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3014U -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3014U
CN207453014U CN201721512657.1U CN201721512657U CN207453014U CN 207453014 U CN207453014 U CN 207453014U CN 201721512657 U CN201721512657 U CN 201721512657U CN 207453014 U CN207453014 U CN 207453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draining
branch pipe
snorkel
concre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26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ocating Creation Shanghai Consulting Management Firm
Original Assignee
杨海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海俊 filed Critical 杨海俊
Priority to CN2017215126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3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3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3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结构包括墙面、排水设备、排水横支管、废水井、排出管、排水装置、连接环、排水竖支管、通气管、铅丝球,排水装置包括仪器壳、气阀、浮子、排水管、固定环、导出管、活塞、弹簧、控制杆、纱网、入水管首先,水从排水设备流出,通过排水横支管流入排水装置,通过入水管进入仪器壳内部,首先会经过纱网进行过滤一些杂物,以防排水管堵塞,然后这些废水产生的其他会通过气阀和通气管排放,让铅丝球吸收,剩下的水通过导出管和活塞进行二次处理,再流入排水管,最后通过排出管,流入废水井,这样排水经过多次处理不会污染到环境,排水速度也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属于建筑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的屋面上、塔楼间、庭院中,建筑师常设计出一些装饰构架,来表现建筑物的立面,美化空间的环境,其上表面的灰尘受雨水冲刷流淌后在构架外表面形成的挂污现象失去了亮丽的容颜。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639026.7的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建筑梁的顶部设有向内凹进的坡形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排水口连接排水管,但是该现有技术排水速度不够快,并且会造成排水管堵塞的情况,且没有更好的处理污水导致环境遭到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排水速度不够快,并且会造成排水管堵塞的情况,且没有更好的处理污水导致环境遭到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结构包括墙面、排水设备、排水横支管、废水井、排出管、排水装置、连接环、排水竖支管、通气管、铅丝球,所述墙面与排水设备相连接,所述排水横支管与排水设备相连接,所述废水井排出管过渡配合,所述排水竖支管与墙面相连接,所述通气管与排水竖支管相连接,所述铅丝球安装于通气管上,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仪器壳、气阀、浮子、排水管、固定环、导出管、活塞、弹簧、控制杆、纱网、入水管,所述仪器壳与入水管相连接,所述气阀安装于控制杆上,所述浮子安装于仪器壳内部,所述排水管与固定环过渡配合,所述导出管与活塞相连接,所述弹簧通过活塞与导出管相连接,所述纱网安装于仪器壳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装置通过排出管与废水井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安装于排水竖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出管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的直径为80mm。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井由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仪器壳是有铁合金制成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首先,水从排水设备流出,通过排水横支管流入仪器壳,通过入水管进入排水装置内部,首先会经过纱网进行过滤一些杂物,以防排水管堵塞,然后这些废水产生的其他会通过气阀和通气管排放,让铅丝球吸收,剩下的水通过导出管和活塞进行二次处理,再流入排水管,最后通过排出管,流入废水井,这样排水经过多次处理不会污染到环境,排水速度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的排水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墙面-1、排水设备-2、排水横支管-3、废水井-4、排出管-5、排水装置-6、连接环-7、排水竖支管-8、通气管-9、铅丝球-10、仪器壳-601、气阀-602、浮子-603、排水管-604、固定环-605、导出管-606、活塞-607、弹簧-608、控制杆-609、纱网-610、入水管-6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墙面1、排水设备2、排水横支管3、废水井4、排出管5、排水装置6、连接环7、排水竖支管8、通气管9、铅丝球10,所述墙面1与排水设备2相连接,所述排水横支管3与排水设备2相连接,所述废水井4排出管5过渡配合,所述排水竖支管8与墙面1相连接,所述通气管9与排水竖支管8相连接,所述铅丝球10安装于通气管9上,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仪器壳601、气阀602、浮子603、排水管604、固定环605、导出管606、活塞607、弹簧608、控制杆609、纱网610、入水管611,所述仪器壳601与入水管611相连接,所述气阀602安装于控制杆609上,所述浮子603安装于仪器壳601内部,所述排水管604与固定环605过渡配合,所述导出管606与活塞607相连接,所述弹簧608通过活塞607与导出管606相连接,所述纱网610安装于仪器壳601内部,所述排水装置6通过排出管5与废水井4相连接。所述连接环7安装于排水竖支管8上,所述排出管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通气管9的直径为80mm,所述废水井4由混凝土制成,所述仪器壳601是有铁合金制成的。
本专利所说的活塞607活塞是汽车发动机汽缸体中作往复运动的机件,活塞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活塞顶部是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其形状与所选用的燃烧室形式有关,汽油机多采用平顶活塞,其优点是吸热面积小,柴油机活塞顶部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凹坑,其具体形状、位置和大小都必须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要求相适应;所述通气管9是通气管系:为使排水系统内空气流通,压力稳定,防止水封破坏而设置的与大气相通的管道,排水通气管系统有伸顶通气管、主通气管、副通气管、结合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器具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管及专用通气管等类型,分别用于不同的位置,其中罩型通气管适用于蓄水水池及水箱安装,弯管型通气管为使排水系统内空气流通,压力稳定,防水封破坏而设置的与大气相通的管道。
