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5570U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05570U CN207405570U CN201721271422.8U CN201721271422U CN207405570U CN 207405570 U CN207405570 U CN 207405570U CN 201721271422 U CN201721271422 U CN 201721271422U CN 207405570 U CN207405570 U CN 2074055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bed
- bed
- suppression system
- water
- bank ecolog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平行于岸线设置有若干固定桩,相邻两个固定桩之间连接有铁索形成固定桩墙;沿岸线和固定桩墙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滤床床体;滤床床体为筒状容器,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设置有植物单元;至少最下面的容置空间的滤床床体的临水侧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最下边的通孔位于常水位处。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施工,易于修复,能显著提高现有或新建滨岸抑流效果,提升综合技术经济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背景技术
湖泊作为开放性水体,经常风高浪急,水体浑浊,滨湖的浮水植物、沉水植物难以生存。加之水产养殖业的强力开发,导致湖滨水生植物群落发育不良,不利于湖泊的自净功能。因而需要营造合适的生境条件。
风浪会导致沉积物悬浮,使得沉积物中大量的污染物质得到释放。在风浪作用下,沉积在河底或湖底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增加水体污染物负荷。水体悬浮物含量升高,透明度下降,因而水生高等植物难以获得光合作用所需能量,因此降低水体的内源负荷,对硬质滨岸抑流消除水体波浪具有重要的意义。
滨岸带是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拦截径流污染物、维持湖泊生物多样性并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土壤侵蚀的生态功能。研究发现,滨岸带的岸线形态会影响风对波浪及水流强度的作用,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均能降低水动力扰动对底泥的影响,植物密度越大,作用越明显。滨岸带由于岸线形态、水体深浅、植被盖度等局部微生境差异较大。
国内外针对硬质滨岸抑流系统现有的几种都属于人工刚性结构,如块石驳岸和混凝土护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解决了沿岸带侵蚀问题,但是往往成本较高,施工复杂。此外,刚性结构还阻隔了土壤与外界环境的有机联系,造成了沿岸带土壤生态功能的严重破坏。采用生物——工程措施抑流固土,可广泛应用于河湖消落带植被恢复等领域,对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
平行于岸线设置有若干固定桩,相邻两个固定桩之间连接有铁索形成固定桩墙;
沿岸线和固定桩墙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滤床床体;
滤床床体为筒状容器,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设置有植物单元;
至少最下面的容置空间的滤床床体的临水侧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最下边的通孔位于常水位处。
较佳的,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通过隔板形成上下两个以上的容置空间,在每个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植物单元。
较佳的,所述滤床的临水侧一面的床壁上设置有若干不同高度的贯通滤床箱壁的通孔,其中最低通孔的位置位于河道常水位处。
较佳的,最低通孔的位置位于河道常水位处时箱体内有40cm以上的水深。
较佳的,在每一滤床的底板底部浇筑有一层素砼垫层;每一滤床顶部具有一开口。
较佳的,在岸线内表面与固定桩墙内/外表面覆有土工布。
较佳的,所述滤床之间使用金属丝捆绑相连接。
较佳的,所述滤床内植物单元包括种植土层和种植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植物。
较佳的,所述隔板为三层,所述的隔板上的植物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木桩间以铁链相连,再附以土工布,沿河岸方向以不同的高度打入河底,滤床由底部的底板、中部的隔层及植物单元组成,当洪水冲击护岸时,波浪与滤床相互接触,滤床对波浪起阻隔作用,波浪的能量被滤床削减,最终达到较好的滨岸抑流效果,减少水体悬浮物,增加透明度,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实用新型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系统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岸线改造及滨岸抑流工程,促进微型湖湾的形成,增加岸线发育并消浪抑流,促进沉水植被的发育。
2、滨岸带是一种水陆生态交错带,具缓冲洪水冲击与护岸、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并具有生境、美学和生产等价值,本实用新型在硬质滨岸生态抑流及改善水质的同时,可以从移除的植物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以维持水质治理修复工程及设施的再运转。
3、本实用新型基于木桩、滤床与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无需提供额外能量,仅依靠太阳能与水环境中的生物能便可持续运转,无二次污染问题。
4、本实用新型仅需少量的人工干预,具有操作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包括:平行于岸线设置有若干固定桩2,相邻两个固定桩之间连接有铁索或铁丝形成固定桩墙;
沿岸线和固定桩墙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滤床床体1;
滤床床体为筒状容器,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设置有植物单元4;植物单元可以为沉水植物或湿生植物
至少最下面的容置空间的滤床床体的临水侧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最下边的通孔位于常水位处。
固定桩为木桩,木桩为圆柱形,木桩高2.5m,向下深埋1m。滤床床体固定在1个或多个木桩与岸线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包括:平行于岸线设置有若干固定桩2,相邻两个固定桩之间连接有铁索或铁丝形成固定桩墙;
沿岸线和固定桩墙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滤床床体1;
