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6581U -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6581U
CN207416581U CN201721291593.7U CN201721291593U CN207416581U CN 207416581 U CN207416581 U CN 207416581U CN 201721291593 U CN201721291593 U CN 201721291593U CN 207416581 U CN207416581 U CN 207416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ne
charging
harness
cool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15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尧尧
戴星浩
姜宏
张春枫
钱志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15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16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6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6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表面为扁平面。由此,通过设置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可以有效冷却充电线束,而且冷却管路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接线端子处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端子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而且可以避免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问题,可以保证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以及具有该充电装置的车辆和充电枪。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成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攀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但是电动车充电时间周期长,却是长久以来的诟病。
现阶段利用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的方式被普遍采用。与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电流过大,充电插座处的接线端子发热严重,导致出现充电端子烧毁或充电问题故障,这样整车无法正常充电,而且充电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还有,虽然目前一些厂商也在积极采用降低接线端子处的温度的一些方式,例如,在充电线束处布置冷却装置,但是冷却效果不理想,而且布置起来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接线端子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充电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表面为扁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可以有效冷却充电线束,而且冷却管路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接线端子处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端子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而且可以避免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问题,可以保证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线端子为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所述充电线束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和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管路为一条且绕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和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管路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彼此邻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线束冷却管路,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端子冷却管路,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上,其中,所述线束冷却管路和所述端子冷却管路串联或并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和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彼此邻近设置,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和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彼此邻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贴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上;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壳体冷却管路,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冷却室相连;线束冷却管路,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且与所述冷却室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端子冷却管路,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接线端子上且与所述冷却室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充电线束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进液口邻近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出液口邻近所述冷却室设置,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和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和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均连接至所述冷却室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和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进液口邻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所述的充电装置;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管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泵体、换热器和储液罐,所述泵体、所述换热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冷却管路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插接检测件和电控模块,所述插接检测件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充电插座内的充电枪插接状态,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插接检测件电连接且在接收到充电枪插接完成信号后控制所述泵体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枪,包括:所述的充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冷却管路的示意图;
图4是冷却室的剖视图;
图5和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电装置100;
壳体10;接线端子20;充电线束30;
冷却管路40;进液口40a;出液口40b;
线束冷却管路41;进液口41a;出液口41b;
端子冷却管路42;进液口42a;出液口42b;
壳体冷却管路43;进液口43a;内绕设面44;
冷却室50;密封圈60;
冷却系统200;泵体210;换热器220;储液罐230;过滤器240;
插接检测件300;电控模块400;配电模块500;充电桩600;充电枪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该充电装置100可以为充电插座,也可以为充电枪,如果充电装置100为充电插座,充电插座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充电口处,如果充电装置100为充电枪,充电枪可以连接在充电桩600上。
如图1、图2、图5-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可以包括:壳体10、接线端子20、充电线束30和冷却管路40,接线端子20设置在壳体10内,壳体10可以起到固定和保护接线端子20的作用。接线端子20可以为多个,其中,接线端子可包括通讯端子、接地端子及DC端子(用于传输电流),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热主要来自DC端子的连接处,而且DC端子成对设置(DC+、DC-)。
充电线束30与接线端子20相连,这样在接线端子20与其他接线端子20对接时,充电线束30可以向动力电池传输电流,从而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冷却管路40内可以容纳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液。
冷却管路40绕设在充电线束30、接线端子20和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上,且冷却管路40与充电线束30、接线端子20和壳体10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表面为扁平面,具有扁平面的冷却管路40可以与被绕设件之间保持最大接触面,这样在供给冷却液时,冷却液能迅速通过带走充电线束30和接线端子20的热量,给充电装置100降温,间接实现整个充电系统的降温。
