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5150U - 全自动翻身气垫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翻身气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5150U
CN207445150U CN201720352906.9U CN201720352906U CN207445150U CN 207445150 U CN207445150 U CN 207445150U CN 201720352906 U CN201720352906 U CN 201720352906U CN 207445150 U CN207445150 U CN 207445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shion
frame
supporting plate
motor
screw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29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华
杨小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3529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5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51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翻身气垫,包括框架、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托板、第一气垫、第一连接软管、第一气泵、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托板、第二气垫、第二连接软管、第二气泵,该全自动翻身气垫,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对患者身体的左右翻身,从而避免了患者压疮的形成,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患者身体单边一侧的轻微抬高,最终在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卧床舒适的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Description

全自动翻身气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自动翻身气垫。
背景技术
人在睡眠中的卧位通常有三种,即平卧、左侧卧和右侧卧,人在睡眠时必须要通过翻身改变卧位,即使是在熟睡中也会自动进行,因为人在卧床时总有部分肢体要受到压迫,造成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良或阻断,如果肢体受到压迫的时间过长,轻则神经麻木、影响睡眠质量,重则造成受压迫部位的肉体坏死,长此以往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而加速退化导致引发慢性病,因此,卧床时的翻身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翻身动作对于一个健康者而言轻而易举,但对于一些危重病人或者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却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若得不到及时良好的护理,患者就会生压疮。
当前医院使用的病床,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具备对患者进行左右翻身的功能,当患者需要翻身时,便需要医护人员人工对其进行翻身操作,因此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劳动负担,此外,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有时需要对单边一侧身体进行局部抬高,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全自动翻身气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全自动翻身气垫,来解决目前临床长期卧床患者,医护人员不便对其进行翻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翻身气垫,包括框架、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托板、第一气垫、第一连接软管、第一气泵、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托板、第二气垫、第二连接软管、第二气泵,所述的第一电机位于框架底部中端,所述的第一电机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贯穿框架,所述的第一转轴与框架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转轴与第一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托板贯穿于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托板与第一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位于第一托板前端,所述的第一气垫与第一托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软管位于第一气垫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连接软管与第一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泵位于框架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气泵与框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气泵与第一连接软管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机位于框架底部中端,所述的第二电机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贯穿框架,所述的第二转轴与框架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托板贯穿于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托板与第二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位于第二托板前端,所述的第二气垫与第二托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软管位于第二气垫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连接软管与第二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泵位于框架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二气泵与框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气泵与第二连接软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底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框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转轴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触发板,所述的第一触发板与第一转轴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顶部左侧后端还设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顶部左侧前端还设有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转轴顶部右侧还设有第二触发板,所述的第二触发板与第二转轴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顶部右侧后端还设有第三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三