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50766U -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50766U CN207450766U CN201721131248.7U CN201721131248U CN207450766U CN 207450766 U CN207450766 U CN 207450766U CN 201721131248 U CN201721131248 U CN 201721131248U CN 207450766 U CN207450766 U CN 2074507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r
- container
- length
- connector
- under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其中包括端上梁、端下梁以及两个端侧梁,端上梁和两个端侧梁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端下梁和两个端侧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为管状结构;端上梁、端下梁、端侧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加强件,加强件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对集装箱框架中的端框进行了改造,采用方形钢管并且对其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方形钢管和角件的连接位置增加加强件,提高连接部位的承力效果,从而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力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还可以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不同的场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集装箱框架承力作用的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能够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因此集装箱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等领域。并且,现有技术中,利用集装箱耐腐蚀、空间大、易获取的特点,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将集装箱改造成房屋的技术。
其中,集装箱的框架作为支撑集装箱的重要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承力能力。尤其是当集装箱组装多层房屋时,下层的集装箱需要承担上层的集装箱的重量,需要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框架,往往采用槽钢结构,并且各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单一,其强度仍不能满足组装成房屋或其他需要较高承力作用的场合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对集装箱框架中的端框进行了改造,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力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还可以用于各种运输场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端框,包括端上梁、端下梁以及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两个端侧梁,所述端上梁和所述两个端侧梁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端下梁和所述两个端侧梁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端侧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为管状结构;所述端上梁的端部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端侧梁接触,所述端上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端下梁的端部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端侧梁接触,所述端下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五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端侧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均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
可选地,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分别为方形管,所述第三加强件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的一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三加强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端侧梁的内径;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分别为弓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组成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分别为弓形结构,且所述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组成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五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差小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对应的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差小于所述第五加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第四加强件和所对应的第五加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强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5~45mm,所述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第三加强件和第四加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35~4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一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分别为方形管,所述端侧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形成的平面中,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形成的平面中。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端上梁的长度的 1.2~1.8倍。
可选地,所述端上梁和所述端下梁采用的方形管的壁厚为8~12mm,所述端侧梁采用的方形管的壁厚为10~14mm。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的1.1~1.5倍,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突出于所述端上梁的上侧面;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的1.8~2.5倍,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侧面突出于所述端下梁的下侧面。
