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7131U -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7131U
CN207377131U CN201721106463.1U CN201721106463U CN207377131U CN 207377131 U CN207377131 U CN 207377131U CN 201721106463 U CN201721106463 U CN 201721106463U CN 207377131 U CN207377131 U CN 207377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uilding template
pair
reinforced ribs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64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季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sin Yung Chi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sin Yung Chi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sin Yung Chi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sin Yung Chi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64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7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7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7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包含两个主建筑模板及两个连接杆。每一个主建筑模板包括一个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的主板体,及两个主补强肋,该主板体具有一个主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主灌浆面的主组装面,所述主补强肋沿垂直该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反设置于该主组装面的两侧,每一个主补强肋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贯孔,所述主建筑模板沿该第一方向靠接,所述主灌浆面实质上同平面,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分别对应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主贯孔内以连接所述主建筑模板,通过所述主贯孔及所述连接杆,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能有效简化施工程序,进而缩短工时。

Description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组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在建造墙壁时所使用的木模板,由于其板体为多个木条所拼接而成,因此板体的表面会有许多缝隙,造成脱模后的壁面不平整,因此需要再对壁面进行水泥粉刷的程序,此外,木模板在接合及组装时,需要在相邻的木模板上分别钻孔,再以铁丝或铁钉将相邻的木模板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木模板外侧以木架或钢架将其固定,使得施工程序琐碎,进而需花费较长工时来完成建筑模板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先前技术的缺点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包含两个主建筑模板,及两个连接杆。
每一个主建筑模板包括一个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的主板体,及两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补强肋,该主板体具有两个沿一个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反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侧面、一个用来灌置水泥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主侧面的主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主灌浆面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主侧面的主组装面,所述主补强肋设置于该主组装面且分别相邻所述主侧面,每一个主补强肋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贯孔,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板体沿该第一方向靠接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板体,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灌浆面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灌浆面实质上同平面,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分别对应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
所述连接杆用来连接所述主建筑模板,每一个连接杆包括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端分别穿设于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二端分别穿设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每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每一个主补强肋还具有一个设置于对应的该主组装面且相邻对应的该主侧面的外主侧壁、一个间隔该外主侧壁且设置于对应的该主组装面的内主侧壁,及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外主侧壁及该内主侧壁且与该外主侧壁、该内主侧壁及对应的该主组装面相配合界定出各自的该主贯孔的主连接壁,该外主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外主侧孔,该内主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且与该外主侧孔相对应的内主侧孔;
该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还包含一个沿该第二方向靠接于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副建筑模板,该副建筑模板包括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副板体、两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副补强肋,该副板体具有两个沿该第二方向相反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副侧面、一个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副侧面的副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副灌浆面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副侧面的副组装面,所述副补强肋设置于该副组装面且分别相邻所述副侧面,该副板体沿该第二方向靠接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该主板体,该副灌浆面实质上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该主灌浆面同平面,其中一个副补强肋靠接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其中一个主补强肋;及