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顶部右侧前端还设有第四行程开关,所述的第四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气垫与第二气垫上端一侧还设有密封嘴,所述的密封嘴分别与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紧配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全自动翻身气垫,使用前,首先将框架与现有病床螺纹相连,即实现该装置整体与病床的固定,使用时,患者可直接平躺在第一气垫与第二气垫上方,接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翻身需要,如患者需要向右侧翻身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一电机上的反向开关,使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托板联动第一气垫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即通过第一气垫逆时针向右转动的作用,使患者身体跟随向右翻身,同时,通过第一转轴逆时针向右转动的作用,使第一触发板跟随作逆时针转动,当第一触发板触发到第二行程开关时,第二行程开关被触发,即通过第二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第一电机停止工作,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患者的向右翻身,接着,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一电机上的正向开关,使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托板联动第一气垫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触发板接触到第一行程开关时,第一行程开关被触发,即通过第一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第一电机停止工作,即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第一托板以及第一气垫的转动复位,同理,当患者需要向左侧翻身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电机上的正向开关,使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托板联动第二气垫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即通过第二气垫顺时针向左转动的作用,使患者身体跟随向左翻身,同时,通过第二转轴顺时针向左转动的作用,使第二触发板跟随作顺时针转动,当第二触发板触发到第四行程开关时,第四行程开关被触发,即通过第四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第二电机停止工作,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患者的向左翻身,接着,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电机上的反向开关,使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托板联动第二气垫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当第二触发板接触到第三行程开关时,第三行程开关被触发,即通过第三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第二电机停止工作,即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第二托板以及第二气垫的转动复位,最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调节,从而实现了患者左右两侧的翻身,因患者左右两侧身体的翻身互换,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形成,提高了患者卧床的舒适度,此外,部分患者因病情状况,需要身体单边一侧轻微抬高,如患者需要左侧身体抬高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一气泵,使第一气泵将外部空气吸入,再通过第一连接软管对第一气垫内部进行充气,此时通过气体的作用,使第一气垫膨胀,当第一气垫膨胀的高度达到医护人员需要后,医护人员可关闭第一气泵,此时通过上述第一气垫膨胀高度的增加,从而实现对患者左侧身体的轻微抬高,同理,当患者需要右侧身体抬高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气泵,使第二气泵将外部空气吸入,再通过第二连接软管对第二气垫内部进行充气,此时通过气体的作用,使第二气垫膨胀,当第二气垫膨胀的高度达到医护人员需要后,医护人员可关闭第二气泵,此时通过上述第二气垫膨胀高度的增加,从而实现对患者右侧身体的轻微抬高,最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患者身体单边一侧的轻微抬高,该全自动翻身气垫,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对患者身体的左右翻身,从而避免了患者压疮的形成,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患者身体单边一侧的轻微抬高,最终在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卧床舒适的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因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都为双向电机,从而具备顺时针以及逆时针转动功能,蓄电池是为了给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以及第四行程开关提供能量供应,因蓄电池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气泵、第二气泵、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以及第四行程开关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此外,当医护人员需要对第一气垫或第二气垫进行放气时,可直接打开密封嘴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全自动翻身气垫的主视图;
图2是全自动翻身气垫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触发板以及第二触发板部位放大图;
图4是第一触发板与第一行程开关触碰状态图。
框架1、第一电机2、第一转轴3、第一托板4、第一气垫5、第一连接软管6、第一气泵7、第二电机8、第二转轴9、第二托板10、第二气垫11、第二连接软管12、第二气泵13、蓄电池101、第一触发板301、第一行程开关102、第二行程开关103、第二触发板901、第三行程开关104、第四行程开关105、密封嘴11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全自动翻身气垫,包括框架1、第一电机2、第一转轴3、第一托板4、第一气垫5、第一连接软管6、第一气泵7、第二电机8、第二转轴9、第二托板10、第二气垫11、第二连接软管12、第二气泵13,所述的第一电机2位于框架1底部中端,所述的第一电机2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3贯穿框架1,所述的第一转轴3与框架1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转轴3与第一电机2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托板4贯穿于第一转轴3,所述的第一托板4与第一转轴3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5位于第一托板4前端,所述的第一气垫5与第一托板4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软管6位于第一气垫5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连接软管6与第一气垫5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泵7位于框架1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气泵7与框架