其中,如图3所示,冷却管路40的内绕设面44为扁平面。如此设置的内绕设面44可以有效增加冷却管路40与对应的充电线束30、壳体10和接线端子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冷却管路40的换热能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线束30和接线端子20的工作温度,可以保证车辆的充电安全性。其中,冷却管路40可以构造为扁平管,例如电话线形式的扁平管,这样还可以方便冷却管路40在绕设物体表面的绕设。
接下来分各种情况分别描述一下。
具体地,如图1所示,冷却管路40绕设在充电线束30上,这样冷却管路40可以有效降低充电线束30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充电线束30能够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此外,冷却管路40与充电线束30接触的表面为扁平面,可将接触面积最大化,增加冷却效果。
例如,如图6和图8所示,冷却管路40绕设在充电线束30和接线端子20上,这样冷却管路40可以直接且有效地带走充电线束30和接线端子20的热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装置100的温度,可以间接实现整个充电系统的降温。
又如,如图1所示,冷却管路40还可以绕设在壳体10上,这样冷却管路40可以间接地带走接线端子20的热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装置100的温度,可以间接实现整个充电系统的降温。
再如,冷却管路40还可以同时绕设在接线端子20和壳体10上。这样冷却管路40可以有效带走接线端子20的热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装置100的温度,可以间接实现整个充电系统的降温。
由此,冷却管路40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接线端子20处的温度,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端子20满足大功率充电的要求,而且可以避免接线端子20出现过热的问题,可以保证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接线端子20为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此接线端子20适用于直流充电口。
同理交流充电口充电接线端子也是成对出现,可能为多个,原理同上,依旧可以实施应用。
其中,充电线束30为两个,而且两个充电线束30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20(即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也就是说,一个充电线束30与一个接线端子20相连,另一个充电线束30与另一个接线端子20相连。
冷却管路40绕设在两个接线端子20和两个充电线束30上。这样,冷却管路40可以同时降低两个接线端子20和两个充电线束30的工作温度,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接线端子20过热的现象,而且如此设置的冷却管路40结构简单,易于布置。
具体地,如图6所示,冷却管路40为一条,而且一条冷却管路40绕设在两个接线端子20和两个充电线束30上。由此,一条冷却管路40即可完成整个绕设过程,这样可以减少冷却管路40布置的数量,从而可以使得充电装置100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冷却管路40具有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彼此邻近设置。通过把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邻近设置,可以便于冷却管路40与冷却系统连接,可以降低冷却管路40的布置难度。而且如此设置的冷却管路40也可以保证有效绕设在两个接线端子20和两个充电线束30上。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冷却管路40的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设置在壳体10的后侧。由此,冷却管路40的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不会影响壳体10的设置,而且还可以保证冷却管路40的进液和出液可靠性。而且位于同侧的进液口40a和出液口40b可以降低冷却管路40和冷却系统之间的连接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冷却管路40为两条,包括:线束冷却管路41和端子冷却管路42,线束冷却管路41绕设在两个充电线束30上,端子冷却管路42绕设在两个接线端子20上。也就是说,冷却管路40可以包括多个冷却管路40,例如,线束冷却管路41和端子冷却管路42,这样多个冷却管路40可以单独布置,从而可以降低冷却管路40的布置难度,减小充电装置100关于壳体10、接线端子20和充电线束30的改动,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冷却管路40是否工作,进而可以有利于冷却管路40的精确调节。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线束冷却管路41的进液口41a和端子冷却管路42的进液口42a彼此邻近设置,线束冷却管路41的出液口41b和端子冷却管路42的出液口42b彼此邻近设置。由此,可以便于冷却源与线束冷却管路41的进液口41a和端子冷却管路42的进液口42a的对接,可以便于冷却系统分别与冷却管路40的出液口41b和端子冷却管路42的出液口42b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冷却室50,冷却室50贴靠设置在壳体10的后端面上,冷却室50内可以容纳冷却液,这样冷却室50也可以有效降低壳体10和接线端子20的工作温度,其中冷却室50还可以与接线端子20和充电线束30的连接处接触,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接线端子20和充电线束30的工作温度。其中,如图4所示,冷却室50上可以形成有通过孔,通过孔可以供充电线束30通过。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管路40包括:壳体冷却管路43和线束冷却管路41,壳体冷却管路43绕设在壳体10上,而且壳体冷却管路43与冷却室50相连,线束冷却管路41绕设在两个充电线束30上,而且线束冷却管路41与冷却室50相连。由此,冷却室50可以起到连接壳体冷却管路43和端子冷却管路42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冷却液的循环可靠性。其中,冷却室还可以连接有上述的端子冷却管路42。
可选地,如图2所示,冷却室50和充电线束30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60。密封圈60的设置可以避免冷却室50存在漏液现象,而且可以起到密封壳体10的作用。
可选地,壳体冷却管路43的进液口43a邻近壳体10的前端面,线束冷却管路41的出液口41b邻近冷却室50设置,壳体冷却管路43的进液口43a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出液口41b设置在充电装置100的同一侧。这样可以便于冷却源的布置,而且可以降低壳体冷却管路43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布置难度。
可选地,壳体冷却管路43的进液口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出液口均连接至冷却室50上。也就是说,冷却室50可以作为壳体冷却管路43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中转处,其中,壳体冷却管路43、冷却室50和线束冷却管路41共用进液口,壳体冷却管路43、冷却室50和线束冷却管路41共用出液口,当然,冷却液还可以在上述管路中反向流动,即出液口作为进液口使用,进液口43a作为出液口使用,从而可以使得壳体冷却管路43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独立性好。
或者,可选地,壳体冷却管路43的出液口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进液口邻近设置。这样,壳体冷却管路43的出液口即壳体冷却管路43、冷却室50和线束冷却管路41共用的出液口,线束冷却管路41的进液口即壳体冷却管路43、冷却室50和线束冷却管路41共用的进液口。这样可以便于冷却源的布置,也可以降低壳体冷却管路43和线束冷却管路41的布置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和冷却系统200,冷却系统200与冷却管路40相连。也就是说,冷却系统200可以作为冷却管路40的冷却源使用。也就是说,冷却系统200可以构成冷却管路40的冷却源,冷却系统200可以与冷却管路40形成循环回路,从而可以保证冷却管路40内有持续流动的冷却液,进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装置100的工作温度。
可选地,如图9所示,冷却系统200可以包括:泵体21、换热器220、储液罐230,泵体210、换热器220、储液罐230和冷却管路40之间形成循环回路。如此设置的冷却管路40可以参与到冷却系统200的循环中,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充电装置100的工作温度。冷却系统200还包括:过滤器240,过滤器240设置在泵体210和换热器220之间,过滤器240可以起到过滤作用。
可选地,如图9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插接检测件300和电控模块400,插接检测件300用于检测插入充电装置100内的充电枪610插接状态,电控模块400与插接检测件300电连接,而且电控模块400在接收到充电枪610插接完成信号后控制泵体210工作。具体地,车辆还可以包括:配电模块500,配电模块500设置在插接检测件300和电控模块400之间。由此,充电插座可以实现合理控制的目的,在充电时可以保证冷却管路40内流动有冷却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枪,包括:上述的充电装置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充电线束、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表面为扁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为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所述充电线束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和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为一条且绕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和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彼此邻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括:
