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9832U - 一种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播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99832U CN207399832U CN201721400735.9U CN201721400735U CN207399832U CN 207399832 U CN207399832 U CN 207399832U CN 201721400735 U CN201721400735 U CN 201721400735U CN 207399832 U CN207399832 U CN 207399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ck
- corrugate
- press roll
- fertilizer
- roll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包括机架、起沟器组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所述起沟器组件、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右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起沟器组件用以在行进过程中对田地开垦沟槽;所述施肥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其施肥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起沟器组件和第一压辊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开垦后的沟槽回填形成第一浮土层;所述播种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第一浮土层压实。本实用新型使得种肥分离,防止肥料烧苗;此播种机构建的沟槽,有显著的防风御寒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施肥播种,同时实现保护植株生长点、肥种分离、提高出苗率的播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的发展,机械化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播种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适合气候寒冷、风沙频繁地区建植多年生牧草的播种设备短缺。现有的播种机很难实现种子与肥料垂直分层种植,为种子创造有利萌发的环境,避免风沙及低温对植株侵害。使得肥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且种子的发芽率不高,幼苗成活率低,多年生牧草第二年返青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施肥播种,同时实现肥种分离,显著防风御寒,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幼苗成活率及多年生作物第二年返青率的播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播种机,包括机架、起沟器组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
所述起沟器组件、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右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端;
所述起沟器组件用以在行进过程中对田地开垦沟槽;
所述施肥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其施肥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起沟器组件和第一压辊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开垦后的沟槽回填形成第一浮土层;
所述播种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其播种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之间;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第一浮土层压实。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开沟器组件对田地开沟并将肥料施撒在沟槽槽底,经过第一压辊组件经过带动部分开垦的松土将肥料盖设,在肥料上方形成第一浮土层,然后将种子播在第一浮土层上方,并经过第二压辊组件作用下将种子与第一浮土层压实,使得种子与土壤接触更加致密,另外第二压辊的组件的作用下还会使得部分浮土继续盖设在种子上方形成第二浮土层,且第二浮土层的水平高度低于沟槽两侧松土的水平高度,即保持沟槽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幼苗的防风御寒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起沟器组件包括多个横向并排且间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机架前侧下方的起沟齿,每个所述起沟齿分别通过与之一一对应的连接件与机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起沟齿的上端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至与所述机架下端连接,所述起沟齿用以在机架行走的方向开垦处多条与起沟齿一一对应的沟槽。