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1844U - 一种直流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1844U
CN207421844U CN201721501699.5U CN201721501699U CN207421844U CN 207421844 U CN207421844 U CN 207421844U CN 201721501699 U CN201721501699 U CN 201721501699U CN 207421844 U CN207421844 U CN 207421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direct current
fluorescent tube
control module
lanter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16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波
饶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Intelligent Lighting and Contr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xi Midea Guiy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xi Midea Guiya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016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21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1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1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流灯具,包括:灯管;光源模块,光源模块上固定有灯管,光源模块用于为灯管提供光源;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光源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为无极性输入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灯具的两个接入端无论与外置驱动电源正接还是反接都能够正常工作,购买外置驱动时,不用考虑内部是否设置了防误接模块,增加了外置驱动电源购买的多选性,提高了直流灯具产品的可靠性,减少了维修费用,且直流灯具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灯具的外置驱动电源的输出端一般分正、负极。用户在将该类驱动电源与直流灯具(如带支架灯管或不带支架的灯管等)电气连接时,有可能正、负极接反,造成灯珠受损或者不亮,或可能引起的火灾等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避免因用户将外置驱动电源和直流灯具反接引起出的灯具损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直流灯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直流灯具,包括:灯管;光源模块,光源模块上固定有灯管,光源模块用于为灯管提供光源;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光源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为无极性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灯具,包括灯管,光源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具体的,灯管固定在光源模块上,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的两个接入端(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为直流灯具的两个接入端,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外置驱动电源为直流灯具提供电能,再通过光源模块为灯管提供光源,灯管就发亮,可以进行照明。其中,控制模块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是无极性输入端,所以第一接入端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也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负输出端,第二接入端也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或负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灯具具有防误接功能,只要接在市面上同样电压输出范围的电源上,即可正常工作,因此,购买外置驱动时,不用考虑内部是否设置了防误接模块,增加了外置驱动电源购买的多选性,提高了直流灯具产品的可靠性,减少了维修费用,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直流灯具,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块的无极性输入端为基于桥堆的直流无极性输入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桥堆内部主要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桥堆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同一时间只有两个二极管进行工作,无论直流灯具与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负如何连接,通过桥堆都可以转化为正负固定的直流输出,如此,实现了整个直流灯具的无极性输入端,进而使得直流灯具的防误接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贴片电阻,贴片电阻与桥堆并联。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模块除了桥堆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贴片电阻。贴片电阻是将金属粉与玻璃铀粉混合,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在基板上制成的,其具有耐潮湿和高温的优点,且温度系数小,大大节约了电路的空间成本,进而节约了直流灯具的成本,且其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物理空间小的灯具。具体是将贴片电阻并联在桥堆后,装配简单,降低了装配成本,实现了消除灯珠微亮,实际中,可以根据成本以及消除灯珠微亮的效果来确定并联贴片电阻的数量,并联的贴片电阻数量越多,成本相应的增加,消除灯珠微亮的效果越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模块,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方便生产时单独进行生产,也避免因一个模块的短路问题导致光源模块和控制模块都无法使用的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焊线连接,焊线置于灯管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焊线连接,焊线成本低,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灯具的成本,焊线以及焊线的连接点置于灯管内部,这样一方面使得光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灯管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的直流灯具,另一方面避免焊接点外漏而导致的焊接点断开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器置于灯管内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连接器相对焊接焊线安装更加容易,安装速度更快,节省了生产时时间成本,能够降低直流灯具的生产成本,且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连接器置于灯管内部,这样一方面使得光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灯管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的直流灯具,另一方面避免电气连接置于灯管外部而导致连接断开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块与外置驱动电源通过焊线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模块与外置驱动电源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焊线连接,焊线成本低,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灯具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模块与外置驱动电源通过连接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模块与外置驱动电源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连接器相对焊接焊线安装更加容易,安装速度更快,更容易让用户接受,且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进一步提高用户选择的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光源模块与灯管通过粘合剂和/或紧固件固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光源模块与灯管的固定方式是多种,可以是采用通过打胶工艺使用粘合剂将灯管固定在光源模块上,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比如螺丝将灯具固定在光源模块上,还可以是相通过紧固件将光源模块与灯管固定,再通过打胶工艺使用粘合剂加固固定,当然还可以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灯管包括:带支架灯管和不带支架的灯管中的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灯管包括带支架灯管和不带支架的灯管中的一种,当灯管是需要带支架的灯管,可以将光源模块与控制模块的电气连接置于支架中,先将支架与控制模块以及光源模块封装为一个灯具,在根据需要安装上配套的灯管;当灯管是不带支架的灯管,直接将灯管与控制模块以及光源模块封装为一个直流灯具;无论是哪种灯管,都可以实现防误接,避免因用户将外置驱动电源反接造成灯具损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灯具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灯具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0控制模块,302第一接入端,304第二接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实用新型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直流灯具10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灯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直流灯具100包括:
