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50164U - 一种节段式假饵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段式假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50164U
CN205250164U CN201521039678.7U CN201521039678U CN205250164U CN 205250164 U CN205250164 U CN 205250164U CN 201521039678 U CN201521039678 U CN 201521039678U CN 205250164 U CN205250164 U CN 205250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fish body
section
festival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396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Weiheng Tack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Weiheng Tack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Weiheng Tack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Weiheng Tack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396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50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50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501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段式假饵,包括鱼头、鱼体,鱼体为节段式,从前向后分为第一节鱼体、第二节鱼体、第三节鱼体、第四节鱼体、第五节鱼体、第六节鱼体,各节鱼体之间以及第六节鱼体与鱼尾之间均相互间隔;第一节鱼体和鱼头为一体结构;第一节鱼体和后面的五节鱼体、鱼尾依次通过设置在鱼体中间的一块网布相连接;鱼体的背部和腹部分别设置有连续的背鳍和腹鳍;鱼头和第一节鱼体之间竖向设置有一根钢丝,钢丝的下端折弯形成鱼钩前挂环后向右上方折起从鱼嘴的上方穿出形成鱼线挂环。本实用新型采用节段式设计,在水中行走时带来更逼真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并且摆动时会产生更真实的水流和波纹,仿真性能更高,垂钓效果更佳理想。

Description

一种节段式假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摆动功能的节段式假饵。
背景技术
大型鱼的传统垂钓方式为在钓线末端的钓钩上挂上真鱼饵,并根据鱼的种类的不同在钓钩上放置不同的真鱼饵,以吸引鱼儿上钩,但这种真饵无仿真摆动的功能,使得垂钓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传统垂钓方式的不足,人们开发出了新型假鱼饵,但市场上的仿生假鱼饵一般为直线行走无摆动功能,仿生效果差,直接影响垂钓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段式假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段式假饵,包括鱼头、鱼体,鱼体为节段式,共分为六节,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节鱼体、第二节鱼体、第三节鱼体、第四节鱼体、第五节鱼体、第六节鱼体,各节鱼体之间以及第六节鱼体与鱼尾之间均相互间隔,间隔的距离均为0.8~3㎝;第一节鱼体和鱼头为一体结构;第一节鱼体和后面的五节鱼体、鱼尾依次通过设置在鱼体中间的一块网布相连接;
第二节鱼体至第六节鱼体的背部从前向后设置有连续的背鳍;第二节鱼体至第五节鱼体的腹部从前向后设置有连续的腹鳍;
鱼头和第一节鱼体之间竖向设置有一根钢丝,钢丝的下端折弯形成鱼钩前挂环后向右上方折起从鱼嘴的上方穿出形成鱼线挂环。
鱼线挂环和鱼钩前挂环之间的钢丝上设置有一块铅压铸。
第六节鱼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鱼钩后挂环。
鱼尾的尾鳍内设置有多根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节段式设计,在水中行走时带来更逼真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并且摆动时会产生更真实的水流和波纹,仿真性能更高,垂钓效果更佳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鱼头;2、第二节鱼体;3、鱼尾;4、仿真鱼眼;5、鳃盖;6、铅压铸;7、鱼线挂环;8、网布;9、背鳍;10、腹鳍;11、鱼钩前挂环;12、鱼钩后挂环;13、支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鱼头1、鱼体,鱼体为节段式并且纵向两侧对称;鱼体共分为六节,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节鱼体2、第二节鱼体、第三节鱼体、第四节鱼体、第五节鱼体、第六节鱼体,各节鱼体之间以及第六节鱼体与鱼尾3之间均相互间隔,间隔的距离均为0.8~3㎝;第一节鱼体2和鱼头1为一体结构;第一节鱼体2和后面的五节鱼体、鱼尾3依次通过设置在鱼体中间的一块网布8相连接;网布8为韧性网布,不易扯断、不易腐蚀;
第二节鱼体至第六节鱼体的背部从前向后设置有连续的背鳍9;第二节鱼体至第五节鱼体的腹部从前向后设置有连续的腹鳍10;
鱼头1和第一节鱼体2之间竖向设置有一根钢丝,钢丝的下端折弯形成鱼钩前挂环11后向右上方折起从鱼嘴的上方穿出形成鱼线挂环7。鱼线挂环7和鱼钩前挂环11之间的钢丝上设置有一块铅压铸6。铅压铸6起配重的作用,具有密度高、尺寸精度极高等特点,一方面可以使本实用新型自由沉入水中而不会漂浮,另一方面耐腐蚀,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第六节鱼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鱼钩后挂环12。鱼尾3的尾鳍内设置有多根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片13。背鳍9、腹鳍10、尾鳍均为仿真柔软质鱼鳍。
两个仿真鱼眼4均为为3D高仿真圆鱼眼;鱼头1、各节鱼体、鱼尾3均为硬质材料;尾鳍为剪刀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节段式设计,在水中行走时带来更逼真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并且摆动时会产生更真实的水流和波纹,仿真性能更高,垂钓效果更佳理想。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钓取墨鱼、鲈鱼、大马哈鱼,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好: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三种鱼各4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2-20斤),把选取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1小时,对于三种鱼中的各40条鱼,测试咬住本实用新型与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墨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条墨鱼中咬住的数量为5条(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未有被咬钩的,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墨鱼数为5条),占总数的5/4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墨鱼总数中的17条咬住了本实用新型(其中有4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降过程中咬钩的,13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住数量占总数的17/40。
2、鲈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条鲈鱼中咬住的数量为13条(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鲈鱼数为2条,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鲈鱼数为11条),占总数的13/4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鲈鱼总数中的32条咬住了本实用新型(其中有9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降过程中咬钩的,23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住数量占总数的32/40。
3、大马哈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40条大马哈鱼中咬住的数量为16条(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大马哈鱼数为3条,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大马哈鱼数为13条),占总数的16/4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大马哈鱼总数中的29条咬住了本实用新型(其中有7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降过程中咬钩的,22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住数量占总数的29/40。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

