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5921U -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5921U
CN207375921U CN201721400399.8U CN201721400399U CN207375921U CN 207375921 U CN207375921 U CN 207375921U CN 201721400399 U CN201721400399 U CN 201721400399U CN 207375921 U CN207375921 U CN 207375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rod
sewage disposal
sewage
disposal device
riv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0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振岗
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KE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KE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ZHOU KE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03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5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5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5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一端连接有翻转过滤杆,所述翻转过滤杆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翻转过滤杆上设有多个等距耙齿,所述翻转过滤杆底部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底端与顶端连接有从动轮与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通过转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设于所述主动轮正下方,所述从动轮正下方设有导液板,该河道污水处理设备不采用化学试剂作为中和剂,针对河道污水特点先将生活垃圾物与污水分离,然后进行小型颗粒物及垃圾的分离,无固体污染物的污水进行絮凝物的截留,最后进行生物过滤,将河道中有机物进行中和分解。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流经城市以及其他区域的河流治理也逐渐成为人们治理的重点,而河流的治理需要强大的处理设备来进行相关的处理过程,河流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对于河流污水处理来说,流量过小,日处理量跟不上河流的流量,容易造成交叉污水,而且往往需要配套的处理设施以及处理工序,甚至需要用到相应的化学试剂来进行处理,这样容易造成剩余化学试剂的重复污染,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一端连接有翻转过滤杆,所述翻转过滤杆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翻转过滤杆上设有多个等距耙齿,所述翻转过滤杆底部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底端与顶端连接有从动轮与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通过转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设于所述主动轮正下方,所述从动轮正下方设有导液板,所述导液板底端连接有废物收集池,所述废物收集池一侧设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废物收集池之间设有隔板与弧形过滤网,且所述弧形过滤网设于所述隔板顶部,所述沉淀池一侧设有絮凝过滤池,所述絮凝过滤池一侧设有曝气生物池,且所述沉淀池与絮凝过滤池右上方均设有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翻转过滤杆轴承连接第一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底端连接有垃圾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耙齿固定连接翻转过滤杆,且所述耙齿为圆形柱体。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导液板为平行设置,且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45度。
优选的,所述弧形过滤网底部设有卡板,所述隔板内腔设有卡槽,且所述弧形过滤网与所述隔板之间通过卡板与卡槽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河道污水处理设备不采用化学试剂作为中和剂,针对河道污水特点先将生活垃圾物与污水分离,然后进行小型颗粒物及垃圾的分离,无固体污染物的污水进行絮凝物的截留,最后进行生物过滤,将河道中有机物进行中和分解,保证河道水的纯净,也不会对河道水中有机物全部清除,保证水质的活性不会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且能够防止在进行生活垃圾物与污水分离操作时水的冲击力产生的污水迸溅以及将污染物冲的到处都是的技术问题,而是先一步通过翻转过滤杆将生活污染物截留,再将污染物输送至传送带上,另外在进行生活污染物与污水的分离后,无水可直接由倒液板留至废物收集池中。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弧形过滤网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隔板结构图。
图中标号:1、进水管道;2、翻转过滤杆;3、第一驱动电机;4、耙齿;5、主动轮;6、隔板;7、沉淀池;8、弧形过滤网;9、第二驱动电机;10、废物收集池;11、絮凝过滤池;12、曝气生物池;13、传送带;14、从动轮;15、导料板;16、导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3,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道1,所述进水管道1一端连接有翻转过滤杆2,进水管道1、翻转过滤杆2均通过支架固定,翻转过滤杆2为废气物过滤连接杆,所述翻转过滤杆2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带动翻转过滤杆2转动,所述翻转过滤杆2上设有多个等距耙齿4,顺时针转动的翻转过滤杆2带动耙齿4转动,从而将污水中的废弃物或生活垃圾进行截留,所述翻转过滤杆2底部设有传送带13,截留的废弃物或生活垃圾跟随耙齿4转动,被留在传送带13上,所述传送带13底端与顶端连接有从动轮14与主动轮5,所述主动轮5一侧通过转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9,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一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导料板15,所述导料板15设于所述主动轮5正下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与从动轮14均通过支架固定,通过第二驱动电机9能够带动主动轮5的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传送带13转动,把传送带13上的垃圾传送到导料板15上,所述从动轮14正下方设有导液板16,防止了液体的迸溅导致的过滤不充分,所述导液板16底端连接有废物收集池10,所述废物收集池10一侧设有沉淀池7,沉淀池7将污水中的细沙及微细的杂物进行沉降处理,所述沉淀池7与废物收集池10之间设有隔板6与弧形过滤网8,且所述弧形过滤网8设于所述隔板6顶部,通过设置弧形过滤网8,增加了过滤面积,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弧形过滤网8的堵塞,过滤网8进一步过滤小型生活垃圾及固体杂物,将杂物阻挡在废物收集池10内,所述沉淀池7一侧设有絮凝过滤池11,絮凝过滤池11将污水中的絮凝物进行截留,所述絮凝过滤池11一侧设有曝气生物池12,根据河道污水中的有机物成分采用微生物进行分解过滤,且所述沉淀池7与絮凝过滤池11右上方均设有出液口。
