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6606U -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 Google Patents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6606U
CN207406606U CN201721383828.5U CN201721383828U CN207406606U CN 207406606 U CN207406606 U CN 207406606U CN 201721383828 U CN201721383828 U CN 201721383828U CN 207406606 U CN207406606 U CN 207406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utral buoyancy
hull
buoyancy line
slot
adapt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838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owerVision Robot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wer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838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6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6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6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涉及涉水机器人的技术领域。一种接头组件包括零浮力线端子和与零浮力线端子配合使用的插槽;零浮力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卡接结构和弹出结构;卡接结构设置于端子本体的侧壁上,且能够收置于端子本体内或从端子本体中弹出;弹出结构设置在端子本体上,并能将零浮力线端子从插槽中弹出;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元件,且限位元件能够收置于插槽侧壁内或从插槽侧壁内移出。一种涉水船体包括接头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由于零浮力线端子不容易从涉水机器人上拆下而带来麻烦的问题;并且,还能够有效缓解零浮力线缠绕障碍物而使船体无法浮上水面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水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工程日益增多,水下作业需求越来越大,仅依靠人力难以面对复杂且危险的海底环境,涉水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去执行各种水下作业。而涉水机器人水下作业需要工作人员来控制,并且能够将水下检测的信息传递给陆上工作人员,以便于更方便控制涉水机器人进行各种水下作业,以及使工作人员了解水下作业情况。
目前,需要将零浮力线和涉水机器人连接,并且通过螺母拧死的连接方式,然而,接触水后,只能通过在零浮力线端子上缠上纸、布等,或者是借助钳子内能将螺母拧开,然后将零浮力线端子从涉水机器人上拆卸下来,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并且,涉水机器人在水下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潜浮作业时,如果遇到零浮力线缠绕障碍物(珊瑚、渔网、水草、树枝等),船体无法浮上水面,而靠拉动零浮力线使船体上浮势必会增加零浮力线的承载,加快其损坏速度,而一些情况下是无法通过拉动零浮力线使船体附上水面的,这样需工作人员潜入水下进行人工解线,这样可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危险,并且潜水的成本较高。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方便零浮力线从涉水机器人上拆卸下来的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由于零浮力线端子不容易从涉水机器人上拆下而带来麻烦,以及有效缓解零浮力线缠绕障碍物而使船体无法浮上水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包括零浮力线端子和与零浮力线端子配合使用的插槽,且该插槽设置于涉水船体上;
所述零浮力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卡接结构和弹出结构;
所述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端子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结构能够收置于所述端子本体内或者从所述端子本体中弹出;
所述弹出结构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上,并能够将所述零浮力线端子从所述插槽中弹出;
所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结构配合使用的限位元件,且所述限位元件能够收置于所述插槽侧壁内或者从所述插槽侧壁内移出。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连接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未连接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按压元件,且所述按压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架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卡接结构收置于所述壳体内,或者所述卡接结构从所述壳体内弹出的开口。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弹出结构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朝向所述卡接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出结构包括弹簧和压盘;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盘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限位元件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元件、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通过连接件驱动所述限位元件收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或者,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伸出。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电机丝杠滑块机构;
