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3536U -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3536U
CN219373536U CN202223319522.7U CN202223319522U CN219373536U CN 219373536 U CN219373536 U CN 219373536U CN 202223319522 U CN202223319522 U CN 202223319522U CN 219373536 U CN219373536 U CN 219373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bait
soft
bait
head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95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nglu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95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3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3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3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钓鱼用具技术改进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所述软体诱饵包括头部、身部本体及尾部,所述头部的末端连接所述身部本体的前端,所述身部本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尾部,所述身部本体包括身部前段、身部中段及身部后段,所述身部前段通过所述身部中段连接所述身部后段,所述身部前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所述身部后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所述身部中段的表面呈光滑面。该软体鱼饵结构简单,以软体鱼饵通线孔位方式形成,设计新颖,适用范围广,同时能够增加垂钓者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垂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钓鱼用具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背景技术
鱼饵,按诱鱼原理可以分为真饵和假饵。所谓真饵,是鱼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性饵料的通称,主要通过引起鱼的食欲诱鱼。假饵也称模拟钓饵或拟饵,是以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类似小鱼、虾和虫类的小器件。一般的仿真鱼饵由鱼头、鱼身和鱼尾组成,仿真鱼饵上还设有连接钓鱼线用的连接环,为了使仿真鱼饵在水中的游姿比真,有的将鱼头、鱼身、鱼尾单独制作,然后采用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垂钓时,通过钓手的操作,使之在水中类似天然活物,诱使鱼类上钩。
现有的仿生假鱼饵机构单一,由于使用塑料材料制作,没有生物活性,无法完美模拟生物,因此对鱼的引诱力不够,造成钓大型鱼类时上钩的可能性不高,实用性较低,垂钓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所述软体诱饵包括头部、身部本体及尾部,所述头部的末端连接所述身部本体的前端,所述身部本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尾部,所述身部本体包括身部前段、身部中段及身部后段,所述身部前段通过所述身部中段连接所述身部后段,所述身部前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所述身部后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所述身部中段的表面呈光滑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头部后端与身部前段的顶面与底面上均设有条形凹陷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身部前段的凹陷槽前端设有向下的第一通孔,所述身部后段的前端上设有向下的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身部前段的前端纵向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身部后段的前端纵向设有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软体诱饵的整体呈圆柱形或长方体形或鱼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软体诱饵为鱼形时,所述头部的整体呈圆台形,所述头部的前端面呈圆弧凹面,所述头部前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椭圆形对称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椭长形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设有圆形的凹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凹孔的中心点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与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凹孔的中心点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尾部的前端成圆形,所述尾部的后端成扁平形,所述尾部的两侧成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软体诱饵采用TPE材料或TPR材料或软质硅胶材料一体制作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软体鱼饵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适用范围广,同时能够增加垂钓者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垂钓效率;软体鱼饵在钓鱼时随着鱼线的晃动产生形变摆动,吸引鱼群的注意,提高了垂钓的上钩率,在鱼饵上开设条形凹陷槽,能够更好的隐藏鱼钩,在于鱼身上开设通孔,使得鱼线穿过通孔形成回旋结构,在水中形成摆动,形成波纹更好的起到诱鱼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鱼饵的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鱼饵的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0-鱼头20-鱼身本体30-鱼尾201-鱼身前段202-鱼身中段203-鱼身后段2011-凹陷部2013-第一通孔2031-第二通孔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该软体诱饵包括头部、身部本体及尾部,头部通过身部本体与尾部连接,其身部本体又分为三段,分别是身部前段、身部中段及身部后段,身部前段通过身部中段与身部后段连接在一起,在身部前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身部中段的表面呈光滑面,身部后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利用身部上的圆环结构的波动是的水中形成波纹,波纹传输出去诱导鱼群聚拢,提高钓鱼的效率。
软体诱饵可以做成长条的圆柱形或长条的方形或鱼形或虾形等多种形状。
