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7706U -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7706U
CN207377706U CN201721337352.1U CN201721337352U CN207377706U CN 207377706 U CN207377706 U CN 207377706U CN 201721337352 U CN201721337352 U CN 201721337352U CN 207377706 U CN207377706 U CN 207377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floatable
slide block
position inductor
hydropow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373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彬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uzhou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uzhou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uzhou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uzhou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373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7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7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7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结构包括浮筒、实心浮球、磁铁滑块、弹簧、空心浮球、第一位置感应器、第二位置感应器、管道、高效转换器、发电机、储能塔、底座、杜邦线、单片机、万能板,杜邦线通过排针与万能板连接,单片机紧贴在万能板表面并采用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高效转换器,使能源进行合理的转换,大大提高能源转化的速度,减少无用功的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属于水能发电站领域。
背景技术
水力发电,研究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为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兴建不同类型的水电站。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968310.7的一种水能发电站,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距离截流水利发电站,其包括拦河坝、聚水坝、第一水轮发电机组和第二水轮发电机组,在拦河坝的下游设有聚水坝;第一水轮发电机组的进水管与拦河坝出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第二水轮发电机组的进水管与聚水坝出水管的出水端连通;在拦河坝放水管和聚水坝放水管的出口端均设有闸板阀。优点:拦河坝与聚水坝结合对水流进行两次拦截、两次发电,大大的提高了水利用率,并且能够保证两次发电的功率相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无需扩宽河道宽度,节省因移民增加的成本,同时,可适当降低拦河坝的高度,杜绝溃坝的安全隐患,保证坝体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对水能的转换效率不高,无用功消耗能量大,转换电能速度慢,消耗时间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对水能的转换效率不高,无用功消耗能量大,转换电能速度慢,消耗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结构包括浮筒、实心浮球、磁铁滑块、弹簧、空心浮球、第一位置感应器、第二位置感应器、管道、高效转换器、发电机、储能塔、底座,所述所述浮筒垂直固定在空心浮球下端并采用胶连接,所述实心浮球安设在浮筒下端并采用胶连接,所述磁铁滑块安装在浮筒内部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弹簧设有两个并且均匀分布在磁铁滑块的两端,所述空心浮球安设在弹簧的上端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紧贴在空心浮球左端并采用电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安设在空心浮球右端并采用电连接,所述管道呈九十度角固定在空心浮球上端表面,所述高效转换器垂直固定在发电机底部,所述发电机通过螺纹与管道连接,所述储能塔的左端设有发电机,所述底座通过螺丝与储能塔连接,所述高效转换器设有杜邦线、单片机、万能板,所述杜邦线通过排针与万能板连接,所述单片机紧贴在万能板表面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万能板焊接在发电机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浮球与空心浮球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滑块与弹簧属于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与第二位置感应器互相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浮筒内设有弹簧、磁铁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耐性与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塔具有寿命长,容量大的优点。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通过设有高效转换器,使能源进行合理的转换,大大提高能源转化的速度,减少无用功的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浮筒-1、实心浮球-2、磁铁滑块-3、弹簧-4、空心浮球-5、第一位置感应器-6、第二位置感应器-7、管道-8、高效转换器-9、发电机-10、储能塔-11、底座-12、杜邦线-901、单片机-902、万能板-9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结构包括浮筒1、实心浮球2、磁铁滑块3、弹簧4、空心浮球5、第一位置感应器6、第二位置感应器7、管道8、高效转换器9、发电机10、储能塔11、底座12,所述所述浮筒1垂直固定在空心浮球5下端并采用胶连接,所述实心浮球2安设在浮筒1下端并采用胶连接,所述磁铁滑块3安装在浮筒1内部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弹簧4设有两个并且均匀分布在磁铁滑块3的两端,所述空心浮球5安设在弹簧4的上端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6紧贴在空心浮球5左端并采用电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7安设在空心浮球5右端并采用电连接,所述管道8呈九十度角固定在空心浮球5上端表面,所述高效转换器9垂直固定在发电机10底部,所述发电机10通过螺纹与管道8连接,所述储能塔11的左端设有发电机10,所述底座12通过螺丝与储能塔11连