Claims (4)

1.一种节段式假饵,包括鱼头(1)、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体为节段式,共分为六节,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节鱼体(2)、第二节鱼体、第三节鱼体、第四节鱼体、第五节鱼体、第六节鱼体,各节鱼体之间以及第六节鱼体与鱼尾(3)之间均相互间隔,间隔的距离均为0.8~3㎝;所述第一节鱼体(2)和鱼头(1)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节鱼体(2)和后面的五节鱼体、鱼尾(3)依次通过设置在鱼体中间的一块网布(8)相连接;
所述第二节鱼体至第六节鱼体的背部从前向后设置有连续的背鳍(9);所述第二节鱼体至第五节鱼体的腹部从前向后设置有连续的腹鳍(10);
所述鱼头(1)和第一节鱼体(2)之间竖向设置有一根钢丝,钢丝的下端折弯形成鱼钩前挂环(11)后向右上方折起从鱼嘴的上方穿出形成鱼线挂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式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挂环(7)和鱼钩前挂环(11)之间的钢丝上设置有一块铅压铸(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式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节鱼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鱼钩后挂环(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式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3)的尾鳍内设置有多根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片(13)。
CN201521039678.7U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节段式假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50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9678.7U CN205250164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节段式假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9678.7U CN205250164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节段式假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50164U true CN205250164U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9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3967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50164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节段式假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50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8406U (zh) 一种镭射仿生假饵
CN204132207U (zh) 一种新型鱼饵
CN204259648U (zh) 一种大网目四片式中层拖网网具结构
CN205250164U (zh) 一种节段式假饵
CN107396878A (zh) 一种滩涂养猪的方法以及养猪场
CN205305771U (zh) 一种内部中空的新型假饵
CN207444057U (zh) 一种新型假饵
CN104472413A (zh) 一种网箱养鱼的方法
CN203523593U (zh) 一种浅水鱼钓钩
CN208113779U (zh) 深水立体养殖子母网
CN205213914U (zh) 一种新型仿生饵
CN204888412U (zh) 一种具有多种游姿的鱼饵
CN206402938U (zh) 一种河川沙塘鳢产卵器
CN204888413U (zh) 一种多节仿生假饵
CN215380899U (zh) 一种两用vib路亚假鱼饵
CN203590861U (zh) 钓钩
CN206341745U (zh) 一种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生物学数据采集装置
CN204811570U (zh) 仿真带鳃胶鱼饵
CN203762096U (zh) 一种虾脚
CN203457686U (zh) 环形钓鱼器
CN205596894U (zh) 银鲳池塘养殖用围网
CN210695575U (zh) 一种路亚软饵
CN205213916U (zh) 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
CN219373536U (zh)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CN206542829U (zh) 一种具有波动效果的鱼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