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3013U -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 Google Patents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3013U
CN207453013U CN201721153267.XU CN201721153267U CN207453013U CN 207453013 U CN207453013 U CN 207453013U CN 201721153267 U CN201721153267 U CN 201721153267U CN 207453013 U CN207453013 U CN 207453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comer
pipe
drainpipe
water
double f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532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Oul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Oulin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Oulin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Oulin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532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3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3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3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置式双槽下水管。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适用于双槽且防臭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本后置式双槽下水管包括与两侧水槽的下水口相对接的下水管以及将两侧的下水管相互贯通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存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侧的下水管口对接,且排水管水平后置于两侧的下水管,两侧的下水管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水封,所述的存水管的底部设有第二水封,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溢水组件,所述的存水管上设有第二溢水组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该下水管适用于双水槽,且具有较好的溢水和防臭效果,避免管道堵塞和回流。

Description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背景技术
水槽是现代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在水槽中可以进行食材的清洗,也能够进行餐具的清洁等其他用途,而常使用水槽清洗无论是食材还是餐具的人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水槽下方的空间不大,且下水管竖直向下延伸占用了中部的区域,导致空间浪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后置式下水器,[申请号:201120214737.5],包括五通、可调连接管和短弯通,其中五通上设有出水通道、与出水通道方向相同的第一溢流通道和第二溢流通道、以及与出水通道方向垂直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短弯通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一进水通道,可调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水槽和第二进水通道,可调连接管由第一连接部、软管部和第二连接部组成,其中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水槽,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进水通道,软管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不适用于双槽且防臭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双槽且防臭效果好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后置式双槽下水管包括与两侧水槽的下水口相对接的下水管以及将两侧的下水管相互贯通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存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侧的下水管口对接,且排水管水平后置于两侧的下水管,两侧的下水管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水封,所述的存水管的底部设有第二水封,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第一溢水组件,所述的存水管上设有第二溢水组件。该下水管适用于双水槽,且具有较好的溢水和防臭效果,避免管道堵塞和回流。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排水管中部设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其中两端分别与排水管对接,三通管的另一端朝下与存水管相连,所述的第一溢水组件设置在三通管上,所述的存水管呈V型,所述的第二溢水组件倾斜设置在存水管的侧面。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第一溢水组件包括设置在三通管顶部的第一溢水口以及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溢水口上的第一溢水管,所述的第一溢水管与第一溢水口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扣,所述的第一溢水管具有可转动管口朝向的第一波纹段,所述的第二溢水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存水管侧壁上的第二溢水口以及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溢水口上的第二溢水管,在上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双重溢水结构中,所述的第二溢水管与第二溢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扣,所述的第二溢水管具有可转动管口朝向的第二波纹段。