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6313U - 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6313U
CN207426313U CN201721195677.0U CN201721195677U CN207426313U CN 207426313 U CN207426313 U CN 207426313U CN 201721195677 U CN201721195677 U CN 201721195677U CN 207426313 U CN207426313 U CN 207426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electric connection
overhea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956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俊成
邹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gatron Electronic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gatron Electronic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gatron Electronic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gatron Electronic Chin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6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6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器、一电路板以及一过热阻断单元。连接器具有多个导接端子,电路板设有焊线部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焊线部焊接有缆线,多个导接端子焊接于第一面而形成端子焊接部,过热阻断单元则焊接于第二面。藉此,以让过热阻断单元所占据的空间会有一部分与端子焊接部所占据的空间重叠,达到缩短电路板长度的效果,进而利于电连接装置的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于小型化设计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已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方便用户经由USB连接器对电子产品供电或充电。
USB连接器在供电或充电时,若有接触不良等因素,将引起弧光放电而使温度上升。为防止USB连接器在供电或充电时会因为温度上升而有过热情形发生,现有已有在USB连接器增设过热阻断器的改良技术,以在过热时,利用过热阻断器阻断USB连接器通电,因此能防止USB连接器在供电或充电时会因为过热而故障或毁损。
惟,由于USB连接器与缆线之间连接有一电路板,USB连接器的端子对应电路板的前边焊接而形成一第一焊接部,缆线对应电路板的后边焊接而形成一第二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已分别占据电路板的正面的两个位置,当再于电路板的正面焊接过热阻断器而形成一第三焊接部后,电路板将会因为同时具有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和第三焊接部而偏长。
且,当USB连接器插接于电子产品后,偏长的电路板将会造成USB连接器露出于电子产品之外的外露部会有过长的情形,除了不利于USB连接器之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且还会因此而加长缆线的挠性段与USB连接器的插口之间的距离,使挠性段的挠曲效果因为所述距离变长而跟着变差,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乃为本案发明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藉由将增设有过热阻断单元的电路板长度缩短,以利于电连接装置之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连接有一缆线且包括:一连接器,具有多个导接端子;一电路板,设有一焊线部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该焊线部焊接有所述缆线,该多个导接端子焊接于该第一面;以及一过热阻断单元,焊接于该第二面。
进一步地,该过热阻断单元为一热敏电阻器。
进一步地,该第一面经由焊接该多个导接端子而形成有一端子焊接部,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侧边,该端子焊接部和该过热阻断单元皆对应该第一侧边配置。
进一步地,该过热阻断单元在该第二面的位置对应该端子焊接部在该第一面的位置为彼此局部重叠。
进一步地,该第一面经由焊接该多个导接端子而形成有一端子焊接部,该电路板具有彼此远离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该端子焊接部和该焊线部分别对应该第一侧边和该第二侧边配置,该过热阻断单元具有二长边和二短边,各该短边横跨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焊线部之间。
进一步地,该二长边分别与该第一侧边和该第二侧边并排。
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电路板还具有彼此远离的一第三侧边和一第四侧边,该绝缘本体开设有对应于该第三侧边和该第四侧边的二插槽,该电路板的该第三侧边和该第四侧边则分别对应插接于该二插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罩体,该罩体对应该过热阻断单元罩覆并固定于该第二面。