可选地,所述端侧梁的横截面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所述端上梁的横截面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15~160mm;所述端下梁的横截面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240mm~260mm,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 140~16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框架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和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个顶梁和两个底梁。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两端还设置有端部加强结构和/或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侧面还设置有内部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框架中的集装箱端框结构,对集装箱框架中的端框进行了改造,采用方形钢管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槽钢结构,并且对方形钢管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方形钢管和角件的连接位置增加加强件,提高连接部位的承力效果,从而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力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不同的场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端框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第一连接件与加强件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第一连接件与端上梁和端侧梁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上梁与端侧梁连接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12是图11中第二连接件与加强件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第二连接件与端侧梁和端下梁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侧梁与端下梁连接处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四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五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和图18中两实施方式结合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端框 18 第二加强块
11 端上梁 19 第三加强块
12 端下梁 20 第四加强块
13 第一端侧梁 21 第五加强块
14 第二端侧梁 2 顶梁
15 第一连接件 3 底梁
16 第二连接件 4 端部加强结构
17 第一加强块 5 内部加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集装箱端框,应用于集装箱的框架结构中,以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增强集装箱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集装箱中,包括一个集装箱框架,该集装箱框架包括两个端框1,连接两个端框1的两个顶梁2和两个底梁3。其中,集装箱端框,包括端上梁 11、端下梁12以及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两个端侧梁:第一端侧梁13和第二端侧梁14。
如图所示,端上梁11和端下梁12分别沿第一方向,也就是x轴方向延伸,第一端侧梁13和第二端侧梁14分别沿第二方向,也就是z轴方向延伸,而顶梁2和底梁3则沿第三方向,也就是y轴方向延伸。以下以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分别指代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并且各个附图中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均是彼此对应的。但此处仅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不以此为限。
另外,图1中示出的集装箱具有两个端框、两个顶梁和两个底梁的结构也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例如,仅在一端设置一个端框等其他结构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形成集装箱框架后,也可以在集装箱的各个侧面增加侧板,但是侧板增加与否以及侧板增加的数量均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2~3所示,分别为该实施例的集装箱框架的俯视图和端框的正视图。所述端上梁11和所述两个端侧梁13和1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5相连接,所述端下梁12和所述两个端侧梁13和14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16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 16可以为第一角件和第二角件,但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图4~图16来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端框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端上梁11、端下梁12和端侧梁13和14均为管状结构,并且进一步优选为方形钢管,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槽钢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提高各个梁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整个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并且进一步可以采用HSS(高速钢)等材料,进一步增强各个梁结构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方形钢管仅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选择其他管状结构或材料,例如圆形钢管等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此基础上,该实施例进一步在所述端上梁11、端下梁12、端侧梁 13和14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一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或第二连接件16相连接。这里所指的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或第二连接件16指的是,端上梁11与端侧梁13和14之间的加强件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相连接,端下梁12与端侧梁13和14之间的加强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件16相连接。
如图4所示,为图3中A处放大图,其中示出了第一连接件15、端上梁11和第一端侧梁13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图5所示,为图4中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与加强块之间配合关系的示意图,其中图5为了清晰示出,省去了第一端侧梁13和端上梁11。其中,端上梁11的端部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和所对应的第一端侧梁13/第二端侧梁14接触,端上梁11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第一加强件17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所述第二加强件18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13的外表面,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沿z轴方向排列。可以看出,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在z轴方向的长度之和近似等于端上梁11在z轴方向的内径长度。第一端侧梁13的上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加强件19,第三加强件19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