所述电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所述电机丝杠滑块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或者停止的电子感应元件,且所述电子感应元件通过APP控制开启或者关闭。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采用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元件移动的电磁铁,所述APP通过所述电子感应元件控制所述电磁铁得电或者失电,使所述限位元件收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或者,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涉水船体包括所述的接头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包括零浮力线端子和与零浮力线端子配合使用的插槽,并且该插槽设置在涉水船体上;其中,零浮力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卡接结构和弹出结构,卡接结构设置在端子本体的侧壁上,且卡接结构能够设置于端子本体内或者从端子本体中弹出;弹出结构设置在端子本体上,并能够将零浮力线端子从涉水船体的插槽中弹出;在插槽的侧壁上设置与卡接结构配合使用的限位元件,该限位元件能够收置于插槽的侧壁内或者从插槽的侧壁内移出。
该接头组件能够通过人工控制实现零浮力线端子与涉水船体脱离,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母拧死不易拆卸的问题,同时,当涉水船体在水下作业过程中零浮力线缠绕障碍物时,还能够控制将零浮力线与涉水船体脱离,方便于零浮力线和涉水船体的分别回收。具体操作步骤为:
首先将零浮力线与涉水船体连接,使得将零浮力线端子插入到涉水船体上的插槽中,即通过限位元件对卡接结构进行限位,以防止正常作业过程中零浮力线端子从插槽中脱离,使工作人员无法实现对涉水船体的控制,以及无法通过涉水船体得知水下作业情况,进而影响涉水机器人的正常作业。然而,在作业过程中当零浮力线缠绕到障碍物时,工作人员在陆地上进行操作控制限位元件收置于插槽侧壁内,这样限位元件便解除了对卡接结构的限制作用,此时,在弹出结构的作用下,零浮力线端子从插槽中弹出,即,将零浮力线与涉水船体分离,然后涉水船体浮出水面,由工作人员对涉水船体和零浮力线分别进行回收。当进行下一次水下作业时,再将零浮力线端子与插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能够很方便的将零浮力线端子插入到插槽中实现零浮力线与涉水船体的连接,当需要将零浮力线端子拆卸或者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使零浮力线与涉水船体分离时,能够将零浮力线端子从插槽中拔出或弹出,从而能够快速实现零浮力线与涉水船体的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头组件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母拧死而使零浮力线端子与涉水船体之间不易拆卸的问题,给工作人员的拆卸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当零浮力线缠绕障碍物时,能够快速将零浮力线端子从插槽中脱离,然后进行分别回收,从而无需再通过拉动零浮力线使船体上浮,进一步缓解了零浮力线加速损坏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潜入水中进行人工解线带来危险及提高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涉水船体包括上述接头组件,由此,该涉水船体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接头组件所得达到的技术优势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与涉水船体插槽相互分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与涉水船体插槽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中卡接结构从端子本体内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中卡接结构收置于端子本体内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涉水船体上插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齿轮齿条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采用电机丝杠滑块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采用电磁铁方式的示意图。
图标:100-零浮力线端子;110-端子本体;111-壳体;112-弹性支架;113-按压元件;114-第一容纳腔;115-插针;120-卡接结构;130-弹出结构;131-弹簧;132-压盘;200-插槽;210-限位元件;220-第二容纳腔;230-连接件;240-电机;250-齿轮;260-齿条;270-丝杠;280-滑块;290-电磁铁;300-零浮力线;400-涉水船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8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与涉水船体插槽相互分离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与涉水船体插槽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中卡接结构从端子本体内伸出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零浮力线端子中卡接结构收置于端子本体内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涉水船体上插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齿轮齿条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采用电机丝杠滑块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采用电磁铁方式的示意图。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零浮力线端子不容易从涉水机器人上拆下而带来麻烦,以及有效缓解零浮力线缠绕障碍物而使船体无法浮上水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包括零浮力线端子100和与零浮力线端子100配合使用的插槽200,并且该插槽200设置在涉水船体400上;其中,零浮力线端子100包括端子本体110、卡接结构120和弹出结构130,卡接结构120设置在端子本体110的侧壁上,且卡接结构120能够设置于端子本体110内或者从端子本体110中弹出;弹出结构130设置在端子本体110上,并能够将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涉水船体400的插槽200中弹出;在插槽200的侧壁上设置与卡接结构120配合使用的限位元件210,该限位元件210能够收置于插槽200的侧壁内或者从插槽200的侧壁内移出。