灯管10;
光源模块20,光源模块上固定有灯管,光源模块用于为灯管提供光源;
控制模块30,控制模块与光源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为无极性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灯具100,灯管10固定在光源模块20上,光源模块20与控制模块30相连接,如图2所示的控制模块30,包括两个接入端:第一接入端302和第二接入端304,第一接入端302和第二接入端304为直流灯具100的两个接入端,与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外置驱动电源为直流灯具100提供电能,再通过光源模块20为灯管10提供光源,灯管10就发亮,可以进行照明。其中,控制模块30的第一接入端302和第二接入端304是无极性输入端,所以第一接入端302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也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负输出端,第二接入端304也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或负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灯具100具有防误接功能,只要接在市面上同样电压输出范围的电源上,即可正常工作,因此,购买外置驱动时,不用考虑内部是否设置了防误接模块,增加了外置驱动电源购买的多选性,提高了直流灯具100产品的可靠性,减少了维修费用,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模块30的无极性输入端为基于桥堆的直流无极性输入端。
在该实施例中,桥堆(Bridge)内部主要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桥堆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同一时间只有两个二极管进行工作,无论直流灯具100与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负如何连接,通过桥堆都可以转化为正负固定的直流输出,如此,实现了整个直流灯具100的无极性输入端,进而使得直流灯具100的防误接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模块30还包括一个贴片电阻,贴片电阻与桥堆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模块30除了桥堆(Bridge)还包括一个贴片电阻(Rs)。贴片电阻是将金属粉与玻璃铀粉混合,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在基板上制成的,其具有耐潮湿和高温的优点,且温度系数小,大大节约了电路的空间成本,进而节约了直流灯具100的成本,且其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物理空间小的灯具。具体是将贴片电阻并联在桥堆后,装配简单,降低了装配成本,实现了消除灯珠微亮,本实施例中包括一个贴片电阻,在可以实现消除灯珠微亮的情况下,成本更低,从价钱上更吸引消费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模块20与控制模块30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0与控制模块30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模块,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方便生产时单独进行生产,也避免因一个模块的短路问题导致光源模块20和控制模块30都无法使用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模块20与控制模块30通过焊线连接,焊线置于灯管10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0与控制模块30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焊线连接,焊线成本低,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灯具100的成本,焊线以及焊线的连接点置于灯管10内部,这样一方面使得光源模块20、控制模块30以及灯管10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的直流灯具100,另一方面避免焊接点外漏而导致的焊接点断开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模块30与外置驱动电源通过焊线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与外置驱动电源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焊线连接,焊线成本低,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灯具100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模块20与灯管10通过粘合剂和/或紧固件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20与灯管10的固定方式是多种,可以是采用通过打胶工艺使用粘合剂将灯管10固定在光源模块20上,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比如螺丝将灯具固定在光源模块20上,还可以是相通过紧固件将光源模块20与灯管10固定,再通过打胶工艺使用粘合剂加固固定,当然还可以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灯管10为带支架灯管。
在该实施例中,灯管10是需要带支架的灯管10,可以将光源模块20与控制模块30的电气连接置于支架中,先将支架与控制模块30以及光源模块20封装为一个灯具,在根据需要安装上配套的灯管10。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灯具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直流灯具200包括:
灯管40;
光源模块50,光源模块上固定有灯管,光源模块用于为灯管提供光源;
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与光源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为无极性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灯具200,灯管40固定在光源模块50上,光源模块50与控制模块60相连接,如图5所示的控制模块60的两个接入端为直流灯具200的两个接入端,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或粉笔与外置驱动电源的负输出端和正输出端相连接,外置驱动电源为直流灯具200提供电能,再通过光源模块50为灯管40提供光源,灯管40就发亮,可以进行照明。其中,控制模块60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是无极性输入端,所以第一接入端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也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负输出端,第二接入端也可以连接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输出端或负输出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灯具200具有防误接功能,只要接在市面上同样电压输出范围的电源上,即可正常工作,因此,购买外置驱动时,不用考虑内部是否设置了防误接模块,增加了外置驱动电源购买的多选性,提高了直流灯具200产品的可靠性,减少了维修费用,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模块60的无极性输入端为基于桥堆的直流无极性输入端。
