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3343U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Google Patents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93343U CN207393343U CN201721037887.7U CN201721037887U CN207393343U CN 207393343 U CN207393343 U CN 207393343U CN 201721037887 U CN201721037887 U CN 201721037887U CN 207393343 U CN207393343 U CN 2073933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negative pressure
- air
- carburetor body
- diaphrag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化油器本体上部体内设有贯穿化油器本体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可转动以调节进气量的阻风门装置、用于加速空气流动速度的喉管以及可转动以调节混合气量的节气门装置,化油器本体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便于喷油腔内的燃油喷向进气通道内的喷油道,化油器本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油箱向喷油腔内进油的负压调节装置,负压调节装置位于喷油腔的下方。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设置的负压调节装置,使负压弹膜均匀受油浸,防止负压弹膜的油蚀程度不同导致局部受损严重,避免负压弹膜变形时物理性能发生变化,造成的化油器供油不良质量问题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适用于所有通用小型汽油机动力,(如:发电、水泵、微耕机、扫雪机等),尤其适用于电瓶车增程动力发动机。
背景技术
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机械装置,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汽油的雾化,具体是一种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通过机械调试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
常见的化油器都是通过浮子控制进油,但市场上也出现了不采用浮子控制进油的化油器,比如采用负压控制进油的化油器,但因这种化油器进油部件设置在侧部,导致油腔内的燃油受重力倾斜,部分零部件特别是膜片组件浸油不均匀,局部容易变形严重,会造成化油器供油不良等问题的产生,并且受负压的部件长期处在变形状态,会严重降低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化油器的性能。另外因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的开度与化油器的工作性能息息相关,控制精度越高则性能越好,但通常情况下化油器的节气门和阻风门的开度通常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调节,调节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负压实现进油,负压调节装置水平设置在化油器本体的下部,使负压调节装置位于喷油腔一侧的部件均匀受喷油腔内燃油的油浸,避免部件因油蚀程度不同产生局部变形,从而导致的化油器供油不良等问题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本体上部体内设置有贯穿化油器本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可转动以调节进气量的阻风门装置、用于加速空气流动速度的喉管以及可转动以调节混合气量的节气门装置,所述化油器本体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便于喷油腔内的燃油喷向进气通道内的喷油道,所述化油器本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油箱向喷油腔内进油的负压调节装置,所述负压调节装置位于喷油腔的下方。
为了能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进油油路向喷油腔内进油,所述负压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化油器本体下侧面上的上壳体、位于化油器本体与上壳体之间的负压弹膜,所述负压弹膜设置于喷油腔下方以便于负压弹膜受喷油腔内的燃油均匀油浸,所述上壳体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负压弹膜施以大气压力的大气压腔,所述大气压腔位于负压弹膜的下方,所述上壳体上还设有用于连通大气压腔和外部大气压的气压孔;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便于油箱内的燃油进入喷油腔内的进油油路,所述进油油路与喷油腔的相交处为油口,所述喷油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油油路通断的阀针式进油机构,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包括用于封堵或开启油口的阀针以及通过负压弹膜所受负压作用来控制阀针上下移动以封堵或开启油口的摇臂,所述摇臂中部通过旋转轴转动安装在化油器本体上,阀针安装于摇臂的一端,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摇臂另一端下方且位于负压弹膜上的顶针以及设置于摇臂上方的用于复位摇臂的复位弹簧。
