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8884U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8884U
CN207398884U CN201721480840.8U CN201721480840U CN207398884U CN 207398884 U CN207398884 U CN 207398884U CN 201721480840 U CN201721480840 U CN 201721480840U CN 207398884 U CN207398884 U CN 207398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unit
unit
interfac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08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08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8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8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8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电源,包括控制模组、电池储能模组及第一接口。控制模组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与电流源,第一控制单元包括与电流源电性连接的第一检测端。电池储能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与子控制电路,子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极端与第二电极端分别电性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第二检测端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端,检测电阻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端与第二电极端。第一接口电性连接控制模组与所述电池储能模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自所述第一检测端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由于加载第一检测电流而具有的第一感测电压,并且依据第一感测电压判断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从而确定自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调整输出充电电流大小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便携式移动电子装置中大多选择可重复充电的充电电池作为其驱动源。那么,能够为电子装置提供驱动源的移动电源应运而生。然而,目前的移动电源的存储能力单一并且仅能够输出一种充电电流,也即是移动电源无法调整存储能力也无法在调整存储能力后对应地调节输出的充电电流,由此导致移动电源的充电效率较低,从而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效率较高的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电源,包括控制模组、电池储能模组以及第一接口。控制模组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单元与电流源,第一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电流源电性连接的第一检测端,所述电流源输出第一检测电流。电池储能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与子控制电路,所述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二检测端以及检测电阻,所述第一电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检测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端,所述检测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端,所述检测电阻加载所述第一检测电流而具有第一感测电压。第一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用于输出电池储能模组存储的电流。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自所述第一检测端检测第一感测电压,并且依据所述第一感测电压判断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确定自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
较佳地,当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越大,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大;当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越小,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小。
较佳地,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电池单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控制模组封装为一体,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元相互并联,每个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互并联。
较佳地,所述第二电池电源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池单元连接并且并联至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时,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增加,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相应增大;当所述第二电池单元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拆卸分离时,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减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相应减小。
较佳地,当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元相互并联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互并联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中对应的所述检测电阻均相互并联。
较佳地,所述电池与所述子控制电路沿着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均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较佳地,所述第一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接收外部提供的电源信号并且传输至所述电池储能模组,所述第二接口为微型USB接口。
较佳地,所述电池储能模组中的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电路结构相同。
较佳地,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或者铅酸电池。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单元依据第一检测端获得第一感测电压即可获取到并联的第一检测电阻的数量,进而第一控制单元即可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从而达到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移动电源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有效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移动电源的电路框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控制单元、电流源以及检测电阻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为移动电源的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电源10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模组11与电池储能模组13,电池储能模组13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每一电池单元均能接收外部提供的电流存储为电能并且将所储存的电能转化为电压、电流提供给其他电子装置。控制模组11用于根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控制电池储能模组13所能够提供的电流的大小。
具体地,控制模组11包括第一接口111、第二接口112、第一控制单元113、电流源114、第一检测端IS1、第一电源端VBAT以及第二电源端GND。