在软体诱饵为鱼形时,软体诱饵包括鱼头10、鱼身本体20及鱼尾30,鱼头10的后端与鱼身本体20的前端连接,鱼身本体20的后端与鱼尾30的前端连接,其中,鱼身本体20又分为鱼身前段201、鱼身中段202及鱼身后段203,鱼身前段201通过鱼身中段202连接鱼身后段203,在鱼身前段201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鱼身中段202的表面呈光滑面,鱼身后段203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在鱼头10的后端顶面和底面均设有凹陷槽2011,两个凹陷槽2011的呈轴对称。
在鱼身前段201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对称凹陷槽2011,在凹陷槽2011的前端设有第一通孔2012,其第一通孔2013的中心线与鱼头上两只鱼眼的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垂直,在鱼身后段203的前端同样设有圆形的第二通孔2031,第二通孔2031的中心线与两只鱼眼的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垂直。
在鱼身前段201与鱼身后段203还可以横向设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其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中心线与两只鱼眼的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根据不同的通孔方向进行穿线,形成不同方向的折叠形状,均可以形成动态摆动,在波纹的作用下诱鱼垂钓。
鱼头10的整体形状呈圆台形,在鱼头10的前端端面成弧形镜面结构,在其两侧的前端设有椭圆形对称的凹陷部,在凹陷部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椭长形的凸台,在凸台的中心设置有向下的圆形的凹孔。
鱼尾30的前端成圆形,在鱼尾的后端成扁平形,在鱼尾的两侧成圆弧形,在摆动是能够更好的扩散水中波纹。
软体鱼饵采用的是TPE材料或TPR材料或软质硅胶材料一体制作构成。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鱼钩穿过软体鱼饵,将其鱼饵任何部位穿出,这样在钓鱼过程中能够起到隐藏钓钩和诱导鱼上钩的效率;在鱼饵上开设通孔,能够在穿鱼钩时将鱼线分别依次穿过通孔,使得软体鱼饵在垂钓中能够随着鱼线的动作而跟着不停的晃动,增加软体鱼饵的泳姿,形成更加多波纹,通过波纹引诱鱼聚拢,提高垂钓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诱饵包括头部、身部本体及尾部,所述头部的末端连接所述身部本体的前端,所述身部本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尾部,所述身部本体包括身部前段、身部中段及身部后段,所述身部前段通过所述身部中段连接所述身部后段,所述身部前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所述身部后段的表面呈凹凸圆环结构,所述身部中段的表面呈光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后端与身部前段的顶面与底面上均设有条形凹陷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前段的凹陷槽前端设有向下的第一通孔,所述身部后段的前端上设有向下的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前段的前端纵向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身部后段的前端纵向设有第四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诱饵的整体呈圆柱形或长方体形或鱼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诱饵的整体呈圆柱形或长方体形或鱼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诱饵为鱼形时,所述头部的整体呈圆台形,所述头部的前端面呈圆弧凹面,所述头部前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椭圆形对称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椭长形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设有圆形的凹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诱饵为鱼形时,所述头部的整体呈圆台形,所述头部的前端面呈圆弧凹面,所述头部前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椭圆形对称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椭长形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设有圆形的凹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凹孔的中心点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与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凹孔的中心点连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的前端成圆形,所述尾部的后端成扁平形,所述尾部的两侧成圆弧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诱饵采用TPE材料或TPR材料或软质硅胶材料一体制作构成。
CN202223319522.7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Active CN219373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522.7U CN219373536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9522.7U CN219373536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3536U true CN21937353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9522.7U Active CN219373536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3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19068A (en) Fishing lure
US7467491B1 (en) Fishing lure
US8230640B2 (en) Simulated mudpuppy fishing lure
US5934008A (en) Fishing lure
KR200492799Y1 (ko) 두족류 생미끼 채비
CN219373536U (zh) 一种基于通线孔位易于产生形变的软体诱饵
EP0652702A1 (en) Fishing lure
CN211881825U (zh) 仿灵动鱼群的路亚软饵钓组
CN220674874U (zh) 一种稳定用的亮片鱼饵
JP3086557U (ja) イカ釣用疑似餌
CN206078696U (zh) 仿生鱼饵
KR200401908Y1 (ko) 낚시용 스푼루어
CN220674875U (zh) 一种新型摆动式仿真鱼饵
CN220211559U (zh) 一种诱鱼仿真鱼饵
CN218831680U (zh) 一种软体仿生鱼饵
CN210841239U (zh) 一种鸭子结构的鱼饵
CN212260210U (zh) 一种节肢动物仿生假饵
CN217308839U (zh) 金属线贯穿连接鱼饵
CN217742818U (zh) 一种具有更换鱼身外套功能的双钩组合式仿生鱼饵
CN215380899U (zh) 一种两用vib路亚假鱼饵
US20220408707A1 (en) Fishing jig
CN214709774U (zh) 电动拟饵
CN212589730U (zh) 一种摆动灵活的仿生鱼饵
CN220458347U (zh) 一种路亚鱼饵
CN207678690U (zh) 一种仿虾形体的鱿钓钓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