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4420U -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4420U
CN207374420U CN201721137646.XU CN201721137646U CN207374420U CN 207374420 U CN207374420 U CN 207374420U CN 201721137646 U CN201721137646 U CN 201721137646U CN 207374420 U CN207374420 U CN 207374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tent
support arm
swing arm
detec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76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飞
桂仲成
张宪文
贺骥
王重山
杨辉
马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uimu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ui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ui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ui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76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4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4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4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包括支架、相机组件及光源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相机支臂、光源摆臂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分别与相机支臂、光源摆臂固定构成所述支架,所述相机组件分布于相机支臂上,所述光源组件分布于光源摆臂上。该结构能够轻松实现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转换,通过与轨道检测系统的配合以及根据地铁轨道结构,针对本结构的合理化结构设计,实现对地铁轨道的精准检测与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具体说是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地铁轨道的检测基本依赖于人工目测,或者通过手持仪器检测,而这两种检测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经验要求非常高,而且检测的准确度比较低,检测效率低,工作人员手持检测仪的检测方式不仅工作强度高,而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效率高,准确度高的新型检测模式,以降低工作强度,从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相对于上述落后的检测模式,当前技术也缺乏一种对应于轨道检测系统本身的轨道检测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结构,能够实现与轨道检测系统的配合以及与地铁轨道本身结构的契合,能够实现探测效率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高的功能特点。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包括支架、相机组件及光源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相机支臂、光源摆臂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分别与相机支臂、光源摆臂固定构成所述支架,所述相机组件分布于相机支臂上,所述光源组件分布于光源摆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采用焊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支臂位于支架的上部,所述光源摆臂位于支架的下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平台本体,所述支架整体固定于移动平台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支臂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与连接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两侧部分可相对于中间部分外伸或内缩。
进一步的,所述相机组件为三组,分别与相机支臂的三部分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摆臂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与连接支架下端固定连接,两侧部分可相对于中间部分展平或竖直上翻。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分为三组,分别与光源摆臂对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结构通过与移动平台系统的结合,搭载缺陷检测系统,通过对检测系统远程遥控操作,对地铁水泥轨道表面进行智能无损检测、图像采集、定位,为后期地铁水泥轨道提供精确定位,提高维修效率。
该结构能够轻松实现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转换,通过与轨道检测系统的配合以及根据地铁轨道结构,针对本结构的合理化结构设计,实现对地铁轨道的精准检测与定位。
该结构通过与移动平台系统、缺陷检测系统的结合,整体上实现对地铁水泥轨道进行智能无损检测、记录、定位,效率高,检测准确,可替代高强度人工检测工作,实现了一种无人化巡检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整体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的移动平台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在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逻辑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与非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主式智能缺陷检测系统在地铁水泥轨道1上自主移动,通过电动移动平台系统,搭载缺陷检测系统2,对检测机器人进行远程遥控操作,对地铁水泥轨道1表面进行智能无损检测、图像采集和定位,为后期维修提供精准定位。
根据图2所示,自主式智能缺陷检测系统由移动平台系统4、轨道检测系统3组成。移动平台系统4搭载轨道检测系统3沿轨道进行自主移动,轨道检测系统3对轨道进行表面缺陷检测。
根据图3所示移动平台系统4包括运行轮系5、移动平台本体6和快速接头7。运行轮系5为钢轨轮对式,分前轮系和后轮系。移动平台本体6有车架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在移动平台本体6前后左右安装有快速接头7,快速接头7上有螺孔及通孔,可以与外围设备仪器进行快速组合安装。
根据图4,电气控制系统由供电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导航避障系统及远程控制终端组成,其中:
供电系统由锂电池模块和隔离电压转换模块组成,锂电池模块可以输出48或60V直流电,通过隔离电压转换模块生成隔离的24v、12v、5v等直流电,供给不同的设备。
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模块、图传数传模块组成,其中中央控制模块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协调和控制其它设备的运行,进行数据交换,可由工控机、PLC或者嵌入式控制板实现;图传数传模块负责将环境视频数据及机器人状态数据无线传输给远程控制终端,数据主要通过4G网络传输,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架设wifi网络实现。
驱动系统由一台永磁同步电机和驱动控制模块组成。
环境监控系统由4台监控摄像头和视频服务器组成,分别安装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以在机器人运行时观察四周环境。
导航避障系统由里程计模块、路标系统、激光测距模块组成。其中,里程计模块由四个编码器组成,编码器分别安装在机器人四个轮子上,可以记录机器人行进的相对里程,但是里程计会有累积误差,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大,误差会越来越大,不利于精准定位,因此需添加路标系统进行位置修正;具体实施方式是在地铁轨道中每隔固定长度(如1公里)架设一个路标,路标中保存当前的绝对位置信息,当机器人经过路标时,就会自动获取当前路标的绝对位置,然后对编码器的位置积分进行修正,去除累积误差。