接,所述高效转换器9设有杜邦线901、单片机902、万能板903,所述杜邦线901通过排针与万能板903连接,所述单片机902紧贴在万能板903表面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万能板903焊接在发电机10的内部,所述实心浮球2与空心浮球5互相平行,所述磁铁滑块3与弹簧4属于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6与第二位置感应器7互相对称,所述浮筒1内设有弹簧4、磁铁滑块3,所述弹簧4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耐性与弹性,所述储能塔11具有寿命长,容量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4是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实心浮球2由于重力和水压开始下沉,下沉时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转动,可从第一位置感应器6、第二位置感应器7判断出其位置在水下的位置,再者通过弹簧4与磁铁滑块3,使空心浮球5往上浮带动发电机10转动,从而产生电能,并且通过设有高效转换器9,在转换能源时,杜邦线901进行连接,通过第一位置感应器6、第二位置感应器7传出信号,单片机902进行程序的控制,进行程序运算,使发电机10系统性能加强,大大加快能源转换速度,使转换成电能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对环境无污染。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对水能的转换效率不高,无用功消耗能量大,转换电能速度慢,消耗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高效转换器10,使能源进行合理的转换,大大提高能源转化的速度,减少无用功的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杜邦线901通过排针与万能板903连接,所述单片机902紧贴在万能板903表面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万能板903焊接在发电机10的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结构包括浮筒(1)、实心浮球(2)、磁铁滑块(3)、弹簧(4)、空心浮球(5)、第一位置感应器(6)、第二位置感应器(7)、管道(8)、高效转换器(9)、发电机(10)、储能塔(11)、底座(12),所述浮筒(1)垂直固定在空心浮球(5)下端并采用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心浮球(2)安设在浮筒(1)下端并采用胶连接,所述磁铁滑块(3)安装在浮筒(1)内部并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弹簧(4)设有两个并且均匀分布在磁铁滑块(3)的两端,所述空心浮球(5)安设在弹簧(4)的上端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6)紧贴在空心浮球(5)左端并采用电连接,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7)安设在空心浮球(5)右端并采用电连接,所述管道(8)呈九十度角固定在空心浮球(5)上端表面,所述高效转换器(9)垂直固定在发电机(10)底部,所述发电机(10)通过螺纹与管道(8)连接,所述储能塔(11)的左端设有发电机(10),所述底座(12)通过螺丝与储能塔(11)连接;
所述高效转换器(9)设有杜邦线(901)、单片机(902)、万能板(903),所述杜邦线(901)通过排针与万能板(903)连接,所述单片机(902)紧贴在万能板(903)表面并采用焊接连接,所所述万能板(903)焊接在发电机(10)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浮球(2)与空心浮球(5)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滑块(3)与弹簧(4)属于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6)与第二位置感应器(7)互相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内设有弹簧(4)、磁铁滑块(3)。
CN201721337352.1U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Active CN207377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7352.1U CN207377706U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7352.1U CN207377706U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7706U true CN207377706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9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7352.1U Active CN207377706U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7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10872A1 (zh) 一种超低水头水力发电机
TW201317455A (zh) 能量收集器
CN104454357A (zh) 风能联合波浪能发电装置
CN204851522U (zh) 水储能光伏发电系统
CN102953911A (zh) 新型陆地人造高空水流水轮自动发电机
CN207333093U (zh) 一种浮块式双作用波浪发电装置
CN203146213U (zh) 一种浪流通用式双作用增压发电装置
CN104047798A (zh) 一种浪流轮机式双作用增压发电装置
CN103161657A (zh) 液压式水面发电装置
CN202260514U (zh) 用于河岸照明的水车发电供电装置
CN201202576Y (zh) 水斗冲击式水轮机
CN207377706U (zh) 一种沉浮式河道水能发电站
CN202883225U (zh) 一种单级卧式浪流发电装置
CN204704060U (zh) 聚能水力发电装置
CN204163915U (zh) 一种防蚀高效水轮机
CN204493063U (zh) 一种水力发电机
CN204476648U (zh) 一种水力高效利用节能发电机
CN204961148U (zh) 倾斜轴河流发电装置
CN206972424U (zh) 一种双叶轮水管发电装置
CN202707351U (zh) 一种可适用于水坝的虹吸发电装置
CN104895729A (zh) 聚能水力发电装置
CN205315196U (zh) 一种水流能发电装置
CN201265478Y (zh) 水力二次发电机组
CN201818421U (zh) 一种水力发电装置
CN202707341U (zh) 水轮机以及应用该水轮机的发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Up-and-down river channel water energy power st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Pledgee: Hongwu Branch of Nanjing Bank Co., Ltd.

Pledgor: Nanjing Suzhou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932000031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