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8730U -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8730U
CN207368730U CN201721274260.3U CN201721274260U CN207368730U CN 207368730 U CN207368730 U CN 207368730U CN 201721274260 U CN201721274260 U CN 201721274260U CN 207368730 U CN207368730 U CN 207368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shell
energy
terminal device
shell body
thermal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42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叶辉
黄成钟
郑雪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coust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42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8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8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8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储能电池、充电电路、发电器和动热能产生器;其中,所述储能电池,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存储电能;所述充电电路,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终端设备充电;所述动热能产生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外部,用于产生动能和/或热能,并将所述动能和/或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所述发电器,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将所述动热能产生器产生的动能和/或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终端设备充电。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对终端设备进行保护以及为终端设备充电,避免了终端设备没有电量带来的不便。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手机为主的终端设备已经成为大众不离身的物品。由于终端设备非常智能化,拥有更多的功能以及后台应用,耗电量也随之增大,所以很多时候会面临着没电的尴尬。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在旅途中的人士,尽管现在用充电宝之类的充电设备,可是它们也有被用完电的时刻。终端设备电量不足而断电关机后,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生活,导致不能查询信息、不能付款买单、不能工作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能够对终端设备进行保护以及为终端设备充电,避免了终端设备没有电量带来的不便。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包括:
保护壳本体、储能电池、充电电路、发电器和动热能产生器;其中,
所述储能电池,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充电电路,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移动终端充电;
所述动热能产生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外部,用于产生动能和/或热能,并将所述动能和/或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所述发电器,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将所述动热能产生器产生的动能和/或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移动终端充电。
可选地,当所述动热能产生器包括摇杆时,所述摇杆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动能,并将所述动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可选地,所述摇杆能够被折叠或/和拆卸。
可选地,所述保护壳本体设置有放置所述摇杆的凹槽。
可选地,当所述动热能产生器包括热电极时,所述热电极用于在外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能,并将所述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保护壳以及终端本体,其中,所述保护壳包裹所述终端本体;
所述充电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储能电池、充电电路、发电机和动热能产生器;其中,
所述储能电池,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充电电路,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移动终端充电;
所述动热能产生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外部,用于产生动能和/或热能,并将所述动能和/或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所述发电器,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将所述动热能产生器产生的动能和/或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移动终端充电。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在终端设备需要电量时,用自身的条件进行充电,例如:用手摇摇杆进行充电,或者用自身的热或身边的热进行充电。而且,在终端设备有足够的电量但储能电池没有太多电池时,可以用上述方法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然后当终端设备没有电量时,用储能电池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使移动终端不会断电,避免了在需要使用终端设备以及处理一些重要事情时断电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摇杆的保护壳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摇杆的保护壳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热电极的保护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摇杆及热电极的保护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考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1、储能电池12、充电电路13、发电器14和摇杆15。
保护壳本体11用于包裹终端设备,以防止终端设备因受到硬物撞击、摩擦等而造成损伤。保护壳本体11可以以全包裹、半包裹或者部分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例如,当保护壳本体11以全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在不需要使用的终端设备时,用户可以将终端设备放置于保护壳本体11之内,在需要使用终端设备时,用户可以将终端设备从保护壳本体11中取出。当保护壳本体11以半包裹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保护壳本体11可以仅包裹终端设备的背部,而露出终端设备的显示屏部分。当保护壳本体11以部分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保护壳本体11可以仅包裹终端设备背部的一部分。保护壳本体11可以是全透明、半透明或者完全不透明的。保护壳本体1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硅胶等等中的至少一种。
储能电池12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之上,用于存储电量。储能电池12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的外表面,可以嵌镶于保护壳本体11的内部,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的内表面。储能电池12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独立设置的。储能电池12可以是磷酸铁锂电芯、镍钴锰电芯或钴酸锂电芯等等。