路标系统可采用三种具体实现方式,其一是RFID系统,在轨道沿线每隔固定位置布设RFID的发射装置,机器人上安装RFID接收器,路过每个路段的RFID标识时,就可获取当前的绝对位置信息;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采用条码或者二维码,每隔固定位置贴在铁轨旁边,条码或二维码编码内容包含绝对位置信息,机器人上安装扫描器,当经过路段,扫描器扫到条码或二维码时,就可获取当前的绝对位置信息;第三种实现方式是采用图像识别,在机器人侧面安装线阵工业相机连续拍摄地铁隧道侧面,隧道是由一段一段的圆形管片拼接而成,每段管片宽度是固定的,根据工业相机拍摄的图片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可以识别管片之间的接缝,从而识别每一个管片,因此可以对每段管片从起点开始进行编号,每段管片相对起点的位置也就可以确定了,注意这个位置是没有累积误差的,因此也可以对编码器积分进行修正。
激光测距模块是用来避障的,由八个激光测距模块组成,在机器人的前部和后部各安装四个,当机器人前进或后退方向遇到障碍时,会自动停下。由于机器人在轨道上运行,因此侧面不需要安装避障装置。
远程控制终端由一台背负式手提箱控制器组成,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状态,查看监控视频,并发送简单的控制指令。
具体检测工作实施流程如下:
1)将车体安放在待检测轨道段起点,全部系统上电;
2)控制系统控制驱动系统带动电机以设定速度前进,导航避障模系统的里程计模块开始记录本体前进里程,同时rfid路标系统开始扫描rfid路标信息,当经过rfid路标时,rfid路标系统接收到当前准确位置信息,则会与里程计记录的累积里程进行融合,修正其这段时间的积分误差。
3)在前进的过程中,导航避障系统的激光测距模块持续运行,监控机器人前后可能出现的物体距离,如果前进方向出现障碍物且障碍物接近到临界距离,则导航避障系统通知控制系统让机器人停下,以防止撞击,等待障碍物消失,才会继续前进。
4)前进过程中,轨道检测系统获取导航避障模系统里程计模块的位置信号,持续进行拍摄并记录拍摄照片的位置信息。
5)环境监控系统的视频数据通过控制系统的图传模块发送回远程控制终端显示。
根据图5,检测系统包括前端的轨道检测系统。轨道检测系统位于移动平台前端,它主要负责轨道的缺陷检测。
轨道检测系统由支架8、相机组件9及光源组件10等组成。支架8采用型材焊接成型。三组相机组件9一字排开分布于支架上端。三组光源组件10一字排开分布于支架下端。
所有相机均采用线阵相机,配套线阵光源拍摄,线阵相机需搭配控制系统的编码器使用;线阵光源、线阵相机与供电系统电连接,线阵相机与编码器电连接,线阵相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根据图6,轨道检测系统分为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时,上端的边侧相机支臂11外伸,下端光源摆臂12呈展平状态;非工作状态时,上端的边侧相机支臂11内缩,下端光源摆臂12上翻到竖直状态。
对于具体实施方式的理解的描述仅仅是为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进行一些改动和变化,只要其技术手段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要点,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相机组件及光源组件,所述支架包括相机支臂、光源摆臂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分别与相机支臂、光源摆臂固定构成所述支架,所述相机组件分布于相机支臂上,所述光源组件分布于光源摆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采用焊接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臂位于支架的上部,所述光源摆臂位于支架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平台本体,所述支架整体固定于移动平台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臂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与连接支架上端固定连接,两侧部分可相对于中间部分外伸或内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为三组,分别与相机支臂的三部分对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摆臂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与连接支架下端固定连接,两侧部分可相对于中间部分展平或竖直上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分为三组,分别与光源摆臂对应布置。
CN201721137646.XU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Active CN207374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7646.XU CN207374420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7646.XU CN207374420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4420U true CN207374420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7646.XU Active CN207374420U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4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2957A (zh) * 2018-08-13 2018-12-25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无人轨道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2957A (zh) * 2018-08-13 2018-12-25 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无人轨道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2214A (zh) 一种智能缺陷检测系统
CN107505332A (zh) 一种基于双轨可移动的缺陷检测结构
CN207379936U (zh) 一种智能缺陷检测系统
CN104020768B (zh) 一种红外测温轨道巡检机器人
CN109571403B (zh) 一种磁轨迹线导航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其导航方法
CN207983362U (zh) 由轨道导引和激光定位用于轨道车辆底部巡检的机器人
CN112414458B (zh) 一种变电站自动智能巡检方法
CN106340912B (zh) 一种充电桩系统、控制方法及停车棚
CN109571402B (zh) 一种爬坡机构、爬坡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其变电站爬坡方法
CN111633660A (zh)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
CN110231825A (zh) 车辆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KR101194413B1 (ko) 무인 점검기를 이용한 교량 점검장치
KR101275916B1 (ko) 철로점검장치
CN109572842B (zh) 一种爬杆机构、爬杆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其变电站爬杆方法
KR102359154B1 (ko) 전력설비 자율진단 로봇
CN110824497A (zh) 一种用于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207379950U (zh) 一种基于双轨可移动的缺陷检测结构
CN112067630B (zh) 一种接触网悬挂装置智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2171746U (zh) 基于无线局域定位系统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
JP2019213133A (ja)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CN207374420U (zh) 一种轨道检测结构
CN103661449A (zh) 接触网悬挂状态监测系统
CN112945261A (zh) 一种具备工程数据定测功能的便携式智能测量小车
CN211263774U (zh) 一种用于接触网智能检测装置
CN114379606B (zh) 一种高速磁浮轨道综合检测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2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1, floor 1 and floor 2, building 56, No. 888, second section of Chenglong Avenue, Damian street,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Guimu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3, floor 1, building 6, No. 5, Xixin Avenue, hi tech West Zone, Chengdu, Sichuan (Huidu headquarters park)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Guimu robo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