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气泵7与第一连接软管6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机8位于框架1底部中端,所述的第二电机8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9贯穿框架1,所述的第二转轴9与框架1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轴9与第二电机8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托板10贯穿于第二转轴9,所述的第二托板10与第二转轴9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11位于第二托板10前端,所述的第二气垫11与第二托板10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软管12位于第二气垫11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连接软管12与第二气垫11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泵13位于框架1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二气泵13与框架1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气泵13与第二连接软管12螺纹相连,所述的框架1底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3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触发板301,所述的第一触发板301与第一转轴3螺纹相连,所述的框架1顶部左侧后端还设有第一行程开关102,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102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框架1顶部左侧前端还设有第二行程开关103,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103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9顶部右侧还设有第二触发板901,所述的第二触发板901与第二转轴9螺纹相连,所述的框架1顶部右侧后端还设有第三行程开关104,所述的第三行程开关104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框架1顶部右侧前端还设有第四行程开关105,所述的第四行程开关105与框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5与第二气垫11上端一侧还设有密封嘴1101,所述的密封嘴1101分别与第一气垫5和第二气垫11紧配相连。
该全自动翻身气垫,使用前,首先将框架1与现有病床螺纹相连,即实现该装置整体与病床的固定,使用时,患者可直接平躺在第一气垫5与第二气垫11上方,接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翻身需要,如患者需要向右侧翻身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一电机2上的反向开关,使第一电机2驱动第一转轴3带动第一托板4联动第一气垫5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即通过第一气垫5逆时针向右转动的作用,使患者身体跟随向右翻身,同时,通过第一转轴3逆时针向右转动的作用,使第一触发板301跟随作逆时针转动,当第一触发板301触发到第二行程开关103时,第二行程开关103被触发,即通过第二行程开关103触发的作用,使第一电机2停止工作,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患者的向右翻身,接着,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一电机2上的正向开关,使第一电机2驱动第一转轴3带动第一托板4联动第一气垫5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触发板301接触到第一行程开关102时,第一行程开关102被触发,即通过第一行程开关102触发的作用,使第一电机2停止工作,即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第一托板4以及第一气垫5的转动复位,同理,当患者需要向左侧翻身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电机8上的正向开关,使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转轴9带动第二托板10联动第二气垫11同步进行顺时针转动,即通过第二气垫11顺时针向左转动的作用,使患者身体跟随向左翻身,同时,通过第二转轴9顺时针向左转动的作用,使第二触发板901跟随作顺时针转动,当第二触发板901触发到第四行程开关105时,第四行程开关105被触发,即通过第四行程开关105触发的作用,使第二电机8停止工作,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患者的向左翻身,接着,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电机8上的反向开关,使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转轴9带动第二托板10联动第二气垫11同步进行逆时针转动,当第二触发板901接触到第三行程开关104时,第三行程开关104被触发,即通过第三行程开关104触发的作用,使第二电机8停止工作,即通过上述操作,实现了第二托板10以及第二气垫11的转动复位,最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调节,从而实现了患者左右两侧的翻身,因患者左右两侧身体的翻身互换,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形成,提高了患者卧床的舒适度,此外,部分患者因病情状况,需要身体单边一侧轻微抬高,如患者需要左侧身体抬高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一气泵7,使第一气泵7将外部空气吸入,再通过第一连接软管6对第一气垫5内部进行充气,此时通过气体的作用,使第一气垫5膨胀,当第一气垫5膨胀的高度达到医护人员需要后,医护人员可关闭第一气泵7,此时通过上述第一气垫5膨胀高度的增加,从而实现对患者左侧身体的轻微抬高,同理,当患者需要右侧身体抬高时,医护人员可打开第二气泵13,使第二气泵13将外部空气吸入,再通过第二连接软管12对第二气垫11内部进行充气,此时通过气体的作用,使第二气垫11膨胀,当第二气垫11膨胀的高度达到医护人员需要后,医护人员可关闭第二气泵13,此时通过上述第二气垫11膨胀高度的增加,从而实现对患者右侧身体的轻微抬高,最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患者身体单边一侧的轻微抬高,同时,因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8都为双向电机,从而具备顺时针以及逆时针转动功能,蓄电池101是为了给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8、第一气泵7、第二气泵13、第一行程开关102、第二行程开关103、第三行程开关104以及第四行程开关105提供能量供应,因蓄电池101与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8、第一气泵7、第二气泵13、第一行程开关102、第二行程开关103、第三行程开关104以及第四行程开关105都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的正常供应,此外,当医护人员需要对第一气垫5或第二气垫11进行放气时,可直接打开密封嘴1101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托板、第一气垫、第一连接软管、第一气泵、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托板、第二气垫、第二连接软管、第二气泵,所述的第一电机位于框架底部中端,所述的第一电机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贯穿框架,所述的第一转轴与框架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转轴与第一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托板贯穿于