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第一水封包括设置在下水管和排水管连接处的承接管,所述的下水管自承接管的上端口插入承接管内,所述的排水管的端口固定在承接管的侧壁上且与承接管内部相连通,所述的承接管的下端口设有污水杯,所述的下水管的外径小于承接管的内径,所述的下水管紧贴承接管一侧内壁插接于承接管内,所述的下水管与承接管另一侧内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承接管内设有可插接下水管的且形状大小与下水管相适配的套管,所述的套管的一侧侧壁与承接管一侧侧壁相重合。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套管的下端口向下延伸出承接管的下端口且置于污水杯内,套管内壁与下水管的外壁之间过渡配合,所述的套管上具有限位结构,所述的套管与下水管的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套管下端部的收口部,所述的收口部的下端部设有内径小于套管内径的收口管,所述的收口管的下端部与污水杯的距离为污水杯深度的2/3-1/2。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套管顶部的收紧旋盖,所述的收紧旋盖内侧且与套管顶部以及下水管外壁之间合围形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的承接管的下部外壁与污水杯的内壁之间螺接,且所述的承接管的外壁与污水杯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第二水封包括设置于存水管U型底部的排污口,所述的排污口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水封盖。
在上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中,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水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后置式双槽下水管的优点在于:排水管水平向后延伸设置,可以节省水槽下方大部分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且第一溢水组件可以有效避免污水在排水管中充斥且通过下水管倒流回到水槽中,及时将排水管中倒灌的污水排出,且及时提醒使用者将排水管中的堵塞和污物排除,同样的第二溢水组件可以有效避免存水管中的污物堆积而导致的排污不顺畅,可以保证及时的将存水管中积存的污物和杂质排除,从而保证整个下水管道的顺畅,下水管的底部设置的第一水封可以分别将两侧水槽各自下水管中的杂质污物积存,然后及时排出,且在汇流后的存水管中再次设置了第二水封,可以及时将下水管中未留住的污物重新积于第二水封中并及时排出,可以保证下水管道的顺畅,避免水管堵塞以及细菌滋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溢水组件和第二溢水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水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水封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下水管1、排水管2、存水管3、第一水封4、第二水封5、第一溢水组件6、第二溢水组件7、三通管8、第一溢水口9、第一溢水管10、第一固定扣11、第一波纹段12、第二溢水口13、第二溢水管14、第二固定扣15、第二波纹段16、承接管17、过水通道18、套管19、污水杯20、限位结构21、第一密封组件22、收口部23、收口管24、收紧旋盖25、密封腔26、第一密封圈27、第二密封组件28、排污口29、水封盖30、承接凸起32、螺接槽33、第二密封圈34、转动组件35、收紧环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后置式双槽下水管包括与两侧水槽的下水口相对接的下水管1以及将两侧的下水管1相互贯通的排水管2,所述的排水管2上设有存水管3,所述的排水管2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侧的下水管1口对接,且排水管2水平后置于两侧的下水管1,两侧的下水管1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水封4,所述的存水管3的底部设有第二水封5,所述的排水管2上设有第一溢水组件6,所述的存水管3上设有第二溢水组件7,排水管2中部设有三通管8,且三通管8的其中两端分别与排水管2对接,三通管8的另一端朝下与存水管3相连,所述的第一溢水组件6设置在三通管8上,所述的存水管3呈V型,所述的第二溢水组件7倾斜设置在存水管3的侧面。第一溢水组件6和第二溢水组件7之间存在高度差,分别作用于排水管2以及存水管,双重溢水效果更好。第一溢水组件6可以有效避免污水在排水管2中充斥且通过下水管1倒流回到水槽中,及时将排水管2中倒灌的污水排出,且及时提醒使用者将排水管2中的堵塞和污物排除,同样的第二溢水组件7可以有效避免存水管中的污物堆积而导致的排污不顺畅,可以保证及时的将存水管中积存的污物和杂质排除,从而保证整个下水管道的顺畅,下水管1的底部设置的第一水封4可以分别将两侧水槽各自下水管中的杂质污物积存,然后及时排出,且在汇流后的存水管3中再次设置了第二水封5,可以及时将下水管1中未留住的污物重新积于第二水封5中并及时排出,可以保证下水管道的顺畅,避免水管堵塞以及细菌滋生。
具体地,第一溢水组件6包括设置在三通管8顶部的第一溢水口9以及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溢水口9上的第一溢水管10。第一溢水管10与第一溢水口9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扣11,所述的第一溢水管10具有可转动管口朝向的第一波纹段12。第一溢水管10可以自由拆卸,进行清洗或更换,而第一波纹段12可以人为的进行弯曲和回转,从而调整端口的朝向。与第一溢水组件6类似,第二溢水组件7包括倾斜设置在存水管3侧壁上的第二溢水口13以及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溢水口13上的第二溢水管14。第二溢水管14与第二溢水口13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扣15,所述的第二溢水管14具有可转动管口朝向的第二波纹段16。