其中,第一接口111电性连接至第二电源端GND与第一电源端VBAT,并且第一接口111也与第一控制单元113电性连接,同时,第二接口112亦电性连接至第一电源端VBAT以及第二电源端GND。第一电源端VBAT以及第二电源端GND相互配合用于接收或者输出电源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端VBAT为正向电压端,第二电源端GND为接地端。第二接口112用于接收外部提供的电流并传输至第一电源端VBAT以及第二电源端GND,即外部供电装置提供的电流通过第二接口112可传输至第一电源端VBAT以及第二电源端GND作为电能存储在电池单元。所述第一接口111用于将储存于电池单元中的电能通过第一电源端VBAT以及第二电源端GND以电流与电压的方式输出给外部的电子设备。也即是第二接口112作为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第一接口111作为电源输出接口。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11为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第二接口112为微型USB接口(Micro USB接口)。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2为图1所示第一控制单元113、电流源114以及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中检测电阻Rs的电路原理图。,第一控制单元113包括驱动使能端VCC、参考电压端VSS以及控制检测端Vsence,其中,驱动使能端VCC电性连接第一电源端VBAT,用于接收电源信号以驱动第一控制单元113正常工作;参考电压端VSS接地。
控制检测端Vsence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端IS1以及电流源114。第一控制单元113通过控制检测端Vsence以及第一检测端IS1感测电池储能模组13中电池单元的数量,并且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控制电池储能模组13所能够提供的电流的大小。电流源114用于提供第一检测电流I。
电池储能模组13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若干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本实施例中,电池储能模组13包括三个电池单元,其中,一个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两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当然,可变更地,电池储能模组13也可以包括两个电池单元,且分别为一个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一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
其中,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2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每一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均相互并联。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是指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2具有相同的电路元件,并且电路原件的参数及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完全相同。
现在以第一电池单元BAT1为例具体说明电池单元的电路结构。
第一电池单元BAT1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电池131与子控制电路132。所述电池131与子控制电路132沿着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并列设置,其中,电池131的长度方向也平行于第一方向X。
电池131包括正极131a与负极131b。电池131为可充电的充电电池,例如锂电池或者铅酸电池。
子控制电路132包括第一电极端1321、第二电极端1322、第二检测端IS2以及检测电阻Rs。
第一电极端1321电性连接电池131的正极131a以及控制模组11中的第一电源端VBAT,第二电极端1322电性连接所述电池131的负极131b以及控制模组11中的第二电源端GND,第二检测端IS2电性连接第一检测端IS1,检测电阻Rs电性连接第二检测端IS2与第二电极端1322之间。其中,检测电阻Rs由于加载第一检测电流I而具有相应的第一感测电压,检测电阻Rs的电阻值也表示为Rs。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池单元BAT2的数量为二,因此,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之间均相互并联,也即是第一电池单元BAT1中的第一电极端1321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中的第一电极端1321均相互电性连接,并且一同电性连接至控制模组11的第一电源端VBAT;第一电池单元BAT1中的第二电极端1322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中的第二电极端1322均相互电性连接,并且一同电性连接至控制模组11的第二电源端GND;第一电池单元BAT1中的第二检测端IS2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中的第二检测端IS2均相互电性连接,并且一同电性连接至控制模组11的第一检测端IS1。
较佳地,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第二电池单元BAT2均沿着第二方向Y并列设置,也即是第二电池单元BAT2是沿着第二方向Y与第一电池单元BAT1固定并且相互电性连接的。其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
如图2所示,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中的检测电阻Rs均相互并联,并且并联于第一检测端IS1(电流源114)与参考电压端VSS(或第二电极端1322)之间。若电池储能模组13中包括n个相互并联的电池单元,由此,并联于第一检测端IS1与参考电压端VSS之间的检测电阻Rs的数量也是n。依据电阻并联的计算公式可知,第一检测端IS1与参考电压端VSS之间的电阻为Rs/n,那么,并联的n个检测电阻Rs两端加载的第一感测电压为Rs*I/n,也即是第一检测端IS1相对于参考电压端VSS具有的电压为Rs*I/n。当然,第一检测端IS1相对于参考电压端VSS具有的电压也可以理解为电流源分配至每个电池单元的电流为I/n,那么并联的n个检测电阻Rs两端加载的第一感测电压为Rs*I/n。由于检测电阻Rs与电流源114提供的第一检测电流I为预先设定,那么,第一控制单元113依据第一检测端IS1获得第一感测电压即可获取到并联的第一检测电阻Rs的数量,也即是获得电池单元的具体数值n,进而第一控制单元113即可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其中,n为自然数,当n越大,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大,反之,当n越小,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小。
较佳地,第一电池单元BAT1与控制模组11是一体封装的,而每个第二电池单元BAT2是单独封装的,因此,第二电池单元BAT2可以依据需要与第一电单元BAT1并联并且电性连接,也可以与第一电单元BAT1分离出来,从而达到依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第二电池单元BAT2的数量,也即是第二电池单元BAT2可拆卸地与第一电池单元BAT1连接,从而达到可以依据需要改变电池储能模组13中电池单元的数量。当第二电池单元BAT2连接并且并联至所述第一电池单元BAT1时,电池单元的数量增加1,对应地,第一控制单元113控制所述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相应增加;当第二电池单元BAT2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BAT1拆卸分离时,电池单元的数量减少1,对应地,第一控制单元113控制所述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相应减小。
下面结合图1-2,具体说明移动电源10的工作过程。
当移动电源10的第一接口111与待充电的电子设备(图未示)电性连接并且准备为其充电时,第一控制单元113依据第一检测端IS1获得第一感测电压即可获取到并联的第一检测电阻Rs的数量,也即是获得电池单元的具体数值,进而第一控制单元113即可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具体地,当电池单元的数量越大,第一控制单元113控制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大,反之,当电池单元的数量越小,第一控制单元113控制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小,从而达到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移动电源10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进而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时间。本实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13通过分析第一感测电压即可获知电池单元的数量为3。
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控制单元113依据第一检测端IS1获得第一感测电压即可获取到并联的第一检测电阻Rs的数量,也即是获得n的具体数值,进而第一控制单元113即可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第一接口111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从而达到依据电池单元的数量来调整移动电源10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进而提高充电效率,减少充电时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组,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与电流源,第一控制单元包括与所述电流源电性连接的第一检测端,所述电流源输出第一检测电流;