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具有一连接器金属壳,该连接器金属壳开设有一定位部,该罩体则设有对应该定位部卡入的一定位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将导接端子和过热阻断单元分别焊接于电路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让过热阻断单元所占据的空间会有一部分与端子焊接部所占据的空间重叠,达到缩短电路板长度的效果,进而利于电连接装置的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板、过热阻断单元和罩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于组合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于图1组合后再加上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2于不同视角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2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3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4再加上金属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连接器
11…绝缘本体
111…插槽
12…导接端子
13…连接器金属壳
14…插口
2…电路板
20a…第一面
20b…第二面
201…第一侧边
202…第二侧边
203…第三侧边
204…第四侧边
21…端子焊接部
22…焊线部
23…缺口
3…过热阻断单元
31…长边
32…短边
4…罩体
41…定位件
5…缆线
6…金属外壳
61…第一外壳
62…第二外壳
7…绝缘包覆体
71…挠性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连接有一缆线5且包括:一连接器1、一电路板2以及一过热阻断单元3,较佳还包括一罩体4。
连接器1包含一绝缘本体11、设置于绝缘本体11的多个导接端子12以及包绕于绝缘本体11和导接端子12的一连接器金属壳13,并使导接端子12的尾端自绝缘本体11的后端面伸出。
电路板2为一矩形板体,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20a和一第二面20b,且具有围绕于第一面20a和第二面20b之间的第一侧边201至第四侧边204。其中,第一侧边201与第二侧边202彼此相对且彼此远离,第三侧边203与第四侧边204亦彼此相对且彼此远离。
电路板2还设有一焊线部22而用以焊接所述缆线5(参图6和图7所示),并在电路板2的第一面20a经由焊接导接端子12而形成有一端子焊接部21(见图3和图5)。端子焊接部21和焊线部22分别对应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配置,换言之,端子焊接部21和焊线部22将如同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那样亦彼此相对且彼此远离。
过热阻断单元3可为任何具有过热阻断功能的电子元件,本实用新型对此并未限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热敏电阻器为例进行说明,以利用热敏电阻器负载过热时能阻断连接器1通电,来避免连接器1过热。
如图1A并搭配图2和图3所示,过热阻断单元3焊接于电路板2的第二面20b,使导接端子12和过热阻断单元3分别焊接于第一面20a和第二面20b。又,端子焊接部21和过热阻断单元3皆对应电路板2的第一侧边201配置,使过热阻断单元3在第二面20b的位置局部重叠到端子焊接部21在第一面20a的位置,也就是:过热阻断单元3所占据的空间,将有一部分与端子焊接部21所占据的空间重叠,但因为是分别占据电路板2的第一面20a和第二面20b,因此具有能将电路板2的长度缩短的效果,进而利于电连接装置的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所述后半外露部指的是:电连接装置在插接后所露出于电子产品之外的部分。其中,过热阻断单元3具有彼此相对的二长边31以及彼此相对的二短边32。
再者,为使本实用新型电路板2具有最大的缩短幅度,焊接于第二面20b的过热阻断单元3还可进一步以其短边32的两端位于电路板2的第一侧边201与第二侧边202之间,或是让二长边31分别与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并排。具体而言,也就是让过热阻断单元3的各短边32的两端皆横跨于电路板2的第一侧边201与焊线部22之间(此间距离假设是X,图中未标示此元件符号),而非以各长边31的两端横跨于第一侧边201与焊线部22之间(此间距离假设是Y,图中未标示此元件符号),由于短边32势必比长边31短,因此X必然小于Y,从而使电路板2具有最大的缩短幅度,更有利于电连接装置之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
此外,除了藉由导接端子12的焊接而让电路板2固定于连接器1,还可在绝缘本体11的后端面开设有分别对应于第三侧边203和第四侧边204的二插槽111,以将电路板2的第三侧边203和第四侧边204分别对应插接于二插槽111,如此增加电路板2与连接器1的固定效果。具体而言,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的电路板2,可在第一侧边201的一端与第三侧边203之间的角隅开设有一缺口23,并在第一侧边201的另一端与第四侧边204之间的角隅开设有另外一缺口23,使电路板2既能以其二侧边(203、204)分别插接于二插槽111而固定,还能让电路板2的第二侧边202的宽度能够小于或等于连接器1的宽度。
又,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较佳还包括有一罩体4,罩体4则对应过热阻断单元3罩覆并固定于电路板2的第二面20b。为增加与连接器1的定位效果,还可在连接器金属壳13的后端缘开设有一定位部131,并于罩体4设有对应于定位部131的定位件41,以在将电路板2插接于插槽111时,也让定位件41对应卡入于定位部131内而定位。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还包括一金属外壳6以及一绝缘包覆体7。
其中,所述缆线5的一端焊接于电路板2的焊线部22。金属外壳6包含彼此卡扣对合于连接器1的第一外壳61和一第二外壳62,使金属外壳6包覆住连接器1后半部以及缆线5的前端部,连接器1的前半插接部则未被包覆且具有一插口14。绝缘包覆体7则对应金属外壳6包覆,并具有套接于局部缆线5的挠性段71。