该接头组件能够通过人工控制实现零浮力线端子100与涉水船体400脱离,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母拧死不易拆卸的问题,同时,当涉水船体400在水下作业过程中零浮力线300缠绕障碍物时,还能够控制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脱离,方便于零浮力线300和涉水船体400的分别回收。具体操作步骤为:
首先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连接,使得将零浮力线端子100插入到涉水船体400上的插槽200中,即通过限位元件210对卡接结构120进行限位,且零浮力线端子100底部的插针115插入到插槽200底部的插孔中,以防止正常作业过程中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脱离,使工作人员无法实现对涉水船体400的控制,以及无法通过涉水船体400得知水下作业情况,进而影响涉水机器人的正常作业。然而,在作业过程中当零浮力线300缠绕到障碍物时,工作人员在陆地上进行操作控制限位元件210收置于插槽200侧壁内,这样限位元件210便解除了对卡接结构120的限制作用,此时,在弹出结构130的作用下,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弹出,即,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然后涉水船体400浮出水面,由工作人员对涉水船体400和零浮力线300分别进行回收。当进行下一次水下作业时,再将零浮力线端子100与插槽20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能够很方便的将零浮力线端子100插入到插槽200中实现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的连接,当需要将零浮力线端子100拆卸或者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使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时,能够将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拔出或弹出,从而能够快速实现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的分离。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头组件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母拧死而使零浮力线端子100与涉水船体400之间不易拆卸的问题,给工作人员的拆卸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当零浮力线300缠绕障碍物时,能够快速将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脱离,然后进行分别回收,从而无需再通过拉动零浮力线300使船体上浮,进一步缓解了零浮力线300加速损坏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潜入水中进行人工解线带来危险及提高成本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零浮力线端子100能够从插槽200中拆下,可以是通过卡接结构120收置于端子本体110内,或是通过限位元件210收置于插槽200侧壁内,从而能够使零浮力线300与插槽200脱离,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种实施方案,通过人工手动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
端子本体110的壳体111内部设置有弹性支架112,该弹性支架112的一端与卡接结构120固定连接,另一端则固定连接在壳体111上,并且,在壳体111的侧壁上设置有按压元件113,该按压元件113的一端与弹性支架112的外侧相连接,包括固接或抵接,而在壳体1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口,通过开口,卡接结构120能够从壳体111内伸出,或是收置壳体111内。具体为,将零浮力线端子100插入到插槽200中,此过程中卡接结构120经过开口向壳体111内部收缩,当零浮力线端子100与插槽200完成连接时,卡接结构120在弹性支架112的作用下经过开口向外弹出,并受到限位元件210的卡接,从而使零浮力线端子100与插槽200之间不至于出现相互脱离的现象。当需要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时,按压元件113受到人工挤压时向壳体111内移动,并挤压弹性支架112产生变形,进一步由弹性支架112同步带动卡接结构120经过开口向壳体111内收置,从而脱离限位元件210的卡接作用,进而能够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将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取出,以便于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减少了拆卸的麻烦。
第二种实施方案,涉水船体400在水下作业过程中实现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
在插槽200的侧壁上开设第二容纳腔220,使得限位元件210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收置于第二容纳腔220内或者从第二容纳腔220中伸出。
具体为,第一种方式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40、齿轮250和齿条260,连接件230的一端与齿条260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元件210朝向第二容纳腔220的一侧处,而齿条260与齿轮250相啮合,齿轮250又与电机240传动连接,从而,电机240能够通过齿轮250、齿条260、连接件230带动限位元件210移动,即,电机240顺时针转动时,限位元件210向第二容纳腔220内移动,电机240逆时针转动时,限位元件210由第二容纳腔220内向外移动。
