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1852U -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1852U
CN207441852U CN201721631197.4U CN201721631197U CN207441852U CN 207441852 U CN207441852 U CN 207441852U CN 201721631197 U CN201721631197 U CN 201721631197U CN 207441852 U CN207441852 U CN 207441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pole piece
arc
electrode assembly
coile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11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能武
吴铁锋
邵紫龙
杨玉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311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1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1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1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极片卷材包括卷绕的极片,极片上直接形成有极耳,沿极片卷材的轴向向外伸出,伸出的极耳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电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极片,形成有沿轴向突出于电极组件的极性相反的极耳;极性相反的极片的至少一个的极耳直接形成且该极耳的前端部形成有圆角结构。二次电池包括:前述的电极组件;封装膜,封装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电极组件的极性相反的极耳伸出电极组件并封装在封装膜内;以及两个电极输出端子,分别固定并电连接于极性相反的极片的极耳并伸出封装膜。极耳的前端部的弧形过渡结构的设计降低了极耳的前端部在极片过辊传输过程中受到外部碰撞而损坏或弯折的风险。

Description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普及度越来越广。为了缓解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电动汽车逐渐受到青睐。随之而来的便是动力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
在极片卷材的制备工序中(如图1所示),需要将极片11″进行切割极耳12″以形成用于卷绕式电极组件的极片卷材。现有技术中的极片11″上直接切割出的极耳12″如图2所示,极耳12″的前端部的两侧缘为尖角结构,这种尖角结构使得极耳12″在极片11″过辊传输过程(具体地,涉及到极片11″卷绕成极片卷材过程、卷绕式电极组件的卷绕制备过程)中容易碰撞传输设备中的部件(未示出)而发生破损或形成折角(如图3所示),影响了产品的优率。同时需要增加人力去处理折角极耳,浪费了人力,降低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其能够降低极耳在极片过辊传输过程中受到外部碰撞而损坏或弯折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卷材,其包括卷绕的极片,极片上直接形成有极耳,沿极片卷材的轴向向外伸出,伸出的极耳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极性相反的极片,形成有沿轴向突出于电极组件的极性相反的极耳;极性相反的极片的至少一个的极耳直接形成且该极耳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封装膜,封装电极组件的外表面,电极组件的极性相反的极耳伸出电极组件并封装在封装膜内;以及两个电极输出端子,分别固定并电连接于极性相反的极片的极耳并伸出封装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卷材以及电极组件中,极耳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弧形过渡结构的设计降低了极片的极耳的前端部在极片过辊传输过程中受到外部碰撞而损坏或弯折的风险,提高了极耳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极片卷材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极片的带有极耳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极耳发生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卷材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卷材的极耳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卷材的极耳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极片 T电极输出端子
12″极耳 C极片卷材
B二次电池 11′极片
E电极组件 111′集流体
11极片 112′活性物质层
12极耳 12′极耳
121圆弧边 121′圆弧边
122侧斜边 122′侧斜边
123直边 123′直边
P封装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卷材。
参照图4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卷材C包括卷绕的极片11′,极片11′上直接形成有极耳12′,沿极片卷材C的轴向向外伸出,伸出的极耳12′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卷材C中,极片11′上的极耳12′是在极片卷材C的生产卷绕过程通过外部设备切割(例如模切或激光切割)而直接形成于正在卷绕的极片卷材C上,而切割出的极耳12′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弧形过渡结构的设计降低了极片11′的极耳12′的前端部在极片11′过辊传输过程中受到外部碰撞而损坏或弯折的风险,提高了极耳12′的刚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极片卷材C中,极耳12′可以位于极片卷材C的轴向的仅一侧或两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极片卷材C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并结合图4,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两个圆弧边121′,分别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的两侧的边缘;极耳12′由两个侧斜边122′、一个直边123′和两个圆弧边121′围成。进一步地,各圆弧边121′与对应的一个侧斜边122′和直边123′相切。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一个圆弧边121′,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极耳12′由一个圆弧边121′和两个侧斜边122′围成。进一步地,圆弧边121′与两个侧斜边122′相切。当然弧形过渡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两种实施例,还可以设计为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由椭圆弧构成或者多段弧线构成。
公知的是,参照图4,极片11′一般包括集流体111′和设置在集流体111′的表面的活性物质层112′,极片11′上直接形成有极耳12′指的是极耳12′直接由集流体111′形成。
其次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极组件。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E包括:极性相反的极片11,形成有沿轴向突出于电极组件E的极性相反的极耳12;极性相反的极片11的至少一个的极耳12直接形成且该极耳12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E中,伸出的极耳12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弧形过渡结构的设计降低了极片11的极耳12的前端部在电极组件E制备过程中受到外部生产设备(未示出)碰撞而损坏或弯折的风险,提高了极耳12的刚度。
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E制备过程中,极性相反的极片11可以均选自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卷材C(极片卷材C为正极极片卷材或负极极片卷材),然后进一步形成电极组件E。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E中,极耳12可以仅设置在电极组件E的轴向的一侧或者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两个圆弧边121,分别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的两侧的边缘;极耳12由两个侧斜边122、一个直边123和两个圆弧边121围成。进一步地,各圆弧边121与对应的一个侧斜边122和直边123相切。
在另一实施例中,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一个圆弧边121,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极耳12由一个圆弧边121和两个侧斜边122围成。进一步地,圆弧边121与两个侧斜边122相切。当然弧形过渡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两种实施例,还可以设计为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由椭圆弧构成或者多段弧线构成。
电极组件E可为卷绕式电极组件、叠片式电极组件或卷绕-叠片式电极组件。
最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二次电池。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二次电池B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E;封装膜P,封装电极组件E的外表面,电极组件E的极性相反的极耳12伸出电极组件1并封装在封装膜P内;以及两个电极输出端子T,分别固定并电连接于极性相反的极片11的极耳12并伸出封装膜P。