为了能减小膜片长期受负压作用所产生的变形,避免造成破裂,所述负压调节装置还包括下壳体、设置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膜片以及固定安装于下壳体下端面上的外盖,所述上壳体的下侧面设有负压腔,所述负压腔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内的负压通道与发动机气缸相连通以使负压腔产生真空负压,所述负压腔内设置有作用于膜片上方的塔形弹簧以便于减小膜片长期受真空负压作用时产生的变形,避免造成破裂。
为了能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油箱向进油油路进油,所述进油油路包括设置于下壳体下端的进油腔、设置于外盖上的用于连通进油腔和油箱的进油接头、设置于下壳体上端且与进油腔相连通的缓冲油腔、设置于下壳体上端面上且与缓冲油腔相连通的第一油孔、设置于下壳体上端面的第二油孔、设置于上壳体下端且位于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上方的用于连通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的油槽、设置于下壳体上端且与第二油孔相连通的储油腔、设置于下壳体上端面且与储油腔相连通的进油孔以及设置于上壳体下端且位于进油孔上方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油口相连通,所述膜片上设有形状、位置分别与油槽和第二油槽相匹配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上设有位于第一油孔上方的用于封堵第一油孔并在膜片受负压时可打开第一油孔使得进油腔与油槽相连通的第一活动瓣膜,所述第二缺口上设有位于进油孔上方的用于封堵进油孔并在膜片受负压时可打开进油孔使得进油孔与第二油槽相连通的第二活动瓣膜。
为了能在膜片受负压时减小活动瓣膜的变形量,延长使用寿命,所述膜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垫片、膜片一以及膜片二,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贯通密封垫片、膜片一和膜片二,所述第一活动瓣膜和第二活动瓣膜设置在膜片二上,所述膜片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膜片二采用不吸油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膜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垫片和膜片三,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贯通密封垫片和膜片三,所述第一活动瓣膜和第二活动瓣膜设置在膜片三上。
为了能根据各种不同的工况提供不同的混合气量,所述喷油腔内设置有高速进油量孔和怠速进油孔,所述高速进油量孔通过喷油道与设于进气通道内的主喷嘴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内设有节气门混合气室,所述节气门装置设置于节气门混合气室内,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位于进气通道旁侧的怠速空气通道,所述怠速空气通道贯穿化油器本体,所述怠速空气通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气混合腔和过渡混合气室,所述过渡混合气室通过开设在节气门混合室孔壁的若干个过渡小孔与节气门混合室相连通,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还设有与油气混合腔相交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怠速油量孔,所述怠速油量孔通过设置于化油器本体内的孔道与怠速进油孔相连通使得怠速时喷油腔内的燃油能通过怠速油量孔进入油气混合腔,所述过渡混合气室的外侧设有通向外界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堵片。
为了能调节怠速时的混合进气量,所述怠速空气通道内还设有位于过渡混合气室后侧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通过设于节气门混合室孔壁的锥状孔与节气门混合室相连通,所述锥状孔设于节气门后侧,所述调节孔还侧向延伸有垂直于怠速空气通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可沿安装孔轴向移动的怠速调节螺钉,所述怠速调节螺钉的下部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怠速调节螺钉的末端形状与锥状孔形状相适应。
为了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阻风门的转动,所述阻风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气通道内的阻风门轴以及固设于阻风门轴上的阻风门,所述阻风门轴的上端伸出化油器本体外且安装有阻风门轴摇臂,所述阻风门轴摇臂上设有用于插入步进电机轴的阻风电机插槽,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化油器本体上部前侧两端的用于安装阻风门步进电机的第一安装柱。