一个连接单元,包括一个穿设于相互靠接的该副补强肋及该主补强肋的固定件组,该固定件组用来连接及固定该副建筑模板以及与该副建筑模板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该连接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副建筑模板及与该副建筑模板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连接扣件,及一个设置于该连接扣件的固定杆;
该连接扣件设置于相互靠接的该副补强肋及该主补强肋的相背侧,该连接扣件具有沿该第二方向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一侧板及一个第二侧板、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的连接板,及一个连接该连接板的承靠板,该第一侧板相邻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壁,且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第一穿孔,该第二侧板相邻该副补强肋,且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对应相邻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孔及该外主侧孔,以及该第二穿孔,该连接板具有一个相邻该主补强肋及该副补强肋的内表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承靠板连接于该外表面且朝远离该内表面的方向延伸;
该固定件组穿过该第一穿孔、相邻该第一侧板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孔及该外主侧孔、该副补强肋,及该第二穿孔;
该固定杆设置于该承靠板且用来靠齐该副建筑模板以及与该副建筑模板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该承靠板具有一个穿设孔,该连接单元还包括一个穿设于该固定杆及该穿设孔且用来连接该固定杆及该连接扣件的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该连接扣件还具有一个连接于该第一侧板的第一补强板,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侧板的第二补强板,该第一补强板朝该第二侧板的方向延伸并顶抵于相邻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壁,该第二补强板朝该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并顶抵于相邻的该副补强肋。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每一个副补强肋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副组装面且相邻对应的该副侧面的外副侧壁、一个间隔该外副侧壁且设置于该副组装面的内副侧壁、一个两侧分别连接于该外副侧壁及该内副侧壁的副连接壁,及一个由该外副侧壁、该内副侧壁、该副连接壁及该副组装面相配合所界定出的副贯孔,该外副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外副侧孔,该内副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且与该外副侧孔相对应的内副侧孔,相互靠接的该副补强肋及该主补强肋中的该副补强肋的该外副侧孔对应于该主补强肋的该外主侧孔;
该连接扣件的该第二穿孔对应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及该副补强肋中的该副补强肋的内副侧孔;
该固定件组穿过该第一穿孔、相邻该第一侧板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孔及该外主侧孔、相邻该第二侧板的该副补强肋的该外副侧孔及该内副侧孔,及该第二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该固定件组为一个螺栓,及一个螺锁于该螺栓尾端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应用于与两个对向建筑模板安装,每一个对向建筑模板包括一个对向板体,该对向板体具有一个对向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对向灌浆面的对向组装面,其中,所述主建筑模板分别与所述对向建筑模板沿一个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灌浆面分别与所述对向灌浆面相对,且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水泥灌置的灌置空间,该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还包含多个沿该第三方向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主建筑模板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的牙杆,及多个分别连接所述牙杆的第三方向固定件,所述第三方向固定件用来固定所述主建筑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还包含一个靠抵于所述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补强肋的固定架组,所述牙杆穿过该固定架组及相对应的所述主建筑模板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所述第三方向固定件分别为多个螺帽,所述螺帽分别螺锁于所述牙杆,且靠抵于该固定架组相反于所述主建筑模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所述主建筑模板及该副建筑模板的材料是选自于由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所组成的群体,且为一体成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每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及所述连接杆,施工人员能简易地将所述主建筑模板沿该第一方向组装,而当有多个主建筑模板需沿该第一方向组装时,便能有效地节省工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 1是本实用新型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一个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剖面线III-III所取得的一个不完整剖视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沿一个第二方向相互靠接的一个主建筑模板及一个副建筑模板,及一个连接单元的一个不完整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副建筑模板的一个立体图;
图6是该第一实施例的该连接单元的一个连接扣件的立体图;
图 7是本实用新型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及
图8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两个主建筑模板1、两个连接杆3、一个副建筑模板2,及一个连接单元4。