在该实施例中,桥堆(Bridge)内部主要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路,利用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在桥堆的每个工作周期内,同一时间只有两个二极管进行工作,无论直流灯具200与外置驱动电源的正负如何连接,通过桥堆都可以转化为正负固定的直流输出,如此,实现了整个直流灯具200的无极性输入端,进而使得直流灯具200的防误接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模块60还包括两个贴片电阻,贴片电阻与桥堆并联。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60除了桥堆还包括两个贴片电阻(Rs1和Rs2)。贴片电阻是将金属粉与玻璃铀粉混合,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在基板上制成的,其具有耐潮湿和高温的优点,且温度系数小,大大节约了电路的空间成本,进而节约了直流灯具200的成本,且其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物理空间小的灯具。具体是将贴片电阻并联在桥堆后,装配简单,降低了装配成本,实现了消除灯珠微亮,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贴片电阻,相比与并联一个贴片电阻的控制模块,消除灯珠微亮的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模块50与控制模块50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50与控制模块60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模块,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方便生产时单独进行生产,也避免因一个模块的短路问题导致光源模块50和控制模块60都无法使用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模块50与控制模块60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器置于灯管40内部。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50与控制模块60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连接器相对焊接焊线安装更加容易,安装速度更快,节省了生产时时间成本,能够降低直流灯具200的生产成本,且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连接器置于灯管40内部,这样一方面使得光源模块50、控制模块60以及灯管40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的直流灯具200,另一方面避免电气连接置于灯管40外部而导致连接断开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模块60与外置驱动电源通过连接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0与外置驱动电源的电气连接可以是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连接器相对焊接焊线安装更加容易,安装速度更快,更容易让用户接受,且连接器的可靠性更高,进一步提高用户选择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光源模块50与灯管40通过粘合剂和/或紧固件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光源模块50与灯管40的固定方式是多种,可以是采用通过打胶工艺使用粘合剂将灯管40固定在光源模块50上,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比如螺丝将灯具固定在光源模块50上,还可以是相通过紧固件将光源模块50与灯管40固定,再通过打胶工艺使用粘合剂加固固定,当然还可以是通过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灯管40为不带支架的灯管。
在该实施例中,灯管40是不带支架的灯管,直接将灯管40与控制模块60以及光源模块50封装为一个直流灯具200,可以实现防误接,避免因用户将外置驱动电源反接造成灯具损毁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管;
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上固定有所述灯管,所述光源模块用于为所述灯管提供光源;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光源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外置驱动电源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接入端和第二接入端,所述第一接入端和所述第二接入端为无极性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的无极性输入端为基于桥堆的直流无极性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贴片电阻,所述贴片电阻与所述桥堆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不同的印刷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焊线连接,所述焊线置于所述灯管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器置于所述灯管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外置驱动电源通过焊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外置驱动电源通过连接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灯管通过粘合剂和/或紧固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管包括:带支架灯管和不带支架的灯管中的一种。
CN201721501699.5U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直流灯具 Active CN207421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699.5U CN207421844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直流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699.5U CN207421844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直流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1844U true CN207421844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05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1699.5U Active CN207421844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直流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18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3615A (zh) * 2019-07-29 2019-11-29 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光灯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3615A (zh) * 2019-07-29 2019-11-29 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光灯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3356A (zh) 集光源及电源于一体的led灯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7421844U (zh) 一种直流灯具
CN209165070U (zh) 一种模块化的插接式led球泡灯
CN205782610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单元结构
CN108443726A (zh) 一种采用单串全并电路的低压led面阵光源模块
CN208764676U (zh) Led支架灯
CN208951742U (zh) 一种led电路、线路板及灯具
CN201531764U (zh) 一种led灯管
CN203656856U (zh) 一种通过220v交流电驱动的led高压模组
CN208094837U (zh) 一种大功率led车灯模组驱动电源
CN201680172U (zh) 集光源及电源于一体的led灯具电路板
CN201909227U (zh) 光源模块及使用该光源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06669429U (zh) 一种新型的高压灯带
CN207455256U (zh) 一种高压硅胶灯带
CN109185737A (zh) 一种led电路、线路板及灯具
CN203743964U (zh) 一种ac高压双面led灯条
CN201577221U (zh) 一种无极性led灯具电源模块
CN209688579U (zh) 一种无频闪led高压软灯带
CN203761660U (zh) 发光二极管轮廓灯系统
CN212565387U (zh) 一种免维护灯条
CN206582587U (zh) 一种集成电源和灯板一体化的led日光管
CN216905384U (zh) 一种低功耗led灯及led灯组件
CN220711684U (zh) 一种柜体感应式led灯
CN218920651U (zh) Nema控制部件、nema插座及照明设备
CN206958650U (zh) 一种新型t型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5400 Guixi Industrial Park No. 1, Yingt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5400 Guixi Industrial Park No. 1, Yingt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Meidi Guiya Light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5

Address after: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after: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Co-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after: Meizh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5400 No. 1 Industrial Park, Yingtan, Jiangxi, Guixi

Patentee before: MEIZH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