为了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节气门的转动,所述节气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气通道内的节气门轴以及固设于节气门轴上的节气门,所述节气门轴的上端伸出化油器本体外且安装有节气门轴摇臂,所述节气门轴摇臂上设有用于插入步进电机轴的节气电机插槽,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有一个用于限制节气门轴摇臂旋转角度的限位螺钉,所述化油器本体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化油器本体上部后侧两端的用于安装节气门步进电机的第二安装柱。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将负压调节装置设置在化油器本体的下部,使喷油腔内的燃油水平分布,负压弹膜得以均匀受油浸,防止负压弹膜的油蚀程度不同导致局部受损严重,避免负压弹膜变形导致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造成的化油器供油不良质量问题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步进电机控制阻风门开度,对发动机启动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自动调节阻风门开度,使发动机在启动时获得较浓的混合气以满足启动要求;采用步进电机控制节气门开度,这样发动机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使用负载的大小进行精确控制节气门的开度,即精确调节进入发动机混合气进气量,满足不同负载工况下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有活动瓣膜的膜片,以便于膜片上下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产生的压力差能带动活动瓣膜活动,实现膜片不受负压时活动瓣膜封堵外壳体燃油的流动,膜片受负压时,活动膜瓣打开,外壳体的燃油顺利流动到内壳体进而流到进油油路内,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塔形弹簧,能在膜片受负压时减小膜片的变形量,避免造成破裂,延长膜片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膜片采用密封垫片、上膜片和下膜片三层结构,活动瓣膜设置在最下层,能在膜片受负压时减小活动瓣膜的变形量,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瓣膜采用高分子玻璃纤维材料,浸油不变形,进一步延长了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压弹膜配合阀针式进油机构,通过负压弹膜上下侧所受压力差来带动负压弹膜移动,进而顶触在摇臂上,带动阀针上移打开油口,完成进油,从而避免浮子控制进油的化油器会遇到的因路途颠簸导致的进油漏油现象,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同时也避免了因漏油易造成的安全隐患;
(6)本实用新型设置怠速空气通道、主喷嘴,配合高速进油量孔和怠速进油孔,可根据情况调节喷油量,在不同工况下提供不同的供油量,确保发动机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图1中的阻风门装置和节气门装置进行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图1中的负压装置进行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7是对图5进行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化油器本体;1-1-第一安装柱;1-2-第二安装柱;1-3-喷油腔;1-4-高速进油量孔;1-5-怠速进油孔;1-6-进气通道;1-6-1-节气门混合气室;1-7-怠速空气通道;1-7-1-过渡混合气室;1-7-2-调节孔;1-7-3-油气混合腔;1-7-4-过渡小孔;1-8-主喷嘴;1-9-负压通道;1-10-喉管;1-11-怠速油量孔;2-负压调节装置;2-1-负压弹膜;2-1-1-顶针;2-2-上壳体;2-2-1-负压腔;2-2-2-负压孔;2-2-3-油槽;2-2-4-塔形弹簧;2-2-5-第二油槽;2-2-6-大气压腔;2-2-7-气压孔;2-3-膜片;2-3-1-第一活动瓣膜;2-3-2-第一缺口;2-3-3-第二活动瓣膜;2-3-4-第二缺口;2-3-5-密封垫片;2-3-6-膜片一;2-3-7-膜片二;2-3-8-膜片三;2-4-下壳体;2-4-1-进油腔;2-4-2-进油孔;2-4-3-储油腔;2-4-4-第二油孔;2-4-5-第一油孔;2-4-6-缓冲油腔;2-5-外盖;2-5-1-进油接头;3-节气门装置;3-1-节气门轴;3-2-节气门;3-3-节气门轴摇臂;3-4-节气电机插槽;4-阻风门装置;4-1-阻风门轴;4-2-阻风门;4-3-阻风门轴摇臂;4-4-阻风电机插槽;5-限位螺钉;6-堵片;7-怠速调节螺钉;8-阀针式进油机构;8-1-摇臂;8-2-阀针;8-3-复位弹簧;8-4-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1,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部体内设置有贯穿化油器本体1的进气通道1-6,所述进气通道1-6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可转动以调节进气量的阻风门装置4、用于加速空气流动速度的喉管1-10以及可转动以调节混合气量的节气门装置3,所述化油器本体1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1-3,化油器本体1内设有便于喷油腔1-3内的燃油喷向进气通道1-6内的喷油道,所述化油器本体1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油箱向喷油腔1-3内进油的负压调节装置2,所述负压调节装置2位于喷油腔1-3的下方。