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托板与第一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一气垫位于第一托板前端,所述的第一气垫与第一托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软管位于第一气垫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连接软管与第一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气泵位于框架底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气泵与框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气泵与第一连接软管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机位于框架底部中端,所述的第二电机与框架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贯穿框架,所述的第二转轴与框架转动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托板贯穿于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托板与第二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气垫位于第二托板前端,所述的第二气垫与第二托板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软管位于第二气垫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连接软管与第二气垫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气泵位于框架底部右侧,所述的第二气泵与框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气泵与第二连接软管螺纹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底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框架螺纹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轴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一触发板,所述的第一触发板与第一转轴螺纹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顶部左侧后端还设有第一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顶部左侧前端还设有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轴顶部右侧还设有第二触发板,所述的第二触发板与第二转轴螺纹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顶部右侧后端还设有第三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三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顶部右侧前端还设有第四行程开关,所述的第四行程开关与框架螺纹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翻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气垫与第二气垫上端一侧还设有密封嘴,所述的密封嘴分别与第一气垫和第二气垫紧配相连。
CN201720352906.9U 2017-04-06 2017-04-06 全自动翻身气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4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2906.9U CN207445150U (zh) 2017-04-06 2017-04-06 全自动翻身气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2906.9U CN207445150U (zh) 2017-04-06 2017-04-06 全自动翻身气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5150U true CN207445150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45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290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45150U (zh) 2017-04-06 2017-04-06 全自动翻身气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51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8466A (zh) * 2018-06-25 2018-10-09 蒋华荣 医用防流动式保温型水床
CN110074960A (zh) * 2019-04-29 2019-08-02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叩击排痰辅助装置
CN110604657A (zh) * 2019-10-23 2019-1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老年病人护理用翻身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8466A (zh) * 2018-06-25 2018-10-09 蒋华荣 医用防流动式保温型水床
CN108618466B (zh) * 2018-06-25 2023-07-18 蒋华荣 医用防流动式保温型水床
CN110074960A (zh) * 2019-04-29 2019-08-02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叩击排痰辅助装置
CN110074960B (zh) * 2019-04-29 2022-12-13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叩击排痰辅助装置
CN110604657A (zh) * 2019-10-23 2019-1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老年病人护理用翻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5150U (zh) 全自动翻身气垫
CN203576793U (zh) 可根据患者意愿自动调控的电动护理床
CN206261678U (zh) 一种颌面部可调节固定架
CN108042285A (zh) 一种医院医疗护理舒适康复病床
CN208405163U (zh) 危重患者翻身床
CN208641258U (zh) 胃肠科护理肠胃蠕动辅助按摩装置
CN208823257U (zh) 预防下肢血栓活动仪
CN207323640U (zh) 带有按摩功能的翻身床
CN207384409U (zh) 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
CN205339474U (zh) 一种骨科病床锻炼治疗仪
CN210250345U (zh) 多功能康复病床
CN204618635U (zh) 临床预防压疮专用床
CN112263427A (zh) 一种多功能内科诊疗床
CN204671448U (zh) 一种多功能充气护理垫
CN209187281U (zh) 可调节式病床加宽装置
CN209032932U (zh) 一种智能护理床
CN203483592U (zh) 一种骨科护理翻身用床
CN108670639A (zh) 翻身床上肢肢体固定架
CN201022807Y (zh) 一种自助式大小便活动床
CN109966090A (zh) 一种用于肝脏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
CN206660047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枕
CN114224639A (zh) 一种产科护理用的肢体辅助调节装置
CN209107891U (zh) 一种医用角度调节翻身枕
CN208511389U (zh) 改良型烧伤患者锻炼康复器
CN208659811U (zh) 一种检查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