通过设置第一加强件17、第二加强件18和第三加强件19,增加了第一连接件15与端上梁11和第一端侧梁13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加强件17、第二加强件18和第三加强件19与第一连接件15和第一端侧梁 13之间的连接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之间也进一步优选通过焊接相连接,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但不限于此,其他采用螺栓固定、销固定等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方形钢管的结构,因此第一加强件17、第二加强件18和第三加强件19可以分别设置在端上梁11和第一端侧梁13的内部,不会占用其他体积,并且也可以进一步增强端上梁11和第一端侧梁13两端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集装箱框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如图8~10所示,分别为该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17、第二加强件18 和第三加强件19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分别为弓形结构,且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组成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并且该中空结构件的各个侧面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至端上梁11的内表面。在z轴方向上,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的长度之和略小于端上梁11的内壁在z轴方向上的间距。通过该种结构,从而加大了端上梁11、第一端侧梁13和第一连接件15之间连接的接触面积,将三者的连接转化成更多的面接触,增强连接稳定性。
如图10所示,第三加强件19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且第三加强件19的外径略小于第一端侧梁13的内径或第三加强件19和第一端侧梁13可以是过盈配合。此处第三加强件19的外径略小于第一端侧梁13的内径指的是,在x轴方向上,第三加强件19的长度略小于第一端侧梁13的内壁在x轴方向的间距,在y轴方向上,第三加强件19 的长度略小于第一端侧梁13的内壁在y轴方向的间距。第三加强件19 的各个侧面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至第一端侧梁13的内表面。从而加大第一端侧梁13与第一连接件15之间连接的接触面积,将这两者的连接转化成更多的面接触,增强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5在x轴方向的长度R3和所述第一端侧梁13在x轴方向的长度S2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加强件18在x轴方向的长度S3,以使得第二加强件18可以超过第一连接件15的右侧,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加强件17的下侧面和所对应的第二加强件18的上侧面可以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该位置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
由于该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端上梁11和第二端侧梁14之间的配合关系与A处的结构是成镜像关系的,第二端侧梁14和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5之间也设置有第三加强件19,端上梁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5之间也设置有第一加强件17和第二加强件18,其结构和原理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为图3中B处放大图。如图12所示,为图11中第二连接件16与各个加强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在图12中,为了清晰显示,省去了第一端侧梁13和端下梁14,并且,由于第一端侧梁13和第二连接件16之间的第三加强件19与第一端侧梁13和第一连接件15 之间的第三加强件19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处也不再赘述。端下梁12的端部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一端侧梁13/第二端侧梁14和第二连接件16接触,端下梁12的一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加强件20和第五加强件21,第四加强件20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16,第五加强件21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端侧梁13的外表面,第四加强件20和第五加强件21沿z轴方向排列。同样地,第四加强件20和第五加强件21可以分别为弓形结构,且第四加强件20和第五加强件21组成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件17可以和所对应的第二加强件18固定连接;第四加强件20可以和所对应的第五加强件21固定连接,以进一步提高连接部位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16在所述x轴方向的长度R3和所述第一端侧梁13在x轴方向的长度S2的差小于所述第五加强件21在x轴方向的长度S15,以使得第五加强件21可以突出于第二连接件16的右侧,所述第四加强件20的下侧面和所对应的第五加强件21的上侧面可以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该位置的连接强度和承载能力
同样地,由于该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端下梁12和第二端侧梁 14之间的配合关系与B处的结构是成镜像关系的,第二端侧梁14和对应的第二连接件16之间也设置有第三加强件19,端下梁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6之间也设置有第四加强件20和第五加强件21,其结构和原理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通过在端框1的四个顶点位置均设置相应的加强件,可以大大增强端框1的承载能力,并且增强端框1中各个连接部位的连接强度,提高端框1的整体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采用该种端框1的集装箱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不仅可以应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运输行业,并且还可以应用于模块化房屋。当将此种集装箱应用于模块化房屋时,集装箱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拼接组合,也可以垂直堆叠,根据实际需要组合成指定尺寸、指定楼层数量的模块化房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房屋建造方式,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房屋具有耐腐蚀、空间大、结构灵活、易获得、建造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对该端框的尺寸和配合关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下面结合图3~图16来进一步介绍。
如上所述,端上梁11、端下梁12和端侧梁13和14分别为方形钢管,端侧梁13和14的横截面位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中,端上梁11和端下梁12的横截面位于z轴方向和y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中。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端框1的整体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加了端下梁12的高度。如图中所示,沿z轴方向,端下梁12的长度S14为端上梁11的长度S1的1.2~1.8倍,并进一步可选为1.5倍。因此,端下梁 12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端上梁11和端下梁12采用的方形钢管的壁厚可选为8~12mm,并进一步可选为10mm。第一端侧梁13和第二端侧梁14 采用的方形钢管的壁厚为10~14mm,并进一步可选为12mm。因此,该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各个梁结构的材料壁厚,在不过度浪费和不增加过多集装箱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端侧梁13和14的横截面在x轴方向的长度S2为140~160mm,在y轴方向的长度S10为140~160mm;端上梁 11的横截面在z轴方向的长度S1为140~160mm,在y轴方向的长度S9为115~160mm;端下梁12的横截面在z轴方向的长度S14为240mm~260mm,在y轴方向的长度S19为140~160mm。进一步可选地,端侧梁13和14的横截面在x轴方向的长度S2为150mm,在y轴方向的长度S10为150mm;端上梁11的横截面在z轴方向的长度S1 为150mm,在y轴方向的长度S9为125mm;端下梁12的横截面在z 轴方向的长度S14为250mm,在y轴方向的长度S19为150mm。该实施例通过对各个梁结构的方形管材的横截面大小进行选择和优化,选择最合适的方形钢管组合形成本实施例的集装箱端框,在不过度浪费和不增加过多集装箱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处列举的各个梁结构的尺寸均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此,采用其他尺寸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例如,需要更高的承载强度时,可以适当增加各个梁结构的钢管壁厚,或者增加横截面面积等等。