为了能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进油油路向喷油腔内进油,所述负压调节装置2包括安装在化油器本体1下侧面上的上壳体2-2、位于化油器本体1与上壳体2-2之间的负压弹膜2-1,所述负压弹膜2-1设置于喷油腔1-3下方以便于负压弹膜2-1受喷油腔1-3内的燃油均匀油浸,所述上壳体2-2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负压弹膜2-1施以大气压力的大气压腔2-2-6,所述大气压腔2-2-6位于负压弹膜2-1的下方,所述上壳体2-2上还设有用于连通大气压腔2-2-6和外部大气压的气压孔2-2-7;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便于油箱内的燃油进入喷油腔1-3内的进油油路,所述进油油路与喷油腔1-3的相交处为油口,所述喷油腔1-3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油油路通断的阀针式进油机构8,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8包括用于封堵或开启油口的阀针8-2以及通过负压弹膜2-1所受负压作用来控制阀针8-2上下移动以封堵或开启油口的摇臂8-1,所述摇臂8-1中部通过旋转轴8-4转动安装在化油器本体1上,阀针8-2安装于摇臂8-1的一端,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8还包括设置于摇臂8-1另一端下方且位于负压弹膜2-1上的顶针2-1-1以及设置于摇臂8-1上方的用于复位摇臂8-1的复位弹簧8-3。
为了能减小膜片长期受负压作用所产生的变形,避免造成破裂,所述负压调节装置2还包括下壳体2-4、设置于上壳体2-2和下壳体2-4之间的膜片2-3以及固定安装于下壳体2-4下端面上的外盖2-5,所述上壳体2-2的下侧面设有负压腔2-2-1,所述负压腔2-2-1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1内的负压通道1-9与发动机气缸相连通以使负压腔2-2-1产生真空负压,所述负压腔2-2-1内设置有作用于膜片2-3上方的塔形弹簧2-2-4以便于减小膜片2-3长期受真空负压作用时产生的变形。
为了能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油箱向进油油路进油,所述进油油路包括设置于下壳体2-4下端的进油腔2-4-1、设置于外盖2-5上的用于连通进油腔2-4-1和油箱的进油接头2-5-1、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且与进油腔2-4-1相连通的缓冲油腔2-4-6、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面上且与缓冲油腔2-4-6相连通的第一油孔2-4-5、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面的第二油孔2-4-4、设置于上壳体2-2下端且位于第一油孔2-4-5和第二油孔2-4-4上方的用于连通第一油孔2-4-5和第二油孔2-4-4的油槽2-2-3、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且与第二油孔2-4-4相连通的储油腔2-4-3、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面且与储油腔2-4-3相连通的进油孔2-4-2以及设置于上壳体2-2下端且位于进油孔2-4-2上方的第二油槽2-2-5,所述第二油槽2-2-5与油口相连通,所述膜片2-3上设有形状、位置分别与油槽2-2-3和第二油槽2-2-5相匹配的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3-4,所述第一缺口上设有位于第一油孔上方的用于封堵第一油孔并在膜片受负压时可打开第一油孔使得进油腔2-4-1与油槽2-2-3相连通的第一活动瓣膜2-3-1,所述第二缺口2-3-4上设有位于进油孔2-4-2上方的用于封堵进油孔2-4-2并在膜片2-3受负压时可打开进油孔2-4-2使得进油孔2-4-2与第二油槽2-2-5相连通的第二活动瓣膜2-3-3。
为了能在膜片受负压时减小活动瓣膜的变形量,延长使用寿命,所述膜片2-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垫片2-3-5、膜片一2-3-6以及膜片二2-3-7,所述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3-4)贯通密封垫片2-3-5、膜片一2-3-6和膜片二2-3-7,所述第一活动瓣膜2-3-1和第二活动瓣膜2-3-3设置在膜片二2-3-7上,所述膜片一2-3-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采用夹布橡胶,所述膜片二2-3-7采用不吸油材料制成,浸油时不变形,例如可采用高分子玻璃纤维。