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多个并排的起沟齿,使得播种机行走的同时开垦处多条并列的沟槽,提高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施肥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起沟器组件的后方,其包括一个横向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端的肥料料斗,其下端横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起沟齿一一对应的肥料出口,且每个肥料出口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施肥管,所述施肥管的下端穿过机架并向下延伸至对应的连接件背部靠近起沟齿的一端,其上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分料装置与对应的肥料出口连接并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成排分布,所述施肥装置用以将肥料施撒在对应的沟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施肥装置将肥料及时的施撒在对应沟槽的槽底,增加肥料的掩埋深度,且减少肥料肥效的流失,而且通过第一分料装置的分料使得肥料的施撒量可控,以便于根据作物的不同调节不同的施肥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辊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施肥装置的后方,其包括多个横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与起沟齿一一对应的第一压辊,多个所述第一压辊成排分布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压辊用以辅助机架移动并将对应的所述起沟齿开垦的浮土部分回填至对应的沟槽内将肥料盖设并形成第一浮土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压辊组件设置多个与起沟齿一一对应的第一压辊,使得播种机运行更加方便且带动部分松土将对应沟槽内的肥料盖设,以便于种子与肥料分层分布,防止烧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播种装置置于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的后侧,其包括一个横向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端的种子料斗,其下端横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起沟齿一一对应的种子出口,且每个种子出口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播种管,所述播种管的下端穿过机架并向下延伸至靠近对应沟槽地表的位置,其上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分料装置与对应的种子出口连接并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成排分布,所述播种装置用以将种子施撒在对应的沟槽内第一浮土层的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播种装置在第二分料装置的作用下均匀的将种子施撒在第一浮土层的上方,或混入到第一浮土层土渣的缝隙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压辊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侧,其包括多个横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与起沟齿一一对应的第二压辊,多个所述第二压辊成排分布且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压辊用以辅助机架移动并将对应的沟槽内的种子和第一浮土层压实,同时使得沟槽的槽底的水平面低于其两侧土垒的水平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个第二压辊使得播种机的移动更加灵活,同时第二压辊分别将其对应的沟槽的第一浮土层和种子压实,并保持沟槽的形态,提高种子后期幼苗的防寒抗冻的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和第二分料装置分别包括一个横向设置且规格一致的壳体和转轴,每个所述壳体的上端分别与其对应的肥料出口或种子出口的外围连接并连通,所述壳体下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施肥管或播种管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所述转轴横向转动设置在对应壳体内,相邻两个转轴分别对向延伸并相互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对应的转轴分别连为一体并相互平行,每个所述壳体与对应转轴贯穿处的同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转轴位于每个开口处分别同轴安装有一个与所述壳体一一对应的叶轮柱,每个叶轮柱的一端位于对应壳体内,另一端从对应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到对应的壳体外,每个所述壳体对应的肥料出口或种子出口分别内延至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并位于对应壳体内叶轮柱的上方,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并通过多个第一轴承座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设置在机架上端的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传动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两根所述转轴分别带动对应的叶轮柱转动并对壳体内的肥料或种子进行分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且分料方便,还能防止物肥料或种子堵在壳体内导致播种或施肥不流畅。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转轴均为正多边形的柱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轴承座内均同轴固定安装有一个轴承,同一根的转轴滑动安装在对应轴承的内圈内,且所述转轴的各棱边分别与对应的轴承的内圈滑动接触,在横向外力作用下,所述转轴能相对于对应的多个第一轴承座横向滑动,用以调节施肥装置或播种装置的排料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转轴设置为正多边形结构使其与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时摩擦力减小,使得轴承座能将转轴进行径向限位,但轴向不限位,便于调节每个叶轮柱伸入到对应壳体内的深度,而叶轮柱伸入到壳体内的深度直接决定着肥料或种子排出的速率和排出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转轴的同一端分别向外延伸,并在其对应端端部分别同轴设置有一个互相对齐且规格一致的齿轮柱,所述机架位于所述齿轮柱的对应侧垂直于两个所述转轴设置有一根传动轴,且在传动轴上间隔并同轴设置有两个规格一致的螺纹齿轮,两个所述螺纹齿轮分别与对应的齿轮柱相互齿合,所述传动轴通过多个第二轴承座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