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4057U - 一种新型假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假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4057U
CN207444057U CN201721598911.4U CN201721598911U CN207444057U CN 207444057 U CN207444057 U CN 207444057U CN 201721598911 U CN201721598911 U CN 201721598911U CN 207444057 U CN207444057 U CN 207444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steel ball
fish body
shell
squeez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89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夕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LIANGCHEN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LIANGCHEN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LIANGCHEN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LIANGCHEN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989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4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4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4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假饵,它包括外壳、压水板、配重钢珠、内鱼体;外壳为椭圆的鱼形;压水板固定设置于鱼头的前端;压水板的长度为外壳长度的三分之二;外壳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塑料材质的内鱼体;内鱼体的下端平行设置有三个纵向排列的圆柱形管道,圆柱形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侧的鱼体上;配重钢珠分为一号钢珠、二号钢珠,一号钢珠、二号钢珠分别设置于前部的两个圆柱形管道的内部;一号钢珠、二号钢珠与圆柱形管道的配合方式均为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不仅形态逼真,可以制造出群鱼游动的既视感,而且在水中可以上下浮动,仿生效果更佳,从而可以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增加垂钓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假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假饵。
背景技术
假饵又被称为模拟钓饵或拟饵,是以塑料、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类似小鱼等的小物件,垂钓时通过钓手的操作,可以诱使鱼类上钩。目前市面上的假鱼饵都只是单一的鱼体,而且形态不够逼真,同时不能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导致垂钓率低;并且大部分假鱼饵重量大,容易沉入水底,不能在水中随水流上下浮动,仿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假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假饵,包括外壳、压水板、配重钢珠、内鱼体;外壳为椭圆的鱼形,分为鱼头、鱼体、鱼尾三部分,且鱼头、鱼体、鱼尾为一体结构;压水板固定设置于鱼头的前端;压水板的长度为外壳长度的三分之二;
外壳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塑料材质的内鱼体;内鱼体的下端平行设置有三个纵向排列的圆柱形管道,圆柱形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侧的鱼体上;
配重钢珠分为一号钢珠、二号钢珠,一号钢珠、二号钢珠分别设置于前部的两个圆柱形管道的内部;一号钢珠、二号钢珠与圆柱形管道的配合方式均为间隙配合;
压水板的后侧上端固定设置有鱼线挂环,形成鱼线挂环的钢丝向下侧延伸后鱼体的底部穿出形成鱼钩前挂环;鱼钩前挂环一端的钢丝再继续向鱼体后侧延伸并从鱼尾中穿出形成鱼钩后挂环。
一号钢珠的直径小于二号钢珠的直径。
外壳和压水板均为透明的塑料材质;外壳的两侧均雕刻有多个鱼形凸起,多个鱼形凸起与内鱼体之间均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不仅形态逼真,可以制造出群鱼游动的既视感,而且在水中可以上下浮动,仿生效果更佳,从而可以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增加垂钓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内鱼体;3、压水板;4、一号钢珠;5、鱼线挂环;6、鱼钩前挂环;7、鱼钩后挂环;8、圆柱形管道;9、二号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假饵,包括外壳1、压水板3、配重钢珠、内鱼体2;外壳1为椭圆的鱼形,分为鱼头、鱼体、鱼尾三部分,且鱼头、鱼体、鱼尾为一体结构;压水板3固定设置于鱼头的前端;压水板3的长度为外壳1长度的三分之二;压水板3可以引起水流变化带来仿真的波浪感,仿生效果更好,更易被鱼儿捕捉。
外壳1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塑料材质的内鱼体2;内鱼体2的下端平行设置有三个纵向排列的圆柱形管道8,圆柱形管道8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侧的鱼体上;内鱼体2与鱼形凸起形态、尺寸相同,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配重钢珠分为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分别设置于前部的两个圆柱形管道的内部;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与圆柱形管道的配合方式均为间隙配合;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在圆柱形管道内可以自由滑动,有利于在水中自由浮动并且沉入水中。
压水板3的后侧上端固定设置有鱼线挂环5,形成鱼线挂环5的钢丝向下侧延伸后鱼体的底部穿出形成鱼钩前挂环6;鱼钩前挂环6一端的钢丝再继续向鱼体后侧延伸并从鱼尾中穿出形成鱼钩后挂环7。
一号钢珠4的直径小于二号钢珠9的直径。钢珠的尺寸不同,一方面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重力使其能够自由沉入水中,从而方便钓取深水位的鱼;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水中上下浮动,从而制造出逼真的仿生效果。