线束冷却管路,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
端子冷却管路,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接线端子上,其中,所述线束冷却管路和所述端子冷却管路串联或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和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彼此邻近设置,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和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彼此邻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贴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上;
所述冷却管路包括:
壳体冷却管路,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冷却室相连;
线束冷却管路,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绕设在两个所述充电线束上且与所述冷却室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
端子冷却管路,所述端子冷却管路绕设在所述接线端子上且与所述冷却室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和所述充电线束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进液口邻近所述壳体的前端面,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出液口邻近所述冷却室设置,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和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充电装置的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和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进液口均连接至所述冷却室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冷却管路的出液口和所述线束冷却管路的进液口邻近设置。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管路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泵体、换热器和储液罐,所述泵体、所述换热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冷却管路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接检测件和电控模块,所述插接检测件用于检测插入所述充电插座内的充电枪插接状态,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插接检测件电连接且在接收到充电枪插接完成信号后控制所述泵体工作。
17.一种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CN201721291593.7U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Active CN207416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593.7U CN207416581U (zh)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1593.7U CN207416581U (zh)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6581U true CN207416581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1593.7U Active CN207416581U (zh) 2017-09-30 2017-09-30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6581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6978A (zh) * 2018-09-11 2019-01-15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连接器的冷却方法
CN109318733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嘉兴智行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枪
WO2019062972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0203108A (zh) * 2019-06-05 2019-09-06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
CN110920433A (zh) * 2019-11-13 2020-03-27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电缆脱离组件
CN112154078A (zh) * 2018-09-18 2020-12-29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电池的充电线束装置
DE102022108760A1 (de) 2022-04-11 2023-10-12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teil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972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09216978A (zh) * 2018-09-11 2019-01-15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连接器的冷却方法
CN113675680A (zh) * 2018-09-11 2021-11-19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连接器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2154078A (zh) * 2018-09-18 2020-12-29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电池的充电线束装置
CN109318733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嘉兴智行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枪
CN110203108A (zh) * 2019-06-05 2019-09-06 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冷却系统
CN110920433A (zh) * 2019-11-13 2020-03-27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充电桩用电缆脱离组件
DE102022108760A1 (de) 2022-04-11 2023-10-12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tei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16581U (zh) 充电装置、车辆和充电枪
US11590855B2 (en) Electric vehicle fast charging and battery cooling system using a charger cooled fluid-to-battery cooled fluid heat exchange device
CN207338673U (zh) 车辆的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
US9819062B2 (en) Traction battery assembly with thermal device
CN207416579U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和充电桩
CN109204064A (zh) 车辆、外部冷却装置、充电装置和车辆冷却系统
CN106299543B (zh) 一种石墨烯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04558619U (zh)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管理系统
CN217705516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枪散热装置
CN103346363A (zh) 一种紧凑型电动车电池液体冷却装置
CN207820415U (zh)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充电装置和车辆
JP2019121538A (ja) 高出力バッテリーまたは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
CN109600960A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0014951A (zh) 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11106409A (zh) 一种锂电叉车电池包的热管理装置及其热管理方法
CN207340413U (zh)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07416580U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07809075U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07820416U (zh) 充电连接件、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18640688U (zh) 一种用于向目标车辆充电的充电终端
CN208835137U (zh)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208029269U (zh) 充电连接件的散热器以及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16184552U (zh) 用于充电枪的冷却机构、充电枪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215578708U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06654451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