任意一端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带动两个所述转轴同步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互相垂直的齿轮柱和螺旋齿轮齿合传动,使得齿轮柱的横向位置可以调整且不影响二者之间的传动作用,便于调节施肥装置施肥量或是播种装置的播种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燃机和变速箱,所述内燃机的驱动端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对应端传动连接,所述内燃机通过变速箱调速驱动传动轴旋转并带动两个所述转轴同步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变速箱便于调节分料盘的旋转频率,从而实现播种或施肥间距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播种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施肥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播种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传动杆和转轴之间传动连接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起沟齿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座与转轴之间的连接的结构简图。图中:1机架,2起沟器组件,21连接件,22起沟齿,3第一压辊组件,31 第一压辊,4第二压辊组件,41第二压辊,5施肥装置,51肥料料斗,52 肥料出口,53施肥管,6播种装置,61种子料斗,62种子出口,63播种管,7a第一分料装置,7b第二分料装置,71壳体,711开口,72转轴,721齿轮柱,73叶轮柱,74第一轴承座,75传动轴,751螺纹齿轮,76第二轴承座,8驱动装置,81内燃机,82变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播种机,包括机架1、起沟器组件2、施肥装置5、播种装置6、第一压辊组件3和第二压辊组件4;
所述起沟器组件2、第一压辊组件3和第二压辊组件4右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下端;
所述起沟器组件2用以在行进过程中对田地开垦沟槽;
所述施肥装置5设置在机架1上,其施肥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起沟器组件2和第一压辊组件3之间;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3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开垦后的沟槽回填形成第一浮土层;
所述播种装置6设置在机架1上,其播种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第一压辊组件3和第二压辊组件4之间;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4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第一浮土层压实。具体的所述播种的前侧与拖拉机连接,由拖拉机牵引着对天地进行开垦、施肥和播种。
所述起沟器组件2包括多个横向并排且间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机架1前侧下方的起沟齿22,每个所述起沟齿22分别通过与之一一对应的连接件21 与机架1连接,所述连接件21一端与所述起沟齿22的上端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至与所述机架1下端连接,所述起沟齿22用以在机架1行走的方向开垦处多条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沟槽。
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起沟齿22为两个规格一致的直角三角形的铁板沿其任一对应的直角边连接,且其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定角度,所述连接件21对应端与所述起沟齿22位于两铁板直角处连接,所述起沟齿22 远离连接件21的一端靠近拖拉机,本实施例中所述起沟齿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进行耕作,尤其是内蒙古沙性土壤地区,起沟齿开垦土地后迅速会有部分松土依靠自身重力回填到沟槽内将肥料盖住,同时在第二压辊组件压过后将盖设在肥料上的松土压实,并带部分松土继续回填盖设在种子上方,如此第一压辊压过肥料上方后,种子不会与肥料接触,实现种肥分离,防止烧苗,土壤与肥料紧密接触,提高肥料利用率,而第二压辊在继续将余下浮土盖在种子上方并压实,利于种子发芽,节省20%种子;种子生长点处于沟槽内,沟槽起到防风御寒作用,防风级别提高3级。
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施肥装置5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起沟器组件2的后方,其包括一个横向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端的肥料料斗51,其下端横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肥料出口 52,且每个肥料出口52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施肥管53,所述施肥管53 的下端穿过机架1并向下延伸至对应的连接件21背部靠近起沟齿22的一端,其上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分料装置7a与对应的肥料出口52连接并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7a成排分布,所述施肥装置5用以将肥料施撒在对应的沟槽内。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辊组件3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施肥装置5的后方,其包括多个横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第一压辊31,多个所述第一压辊31成排分布且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压辊31用以辅助机架1移动并将对应的所述起沟齿22开垦的浮土部分回填至对应的沟槽内将肥料盖设并形成第一浮土层。