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以连接器1的前半插接部插接于电子产品的对接连接器后,藉由电路板2的长度已缩减至最短,也就是挠性段71与插口14之间距离已缩减至最短,因此,挠性段71与电子产品的插接侧之间的距离也跟着缩短,使挠性段71能发挥其挠曲效果,也就是:本实用新型能在缆线5晃动时,利用挠性段71吸收晃动,以大幅缩小连接器1跟着晃动的幅度和力度,从而也就能大幅降低电子产品的对接连接器在连接器1跟着晃动的作用下而被撑大的机率,进而保证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紧配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将导接端子12和过热阻断单元3分别焊接于电路板2的第一面20a和第二面20b,以使过热阻断单元3所占据的空间会有一部分与端子焊接部21所占据的空间重叠,从而具有能将电路板2的长度缩短的效果,进而利于电连接装置的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较佳则还可让过热阻断单元3的各短边32的两端皆横跨于电路板2的第一侧边201与焊线部22之间,以使电路板2具有最大的缩短幅度,更有利于电连接装置的后半外露部的小型化设计。
藉由缩短电路板2的长度,还能使挠性段71与电子产品的插接侧之间的距离也跟着缩短,以能发挥挠性段71的挠曲效果而能有效吸收晃动,进而保证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紧配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它功效:藉由在绝缘本体11开设有二插槽111,电路板2的第三侧边203和第四侧边204则分别插接于二插槽111,以增加电路板2与连接器1的固定效果。藉由在连接器金属壳13开设有定位部131,罩覆于过热阻断单元3罩体4则设有对应定位部131卡入的定位件41,以增加电路板2与连接器1的定位效果。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9)

1.一种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有一缆线且包括:
一连接器,具有多个导接端子;
一电路板,设有一焊线部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和一第二面,该焊线部焊接有所述缆线,该多个导接端子焊接于该第一面;以及
一过热阻断单元,焊接于该第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热阻断单元为一热敏电阻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经由焊接该多个导接端子而形成有一端子焊接部,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侧边,该端子焊接部和该过热阻断单元皆对应该第一侧边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热阻断单元在该第二面的位置对应该端子焊接部在该第一面的位置为彼此局部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经由焊接该多个导接端子而形成有一端子焊接部,该电路板具有彼此远离的一第一侧边和一第二侧边,该端子焊接部和该焊线部分别对应该第一侧边和该第二侧边配置,该过热阻断单元具有二长边和二短边,各该短边横跨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焊线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长边分别与该第一侧边和该第二侧边并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具有一绝缘本体,该电路板还具有彼此远离的一第三侧边和一第四侧边,该绝缘本体开设有对应于该第三侧边和该第四侧边的二插槽,该电路板的该第三侧边和该第四侧边则分别对应插接于该二插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罩体,该罩体对应该过热阻断单元罩覆并固定于该第二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还具有一连接器金属壳,该连接器金属壳开设有一定位部,该罩体则设有对应该定位部卡入的一定位件。
CN201721195677.0U 2017-08-04 2017-09-18 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Active CN2074263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72821 2017-08-04
CN2017209728210 2017-08-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6313U true CN207426313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95677.0U Active CN207426313U (zh) 2017-08-04 2017-09-18 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6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1343B (zh) Terminal Block an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CN103986000B (zh) 电连接器之插座
CN201515098U (zh) 电连接装置
US8408940B2 (en) Integrated connector
TWI728152B (zh) 線纜連接器組件
JP2012209255A (ja) Usbコネクタ
CN204243351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7426313U (zh) 过热阻断型电连接装置
CN204720695U (zh) 电连接器
CN105449417A (zh) 电连接器
TWM558485U (zh) 連接器結構
TWI573344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650911B (zh) 利用彎折部使端子與接地片相接觸之訊號連接器
TWM453260U (zh) 電連接器
CN203212144U (zh) 端子岛式电梯用电器控制柜
CN201623288U (zh) 电连接器
CN214280347U (zh) 电连接器和电子产品
TWM550922U (zh) 過熱阻斷型電連接裝置
TWI535132B (zh) 電子卡連接器及電子卡裝置
CN203481455U (zh) 电连接器
TWM470427U (zh) 電連接器結構
CN108336522B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62548U (zh) 电连接器结构
TWM586882U (zh) 電連接器
TWM608784U (zh) 連接器及其端子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