷源引入装置还可以包括有排风机3,通过排风阀4与室外隔绝,用于向室外排风,以使室内形成负压,使室内形成循环气流,以使室内降温更均匀。单独引入自然冷源时,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可以参见图10。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冷源引入装置720包括:回风阀722,与控制器 730连接,用于在控制器730确定自然冷源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后开启,控制器控制风机开启,在腔体内形成负压以使室内回风穿过回风阀与自然冷源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引入室内。具体地,在回风阀开启后,由于风机723 开启形成的负压,室内空气通过回风阀进入风道1形成回风,与新引入的自然冷源混合形成混合风进入室内。回风与自然冷源风混合时,机房内气流组织可以参见图11。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管道温度传感器740,用于采集用于表征混合风温度状况的混合风温度值;控制器730在确定混合风的温度值在第二温度区间后,控制回风阀722提高回风量和/或控制进风阀721降低的进风量。具体的回风阀和进风阀的状态可以参见图6a-图6c。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装置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750,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加湿装置760,与控制器710连接,用于根据自然冷源湿度状况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加湿;控制器710还用于根据获取的湿度传感器750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确定自然冷源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后,控制加湿装置760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加湿。
自然冷源的引入取决于其温度,在获取到自然冷源温度值后,确定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属的区间,在不同的区间,对应的引入方式不同,根据区间结果确定冷源装置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选择性的引入自然冷源,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机房空调系统的耗电量。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
冷源引入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自然冷源温度状况将所述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源引入装置连接,用于在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温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温度值后,确定用于表征所述自然冷源温度值所处的温度区间的区间结果,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所述冷源引入装置的工作模式,以使所述冷源引入装置将所述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引入装置包括:
进风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自然冷源在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后开启,将所述自然冷源引入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引入装置还包括:
风机,设置在所述冷源引入装置的腔体和出风口(2)之间,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开启,使所述冷源引入装置的腔体内形成负压,以使所述自然冷源穿过所述进风阀进入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引入装置包括:
回风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自然冷源在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后开启,控制器控制所述风机开启,在腔体内形成负压以使室内回风穿过所述回风阀与所述自然冷源混合形成混合风,并引入室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所述混合风温度状况的混合风温度值;
所述控制器在确定所述混合风的温度值在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后,控制所述回风阀提高回风量和/或控制所述进风阀降低的进风量。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用于表征自然冷源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
加湿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自然冷源湿度状况对引入室内的所述自然冷源加湿;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湿度传感器采集的用于表征自然冷源的湿度状况的自然冷源湿度值确定所述自然冷源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后,控制所述加湿装置对引入室内的自然冷源加湿。
CN201621375125.3U 2016-12-14 2016-12-14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Active CN206600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5125.3U CN206600907U (zh) 2016-12-14 2016-12-14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5125.3U CN206600907U (zh) 2016-12-14 2016-12-14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0907U true CN206600907U (zh) 2017-10-31

Family

ID=6014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5125.3U Active CN206600907U (zh) 2016-12-14 2016-12-14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090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4696A (zh) * 2016-12-14 2018-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61961A (zh) * 2018-04-27 2018-09-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92195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13330A (zh) * 2018-04-27 2018-10-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68249A (zh) * 2018-11-13 2019-04-23 深圳市绿创人居环境促进中心 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827268A (zh) * 2019-01-25 2019-05-31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蒸发冷冷源泵喷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628912A (zh) * 2020-12-23 2021-04-09 河北赛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4696A (zh) * 2016-12-14 2018-06-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61961A (zh) * 2018-04-27 2018-09-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92195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凝露判断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13330A (zh) * 2018-04-27 2018-10-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68249A (zh) * 2018-11-13 2019-04-23 深圳市绿创人居环境促进中心 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827268A (zh) * 2019-01-25 2019-05-31 深圳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蒸发冷冷源泵喷淋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628912A (zh) * 2020-12-23 2021-04-09 河北赛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2628912B (zh) * 2020-12-23 2022-07-08 河北赛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00907U (zh) 空调装置控制系统
CN103574858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108731197A (zh) 一种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11034210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of HVAC systems
CN110017564B (zh) 双冷源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80695A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1440984A (zh) 一种通讯基站节能空调机组及其气流调节方法
CN110345659A (zh) 一种再热除湿一体化制冷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3837202U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CN107917512B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CN106016461A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10531849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128655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9556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室内气体质量调节方法、空调系统
CN103471197A (zh) 通风系统及控制腔室中温度的方法
CN110986322A (zh)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9579212A (zh)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极低能耗住宅的新风空调系统
CN101806473A (zh) 具有分离型双级表冷器的新风处理机及其处理空气的方法
CN107655083A (zh) 一种控制数据中心静压箱均匀送风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7525210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6919154U (zh) 空调装置
CN114963426A (zh) 一种空调器恒温除湿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204835300U (zh) 一种能防凝露的空调开关柜
CN112880148B (zh)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24696A (zh) 空调装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