参阅图1、图2及图3,所述主建筑模板1沿一个第一方向D1相互靠接,每一个主建筑模板1包括一个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主板体11、两个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主补强肋12,及一个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间主补强肋13。
该主板体11具有两个沿一个垂直该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主侧面111、一个用来灌置水泥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主侧面111的主灌浆面112,及一个相反于该主灌浆面112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主侧面111的主组装面113,所述主补强肋12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且分别相邻所述主侧面111,每一个主补强肋12具有一个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且相邻对应的该主侧面111的外主侧壁121、一个间隔该外主侧壁121且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的内主侧壁122、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外主侧壁121及该内主侧壁122的主连接壁123、一个由该主连接壁123、该外主侧壁121、该内主侧壁122及该主组装面113相配合界定出的主贯孔124,及两个位于该主贯孔124内且沿该第一方向D1相间隔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的主固定件125,该外主侧壁121具有五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分别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外主侧孔126,该内主侧壁122具有五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分别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内主侧孔127,所述内主侧孔127分别对应所述外主侧孔126,该中间主补强肋13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且位于所述主补强肋12间,该中间主补强肋13具有两个沿该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的中间主侧壁131、一个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中间主侧壁131的中间主连接壁132、一个由该中间主连接壁132、所述中间主侧壁131,及该主组装面113相配合界定出的中间主贯孔133,及两个位于该主中间贯孔133内且沿该第一方向D1相间隔设置于该主组装面113的中间主固定件134,每一个中间主侧壁131具有五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分别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中间主侧孔135,该中间主补强肋13的其中一个中间主侧壁131的所述中间主侧孔135,分别对应另一个中间主侧壁131的所述中间主侧孔135。
而上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该主板体11沿该第一方向D1靠接于下方的主建筑模板1的该主板体11,上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该主灌浆面112与下方的该建筑模板1的该主灌浆面112实质上同平面。上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分别对应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
所述连接杆3用来连接所述主建筑模板1,每一个连接杆3包括一个第一端31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端31的第二端32,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第一端31分别穿设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并分别靠抵于下方的该建筑模板1中两个邻近上方的该建筑模板1的固定件125,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第二端32分别穿设于上方的该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须注意的是,所述主建筑模板1也可以不设有所述主固定件125。
参阅图1、图4及图5,该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靠接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该副建筑模板2包括一个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副板体21、两个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副补强肋22,及一个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间副补强肋23。
该副板体21具有两个沿该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D1延伸的副侧面211、一个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副侧面211的副灌浆面212,及一个相反于该副灌浆面212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副侧面211的副组装面213,所述副补强肋22设置于该副组装面213且分别相邻所述副侧面211,每一个副补强肋22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副组装面213且相邻对应的该副侧面211的外副侧壁221、一个间隔该外副侧壁221且设置于该副组装面的内副侧壁222、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外副侧壁221及该内副侧壁222的副连接壁223、一个由该外副侧壁221、该内副侧壁222、该副连接壁223及该副组装面213相配合所界定出的副贯孔224,及两个位于该副贯孔224内且沿该第一方向D1相间隔设置于该副组装面213的副固定件225,该外副侧壁221具有五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分别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外副侧孔226,该内副侧壁222具有五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分别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且分别与所述外副侧孔226相对应的内副侧孔227,该中间副补强肋23设置于该副组装面213且位于所述副补强肋22间,每一个中间副补强肋23具有两个沿该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于该副组装面213的中间副侧壁231、一个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中间副侧壁231的中间副连接壁232、一个由该中间副连接壁232、所述中间副侧壁231,及该副组装面213相配合界定出的中间副贯孔233,及两个位于该中间副贯孔233内且沿该第一方向D1相间隔设置于该副组装面213的中间副固定件234,每一个中间副侧壁231具有五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分别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中间副侧孔235,该中间副补强肋23的其中一个中间副侧壁231的所述中间副侧孔235,分别对应另一个中间副侧壁231的所述中间副侧孔235。