在进行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首先,水从排水设备2流出,通过排水横支管3流入排水装置6,通过入水管611进入仪器壳601内部,首先会经过纱网610进行过滤一些杂物,以防排水管堵塞,然后这些废水产生的其他会通过气阀602和通气管9排放,让铅丝球10吸收,剩下的水通过导出管606和活塞607进行二次处理,再流入排水管604,最后通过排出管5,流入废水井4。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排水速度不够快,并且会造成排水管堵塞的情况,且没有更好的处理污水导致环境遭到污染,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这样排水经过多次处理不会污染到环境,排水速度也得到提高,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仪器壳601、气阀602、浮子603、排水管604、固定环605、导出管606、活塞607、弹簧608、控制杆609、纱网610、入水管611,所述仪器壳601与入水管611相连接,所述气阀602安装于控制杆609上,所述浮子603安装于仪器壳601内部,所述排水管604与固定环605过渡配合,所述导出管606与活塞607相连接,所述弹簧608通过活塞607与导出管606相连接,所述纱网610安装于仪器壳601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墙面(1)、排水设备(2)、排水横支管(3)、废水井(4)、排出管(5)、排水装置(6)、连接环(7)、排水竖支管(8)、通气管(9)、铅丝球(10),所述墙面(1)与排水设备(2)相连接,所述排水横支管(3)与排水设备(2)相连接,所述废水井(4)排出管(5)过渡配合,所述排水竖支管(8)与墙面(1)相连接,所述通气管(9)与排水竖支管(8)相连接,所述铅丝球(10)安装于通气管(9)上,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仪器壳(601)、气阀(602)、浮子(603)、排水管(604)、固定环(605)、导出管(606)、活塞(607)、弹簧(608)、控制杆(609)、纱网(610)、入水管(611),所述仪器壳(601)与入水管(611)相连接,所述气阀(602)安装于控制杆(609)上,所述浮子(603)安装于仪器壳(601)内部,所述排水管(604)与固定环(605)过渡配合,所述导出管(606)与活塞(607)相连接,所述弹簧(608)通过活塞(607)与导出管(606)相连接,所述纱网(610)安装于仪器壳(60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6)通过排出管(5)与废水井(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7)安装于排水竖支管(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5)为圆柱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9)的直径为80mm。
CN201721512657.1U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Active CN207453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2657.1U CN20745301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2657.1U CN20745301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3014U true CN207453014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7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2657.1U Active CN207453014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30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7616A (zh) * 2020-12-15 2021-05-14 深圳市楚浩空调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冷凝水管的通气止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7616A (zh) * 2020-12-15 2021-05-14 深圳市楚浩空调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冷凝水管的通气止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9516A (zh) 一种雨水收集灌溉路灯
CN207453014U (zh) 一种建筑外露混凝土结构有组织排水系统
CN203938558U (zh) 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CN205446202U (zh) 一种低阻力的旋流防止器
CN105442767A (zh) 一种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
CN210765194U (zh) 生物质热解燃气冷却净化装置
CN103285691B (zh) 净化空气高位喷水造雾系统
CN204337986U (zh) 一种紧凑型尾气净化器
CN101975402B (zh) 锅炉燃烧节能减排系统
CN109603495B (zh) 一种吸收塔溢流管泡沫治理体系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63129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综合管廊
CN203620447U (zh) 防止城市工业区空气悬浮颗粒污染的装置
CN203735229U (zh) 猪圈
CN203808225U (zh) 带自耦式潜水泵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107651761B (zh) 一种底部气道穿孔曝气管及其曝气方法
CN207553195U (zh) 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
CN205224446U (zh) 虹吸式屋面排水系统
CN106351611A (zh) 气井放喷自动化环保燃烧装置
CN203791117U (zh) 一种环境优化运行系统
CN206189333U (zh) 一种多功能抑尘车
CN103706506B (zh) 一种环境优化运行系统
CN205402756U (zh) 燃气脉冲发生器
CN204456774U (zh) 下水管道出屋面grc排气装置
CN203383476U (zh) 排风管道用防雨帽
CN201560491U (zh) 集污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5

Address after: 202172 Room 1260, No. 495 Yuejin South Road, Xinhai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Guangming Rice Industry Economic Park)

Patentee after: Advocating Creation (Shanghai) Consulting Management Firm

Address before: 362410 Xishan 63, Qianzhang Village, Shanxia Town, Huia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 Hai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