如图3所示,所述播种装置6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3 的后侧,其包括一个横向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端的种子料斗61,其下端横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种子出口62,且每个种子出口62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播种管63,所述播种管63的下端穿过机架1 并向下延伸至靠近对应沟槽地表的位置,其上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分料装置 7b与对应的种子出口62连接并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7b成排分布,所述播种装置6用以将种子施撒在对应的沟槽内第一浮土层的上端。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4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后侧,其包括多个横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第二压辊41,多个所述第二压辊41成排分布且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压辊41用以辅助机架1移动并将对应的沟槽内的种子和第一浮土层压实,同时使得沟槽的槽底的水平面低于其两侧土垒的水平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7a和第二分料装置7b分别包括一个横向设置且规格一致的壳体71和转轴72,每个所述壳体71的上端分别与其对应的肥料出口52或种子出口62的外围连接并连通,所述壳体71下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施肥管53或播种管63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所述转轴72横向转动设置在对应壳体71内,相邻两个转轴72分别对向延伸并相互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7a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7b对应的转轴72 分别连为一体并相互平行,每个所述壳体71与对应转轴72贯穿处的同一侧设有开口711,所述转轴72位于每个开口711处分别同轴安装有一个与所述壳体71一一对应的叶轮柱73,每个叶轮柱73的一端位于对应壳体71内,另一端从对应的开口711处向外延伸到对应的壳体71外,每个所述壳体71 对应的肥料出口52或种子出口62分别内延至对应的所述壳体71内,并位于对应壳体71内叶轮柱73的上方,每个所述转轴72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并通过多个第一轴承座74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两个所述转轴72 分别与设置在机架1上端的驱动装置8的驱动端传动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两根所述转轴72分别带动对应的叶轮柱73转动并对壳体71内的肥料或种子进行分料。
如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转轴72均为正多边形的柱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轴承座74内均同轴固定安装有一个轴承,同一根的转轴72滑动安装在对应轴承的内圈内,且所述转轴72的各棱边分别与对应的轴承的内圈滑动接触,在横向外力作用下,所述转轴72能相对于对应的多个第一轴承座74横向滑动,用以调节施肥装置5或播种装置6的排料量。
如图4所示,两个所述转轴72的同一端分别向外延伸,并在其对应端端部分别同轴设置有一个互相对齐且规格一致的齿轮柱721,所述机架1位于所述齿轮柱721的对应侧垂直于两个所述转轴72设置有一根传动轴75,且在传动轴75上间隔并同轴设置有两个规格一致的螺纹齿轮751,两个所述螺纹齿轮751分别与对应的齿轮柱721相互齿合,所述传动轴75通过多个第二轴承座76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传动轴75的任意一端与驱动装置 8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8驱动传动轴75带动两个所述转轴72同步旋转。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内燃机81和变速箱82,所述内燃机 81的驱动端与所述变速箱82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82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75的对应端传动连接,所述内燃机81通过变速箱82调速驱动传动轴75旋转并带动两个所述转轴72同步运行。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前行时,起沟齿对田地进行开垦起沟,沟槽对植株及植株生长点有防风御寒作用,所开垦沟槽的松土向沟槽两侧堆起,施肥管在紧随起沟器的后方并立马将肥料施在沟槽内,而沟槽两侧的松土也在起沟器经过后会有部分松土掉落到沟槽内将肥料覆盖,覆盖厚度为2-3cm,此时第一压辊经过沟槽将覆盖在肥料上方的松土进行初步夯实,并再次带动沟槽两侧部分的浮土掉落到沟槽内,此时播种管将种子播在沟槽内,种子会与沟槽内的浮土混合或掉入到松土之间的缝隙内,第二压辊经过将种子上方浮土压实,且保证浮土厚度在2-3cm之间,且在第二压辊的作用下,种子上方的土壤的水平高度低于两侧的土垒的水平高度,即第二压辊还保持种子和肥料所在地位置在盖设土壤后仍为一个沟槽,在我国内蒙古等风沙频繁、气候寒冷地区,土垒经收割机械碾压后,将植株生长点覆盖于土层之下,形成了植株生长点的防冻层,利于植株防风御寒和安全过冬;而在初春时,被土层保护的植株生长点能及时复苏,发出嫩芽,保证了多年生植株的返青率。同时,被土层保护的植株生长点提高了抵挡倒春寒气流破坏的能力,因此本装置特别适合在气候寒冷、风沙频繁的北方地区用于建植多年生作物,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实现肥料和种子分层施撒,防止烧苗,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分步压实土壤,提高种子发芽率;开垦的沟槽具有防风御寒功能,提高幼苗成活率及多年生作物第二年返青率,节省20%种子;种子生长点处于沟槽内,沟槽起到防风御寒作用,防风级别提高3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起沟器组件(2)、施肥装置(5)、播种装置(6)、第一压辊组件(3)和第二压辊组件(4);
所述起沟器组件(2)、第一压辊组件(3)和第二压辊组件(4)由前向后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下端;