该副板体21沿该第二方向D2靠接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该主板体11,该副灌浆面212实质上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主灌浆面112同平面,左方的该副补强肋22靠接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其中一个主补强肋12。而左方的该副补强肋22的所述外副侧孔226分别对应于所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的所述外主侧孔126。
参阅图4、图5及图6,该连接单元4包括一个设置于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副补强肋22的相背侧(如图4所示情形,即为该主补强肋12的内主侧壁122和该副补强肋22的内副侧壁222)的连接扣件42、一个穿设于该连接扣件42及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副补强肋22的固定件组41、一个设置于该连接扣件42的固定杆43,及一个穿设于该固定杆43及该连接扣件42且用来连接该固定杆43及该连接扣件42的固定件44。
该连接扣件42具有沿该第二方向D2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一侧板421及一个第二侧板421’、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侧板421及该第二侧板421’的连接板422、一个连接于该第一侧板421且朝该第二侧板421’延伸的第一补强板423、一个连接于该第二侧板421’且朝该第一侧板421延伸的第二补强板423’,及一个连接该连接板422的承靠板424,该第一侧板421具有三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第一穿孔425,该第二侧板具有三个沿该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且沿该第二方向D2贯穿的第二穿孔425’,所述第一穿孔425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穿孔425’,该连接板422具有一个内表面426,及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426的外表面427,该承靠板424连接于该外表面427且朝远离该内表面426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一个穿设孔428。
该第一侧板421与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副补强肋22中的该主补强肋12的该内主侧壁122相邻,且该第一补强板423顶抵于该内主侧壁122,该第二侧板421’与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副补强肋22中的该副补强肋22的该内副侧壁222相邻,且该第二补强板423’顶抵于该内副侧壁222,中间的该第一穿孔425对应相邻的该内主侧壁122的中间的该内主侧孔127,中间的该第二穿孔425’对应相邻的该内副侧壁222的中间的该内副侧孔227,该连接板422的该内表面426相邻于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副补强肋22。
该固定件组41用来连接及固定该连接扣件42、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该固定件组41穿过中间的该第一穿孔425、对应的该内主侧孔127、对应的该外主侧孔126、对应的该外副侧孔226、对应的该内副侧孔227,及中间的该第二穿孔425’,于本实施例中该固定件组41为一个螺栓及一个螺锁于该螺栓尾端的螺母。
该固定杆43设置于该承靠板424,并用来靠齐相互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
该固定件44穿设于该固定杆43及该连接扣件42的该穿设孔428,并用来连接该固定杆43及该连接扣件42。
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不安装该连接扣件42、该固定杆43及该固定件44,而只以该固定件组41来连接及固定相互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
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件筑模板2的材料是选自于由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所组成的群体,且为一体成形制成,因此相较于现有木模板,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件筑模板2重量较轻,且能重复回收,较为环保,此外,能使得所述主灌浆面112及该副灌浆面212为一个完整的平面,所以能使得制成的墙壁表面光滑而不需进行粉刷,且使得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一方向D1的长度能根据需求来制造。
参阅图1,在将所述主建筑模板1沿该第一方向D1组装在一起时,施工人员将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第一端31分别穿设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内,此时,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第二端32显露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外侧,接着再将另一个主建筑模板1沿该第一方向D1靠接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并使所述连接杆3的所述第二端32分别穿设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内,此时,所述主建筑模板1便完成了第一方向D1的连接,且所述主灌浆面112实质上为同平面,如此,在沿该第一方向D1安装所述建筑模板的方式便会变得十分简易,当有多个主建筑模板1需沿该第一方向D1组装时便能缩短不少工时。
参阅图1及图4,而在将位于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与该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组装在一起时,施工人员先将该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靠接于该主建筑模板1,并使该主建筑模板1的该主灌浆面112与该副灌浆面212实质上为同平面,且使左方的副补强肋22靠接下方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右方的主补强肋12,且该副补强肋22的所述外副侧孔226分别与该主补强肋12的所述外主侧孔126相对应,接着再将该连接扣件42放置于相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副补强肋22的相背侧并使该第一侧板421位于该主补强肋12的该内主侧壁122的一侧,该第二侧板421’位于该副补强肋22的该内副侧壁222的一侧,中间的该第一穿孔425对应该内主侧壁122的中间的该内主侧孔127,中间的该第二穿孔425’对应该内副侧壁222的中间的该内副侧孔227,该第一补强板423靠抵于该内主侧壁122并用来强化该第一侧板421,该第二补强板423’靠抵于该内副侧壁122并用来强化该第二侧板421’,接着将该固定件组41的该螺栓沿该第二方向D2穿过该第一穿孔425、对应的该内主侧孔127、对应的该外主侧孔126、对应的该外副侧孔226、对应的该内副侧孔227,及该第二穿孔425’,再将该固定件组41的该螺母螺锁于该螺栓的末端,便能将该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组装在一起,如此沿该第二方向D2安装该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也会变得十分简易,此时,再将该固定杆43放置于该承靠板424上,该固定杆43的长度方向会与该第二方向D2平行,接着将该固定件44穿设于该固定杆43并穿过该穿设孔428,便能将该固定杆43固定于该承靠板424上,此时,该固定杆43使相互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的连接方向维持在该第二方向D2,且当有多个主建筑模板1及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组装在一起时,该固定杆43能与多个设置于其他的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副建筑模板2的连接扣件42相接,借此确保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相互靠齐。