可选地,第三加强件19在z轴方向的长度S4为35~45mm,第一加强件17、第二加强件18、第四加强件20和第五加强件21在x轴方向的长度S5、S3、S16、S15分别为35~45mm。并且长度S4、S5、S3、 S16、S15进一步优选为38mm。此处仅为其长度的一种示例。长度S4、 S5、S3、S16、S15对各个加强件的加强作用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尺寸,如果需要更高的加强作用,可以适当加强长度S4、S5、S3、S16、S15 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加强件17在z轴方向的长度S6和第二加强件18在z轴方向的长度S7的和近似等于端上梁11在z轴方向的内径。例如,该实施例中,端上梁11在z轴方向的内径为外径150mm减去壁厚10mm*2,即 130mm,长度S6为82mm,长度S7为50mm。第一加强件17在y轴方向的长度S11可选为100mm,第二加强件18在y轴方向的长度S12 可选为100mm,但不限于此。
第四加强件20在z轴方向的长度S17和第五加强件21在z轴方向的长度S18的和近似等于端下梁12在z轴方向的内径。例如,该实施例中,端下梁12在z轴方向的内径为外径250mm减去壁厚10mm*2,即 230mm,长度S17为130mm,长度S18为95mm。第四加强件20在y 轴方向的长度S20可选为100mm,第五加强件21在y轴方向的长度S21 可选为100mm,但不限于此。
第三加强件19在x轴方向的长度S8和y轴方向的长度S13均小于第一端侧梁13的内径,例如均选择为100mm,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沿z轴方向,端上梁11的长度可选为第一连接件15的长度的1.1~1.5倍,且第一连接件15的上侧面突出于端上梁11的上侧面;端下梁12的长度为第二连接件16的长度的1.8~2.5倍,且第二连接件 16的下侧面突出于端下梁12的下侧面。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的位置和尺寸请参见图6 和图13。图6和图13中为了清楚显示,已经略去了其中的加强件。图6 中,第一连接件15在x轴方向的长度R3优选为150mm~170mm,并进一步优选为162mm,即略大于第一端侧梁13在x轴方向的长度S2,第一连接件15在z轴方向的长度R2优选为100~125mm,即小于端上梁 11在z轴方向的长度S1。并且第一连接件15的上侧面相对于端上梁11 的上侧面具有一定的偏移量R1,此处偏移量R1优选为20~30mm。此处列举的尺寸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尺寸和比例关系。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端上梁11的一端一部分与第一连接件15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则与第一端侧梁13直接接触,因此,端上梁11可以同时与第一连接件15和第一端侧梁13相连接,在此位置处,端上梁11、第一端侧梁13和第一连接件15三者之间是两两连接的,因此可以形成更紧固和更稳定的连接结构。
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件16在x轴上的长度R3可选为 150mm~170mm,即略大于第一端侧梁13在x轴方向的长度S2,第二连接件16在z轴上的长度R2可选为100~125mm,即小于端下梁12在 z轴方向的长度S14。并且,第二连接件16的下侧面相对于端下梁12的下侧面具有一定的偏移量R3。此处偏移量R3优选为10~15mm。此处列举的尺寸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尺寸和比例关系。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端下梁12的一端的一部分与第二连接件16直接接触,另一部分则与第一端侧梁13直接接触。因此,端下梁12可以同时与第二连接件16和第一端侧梁13相连接,在此位置处,端下梁12、第一端侧梁13和第二连接件16三者之间是两两连接的,因此可以形成更紧固和更稳定的连接结构。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由于集装箱在堆叠时,主要是四个顶角的位置受力。在该实施例中,在集装箱框架的两端进一步增加了端部加强结构4,端部加强结构4可以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集装箱的四个侧面上形成环形,端部加强结构4可以进一步增强集装箱框架的端部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集装箱结构的稳定性。该端部加强结构4可以有多种样式,例如,各个端部加强结构4可以是一个加强钢板,或者是多条加强钢柱,或者在端部加强结构4中设置多条倾斜或垂直的加强筋等等。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在集装箱框架中增加了内部加强结构5,同样地,该内部加强结构5可以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集装箱的四个侧面上形成环形。内部加强结构5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在安装时进行选择,例如设置在集装箱框架的内部,或设置在集装箱框架的偏左侧或偏右侧等等均是可以的。内部加强结构5也可以有多种样式,例如,各个内部加强结构5可以是一个加强钢板,或者是多条加强钢柱,或者在端部加强结构5中设置多条倾斜或垂直的加强筋等等。
图17和图18中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进一步的优化方式。如图19所示,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增设加强结构,以满足更高标准的要求。通过该种设计,可以应用于更多层的模块化房屋当中,或在运输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运载任务;同时,由于端部加强结构4和内部加强结构5也可以设置在集装箱框架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也可以提供沿y轴的抗压能力,避免集装箱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而产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两个所述集装箱端框和连接于两个集装箱端框之间的顶梁和底梁,并且可以进一步在各个侧面设置侧板。该集装箱可以应用于建筑行业,通过堆叠和拼接形成模块化房屋,也可以应用于运输行业,装载货物。如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集装箱堆叠形成房屋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堆叠时,端框会承受较大的力,而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端框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端框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堆叠更多层房屋,并且加强建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框架中的集装箱端框结构,对集装箱框架中的端框进行了改造,采用方形钢管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槽钢结构,并且对方形钢管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方形钢管和角件的连接位置增加加强件,提高连接部位的承力效果,从而提高集装箱框架的承力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组装成模块化房屋,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不同的场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端上梁、端下梁以及连接于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之间的两个端侧梁,所述端上梁和所述两个端侧梁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端下梁和所述两个端侧梁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端侧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均为管状结构;
所述端上梁的端部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端侧梁接触,所述端上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下梁的端部同时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和所对应的端侧梁接触,所述端下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五加强件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端侧梁的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均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分别为方形管,所述第三加强件为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的一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三加强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端侧梁的内径;