所述起沟器组件(2)用以在行进过程中对田地开垦沟槽;
所述施肥装置(5)设置在机架(1)上,其施肥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起沟器组件(2)和第一压辊组件(3)之间;
所述第一压辊组件(3)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开垦后的沟槽回填形成第一浮土层;
所述播种装置(6)设置在机架(1)上,其播种口向下延伸至靠近田地地表的位置,并位于第一压辊组件(3)和第二压辊组件(4)之间;
所述第二压辊组件(4)用以辅助整个播种机行走,并将第一浮土层压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沟器组件(2)包括多个横向并排且间隔均匀的分布于所述机架(1)下端前侧的起沟齿(22),每个所述起沟齿(22)分别通过与之一一对应的连接件(21)与机架(1)连接,所述连接件(21)一端与所述起沟齿(22)的上端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至与所述机架(1)下端连接,所述起沟齿(22)用以在机架(1)行走的方向开垦出多条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装置(5)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起沟器组件(2)的后方,其包括一个横向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端的肥料料斗(51),其下端横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肥料出口(52),且每个肥料出口(52)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施肥管(53),所述施肥管(53)的下端穿过机架(1) 并向下延伸至对应的连接件(21)背部靠近起沟齿(22)的一端,其上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分料装置(7a)与对应的肥料出口(52)连接并连通,所述施肥管(53)的下端构成所述施肥装置(5)的施肥口,所述施肥装置(5)用以将肥料施撒在对应的沟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3)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施肥装置(5)的后方,其包括多个横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第一压辊(31),多个所述第一压辊(31)成排分布且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压辊(31)用以辅助机架(1)移动并将对应的所述起沟齿(22)开垦的浮土部分回填至对应的沟槽内盖住肥料并形成第一浮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装置(6)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压辊组件(3)的后方,其包括一个横向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端的种子料斗(61),其下端横向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多个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种子出口(62),且每个种子出口(62)分别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播种管(63),所述播种管(63)的下端构成所述播种装置(6)播种口,其上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分料装置(7b)与对应的种子出口(62)连接并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7b)成排分布,所述播种装置(6)用以将种子施撒在对应的沟槽内第一浮土层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4)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后侧,其包括多个横向间隔均匀设置且与起沟齿(22)一一对应的第二压辊(41),多个所述第二压辊(41)成排分布且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压辊(41)用以辅助机架(1)移动,并将对应的沟槽内的种子和第一浮土层压实,同时使得沟槽的槽底的水平面低于其两侧土垒的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7a)和第二分料装置(7b)分别包括一个横向设置且规格一致的壳体(71) 和转轴(72),每个所述壳体(71)的上端分别与其对应的肥料出口(52)或种子出口(62)的连接并连通,所述壳体(71)下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施肥管(53)或播种管(63)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所述转轴(72)横向转动设置在对应壳体(71)内,相邻两个转轴(72)分别对向延伸并相互连接,以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分料装置(7a)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料装置(7b)对应的转轴(72)分别同轴连为一体,每个所述壳体(71)与对应转轴(72)贯穿处的同一侧设有开口(711),所述转轴(72)对应每个开口(711)的位置处分别同轴安装有一个与所述壳体(71)一一对应的叶轮柱(73),每个叶轮柱(73)的一端位于对应壳体(71)内,另一端从对应的开口(711)处向外延伸到对应的壳体(71)外,每个所述壳体(71)对应的肥料出口(52)或种子出口(62)分别内延至对应的所述壳体(71)内,并位于对应壳体(71)内叶轮柱(73)的上方,每个所述转轴(7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座(74)横向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转轴(72)分别与设置在机架(1)上端的驱动装置(8)的驱动端传动连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两根所述转轴(72)分别带动对应的叶轮柱(73)转动并对壳体(71)内的肥料或种子进行分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轴(72)均为正多边形的柱状结构,每个所述第一轴承座(74)内均同轴固定安装有一个轴承,同一根的转轴(72)滑动安装在对应轴承的内圈