应当注意的是,两个副建筑模板2也能利用两个连接杆3沿该第一方向D1安装在一起,而安装方式如同上述所述主建筑模板1沿该第一方向D1安装的方式。另外,依实际施工需求,也可以有多个主建筑模板1及多个副建筑模板2,利用前述的沿该第一方向D1的组装方式及沿该第二方向D2组装方式来安装在一起。
而值得一提的是,该副建筑模板2能替换为一个木模板,并利用该连接单元4连接于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1,该木模板包含一个木板体、两个木补强肋,该木板体具有一个木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木灌浆面的木组装面,所述木补强肋沿该第二方向相反设置于该木组装面的相反两侧部,该木板体沿该第二方向D2靠接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1的主板体11,其中一个木补强肋靠接于该主建筑模板1的其中一个主补强肋12,该木灌浆面实质上与该主建筑模板1的该主灌浆面112同平面,接着将该连接扣件42设置于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木补强肋的相背侧,再将该固定件组41的该螺栓沿该第二方向D2穿过连接扣件42及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12及该木补强肋,再将该连接扣件42的该螺母螺锁于该螺栓的末端,便能将该木板板沿该第二方向连接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1。由于该木模板具有能于工地现场切割的特性,因此,本实施例的该副建筑模板2替换为该木模板后,能根据所欲建造的墙壁尺寸来切割该木模板,使得本实施例于工地现场使用时,在尺寸上具有能调整的空间,所以能增加施工的灵活度。
经由以上说明,本实用新型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的优点能归纳如下:
1.利用每一个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贯孔124及所述连接杆3,施工人员能简易的将所述主建筑模板1沿该第一方向D1组装,而利用每一个主补强肋12的所述内主侧孔127及所述外主侧孔126、每一个副补强肋22的所述内主侧孔127及所述外主侧孔126、该连接扣件42,以及该固定件组41,施工人员能简易地将该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安装于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1,当有多个主建筑模板1及副建筑模板2需要组装时,便能有效地缩短工时。
2.利用该连接扣件42及该固定杆43,能确保该副建筑模板2以及与该副建筑模板2相接的该主建筑模板1沿该第二方向D2靠齐,特别是当有更多主建筑模板1及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组装在一起时,搭配多个安装于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副建筑模板2的连接扣件42及固定杆43,便能简易地确保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副建筑模板2沿该第二方向D2的整齐性。
3.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的材料是选自于由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所组成的群体,且为一体成形制成,因此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件筑模板2重量较轻,且能重复回收,较为环保,且使所述主灌浆面112及该副灌浆面212为完整的平面,使得脱模后的墙壁壁面较为光滑,而不需进行粉刷的工序。
4.由于该副建筑模板2能替换为该木模板,且该木模板能根据所欲建造的墙壁尺寸于工地现场进行切割,使得本实用新型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在尺寸上具有能调整的空间,所以能增加施工的灵活度。
5.由于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于组装过程中,不须打钉、穿孔及绑铁丝等程序,因此能增加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该副建筑模板2的重复使用率。
参阅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其差异的处在于:该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不包含该副建筑模板22及该连接单元4(参阅图1),且该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还包含两个对向建筑模板5、一个固定架组6、一个对向固定架组6’、八个牙杆71、八个垫片72、八个对向垫片72’、八个第三方向固定件,及八个对向第三方向固定件。
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沿该第一方向D1相互靠接,每一个对向建筑模板5包括一个对向板体51,该对向板体51具有一对向灌浆面511,及一个相反于该对向灌浆面511的对向组装面512,所述主建筑模板1分别与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沿一个第三方向D3间隔设置,所述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灌浆面112分别与所述对向灌浆面511相对,且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水泥灌置的灌置空间8。
该固定架组6靠抵于所述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补强肋12。
该对向固定架组6’靠抵于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相反于该灌置空间8的一侧。
所述牙杆7沿该第三方向D3穿过该固定架组6、相对应的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及对向固定架组6’。
所述垫片72靠抵于该固定架组6相反于所述主建筑模板1的一侧,并分别供所述牙杆71穿过。
所述对向垫片72’靠抵于该固定架组6相反于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的一侧,并分别供所述牙杆71穿过。
所述第三方向固定件分别为多个螺帽73,所述螺帽73分别螺锁于所述牙杆71,并分别靠抵于所述垫片72。
所述对向第三方向固定件分别为多个对向螺帽73’,所述对向螺帽73’分别螺锁于所述牙杆71,并分别靠抵于所述对向垫片72’。
需注意的是,本第二实施例也可以不包含所述垫片72及所述对向垫片72’,所述螺帽73直接靠抵于该固定架组6,所述对向螺帽73’直接靠抵于该对向固定架组6’。