外壳1和压水板3均为透明的塑料材质;使得内置的仿生鱼2清晰可见。外壳1的两侧均雕刻有多个鱼形凸起,多个鱼形凸起与内鱼体2之间均交错排列。鱼形凸起形态逼真,鱼头、鱼体、鱼尾为墨绿色,鱼肚为橘黄色,背鳍、腹鳍等各部分构造雕刻精致、清晰可辨,整个鱼体的底部也绘制成橘黄色,增加了仿真度;同时减少了内鱼体的数量,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制造出群鱼的既视感,仿生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外部雕刻有仿生鱼形、内部设置有仿真鱼,不仅形态逼真、仿生效果佳,而且从远处看形似沙丁鱼群,可以有效吸引鱼群的注意,从而增加垂钓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由硬质塑料制作并且内部鱼腔内设置有钢珠,使其在水中能够上下浮动,同时满足不同钓鱼水位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钓取鲫鱼、草鱼、鲢鱼,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好: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三种鱼各6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2~20斤),把选取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1小时,对于三种鱼中的各60条鱼,测试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鱼饵与未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鲫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60条鲫鱼中有18条咬钩(其中有2条是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16条是在普通假饵被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18/6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60条鲫鱼中有48条咬钩(其中有8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40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48/60。
2、草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60条草鱼中有15条咬钩(其中有1条是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14条是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15/6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60条草鱼中有40条咬钩(其中有8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32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住数量占总数的40/60。
3、鲢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60条鲢鱼中有25条咬钩(其中有8条是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17条是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25/6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60条鲢鱼中有45条咬钩(其中有10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35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45/60。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新型假饵,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压水板(3)、配重钢珠、内鱼体(2);所述外壳(1)为椭圆的鱼形,分为鱼头、鱼体、鱼尾三部分,且鱼头、鱼体、鱼尾为一体结构;所述压水板(3)固定设置于鱼头的前端;压水板(3)的长度为外壳(1)长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外壳(1)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塑料材质的内鱼体(2);所述内鱼体(2)的下端平行设置有三个纵向排列的圆柱形管道(8),圆柱形管道(8)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两侧的鱼体上;
所述配重钢珠分为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分别设置于前部的两个圆柱形管道的内部;一号钢珠(4)、二号钢珠(9)与圆柱形管道的配合方式均为间隙配合;
所述压水板(3)的后侧上端固定设置有鱼线挂环(5),形成鱼线挂环(5)的钢丝向下侧延伸后鱼体的底部穿出形成鱼钩前挂环(6);所述鱼钩前挂环(6)一端的钢丝再继续向鱼体后侧延伸并从鱼尾中穿出形成鱼钩后挂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钢珠(4)的直径小于二号钢珠(9)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压水板(3)均为透明的塑料材质;外壳(1)的两侧均雕刻有多个鱼形凸起,多个鱼形凸起与内鱼体(2)之间均交错排列。
CN201721598911.4U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新型假饵 Active CN207444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911.4U CN207444057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新型假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8911.4U CN207444057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新型假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4057U true CN207444057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7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8911.4U Active CN207444057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新型假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4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801A (zh) * 2019-06-04 2019-08-09 广州市正业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开裂假饵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801A (zh) * 2019-06-04 2019-08-09 广州市正业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开裂假饵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4057U (zh) 一种新型假饵
CN201499530U (zh) 一种新型爆炸式鱼钩
CN204888409U (zh) 一种具有喷水功能的假鱼饵
CN203181826U (zh) 一种管型仿真鱼饵
CN207476726U (zh) 一种能散发味道的仿生鱼饵
CN204132207U (zh) 一种新型鱼饵
CN204697769U (zh) 一种仿真鱼饵
CN205305771U (zh) 一种内部中空的新型假饵
CN203505359U (zh) 一种钓鱼专用诱饵装置及钓鱼器
CN206061857U (zh) 一种篮子鱼养殖试验用网箱
CN203985654U (zh) 便携式诱捕油鱼笼具
CN207612985U (zh) 仿生鱼饵
CN210043027U (zh) 路亚钓用软体仿生鱼饵
CN209950126U (zh) 一种海水养殖用浮漂
CN203523593U (zh) 一种浅水鱼钓钩
CN203040464U (zh) 一种可视钓鱼竿
CN206462238U (zh) 抗流水钓鱼浮漂
CN205596900U (zh) 石斑鱼池塘养殖用抛料框
CN209121040U (zh) 钓鱼珠珠及钓鱼渔具
CN205250164U (zh) 一种节段式假饵
CN210695575U (zh) 一种路亚软饵
CN211268235U (zh) 一种平衡性好的仿生鱼饵
CN204888405U (zh) 单钩式金属仿生鱼饵
CN218043332U (zh) 新型拟饵
CN204860655U (zh) 钓鱼用须状鱼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