为了能根据各种不同的工况提供不同的混合气量,所述喷油腔1-3内设置有高速进油量孔1-4和怠速进油孔1-5,所述高速进油量孔1-4通过喷油道与设于进气通道内的主喷嘴1-8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1-6内设有节气门混合气室1-6-1,所述节气门装置3设置于节气门混合气室1-6-1内,所述化油器本体1内设有位于进气通道1-6旁侧且与进气通道1-6平行的怠速空气通道1-7,所述怠速空气通道1-7贯穿化油器本体1,所述怠速空气通道1-7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气混合腔1-7-3和过渡混合气室1-7-1,所述过渡混合气室1-7-1通过开设在节气门混合气室1-6-1孔壁的若干个过渡小孔1-7-4与气门混合气室1-6-1相连通,所述化油器本体1内还设有与油气混合腔1-7-3相交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怠速油量孔1-11,所述怠速油量孔1-11通过设置于化油器本体1内的孔道与怠速进油孔1-5相连通使得怠速时喷油腔1-3内的燃油能通过怠速油量孔1-11进入油气混合腔1-7-3,所述过渡混合气室1-7-1的外侧设有通向外界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堵片6。
为了能调节怠速时的混合进气量,所述怠速空气通道1-7内还设有位于过渡混合气室1-7-1后侧的调节孔1-7-2,所述调节孔1-7-2通过设于进气通道1-6孔壁的锥状孔与进气通道1-6相连通,所述锥状孔设于节气门3后侧,所述调节孔1-7-2还侧向延伸有垂直于怠速空气通道1-7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可沿安装孔轴向移动的怠速调节螺钉7,所述怠速调节螺钉7的下部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怠速调节螺钉7的末端形状与锥状孔形状相适应。
为了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阻风门的转动,所述阻风门装置4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气通道1-6内的阻风门轴4-1以及固设于阻风门轴4-1上的阻风门4-2,所述阻风门轴4-1的上端伸出化油器本体1外且安装有阻风门轴摇臂4-3,所述阻风门轴摇臂4-3上设有用于插入步进电机轴的阻风电机插槽4-4,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化油器本体1上部前侧两端的用于安装阻风门步进电机的第一安装柱1-1。
为了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节气门的转动,所述节气门装置3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气通道1-6内的节气门轴3-1以及固设于节气门轴3-1上的节气门3-2,所述节气门轴3-1的上端伸出化油器本体1外且安装有节气门轴摇臂3-3,所述节气门轴摇臂3-3上设有用于插入步进电机轴的节气电机插槽3-4,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有一个用于限制节气门轴摇臂3-3旋转角度的限位螺钉5,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化油器本体1上部后侧两端的用于安装节气门步进电机的第二安装柱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发动机工作时,燃油由进油接头2-5-1到进油腔2-4-1,进气通道1-6内空气流动速度加快,经负压通道1-9抽吸负压腔2-2-1内的空气,使负压腔2-2-1产生低于膜片2-3另一侧的压强,膜片2-3在负压的作用下向负压腔2-2-1方向移动,因储油腔2-4-3与第二油孔2-4-4相连通,油槽2-2-3内的空气也被抽吸,使得压在第一油孔2-4-5上的第一活动瓣膜2-3-1被打开,燃油经第一油孔2-4-5→油槽2-2-3→第二油孔2-4-4→储油腔2-4-3→进油孔2-4-2→第二油槽2-2-5流至油口;此时阀针8-2将油口封堵,当喷油腔1-3内燃油被喷射出去,油腔内压强降低,而负压弹膜2-1下方的气压经气压孔与外界相通从而保持与大气压相同,与负压弹膜2-1的上方产生压力差,使负压弹膜2-1向上移动,带动顶针2-1-1顶触在摇臂8-1上将摇臂8-1一端向上压,摇臂8-1另一端则带动阀针8-2向下移动,使油口打开,燃油流到喷油腔1-3内。
发动机启动时,阻风门关闭或者开度较小,进气通道1-6内的油气浓度较大,保证了发动机启动的高浓度油气的要求,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喷油腔1-3内的燃油从主喷嘴1-8喷出,空气经进气通道1-6的喉口,流动速度加快,将喷出的燃油分散成油气混合雾,最终流进发动机内进行燃烧;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喷油腔1-3内的燃油经怠速进油孔1-5→怠速油量孔1-11→怠速空气通道1-7从过渡混合气室1-7-1喷出,进气通道1-6的空气经过喉管,流动速度加快,将喷出的燃油分散成油气混合雾,最终流进发动机内进行燃烧,当发动机需要更低的运转速度时,可以将阻风门4-2、节气门3-2关闭,较少的燃油从过渡混合气室1-7-1喷出,提供较少的油气混合雾。
实施例二:
如图8、图9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膜片2-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垫片2-3-5和膜片三2-3-8,所述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3-4贯通密封垫片2-3-5和膜片三2-3-8,所述第一活动瓣膜2-3-1和第二活动瓣膜2-3-3设置在膜片三2-3-8上。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节气门3-2采用步进电机进行控制,阻风门4-2采用与节气门轴摇臂3-3连接的扭簧自动控制。节气门3-2全开时,阻风门4-2也全开。反之节气门3-2关闭或开度较小,阻风门4-2也关闭或开度较小。