组装时,组装人员将相互靠接的所述主建筑模板1与相互靠接的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沿该第三方向D3相间隔设置,接着将该固定架组6靠接于所述主建筑模板1的所述主补强肋12,以及将该对向固定架组6’靠接于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相反于该灌置空间8的一侧,再将所述牙杆71沿该第三方向D3穿过该固定架组6、相对应的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及该对向固定架组6’,最后将所述垫片72分别设置于所述牙杆71并靠抵于该固定架组6,将所述对向垫片72’分别设置于所述牙杆71并靠抵于该对向固定架组6’,并将所述螺帽73分别螺锁于所述牙杆71并分别紧抵所述垫片72,也同时将所述对向螺帽73’分别螺锁于所述牙杆71并分别紧抵所述对向垫片72’,如此,便能将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组装并固定。
当水泥灌入该灌置空间8时,所述螺帽73及所述对向螺帽73’能固定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使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不会受到水泥的挤压而相互远离,此外,该固定架组6及该对向固定架组6’会分别将压力分散于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使所述主建筑模板1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5不会因压力集中于某一个处而使该处产生变形。
此外,根据施工需求,需加设副建筑模板2(参阅图1)或额外的主建筑模板1,并同时设置相对应的对向模板5时,能通过增加牙杆71、螺帽73及对向螺帽73’的数量,并根据上述的方式将所述增设的副建筑模板2或主建筑模板1以及相对应设置的对向建筑模板5设置在一起,因此本第二实施例,也能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具有组装简易、节省工时,以及使建造完成的壁面光滑的功效,此外,还具有尺寸灵活、提高重复使用率,并能有效固定水泥的优点,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包含两个主建筑模板,及两个连接杆,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主建筑模板包括一个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的主板体,及两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补强肋,该主板体具有两个沿一个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反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侧面、一个用来灌置水泥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主侧面的主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主灌浆面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主侧面的主组装面,所述主补强肋设置于该主组装面且分别相邻所述主侧面,每一个主补强肋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贯孔,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板体沿该第一方向靠接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板体,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灌浆面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该主灌浆面实质上同平面,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分别对应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及
所述连接杆用来连接所述主建筑模板,每一个连接杆包括一个第一端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端分别穿设于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二端分别穿设于另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主建筑模板的每一个主补强肋还具有一个设置于对应的该主组装面且相邻对应的该主侧面的外主侧壁、一个间隔该外主侧壁且设置于对应的该主组装面的内主侧壁,及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外主侧壁及该内主侧壁且与该外主侧壁、该内主侧壁及对应的该主组装面相配合界定出各自的该主贯孔的主连接壁,该外主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外主侧孔,该内主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且与该外主侧孔相对应的内主侧孔;
该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还包含一个沿该第二方向靠接于其中一个主建筑模板的副建筑模板,该副建筑模板包括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副板体、两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副补强肋,该副板体具有两个沿该第二方向相反设置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副侧面、一个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副侧面的副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副灌浆面且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副侧面的副组装面,所述副补强肋设置于该副组装面且分别相邻所述副侧面,该副板体沿该第二方向靠接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该主板体,该副灌浆面实质上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该主灌浆面同平面,其中一个副补强肋靠接于所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其中一个主补强肋;及
一个连接单元,包括一个穿设于相互靠接的该副补强肋及该主补强肋的固定件组,该固定件组用来连接及固定该副建筑模板以及与该副建筑模板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副建筑模板及与该副建筑模板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的连接扣件,及一个设置于该连接扣件的固定杆;
该连接扣件设置于相互靠接的该副补强肋及该主补强肋的相背侧,该连接扣件具有沿该第二方向相反设置的一个第一侧板及一个第二侧板、一个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的连接板,及一个连接该连接板的承靠板,该第一侧板相邻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壁,且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第一穿孔,该第二侧板相邻该副补强肋,且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对应相邻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孔及该外主侧孔,以及该第二穿孔,该连接板具有一个相邻该主补强肋及该副补强肋的内表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承靠板连接于该外表面且朝远离该内表面的方向延伸;
该固定件组穿过该第一穿孔、相邻该第一侧板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孔及该外主侧孔、该副补强肋,及该第二穿孔;