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分别为弓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组成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
所述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分别为弓形结构,且所述第四加强件和第五加强件组成一横截面为方环的中空结构件,所述第四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五加强件的端面固定于所对应的端侧梁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差小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对应的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端侧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差小于所述第五加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第四加强件和所对应的第五加强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加强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35~45mm,所述第一加强件、第二加强件、第三加强件和第四加强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35~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一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端上梁、端下梁和端侧梁分别为方形管,所述端侧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形成的平面中,所述端上梁和端下梁的横截面位于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形成的平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端上梁的长度的1.2~1.8倍;
所述端上梁和所述端下梁采用的方形管的壁厚为8~12mm,所述端侧梁采用的方形管的壁厚为10~14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上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的1.1~1.5倍,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侧面突出于所述端上梁的上侧面;
所述端下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的1.8~2.5倍,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侧面突出于所述端下梁的下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端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侧梁的横截面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
所述端上梁的横截面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15~160mm;
所述端下梁的横截面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240mm~260mm,在第三方向的长度为140~160mm。
9.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框架,所述集装箱框架包括两个集装箱端框和连接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的两个顶梁和两个底梁,所述两个集装箱端框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端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两端还设置有端部加强结构和/或所述集装箱框架的侧面还设置有内部加强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31248.7U CN207450766U (zh) | 2017-09-05 | 2017-09-05 |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131248.7U CN207450766U (zh) | 2017-09-05 | 2017-09-05 |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50766U true CN207450766U (zh) | 2018-06-05 |
Family
ID=6224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13124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50766U (zh) | 2017-09-05 | 2017-09-05 |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5076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4606A (zh) * | 2020-08-06 | 2020-10-27 | 江苏金马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用减震集装箱 |
CN112320120A (zh) * | 2020-11-20 | 2021-02-05 | 广州市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货物运输笼顶框的组合构件 |
-
2017
- 2017-09-05 CN CN201721131248.7U patent/CN2074507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4606A (zh) * | 2020-08-06 | 2020-10-27 | 江苏金马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用减震集装箱 |
CN112320120A (zh) * | 2020-11-20 | 2021-02-05 | 广州市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货物运输笼顶框的组合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50931B2 (ja) | モジュール式保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207450766U (zh) |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
CN103803200A (zh) | 罐式集装箱 | |
JP2016507433A (ja) | 分解可能な自己組立構造 | |
CN103764520A (zh) | 移动式储存仓库 | |
WO2015054956A1 (zh) | 一种罐式集装箱框架 | |
US9248959B2 (en) | Spill containment intermodal container | |
CN207174530U (zh) | 集装箱端框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
CN207141965U (zh) | 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
CN205387318U (zh) | 一种层架式长条型材料存储架 | |
CN207141957U (zh) | 集装箱框架及包括其的集装箱 | |
CN216762560U (zh) | 托盘 | |
CN205577121U (zh) | 一种集装箱式建筑码垛后可锁定角件 | |
RU154791U1 (ru) | Усилительный опорный компонент здания из контейнерных модулей | |
CN202670379U (zh) | 装运矿泉水桶的支架 | |
KR20080074069A (ko) | 중량 및 대형제품운반용 조립설치팰릿 | |
CN204606466U (zh) | 一种框架式叉运托盘 | |
CN105730836A (zh) | 一种废料周转箱的框架 | |
CN210391918U (zh) | 一种板材储运托盘 | |
CN204978734U (zh) | 钢筋周转车 | |
CN220009748U (zh) | 一种带钢及普通钢卷的运输座架 | |
CN210149791U (zh) | 一种简易钢架式的小型石材码放运输装置 | |
CN107215575A (zh) | 罐式集装箱及其端框 | |
CN205470777U (zh) | 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其集装箱、集装箱式活动房 | |
CN206031411U (zh) | 一种包材运输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