第二种方式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40、丝杠270和滑块280,连接件230的一端与滑块280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元件210朝向第二容纳腔220的一侧处,而滑块280与丝杠270传动连接,丝杠270又与电机240传动连接,从而,电机240能够通过丝杠270、滑块280、连接件230带动限位元件210移动,即,电机240顺时针转动时,限位元件210向第二容纳腔220内移动,电机240逆时针转动时,限位元件210由第二容纳腔220内向外移动。
第三种方式的驱动机构采用电磁铁290,在第二容纳腔220内设置电磁铁290,限位元件210采用铁磁性金属材质,并设置回位元件与限位元件210相连,从而,当电磁铁290得电产生磁力时,能够对限位元件210产生吸力,此时吸力作用大于回位元件的回位作用,从而能够使限位元件210收置于第二容纳腔内220;当电磁铁290失电时,消除对限位元件210的吸力,在回位元件的作用下限位元件210能够从第二容纳腔220中弹出。或者,直接在限位元件210上设置通电线圈,而使限位元件210同样形成电磁铁290,这样一来,无需再设置回位元件,只要向两个电磁铁290中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即可产生异性磁极,从而,两个电磁铁290相吸,使得限位元件210能够被吸入到第二容纳腔220中,而当向两个电磁铁290中通入相同方向的电流时,产生相同的磁极,从而,两个电磁铁290相斥,使得限位元件210能够被推出第二容纳腔220。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驱动机构均能够实现限位元件210收置于第二容纳腔220内,或是,从第二容纳腔220内伸出,进而完成对卡接结构120的限位作用或是解除对卡接结构120的限位作用。驱动机构除了采用上述三种方式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实施方式,只要能实现限位元件210的运动即可,此处不受限制。
为了能够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采用APP控制电子感应开关,然后通过电子感应开关控制电机240做出相应的运动,或者控制电磁铁290得电或者失电,进而实现限位元件210相应的运动(可参考共享单车扫码开锁工作原理)。
进一步的,当插槽200中的限位元件210解除对零浮力线端子100上的卡接结构120的限制作用时,为了能够使零浮力线端子100能够自动脱离插槽200,本实施例在零浮力线端子100上设置了弹出结构130,具体为,在端子本体110的外侧设置了第一容纳腔114,且第一容纳腔114的开口朝向卡接结构120的方向设置;进一步的弹出结构130包括弹簧131和压盘132,弹簧1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14的底部,另一端与压盘132固定连接。
正常作业状态下,零浮力线端子100插接在插槽200中,此时,压盘132的底端与涉水船体400顶部靠近插槽200的位置处相抵接,并且压盘132受到挤压后使弹簧131处于压缩状态,储存一定的弹性势能,压盘132及弹簧131均被挤压至第一容纳腔114内;当插槽200解除对零浮力线端子100的卡接时,在弹簧131储存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从而能够将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弹出,以实现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的分离。
具体过程为:当涉水机器人在水下工作时,零浮力线端子100完全插入到插槽200中,此时,限位元件210处于伸出状态,即限位元件210在第二容纳腔220的外部,并对卡接结构120进行限位,以防止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脱离;在涉水机器人正常工作时,无法进行人工活动,而当零浮力线300缠绕到障碍物时,通过APP传递信号给电子感应元件,并通过电子感应元件控制驱动机构中的电机240做出顺时针转动的动作,从而能够通过电机240带动齿轮250、齿条260(或者,电机240带动丝杠270、滑块280)、连接件230,最终带动限位元件210向第二容纳腔220内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时,限位元件210解除对卡接结构120的限制作用,此时,在弹出结构130的弹力作用下,零浮力线端子100从插槽200中弹出,从而实现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的分离,然后涉水船体400脱离零浮力线300的束缚而浮出水面,进行回收,并且人工拉动零浮力线300以使得其与障碍物分离,然后进行回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头组件在涉水船体400未入水情况下,能够通过人工手动方式使零浮力线端子100脱离插槽200;在涉水船体400入水情况下,能够通过APP方式自动实现零浮力线端子100脱离插槽200,因此,通过上述人工手动或者APP方式均能够实现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的分离,进而,给工作人员的拆卸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且在零浮力线300缠绕障碍物时,能够将零浮力线300与涉水船体400分离,进行分别回收,缓解了零浮力线300加速损坏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潜入水中进行人工解线带来危险及提高成本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船体400包括上述接头组件,由此,该涉水船体400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接头组件所得达到的技术优势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零浮力线端子和与零浮力线端子配合使用的插槽,且该插槽设置于涉水船体上;
所述零浮力线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卡接结构和弹出结构;
所述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端子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卡接结构能够收置于所述端子本体内或者从所述端子本体中弹出;
所述弹出结构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上,并能够将所述零浮力线端子从所述插槽中弹出;
