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1006U -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1006U
CN207401006U CN201720261716.6U CN201720261716U CN207401006U CN 207401006 U CN207401006 U CN 207401006U CN 201720261716 U CN201720261716 U CN 201720261716U CN 207401006 U CN207401006 U CN 207401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respiratory siphon
respiratory
wall
siph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17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秀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617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1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1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10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包括呼吸管、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为环形结构,第一气囊套在呼吸管一端的外侧壁上,其内侧与呼吸管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第二气囊也套在呼吸管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一气囊的一侧,第二气囊的内侧与呼吸管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呼吸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气囊管,其中一个气囊管的末端伸出呼吸管的外侧,与第一气囊的内部相连通。另一个气囊管的末端也伸出呼吸管的外侧,与第二气囊的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安全性能好,舒适度高,实现将粉末和流体的药物准确送达呼吸道内的发病部位,治疗的针对性强且效果好,可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传统的呼吸道疾病一般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药物治疗,但是这两种方式均不能直接对下呼吸道进行给药治疗,所以治疗效果欠佳。
在临床治疗中,呼吸道感染较难长时间直接给药治疗,有些疾病在口服药物不理想的情况下,可考虑将药物直接给到下呼吸道的内壁上。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给药器可以对呼吸道内壁进行给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现有的给药器结构过于简单,只能将药物喷到口腔中,通过人体的呼吸作用到呼吸道上,或者是通过管子插入呼吸道将药物通过管子送达下呼吸道,容易将药物吸入肺内且堵塞呼吸道,造成危险,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对于药膏无法输送至下呼吸道的内壁,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也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其目的为了解决难以将药物准确送达患者的下呼吸道的发病部位,提高治疗的效果,解决采用管子将药物送入呼吸道会造成危险,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包括呼吸管、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为环形结构,第一气囊套在呼吸管一端的外侧壁上,其内侧与呼吸管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第二气囊也套在呼吸管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一气囊的一侧,第二气囊的内侧与呼吸管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呼吸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气囊管,其中一个气囊管的末端伸出呼吸管的外侧,与第一气囊的内部相连通。另一个气囊管的末端也伸出呼吸管的外侧,与第二气囊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呼吸管的管壁内部设置有多个进药通道,各进药通道呈环形等间距分布,其末端均于呼吸管位于第二气囊内侧的部分向外弯转,各进药通道末端靠口朝向呼吸管的外部。
优选地,各进药通道的主体部分的轴线,均与呼吸管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呼吸管的内壁具有两个凹槽,两个气囊管分别位于两个凹槽内,各气囊管靠近末端的外壁与呼吸管的管体固定相连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囊上设置有多个排药通道,所有排药通道呈环形均匀排布,与多个进药通道的末端一一对应。各排药通道由第二气囊的外壁形成,在第二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各排药通道由第二气囊的内侧贯通至其外侧。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安全性能好,舒适度高,实现将粉末和流体的药物准确送达呼吸道内的发病部位,治疗的针对性强且效果好,降低病人治疗时的痛苦,可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A—A视向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包括呼吸管1、第一气囊2及第二气囊3,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均为近似于游泳圈的环形囊状结构,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均套在呼吸管1前端的外侧壁上,它们的内侧与呼吸管1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第一气囊2靠近呼吸管1的前端部,第二气囊3位于第一气囊2远离端部的一侧,两者在充气状态下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气囊2及第二气囊3内侧的气囊壁与呼吸管1的外壁相连成一体,呼吸管1的部分环形外壁位于第一气囊2或第二气囊3的内部,可视为第一气囊2或第二气囊3的内壁。
所述呼吸管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气囊管,分别为第一气囊管4和第二气囊管5,所述第一气囊管4和第二气囊管5分别安装于呼吸管1的内侧壁的凹形安装槽内,可避免因呼吸管1在进入呼吸到的过程中,气囊管与呼吸管1脱离,使患者通过呼吸管1吸气或者呼气造成困难,保证用药过程中患者正常的呼吸。第一气囊管4的前端伸出呼吸管1的外侧,与第一气囊2的内部相连通,通过第一气囊管4对第一气囊2进行充气扩张,充气后的第一气囊2的外壁与呼吸道的内壁接触。第二气囊管5的前端也伸出呼吸管1的外侧,与第二气囊3的内部相连通。通过第二气囊管5对第二气囊3进行充气扩张,充气后的第一气囊2的外壁可与呼吸道的内壁接触。
