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钢结构单层网壳节点多采用相贯节点、球节点和毂型节点,此类节点用钢量大,经济型差,且制作安装繁琐,节点大影响美观,同时一般通过焊接固定,导致强度偏低,且节点一般包括多个独立结构的连接件,且还需要切割工字钢端部以实现连接,因此现场安装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需切割工字钢端部,即可实现现场快速插接式安装,以提高施工效率,且结构稳定的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包括若干工字钢梁体,梁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翼板和垂直连接在两块翼板之间的腹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点,所述的节点包括与腹板厚度相同的连接板,连接板外沿形成若干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包括两根连接槽钢,连接槽钢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侧板和垂直连接在两块侧板之间的底板,连接槽钢上的两块侧板相反的一侧间距与梁体上的两块翼板相对的一侧间距相同,且两根连接槽钢的底板分别与连接板两侧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的梁体上的腹板两侧面分别与连接端对应的两块底板相对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且梁体上的两块翼板相对一侧分别与连接槽钢上的两块侧板相反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安装时,在若干梁体之间设置一个本节点,并将梁体的腹板两侧面分别与连接端对应的两块底板相对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使梁体上的两块翼板相对一侧分别与连接槽钢上的两块侧板相反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因此本节点能方便在现场通过插接式组装若干梁体,且除紧固件外,无需额外连接件,因此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中,所述的底板远离梁体的内端端面切割形成相互呈V字形设置的两个衔接面,且连接在连接板一侧的若干连接槽钢的底板的衔接面依次衔接,并焊接固定。
能使节点更加紧凑,稳定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中,还包括若干V字形加强板,且加强板具有两块分别与成V字形设置,且相靠近的两块侧板固定的钢板,且所述的加强板下沿焊接固定在连接板一侧上。
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节点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中,所述的紧固件为相互配合固定的螺栓和螺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安装时,在若干梁体之间设置一个本节点,并将梁体的腹板两侧面分别与连接端对应的两块底板相对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使梁体上的两块翼板相对一侧分别与连接槽钢上的两块侧板相反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因此本节点能方便在现场通过插接式组装若干梁体,且除紧固件外,无需额外连接件,因此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节点结构安装状态图。
图2是本节点结构局部配合剖视图。
图中,
1、梁体;11、翼板;12、腹板;
2、连接板;21、连接端;
3、连接槽钢;31、侧板;32、底板;33、衔接面;
4、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接式工字钢节点结构,包括若干工字钢梁体1,梁体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翼板11和垂直连接在两块翼板11之间的腹板12,还包括节点,节点包括与腹板12厚度相同的连接板2,连接板2外沿形成若干连接端21,连接端21包括两根连接槽钢3,连接槽钢3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侧板31和垂直连接在两块侧板31之间的底板32,连接槽钢3上的两块侧板31相反的一侧间距与梁体1上的两块翼板11相对的一侧间距相同,且两根连接槽钢3的底板32分别与连接板2两侧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梁体1上的腹板12两侧面分别与连接端21对应的两块底板32相对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且梁体1上的两块翼板11相对一侧分别与连接槽钢3上的两块侧板31相反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的,底板32远离梁体1的内端端面切割形成相互呈V字形设置的两个衔接面33,且连接在连接板2一侧的若干连接槽钢3的底板32的衔接面33依次衔接,并焊接固定。还包括若干V字形加强板4,且加强板4具有两块分别与成V字形设置,且相靠近的两块侧板31固定的钢板,且加强板4下沿焊接固定在连接板2一侧上。紧固件为相互配合固定的螺栓和螺帽。
安装时,在若干梁体1之间设置一个本节点,并将梁体1的腹板12两侧面分别与连接端21对应的两块底板32相对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使梁体1上的两块翼板11相对一侧分别与连接槽钢3上的两块侧板31相反一侧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因此本节点能方便在现场通过插接式组装若干梁体1,且除紧固件外,无需额外连接件,因此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且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梁体1、翼板11、腹板12、连接板2、连接端21、连接槽钢3、侧板31、底板32、衔接面33、加强板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