进一步地,第一水封4包括设置在下水管1和排水管2连接处的承接管17,所述的下水管1自承接管17的上端口插入承接管17内,所述的排水管2的端口固定在承接管17的侧壁上且与承接管17内部相连通,所述的承接管17的下端口设有污水杯20,所述的下水管1的外径小于承接管17的内径,所述的下水管紧贴承接管17一侧内壁插接于承接管17内,所述的下水管1与承接管17另一侧内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18。通过承接管17下端的污水杯20来承接一些下水管1中的污物和杂质,并且下水管1紧贴承接管17的一侧,因此二者为偏心设置,可以使得污水可以仅通过一侧的过水通道18排出,也避免了杂质和污物乱窜而进入排入到下水道,具有较好的排污防臭效果,也可以较为方便的清理下水管中的污物杂质,相比普通的水封,下水管1与水封同心设置,则污物杂质从下水管排出进入水封时容易向四周流窜,从而影响排污防臭效果。
更进一步地,承接管17内设有可插接下水管1的且形状大小与下水管1相适配的套管19,所述的套管19的一侧侧壁与承接管17一侧侧壁相重合。套管19的下端口向下延伸出承接管17的下端口且置于污水杯20内。通过套管19可以避免下水管1在插入过程中摇摆和不稳,避免漏水的现象发生,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套管19内壁与下水管1的外壁之间过渡配合,所述的套管19上具有限位结构21,限位结构21包括设置在套管19下端部的收口部23,所述的收口部23的下端部设有内径小于套管19内径的收口管24,所述的收口管24的下端部与污水杯20的距离为污水杯20深度的2/3-1/2。套管19上的收口部23可以避免下水管1插入套管19过深,避免下水管1的下端部直接触碰到污水杯20的底部,从而导致污水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管19与下水管1的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22。第一密封组件22包括设置在套管19顶部的收紧旋盖25,所述的收紧旋盖25内侧且与套管19顶部以及下水管1外壁之间合围形成密封腔26,所述的密封腔26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7。第一密封组件22可以将套管19顶部和下水管1之间在插接的时候密封,避免污水从套管19和下水管1之间的缝隙流出。承接管17的下部外壁与污水杯20的内壁之间螺接,且所述的承接管17的外壁与污水杯2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28。第二密封组件28包括设置在承接管17外壁上的承接凸起32,所述的承接凸起32的下部与承接管17的外壁之间形成可与污水杯20的上端口螺接的螺接槽33,当污水杯20完全螺接于承接管17上时,所述的污水杯20的上端部贴合于承接凸起32的底部,所述的螺接槽33的顶部设有第二密封圈34。第二密封圈34能够避免承接管17和污水杯20之间的连接处溢水,第一密封组件22和第二密封组件28配合有效避免整个偏心水封结构漏水溢水,保证其密封性。第二水封5包括设置于存水管3U型底部的排污口29,所述的排污口29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水封盖30。第二密封圈34能够避免承接管17和污水杯20之间的连接处溢水,第一密封组件22和第二密封组件28配合有效避免整个偏心水封结构漏水溢水,保证其密封性。
作为优选地,排水管2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水封。第三水封分布在排水管2上,可以部分积存污物,从而进一步地避免管道堵塞。存水管3与三通管8之间具有转动组件35。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存水管3和三通管8连接处且可将存水管3和三通管8对接收紧的收紧环36。可以根据水槽下方实际的尺寸大小以及其他环境来调整存水管3的朝向,便于空间的合理利用。其中三通管8和存水管3周向转动对接,而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再利用收紧环36将二者压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下水管1、排水管2、存水管3、第一水封4、第二水封5、第一溢水组件6、第二溢水组件7、三通管8、第一溢水口9、第一溢水管10、第一固定扣11、第一波纹段12、第二溢水口13、第二溢水管14、第二固定扣15、第二波纹段16、承接管17、过水通道18、套管19、污水杯20、限位结构21、第一密封组件22、收口部23、收口管24、收紧旋盖25、密封腔26、第一密封圈27、第二密封组件28、排污口29、水封盖30、承接凸起32、螺接槽33、第二密封圈34、转动组件35、收紧环3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后置式双槽下水管,包括与两侧水槽的下水口相对接的下水管(1)以及将两侧的下水管(1)相互贯通的排水管(2),所述的排水管(2)上设有存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的两个端口分别与两侧的下水管(1)口对接,且排水管(2)水平后置于两侧的下水管(1),两侧的下水管(1)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水封(4),所述的存水管(3)的底部设有第二水封(5),所述的排水管(2)上设有第一溢水组件(6),所述的存水管(3)上设有第二溢水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式双槽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中部设有三通管(8),且三通管(8)的其中两端分别与排水管(2)对接,三通管(8)的另一端朝下与存水管(3)相连,所述的第一溢水组件(6)设置在三通管(8)上,所述的存水管(3)呈V型,所述的第二溢水组件(7)倾斜设置在存水管(3)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双重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溢水组件(6)包括设置在三通管(8)顶部的第一溢水口(9)以及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溢水口(9)上的第一溢水管(10),所述的第一溢水管(10)与第一溢水口(9)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扣(11),所述的第一溢水管(10)具有可转动管口朝向的第一波纹段(12);所述的第二溢水组件(7)包括倾斜设置在存水管(3)侧壁上的第二溢水口(13)以及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溢水口(13)上的第二溢水管(14),所述的第二溢水管(14)与第二溢水口(13)之间设有第二固定扣(15),所述的第二溢水管(14)具有可转动管口朝向的第二波纹段(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双重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封(4)包括设置在下水管(1)和排水管(2)连接处的承接管(17),所述的下水管(1)自承接管(17)的上端口插入承接管(17)内,所述的排水管(2)的端口固定在承接管(17)的侧壁上且与承接管(17)内部相连通,所述的承接管(17)的下端口设有污水杯(20),所述的下水管(1)的外径小于承接管(17)的内径,所述的下水管紧贴承接管(17