电池储能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每一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个电池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子控制电路,所述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二检测端及检测电阻,所述第一电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检测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端,所述检测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端,所述检测电阻加载所述第一检测电流而具有第一感测电压;及
第一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用于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存储的电能转化为电流,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自所述第一检测端检测所述第一感测电压,并且依据所述第一感测电压判断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及根据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确定自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电流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越大,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大;当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越小,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元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二,且包括一个第一电池单元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控制模组封装为一体,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池电源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并联至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时,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增加,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相应增大;当所述第二电池单元自所述第一电池单元拆卸分离时,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减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接口输出的充电电流相应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每一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互并联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上的检测电阻与每一第二电池单元上的检测电阻均相互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子控制电路沿着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每一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均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接收外部提供的电源信号并且传输至所述电池储能模组,所述第二接口为微型USB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储能模组中的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的电路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或者铅酸电池。
CN201721480840.8U 2017-11-08 2017-11-08 移动电源 Active CN207398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0840.8U CN207398884U (zh) 2017-11-08 2017-11-08 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0840.8U CN207398884U (zh) 2017-11-08 2017-11-08 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8884U true CN207398884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2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0840.8U Active CN207398884U (zh) 2017-11-08 2017-11-08 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8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1012A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终端、充电器和系统
CN105849966A (zh)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及其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4410114B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101272057B (zh) 便携式移动充电电源
CN104505905A (zh) 一种独立充电串联放电的锂电池组
CN104753093A (zh) 充电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07192965A (zh) 一种直流电源老化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202142621U (zh) 采用锂离子电池构成的充电电池
JP2005287289A (ja) 太陽電池式携帯機器用充電器
CN102231516B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以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
CN104767243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和充电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充电系统
CN106300546A (zh)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隔离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
TW201803242A (zh) 具電能回充之電池內阻偵測裝置及其應用方法
CN207398884U (zh) 移动电源
CN201663216U (zh)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电池
CN106549469A (zh) 一种锂电池并联充电串联使用电路结构
CN201608544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
CN205882738U (zh) 一种用于电池组的控制装置
CN204794044U (zh) 一种低功耗镍氢电池过压保护装置
CN207638362U (zh) 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电池组
CN209642357U (zh) 一种基于电阻分压型的锂电池电压监测保护装置
CN206389164U (zh) 一种锂电池并联充电串联使用电路结构
CN206932039U (zh) 一种矿用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TWM341313U (en) Circuit structure of battery set with a plurality of electrode pairs
CN202150694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以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5 43 Universiade Software Town,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5 43 Universiade Software Town,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ortable sour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

Pledgee: Qingdao Chengtou industrial investment (Group) Co.,Ltd.

Pledgo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7001003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