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节气门3-2采用步进电机进行控制,阻风门4-2采用自动回位扭簧控制,同时在阻风门轴摇臂4-3上安装有带拉线座可以手动控制阻风门4-2开度的大小。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包括化油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部体内设置有贯穿化油器本体(1)的进气通道(1-6),所述进气通道(1-6)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有可转动以调节进气量的阻风门装置(4)、用于加速空气流动速度的喉管(1-10)以及可转动以调节混合气量的节气门装置(3),所述化油器本体(1)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储存燃油的喷油腔(1-3),化油器本体(1)内设有便于喷油腔(1-3)内的燃油喷向进气通道(1-6)内的喷油道,所述化油器本体(1)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油箱向喷油腔(1-3)内进油的负压调节装置(2),所述负压调节装置(2)位于喷油腔(1-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2)包括安装在化油器本体(1)下侧面上的上壳体(2-2)、位于化油器本体(1)与上壳体(2-2)之间的负压弹膜(2-1),所述负压弹膜(2-1)设置于喷油腔(1-3)下方以便于负压弹膜(2-1)受喷油腔(1-3)内的燃油均匀油浸,所述上壳体(2-2)的上侧面设置有用于对负压弹膜(2-1)施以大气压力的大气压腔(2-2-6),所述大气压腔(2-2-6)位于负压弹膜(2-1)的下方,所述上壳体(2-2)上还设有用于连通大气压腔(2-2-6)和外部大气压的气压孔(2-2-7);
所述化油器本体内设有便于油箱内的燃油进入喷油腔(1-3)内的进油油路,所述进油油路与喷油腔(1-3)的相交处为油口,所述喷油腔(1-3)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油油路通断的阀针式进油机构(8),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8)包括用于封堵或开启油口的阀针(8-2)以及通过负压弹膜(2-1)所受负压作用来控制阀针(8-2)上下移动以封堵或开启油口的摇臂(8-1),所述摇臂(8-1)中部通过旋转轴(8-4)转动安装在化油器本体(1)上,阀针(8-2)安装于摇臂(8-1)的一端,所述阀针式进油机构(8)还包括设置于摇臂(8-1)另一端下方且位于负压弹膜(2-1)上的顶针(2-1-1)以及设置于摇臂(8-1)上方的用于复位摇臂(8-1)的复位弹簧(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装置(2)还包括下壳体(2-4)、设置于上壳体(2-2)和下壳体(2-4)之间的膜片(2-3)以及固定安装于下壳体(2-4)下端面上的外盖(2-5),所述上壳体(2-2)的下侧面设有负压腔(2-2-1),所述负压腔(2-2-1)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1)内的负压通道(1-9)与发动机气缸相连通以使负压腔(2-2-1) 产生真空负压,所述负压腔(2-2-1)内设置有作用于膜片(2-3)上方的塔形弹簧(2-2-4)以便于减小膜片(2-3)长期受真空负压作用时产生的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油路包括设置于下壳体(2-4)下端的进油腔(2-4-1)、设置于外盖(2-5)上的用于连通进油腔(2-4-1)和油箱的进油接头(2-5-1)、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且与进油腔(2-4-1)相连通的缓冲油腔(2-4-6)、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面上且与缓冲油腔(2-4-6)相连通的第一油孔(2-4-5)、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面的第二油孔(2-4-4)、设置于上壳体(2-2)下端且位于第一油孔(2-4-5)和第二油孔(2-4-4)上方的用于连通第一油孔(2-4-5)和第二油孔(2-4-4)的油槽(2-2-3)、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且与第二油孔(2-4-4)相连通的储油腔(2-4-3)、设置于下壳体(2-4)上端面且与储油腔(2-4-3)相连通的进油孔(2-4-2)以及设置于上壳体(2-2)下端且位于进油孔(2-4-2)上方的第二油槽(2-2-5),所述第二油槽(2-2-5)与油口相连通,所述膜片(2-3)上设有形状、位置分别与油槽(2-2-3)和第二油槽(2-2-5)相匹配的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3-4),所述第一缺口(2-3-2)上设有位于第一油孔(2-4-5)上方的用于封堵第一油孔(2-4-5)并在膜片(2-3)受负压时可打开第一油孔(2-4-5)使得进油腔(2-4-1)与油槽(2-2-3)相连通的第一活动瓣膜(2-3-1),所述第二缺口(2-3-4)上设有位于进油孔(2-4-2)上方的用于封堵进油孔(2-4-2)并在膜片(2-3)受负压时可打开进油孔(2-4-2)使得进油孔(2-4-2)与第二油槽(2-2-5)相连通的第二活动瓣膜(2-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2-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垫片(2-3-5)、膜片一(2-3-6)以及膜片二(2-3