Claims (12)

1.一种极片卷材(C),包括卷绕的极片(11′),极片(11′)上直接形成有极耳(12′),沿极片卷材(C)的轴向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伸出的极耳(12′)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材(C),其特征在于,
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两个圆弧边(121′),分别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的两侧的边缘;
极耳(12′)由两个侧斜边(122′)、一个直边(123′)和两个圆弧边(121′)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卷材(C),其特征在于,各圆弧边(121′)与对应的一个侧斜边(122′)和直边(123′)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卷材(C),其特征在于,
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一个圆弧边(121′),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
极耳(12′)由一个圆弧边(121′)和两个侧斜边(122′)围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卷材(C),其特征在于,圆弧边(121′)与两个侧斜边(122′)相切。
6.一种电极组件(E),包括:
极性相反的极片(11),形成有沿轴向突出于电极组件(E)的极性相反的极耳(12);
其特征在于,极性相反的极片(11)的至少一个的极耳(12)直接形成且该极耳(12)的前端部形成有弧形过渡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E),其特征在于,
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两个圆弧边(121),分别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的两侧的边缘;
极耳(12)由两个侧斜边(122)、一个直边(123)和两个圆弧边(121)围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E),其特征在于,各圆弧边(121)与对应的一个侧斜边(122)和直边(123)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E),其特征在于,
极耳(12)的弧形过渡结构包括一个圆弧边(121),位于极耳(12)的前端部;
极耳(12)由一个圆弧边(121)和两个侧斜边(122)围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E),其特征在于,圆弧边(121)与两个侧斜边(122)相切。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E),其特征在于,电极组件(1)为卷绕式电极组件、叠片式电极组件或卷绕-叠片式电极组件。
12.一种二次电池(B),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E);
封装膜(P),封装电极组件(E)的外表面,电极组件(E)的极性相反的极耳(12)伸出电极组件(E)并封装在封装膜(P)内;以及
两个电极输出端子(T),分别固定并电连接于极性相反的极片(11)的极耳(12)并伸出封装膜(P)。
CN201721631197.4U 2017-11-29 2017-11-29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Active CN207441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1197.4U CN207441852U (zh) 2017-11-29 2017-11-29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1197.4U CN207441852U (zh) 2017-11-29 2017-11-29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1852U true CN207441852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8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1197.4U Active CN207441852U (zh) 2017-11-29 2017-11-29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185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2773A (zh) * 2018-06-15 2021-01-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3270693A (zh) * 2021-05-17 2021-08-17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全极耳极片及卷绕电池
WO2021186947A1 (ja) * 2020-03-17 2021-09-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4583113A (zh) * 2022-03-03 2022-06-03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极片
WO2024031313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2773A (zh) * 2018-06-15 2021-01-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WO2021186947A1 (ja) * 2020-03-17 2021-09-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5039285A (zh) * 2020-03-17 2022-09-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3270693A (zh) * 2021-05-17 2021-08-17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全极耳极片及卷绕电池
CN114583113A (zh) * 2022-03-03 2022-06-03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极片
CN114583113B (zh) * 2022-03-03 2023-05-09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极片
WO2024031313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1852U (zh) 极片卷材、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3943885B (zh) 一种弯形软包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WO2022247665A1 (zh) 极耳极片及卷绕电池
CN204577523U (zh) 一种电极极片及包括该电极极片的电芯
WO2022242578A1 (zh) 极耳极片及卷绕电池
CN104681878B (zh)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及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CN102544437A (zh) 差节距极片及采用该差节距极片的动力电池
CN103579684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芯
CN110400959A (zh) 一种卷绕式双芯包、卷绕式双芯包制造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2582685A (zh) 一种无电磁干扰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2208688A (zh) 卷绕式高功率锂电池电芯及制作方法
CN102208679A (zh) 卷绕连续叠片式方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12571262U (zh) 层叠式电芯及软包电池
CN105552428A (zh)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及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CN205828577U (zh) 卷绕式电芯
CN204793028U (zh) 带辅极耳极片及带辅极耳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202434631U (zh) 一种差节距极片及采用该差节距极片的动力电池
CN107302110A (zh) 卷绕式电芯
CN103579683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芯
CN205911379U (zh) 一种裸电芯
CN205385061U (zh) 二次电池
CN102195096B (zh) 卷绕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其阳极片
CN205335371U (zh) 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CN214336772U (zh) 卷绕电芯结构以及锂离子电池
CN204130625U (zh) 一种安全防短路的高功率叠片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式极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