所述呼吸管1的管壁内部设置有十二个进药通道11,所述十二个进药通道11呈环形等间距分布且各进药通道11之间相互独立,各进药通道11的前端均于呼吸管1位于第二气囊3内侧的部分向外呈90度弯转,其末端开口朝向呼吸管1的外部。各进药通道11的主体部分的轴线,均与呼吸管1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气囊3上设置有十二个排药通道31,所述十二个排药通道31呈环形均匀排布。第二气囊3在充气状态下,各排药通道31由第二气囊3的外壁形成,且由第二气囊3的内侧贯通至其外侧,各排药通道31的两端分别为喇叭口状,该结构由制成第二气囊3的橡胶材料特性决定。
所述十二个排药通道31靠近呼吸管1的一端,分别与十二个进药通道11的末端一一对应且相通,膏状、液体或者粉末状的药物由气压入药通道11后,经过排药通道31到达呼吸道的内壁,拉动呼吸管1可使第一气囊2的外壁与呼吸道的内壁摩擦,将药物均匀涂抹到呼吸道的内壁上,实现对呼吸道内壁的给药。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呼吸管1位于两个气囊之间的外壁上安装摄像头,通过影像技术观察呼吸道内部的状况,对于呼吸道内的具体发病部位实现准确送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整个给药过程,患者可通过呼吸管1正常呼吸,可避免药物被患者吸入至肺部,造成一定的危险及痛苦。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包括呼吸管、第一气囊及第二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为环形结构,第一气囊套在呼吸管一端的外侧壁上,其内侧与呼吸管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第二气囊也套在呼吸管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一气囊的一侧,第二气囊的内侧与呼吸管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成一体;所述呼吸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气囊管,其中一个气囊管的末端伸出呼吸管的外侧,与第一气囊的内部相连通;另一个气囊管的末端也伸出呼吸管的外侧,与第二气囊的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的管壁内部设置有多个进药通道,各进药通道呈环形等间距分布,其末端均于呼吸管位于第二气囊内侧的部分向外弯转,各进药通道末端靠口朝向呼吸管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进药通道的主体部分的轴线,均与呼吸管的轴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的内壁具有两个凹槽,两个气囊管分别位于两个凹槽内,各气囊管靠近末端的外壁与呼吸管的管体固定相连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上设置有多个排药通道,所有排药通道呈环形均匀排布,与多个进药通道的末端一一对应;各排药通道由第二气囊的外壁形成,在第二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各排药通道由第二气囊的内侧贯通至其外侧。
CN201720261716.6U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01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1716.6U CN207401006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1716.6U CN207401006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1006U true CN207401006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321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171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01006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1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1413B2 (ja) 救急呼吸補助装置
CN105854143B (zh) 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型气管插管
KR102423196B1 (ko) 기관 튜브 및 석션 디바이스
CN109731200B (zh) 一种用于全身麻醉的吸入式麻醉机
US11285287B2 (en) Tracheostomy or endotracheal tube adapter for speech
CN204972608U (zh) 一种气管插管
JPH08511976A (ja) マーフィー・アイでエアロゾルが分流、供給される気管内挿入管
CN109481805A (zh) 一种经鼻喉部通气导管
CN207401006U (zh) 一种给呼吸道用药的新型送药装置
US10532171B2 (en) Tracheostomy or endotracheal tube adapter for speech
CN106668997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氧气供应装置
CN203227174U (zh) 内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17612362U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导管
CN209392153U (zh) 一种简易动物麻醉呼吸器
Malhotra Retromolar intubation–a simple alternative to submental intubation
CN210542779U (zh) 一种可同时行雾化和管壁扇喷注药的气管导管套件装置
CN208031629U (zh) 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13077069U (zh) 一种气管插管牙垫
CN206404141U (zh) 一种带吸氧功能的咬口
CN216394991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护理面罩
Davey et al. High frequency venturi jet ventilation: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case report
CN109568754A (zh) 一种辅助呼吸治疗装置
CN215741171U (zh) 一种可同时满足胃镜下吸氧及气体监测的一体化装置
CN211634763U (zh) 一种可定位的支气管导管
CN219963673U (zh) 一种双气囊气管插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