所述翻转过滤杆2轴承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导料板15底端连接有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箱将生活垃圾或固体废物进行收集,所述耙齿4固定连接翻转过滤杆2,且所述耙齿4为圆形柱体,所述传送带13与所述导液板16为平行设置,且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45度,所述弧形过滤网8底部设有卡板,所述隔板6内腔设有卡槽,且所述弧形过滤网8与所述隔板6之间通过卡板与卡槽活动连接,通过设置卡板与卡槽,方便了弧形过滤网8的拆卸与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该河道污水处理设备不采用化学试剂作为中和剂,针对河道污水特点先用耙齿4将生活垃圾物与污水分离,将分离出的垃圾留在传送带13上,然后污水通过过滤网8进行小型颗粒物及垃圾的分离,无固体污染物的污水进入沉淀池7进行沉降过滤,絮凝过滤池11将污水中的絮凝物的截留,最后进行曝气生物池12进行微生物过滤,将河道中有机物进行中和分解。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1)一端连接有翻转过滤杆(2),所述翻转过滤杆(2)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翻转过滤杆(2)上设有多个等距耙齿(4),所述翻转过滤杆(2)底部设有传送带(13),所述传送带(13)底端与顶端连接有从动轮(14)与主动轮(5),所述主动轮(5)一侧通过转轴连接第二驱动电机(9),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一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导料板(15),所述导料板(15)设于所述主动轮(5)正下方,所述从动轮(14)正下方设有导液板(16),所述导液板(16)底端连接有废物收集池(10),所述废物收集池(10)一侧设有沉淀池(7),所述沉淀池(7)与废物收集池(10)之间设有隔板(6)与弧形过滤网(8),且所述弧形过滤网(8)设于所述隔板(6)顶部,所述沉淀池(7)一侧设有絮凝过滤池(11),所述絮凝过滤池(11)一侧设有曝气生物池(12),且所述沉淀池(7)与絮凝过滤池(11)右上方均设有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过滤杆(2)轴承连接第一驱动电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15)底端连接有垃圾收集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齿(4)固定连接翻转过滤杆(2),且所述耙齿(4)为圆形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3)与所述导液板(16)为平行设置,且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过滤网(8)底部设有卡板,所述隔板(6)内腔设有卡槽,且所述弧形过滤网(8)与所述隔板(6)之间通过卡板与卡槽活动连接。
CN201721400399.8U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07375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0399.8U CN207375921U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0399.8U CN207375921U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5921U true CN207375921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0399.8U Active CN207375921U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5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6799A (zh) * 2020-12-30 2021-04-30 苏州仁和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6799A (zh) * 2020-12-30 2021-04-30 苏州仁和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7092U (zh) 一种阶段性运行的多介质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CN107572715A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201981096U (zh) 一种雨水回用处理装置
CN204079703U (zh) 城市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CN200995983Y (zh) 全自动高效净水机
CN206512075U (zh) 一种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处理系统
CN109264922A (zh) 一种羽绒废水回收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CN20511519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9851180A (zh) 一种生活污水双效物化处理成套设备及工艺
CN207375921U (zh) 一种多功能河道污水处理设备
CN207091183U (zh) 一种工矿废水高效净化和循环利用装备
CN213231772U (zh) 一种化工排放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01520680U (zh) 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105967496B (zh) 一种高盐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CN108423861A (zh) 一种弧形推板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再利用高效处理装置
CN213173642U (zh) 一种环保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0764796U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透液净化装置
CN101090868A (zh) 磁化光催化集成污水再生利用装置
CN210103620U (zh)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6616123U (zh) 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装置
CN202705147U (zh) 一种浮选车间废水处理系统
CN2078452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池浮泥渣清理装置
CN210645395U (zh) 污水处理用的废水净化装置
CN209630845U (zh) 一种固废收集的湿式除尘机
CN103819025B (zh) 一种浓缩污泥水同步脱磷除浊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7

Address after: 400 000 No. 15, Yangjiaping Qianjin Branch,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Yu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4003 room 1505, 2 Central Business Plaza, 39 Baiyun Road, Qu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QUZHOU KECHUANG INDUSTRIAL DESIGN SERVIC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