所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结构配合使用的限位元件,且所述限位元件能够收置于所述插槽侧壁内或者从所述插槽侧壁内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连接的弹性支架,所述弹性支架未连接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按压元件,且所述按压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卡接结构收置于所述壳体内,或者所述卡接结构从所述壳体内弹出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弹出结构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朝向所述卡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结构包括弹簧和压盘;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压盘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限位元件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元件、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通过连接件驱动所述限位元件收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或者,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电机丝杠滑块机构;
所述电机齿轮齿条机构或者所述电机丝杠滑块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或者停止的电子感应元件,且所述电子感应元件通过APP控制开启或者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采用能够驱动所述限位元件移动的电磁铁,所述APP通过所述电子感应元件控制所述电磁铁得电或者失电,使所述限位元件收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或者,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伸出。
10.一种涉水船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头组件。
CN201721383828.5U 2017-10-24 2017-10-24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Active CN207406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3828.5U CN207406606U (zh) 2017-10-24 2017-10-24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3828.5U CN207406606U (zh) 2017-10-24 2017-10-24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6606U true CN207406606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40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83828.5U Active CN207406606U (zh) 2017-10-24 2017-10-24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66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258A (zh) * 2019-08-30 2019-12-20 泉州极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床板的固定结构及电动床
CN110985793A (zh) * 2019-11-26 2020-04-10 衡阳市林肯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油管扩口连接组件
CN111692171A (zh) * 2020-06-18 2020-09-22 马啸 一种改进的铝合金型材拼接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258A (zh) * 2019-08-30 2019-12-20 泉州极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床板的固定结构及电动床
CN110985793A (zh) * 2019-11-26 2020-04-10 衡阳市林肯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油管扩口连接组件
CN111692171A (zh) * 2020-06-18 2020-09-22 马啸 一种改进的铝合金型材拼接结构
CN111692171B (zh) * 2020-06-18 2021-09-03 佛山市南海广川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铝合金型材拼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6606U (zh) 接头组件及涉水船体
JP2015016865A (ja) 交換可能なモーター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モーター式ウォータークラフトシステム
CN109263837B (zh) 一种潜水助力机器人
CN206664903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多级舱体分离装置
CN201834198U (zh) 潜水推进器
CN209719878U (zh) 应用于潜水作业的汽艇船
CN218038317U (zh) 一种便携式模拟电气设备操作培训箱
CN207917113U (zh) 潜水装置
KR20170111555A (ko) 서프보드
CN212829001U (zh) 带有作业装置的微型水下机器人
CN108945353A (zh) 手持式带拍摄功能的潜水助推器
CN111994235B (zh) 一种电动可控收缩圈结构及环形智能水下机器人
CN217854533U (zh) 潜艇模型控制系统
CN207292340U (zh) 一种小型rov装置协助入水装置
CN215770074U (zh) 一种人工智能教育装置
CN205161629U (zh) 一种网箱养鱼的快速捕鱼装置
CN101870349B (zh) 潜水推进器
CN201257264Y (zh) 带摄像机的潜水镜
CN205812168U (zh) 水下潜伏摄影器
CN214409071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设备检测装置
CN211273438U (zh) 一种游泳辅助装置
CN217533196U (zh) 一种电动潜水低速推进器
CN215884001U (zh) 手机水拍船
CN207450205U (zh) 一种机翼可调式操作方便的水下无人机
CN216058846U (zh) 一种游艇活鱼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