-7),所述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3-4)贯通密封垫片(2-3-5)、膜片一(2-3-6)和膜片二(2-3-7),所述第一活动瓣膜(2-3-1)和第二活动瓣膜(2-3-3)设置在膜片二(2-3-7)上,所述膜片一(2-3-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膜片二(2-3-7)采用不吸油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2-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密封垫片(2-3-5)和膜片三(2-3-8),所述第一缺口(2-3-2)和第二缺口(2-3-4)贯通密封垫片(2-3-5)和膜片三(2-3-8),所述第一活动瓣膜(2-3-1)和第二活动瓣膜(2-3-3)设置在膜片三(2-3-8)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腔(1-3)内设置有高速进油量孔(1-4)和怠速进油孔(1-5),所述高速进油量孔(1-4)通过喷油道与设于进气通道(1-6)内的主喷嘴(1-8)相连通;所述进气通道(1-6)内设有节气门混合气室(1-6-1),所述节气门装置(3)设置于节气门混合气室(1-6-1)内,所述化油器本体(1)内设有位于进气通道(1-6)旁侧的怠速空气通道(1-7),所述怠速空气通道(1-7)贯穿化油器本体(1),所述怠速空气通道(1-7)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气混合腔(1-7-3)和过渡混合气室(1-7-1),所述过渡混合气室(1-7-1)通过开设在节气门混合气室(1-6-1)孔壁的若干个过渡小孔(1-7-4)与节气门混合气室(1-6-1)相连通,所述化油器本体(1)内还设有与油气混合腔(1-7-3)相交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怠速油量孔(1-11),所述怠速油量孔(1-11)通过设置于化油器本体(1)内的孔道与怠速进油孔(1-5)相连通使得怠速时喷油腔(1-3)内的燃油能通过怠速油量孔(1-11)进入油气混合腔(1-7-3),所述过渡混合气室(1-7-1)的外侧设有通向外界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堵片(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空气通道(1-7)内还设有位于过渡混合气室(1-7-1)后侧的调节孔(1-7-2),所述调节孔(1-7-2)通过设于节气门混合气室(1-6-1)孔壁的锥状孔与节气门混合气室(1-6-1)相连通,所述锥状孔设于节气门装置(3)后侧,所述调节孔(1-7-2)还侧向延伸有垂直于怠速空气通道(1-7)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可沿安装孔轴向移动的怠速调节螺钉(7),所述怠速调节螺钉(7)的下部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怠速调节螺钉(7)的末端形状与锥状孔形状相适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门装置(4)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气通道(1-6)内的阻风门轴(4-1)以及固设于阻风门轴(4-1)上的阻风门(4-2),所述阻风门轴(4-1)的上端伸出化油器本体(1)外且安装有阻风门轴摇臂(4-3),所述阻风门轴摇臂(4-3)上设有用于插入步进电机轴的阻风电机插槽(4-4),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化油器本体(1)上部前侧两端的用于安装阻风门步进电机的第一安装柱(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装置(3)包括转动连接于进气通道(1-6)内的节气门轴(3-1)以及固设于节气门轴(3-1)上的节气门(3-2),所述节气门轴(3-1)的上端伸出化油器本体(1)外且安装有节气门轴摇臂(3-3),所述节气门轴摇臂(3-3)上设有用于插入步进电机轴的节气电机插槽(3-4),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有一个用于限制节气门轴摇臂(3-3)旋转角度的限位螺钉(5),所述化油器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化油器本体(1)上部后侧两端的用于安装节气门步进电机的第二安装柱(1-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76743 | 2017-05-23 | ||
CN2017205767432 | 2017-05-2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93343U true CN207393343U (zh) | 2018-05-22 |
Family
ID=6241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37887.7U Active CN207393343U (zh) | 2017-05-23 | 2017-08-18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9334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1280A (zh) * | 2017-05-23 | 2017-12-12 | 郑节昭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CN110145413A (zh) * | 2019-06-19 | 2019-08-20 | 福建省大立通用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 |