内,且所述转轴(72)的各棱边分别与对应的轴承的内圈滑动接触,在横向外力作用下,所述转轴(72)能相对于对应的多个第一轴承座(74)横向滑动,用以调节施肥装置(5)或播种装置(6)的排料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轴(72)的同一端分别向外延伸,并在其对应端端部分别同轴设置有一个互相对齐且规格一致的齿轮柱(721),所述机架(1)位于所述齿轮柱(721)的对应侧垂直于两个所述转轴(72)设置有一根传动轴(75),且在传动轴(75)上间隔并同轴设置有两个规格一致的螺纹齿轮(751),两个所述螺纹齿轮(751)分别与对应的齿轮柱(721)相互齿合,所述传动轴(75)通过多个第二轴承座(76)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传动轴(75)的任意一端与驱动装置(8)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8)驱动传动轴(75)带动两个所述转轴(72)同步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内燃机(81)和变速箱(82),所述内燃机(81)的驱动端与所述变速箱(82)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82)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75)的对应端传动连接,所述内燃机(81)通过变速箱(82)调速驱动传动轴(75)旋转并带动两个所述转轴(72)同步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00735.9U CN207399832U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一种播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00735.9U CN207399832U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一种播种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99832U true CN207399832U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40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00735.9U Active CN207399832U (zh) | 2017-10-26 | 2017-10-26 | 一种播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9983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7626A (zh) * | 2017-10-26 | 2018-02-09 | 内蒙古绿田园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播种机 |
CN110419301A (zh) * | 2019-09-03 | 2019-11-08 | 贵州理工学院 | 多功能自动化穴盘播种机 |
CN112154749A (zh) * | 2020-10-09 | 2021-01-01 | 中国农业大学 | 免耕播种机前后同步转向主动对行及姿态调整装置 |
-
2017
- 2017-10-26 CN CN201721400735.9U patent/CN2073998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7626A (zh) * | 2017-10-26 | 2018-02-09 | 内蒙古绿田园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播种机 |
CN110419301A (zh) * | 2019-09-03 | 2019-11-08 | 贵州理工学院 | 多功能自动化穴盘播种机 |
CN110419301B (zh) * | 2019-09-03 | 2021-11-23 | 贵州理工学院 | 多功能自动化穴盘播种机 |
CN112154749A (zh) * | 2020-10-09 | 2021-01-01 | 中国农业大学 | 免耕播种机前后同步转向主动对行及姿态调整装置 |
CN112154749B (zh) * | 2020-10-09 | 2021-08-03 | 中国农业大学 | 免耕播种机前后同步转向主动对行及姿态调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40037B (zh) | 超窄行旋耕施肥一体式小麦高产播种机 | |
CN207665436U (zh) | 一种整地深松分层施肥撒播联合作业机 | |
CN108718564B (zh) | 一种农业机械播种机 | |
CN203261705U (zh) | 马铃薯铺膜种植机 | |
CN102687611A (zh) | 小麦旋耕施肥播种机 | |
CN207151149U (zh) | 一种蚕豆覆膜穴播机 | |
CN207399832U (zh) | 一种播种机 | |
CN205249765U (zh) | 一种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种机 | |
CN105284245B (zh) | 一种可调式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种机 | |
CN107667626A (zh) | 一种播种机 | |
CN207070609U (zh) | 基于苗种种植可调节深度的开沟装置 | |
CN203691912U (zh) | 一种玉米地膜垄铺侧种播种机 | |
CN211240717U (zh) | 一种黄草乌种植覆土装置 | |
CN202354056U (zh) | 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 |
CN201479558U (zh) | 旋耕施肥播种多用机 | |
CN118303164A (zh) | 一种花生高产施肥装置及栽培方法 | |
CN103583119B (zh) | 一种坑带式蓖麻种肥分播穴播机 | |
CN114916270B (zh) | 一种集成式水稻直播多功能机及遥控式水稻直播机 | |
CN114451105B (zh) | 一种农作物种子与肥料分离同步播种机 | |
CN202565719U (zh) | 双垄开沟全覆膜施肥精量播种机 | |
CN207783506U (zh) | 一种采用圆盘播种机构的水稻幼苗旱直施肥穴播机 | |
CN210986994U (zh) | 一种分层施肥式马铃薯播种机 | |
CN104704975A (zh) | 烟草施肥起垄刨埯一体机 | |
CN214708591U (zh) | 旋耕覆膜覆土播种机 | |
CN210840634U (zh) | 一种绿豆播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