该固定杆设置于该承靠板且用来靠齐该副建筑模板以及与该副建筑模板靠接的该主建筑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靠板具有一个穿设孔,该连接单元还包括一个穿设于该固定杆及该穿设孔且用来连接该固定杆及该连接扣件的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扣件还具有一个连接于该第一侧板的第一补强板,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二侧板的第二补强板,该第一补强板朝该第二侧板的方向延伸并顶抵于相邻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壁,该第二补强板朝该第一侧板的方向延伸并顶抵于相邻的该副补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副补强肋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副组装面且相邻对应的该副侧面的外副侧壁、一个间隔该外副侧壁且设置于该副组装面的内副侧壁、一个两侧分别连接于该外副侧壁及该内副侧壁的副连接壁,及一个由该外副侧壁、该内副侧壁、该副连接壁及该副组装面相配合所界定出的副贯孔,该外副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的外副侧孔,该内副侧壁具有至少一个沿该第二方向贯穿且与该外副侧孔相对应的内副侧孔,相互靠接的该副补强肋及该主补强肋中的该副补强肋的该外副侧孔对应于该主补强肋的该外主侧孔;
该连接扣件的该第二穿孔对应相互靠接的该主补强肋及该副补强肋中的该副补强肋的内副侧孔;
该固定件组穿过该第一穿孔、相邻该第一侧板的该主补强肋的该内主侧孔及该外主侧孔、相邻该第二侧板的该副补强肋的该外副侧孔及该内副侧孔,及该第二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组为一个螺栓,及一个螺锁于该螺栓尾端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两个对向建筑模板安装,每一个对向建筑模板包括一个对向板体,该对向板体具有一个对向灌浆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对向灌浆面的对向组装面,其中,所述主建筑模板分别与所述对向建筑模板沿一个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灌浆面分别与所述对向灌浆面相对,且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供水泥灌置的灌置空间,该建筑模板组合装置还包含多个沿该第三方向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主建筑模板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的牙杆,及多个分别连接所述牙杆的第三方向固定件,所述第三方向固定件用来固定所述主建筑模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靠抵于所述主建筑模板的所述主补强肋的固定架组,所述牙杆穿过该固定架组及相对应的所述主建筑模板及所述对向建筑模板,所述第三方向固定件分别为多个螺帽,所述螺帽分别螺锁于所述牙杆,且靠抵于该固定架组相反于所述主建筑模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3、4、5、6或7所述的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建筑模板及该副建筑模板的材料是选自于由塑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所组成的群体,且为一体成形制成。
CN201721106463.1U 2017-08-31 2017-08-31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Active CN207377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6463.1U CN207377131U (zh) 2017-08-31 2017-08-31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6463.1U CN207377131U (zh) 2017-08-31 2017-08-31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7131U true CN207377131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6463.1U Active CN207377131U (zh) 2017-08-31 2017-08-31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71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186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4186A (zh) * 2017-08-31 2019-03-05 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21336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лементов жесткости из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207377131U (zh)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CN109424186A (zh)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组合装置
CN207377110U (zh) 具简易组装功能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CN105369981B (zh) 一种配筋式嵌扣连接永久性梁模板、混凝土结构构件及制造方法
CN208266699U (zh) 一种柱形桥墩钢模板
CN104775829B (zh) 高耐久性复合预制管片
CN102003031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21794936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可注浆拼接结构
CN205654077U (zh) 利用截面特征防止连接节点翻转的边框型材
CN100424309C (zh)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CN105350717B (zh) 一种配筋式销接永久性梁模板、混凝土结构构件及制造方法
CN208502226U (zh) 一种压槽与模板同为一体的新型压槽板
CN211114111U (zh) 新型集成式快速拼装膜壳墙体与暗柱的连接结构
CN102003036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1457567A (zh) 一种轻质墙板芯板
CN102021975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003032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1463637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477785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021980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061774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021978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021974A (zh) 一种轻质墙板
CN102003034A (zh) 一种轻质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