CN113464315A (zh) * | 2021-08-06 | 2021-10-01 | 福建省福鼎市金星通用机化油器有限公司 | 二冲程蝶阀式燃油全自动混合真空膜片化油器组件 |
-
2017
- 2017-08-18 CN CN201721037887.7U patent/CN2073933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1280A (zh) * | 2017-05-23 | 2017-12-12 | 郑节昭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CN107461280B (zh) * | 2017-05-23 | 2023-06-30 | 郑节昭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CN110145413A (zh) * | 2019-06-19 | 2019-08-20 | 福建省大立通用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 |
CN110145413B (zh) * | 2019-06-19 | 2024-02-13 | 福建省大立通用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给油系统 |
CN113464315A (zh) * | 2021-08-06 | 2021-10-01 | 福建省福鼎市金星通用机化油器有限公司 | 二冲程蝶阀式燃油全自动混合真空膜片化油器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93343U (zh)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
CN107461280A (zh) |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 |
CN201486647U (zh) | 电控喷射式三角转子发动机 | |
CN110030117A (zh) | 一种双腔化油器 | |
CN206256978U (zh) | 电瓶车增程发电动力新型膜片式化油器 | |
CN206256977U (zh) | 双喉管化油器 | |
CN106401797B (zh) | 电瓶车增程发电动力新型膜片式化油器 | |
CN110939535A (zh) | 一种组合式发动机进气稳压舱 | |
CN212429041U (zh) | 一种新型的防漏油调节装置 | |
US4070994A (en) | Modification for selectively operating a fraction of multiple rotors of a rotary engine | |
CN211422802U (zh) | 组合式发动机进气稳压舱 | |
CN201031745Y (zh) | 带负压传感器的空燃比控制阀 | |
CN100547238C (zh) | 固定喉管可调微孔喷管燃气混合调节器 | |
CN209586525U (zh) | 一种双缸汽油机机械式电喷节气门 | |
CN106285832B (zh) | 一种用于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曲轴箱压力自平衡系统 | |
CN209671095U (zh) | 一种用于化油器的燃油计量棒及化油器 | |
CN206972396U (zh) | 一种新型的化油器腔体 | |
CN206439133U (zh) | 一种高压分配泵及发动机系统 | |
CN205503310U (zh) | 一种新型化油器以及发动机 | |
CN200964899Y (zh) | 通用小型气体发动机电控调节式气体混合器 | |
CN205503309U (zh) | 化油器 | |
US20240167428A1 (en) | Throttle body structure | |
CN216767596U (zh) | 无人飞行器直列电喷发动机推拉式进气阀体 | |
CN212583839U (zh) | 一种化油器用油路隔板 | |
CN114658531B (zh) | 一种预燃室气体发动机、工作方法及车辆、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IP01 |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
Commission number: 5W124173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ims 1-10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July 15, 2021, the utility model patent right 201721037887.7 is maintained valid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20106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330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ower improved diaphragm carbure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 Patentee: Zheng Jiezhao |
|
IP01 |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