滤床床体为筒状容器,在滤床上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个隔板2,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通过隔板形成上下两个以上的容置空间,在每个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植物单元。每个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植物单元,三种植物单元包括分别为沉水植物、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沉水植物为金鱼藻和苦草,植物二为荇菜和萍蓬草,植物三为羊矛和盐角草。所述的滤床床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河道的常水位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基础上,在滤床的临水侧一面的床壁上设置有若干不同高度的贯通滤床箱壁的通孔,其中最低通孔的位置位于河道常水位处。在每一滤床的底板底部浇筑有一层素砼垫层;每一滤床顶部具有一开口。
其中,上述滤床床壁上通孔直径为4cm,通孔孔间距为3cm。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岸线内表面与固定桩墙内/外表面覆有土工布。滤床之间使用金属丝捆绑相连接,滤床为钢筋网结构,形状为长方体,滤床床壁上通孔直径为4cm,通孔孔间距为3cm,用于进水和植物茎叶生长,滤床床体内由隔板一、隔板二间隔设置三个植物单元,所述滤床的隔板二表面高于常水位,所述植物单元间隔距离为8-10cm。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滤床中植物单元的三层设计不仅可以节约土地面积,而且可以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利用它们根系的吸收作用和植物高密度根系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
平行于岸线设置有若干固定桩,相邻两个固定桩之间连接有铁索形成固定桩墙;
沿岸线和固定桩墙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滤床床体;
滤床床体为筒状容器,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设置有植物单元;
至少最下面的容置空间的滤床床体的临水侧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最下面的通孔位于常水位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滤床床体的筒状容器内通过隔板形成上下两个以上的容置空间,在每个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植物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的临水侧一面的床壁上设置有若干不同高度的贯通滤床箱壁的通孔,其中最低通孔的位置位于河道常水位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低通孔的位置位于河道常水位处时箱体内有40cm以上的水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滤床的底板底部浇筑有一层素砼垫层;每一滤床顶部具有一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岸线内表面与固定桩墙内/外表面覆有土工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之间使用金属丝捆绑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内植物单元包括种植土层和种植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植物。
9.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三层,所述的隔板上的植物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71422.8U CN207405570U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71422.8U CN207405570U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05570U true CN207405570U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40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71422.8U Active CN207405570U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055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58434A (zh) * | 2017-09-29 | 2018-01-09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
2017
- 2017-09-29 CN CN201721271422.8U patent/CN2074055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58434A (zh) * | 2017-09-29 | 2018-01-09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CN107558434B (zh) * | 2017-09-29 | 2024-02-06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7177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分散式处理排放系统 | |
CN103086570B (zh) | 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 |
CN100398753C (zh) |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 |
WO2016172991A1 (zh) |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 |
CN104186273B (zh) | 高盐度深水海滩红树林的造林方法 | |
CN104695377A (zh) | 一种中小型直线化河道蜿蜒形态的构建方法 | |
CN105970875B (zh) | 利用自然能量在海滩促淤固砂的方法 | |
CN203021406U (zh) |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 |
CN106702980A (zh) | 防止沟壁土壤流失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构建方法 | |
CN102498772A (zh) | 一种吹填土原位改良为种植土的方法 | |
CN104234007B (zh) | 一种河流盐碱土质堤坡绿化方法 | |
CN103061310B (zh) | 生态栖息地护岸 | |
CN106256963B (zh) | 模块化生物透水坝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982778U (zh) | 一种高效净化调节人工湖系统 | |
CN207405570U (zh) | 硬质滨岸生态抑流系统 | |
CN103069080B (zh) | 三棱柱体的新用途 | |
CN104179149B (zh) | 一种改善大型浅水湖泊基础环境的消浪方法 | |
CN212294532U (zh) | 一种海堤消浪平台生态改造结构 | |
CN206625181U (zh) | 河道土层防护结构 | |
CN106567361B (zh) | 控制河道淤泥沉积的系统及方法 | |
CN212223754U (zh) | 一种浅滩型河岸带表流湿地系统 | |
CN210459113U (zh) | 一种海滨生态护岸结构 | |
CN114651672B (zh) | 一种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和减灾空间系统 | |
CN215562318U (zh) | 生态护岸 | |
CN108951540A (zh) | 一种集藻挡藻导藻围隔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