)一侧内壁插接于承接管(17)内,所述的下水管(1)与承接管(17)另一侧内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管(17)内设有可插接下水管(1)的且形状大小与下水管(1)相适配的套管(19),所述的套管(19)的一侧侧壁与承接管(17)一侧侧壁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9)的下端口向下延伸出承接管(17)的下端口且置于污水杯(20)内,套管(19)内壁与下水管(1)的外壁之间过渡配合,所述的套管(19)上具有限位结构(21),所述的套管(19)与下水管(1)的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结构(21)包括设置在套管(19)下端部的收口部(23),所述的收口部(23)的下端部设有内径小于套管(19)内径的收口管(24),所述的收口管(24)的下端部与污水杯(20)的距离为污水杯(20)深度的2/3-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组件(22)包括设置在套管(19)顶部的收紧旋盖(25),所述的收紧旋盖(25)内侧且与套管(19)顶部以及下水管(1)外壁之间合围形成密封腔(26),所述的密封腔(26)内设有第一密封圈(27),所述的承接管(17)的下部外壁与污水杯(20)的内壁之间螺接,且所述的承接管(17)的外壁与污水杯(2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水封(5)包括设置于存水管(3)U型底部的排污口(29),所述的排污口(29)上可拆卸密封设置水封盖(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上设有若干个第三水封。
CN201721153267.XU 2017-09-11 2017-09-11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Active CN207453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267.XU CN207453013U (zh) 2017-09-11 2017-09-11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267.XU CN207453013U (zh) 2017-09-11 2017-09-11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3013U true CN207453013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8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3267.XU Active CN207453013U (zh) 2017-09-11 2017-09-11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30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3938A (zh) * 2017-09-11 2018-02-02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3938A (zh) * 2017-09-11 2018-02-02 宁波欧琳厨具有限公司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3938A (zh)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CN106703140A (zh) 一种防堵塞厨房水槽
CN207453013U (zh) 后置式双槽下水管
CN109763546A (zh) 一种后置式排水管及洗涤模块
CN207228249U (zh) 双槽下水管的双重溢水结构
CN208518026U (zh) 食物垃圾处理器用的多功能排水管
CN108061213B (zh) 一种厨卫用无死角多功能排水管路连接方法
CN203795544U (zh) 存水沥水一体防堵洗碗池
CN207160164U (zh) 下水管的偏心水封结构
CN207228261U (zh) 双槽下水管的多重防臭结构
CN209494004U (zh) 一种蹲便器
CN207260257U (zh) 可转动的单槽下水管
CN205205959U (zh) 一种双水槽排水结构
CN207092200U (zh) 具有双水封的单槽下水管
CN209523262U (zh) 高效过滤的清洗池
CN208219819U (zh) 一种密封地漏连接管
CN107503433B (zh) 一种家庭用节水装置
CN202187413U (zh) 小便器虹吸排污管
CN206722004U (zh) 一种自压排水面盆
CN109356253A (zh) 一种蹲便器
CN208415409U (zh) 一种水槽排水管
CN208167929U (zh) 卫生间防堵装置
CN208668543U (zh) 一种地漏下水导流管接头
CN207419669U (zh) 一种洗衣机用地漏盖
CN206289699U (zh) 一种公共洗漱台盥洗盆废水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315104 Xianghe East Road, Yinzhou District Yinzhou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center, Ningbo, Zhejiang 128

Patentee after: NINGBO OULIN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04 Xianghe East Road, Yinzhou District Yinzhou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center, Ningbo, Zhejiang 12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ULIN KITCHEN UTENSIL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104,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investment center, harmony East Road, No. 128

Patentee after: Ningbo OUL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04 Xianghe East Road, Yinzhou District Yinzhou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center, Ningbo, Zhejiang 128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ULIN INDUSTRIAL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