充电电路13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11,用于将各个电配件进行连接,除了将保护壳的配件连接以外,还将保护壳中的输出电能的电路与终端设备的充电接口相连接。充电电路还可以有处理电流的功能,可以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可以是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等等;可以包括稳压电路,用于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直流电能,可以是线性稳压电路、直流稳压电路和开关稳压电路等等;可以包括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转换器,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值转换为另一个电压值,使之符合终端设备电池的额定输入;还可以包括保护电路,用于防止过载的电流、电压或过热、短路等引起对电池和其它电配件的损伤。
此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电器14,用于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可以镶嵌在保护壳本体11内部,也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外表面。发电器14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保护壳11独立设置的。发电器14可以是旋转电机中的发电机。
此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热能产生器为摇杆15,用于产生动能,具体使用方式为由用户摇动旋转摇杆15,然后带动发电器14中的转子进行发电。摇杆15可以被折叠或/和被拆卸,保护壳本体11上可以存在放置摇杆15的凹槽16,在不使用摇杆15时可以将摇杆15拆卸或折叠放置在凹槽中。可选地,动热能产生器可以是通过晃动产生动能的装置,例如在一个小空间内部存在有质量块,当保护壳受到晃动时,质量块压迫小空间内壁传递动能。可选地,动热能产生器可以是通过敲击产生动能的装置,例如用锤子敲击独立设置的动热能产生器传递动能。应理解,上述例子都是作为一种举例,不能理解为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保护壳本体11上有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储能电池12的剩余电量。该显示装置可以是4个小灯,小灯全亮时代表储能电池12的电量满,亮的小灯个数越少则表示电量越少;也可以是LED显示屏,直接显示剩余电量的占比,或者以图像的形式表示剩余电量,例如图像为兴奋的表情时代表75%~100%的电量,高兴的表情代表50%~75%的电量,平淡的表情代表25%~50%的电量,沮丧的表情代表0~25%的电量,更加直观生动。该显示装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通过与保护壳的充电电路连接,监测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保护壳的软件界面中显示出来,或者在桌面的终端设备的电池电量位置处新增一个储能电池图标,用于显示储能电池剩余电量。
可选地,保护壳本体11上预留有按键18、摄像头19、闪光灯20、麦克风、扬声器或/和手机卡插槽等的镂空位置,在安装保护壳后不对上述配件进行遮挡,方便用户对上述配件的使用。进一步地,当保护壳本体11以全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可以只对扬声器、耳机孔、数据线孔预留镂空位置;当保护壳本体11以半包裹或部分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只对包裹部分所触及的配件预留镂空位置;部分包裹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没有配件的位置,这样也就不需要预留相应的镂空位置。
可选地,保护壳本体11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可以是直接在两者的电路上进行电连接。相对地,保护壳本体11存在一个充电插头,用于向终端设备充电,该充电插头与充电电路13相连接且在与连接线都在保护壳本体外,当用户想要充电时可以将充电插头从放置它的凹槽中拿出插入终端设备的接口中进行充电,可选地,该充电插头及连接线可拆卸。优选地,该充电插头固定在保护壳本体内侧,当终端设备安装保护壳后,该充电插头处于插入终端设备接口的状态。进一步地,该充电电路13与插头提供的功能还可以是快充与慢充的方式充电,例如,当手机的电量不足10%的时候,用户选择从储能电池12中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可以自动或选择以快充的方式充电,更加的节约时间;当终端设备电量还有70%的时候,用户不着急使用终端设备又想使它保持充足的电量,这时可以自动或选择以慢充的方式充电。
整个充电过程可以是,用户用手旋转摇动摇杆,在不停的旋转过程中产生动能,带动发电器的转子并使动能转换为电能,然后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被处理加工成能够被储能电池或者终端设备储能模块接收的标准电流,再传输给储能电池或者终端设备储电模块。
上面对保护壳的构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便于对保护壳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解,下面将结合三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为了陈述简便,下面的场景均以摇杆为例。
在第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在走路、闲聊或排队等手处于空闲状态时,可以通过转动摇杆产生动能,然后,带动发电器进行发电。发电器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进行滤波、整流以及稳压之后,传输至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进行存储。当终端设备中的电池没有电时,可以令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向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终端设备能够正常进行工作。可以理解,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摇杆来产生电能,并存储在保护壳的存储电池中。在终端设备的电池没有电,又找不到充电的地方的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对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第二个应用场景中,用户在走路、闲聊或排队等手处于空闲状态时,可以通过转动摇杆产生动能,然后,带动发电器进行发电。发电器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进行滤波、整流以及稳压之后,一边传输至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进行存储,另一边传输至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可以理解,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摇杆来产生电能,所产生的电能一边向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另一边向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以在向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也同时维持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在终端设备的电池没有电,又找不到充电的地方的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对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第三个应用场景中,如果终端设备就快没有电了,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也没有电了。此时,用户可以转动摇杆产生动能,然后,带动发电器进行发电。发电器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进行滤波、整流以及稳压之后,直接向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但是,不向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以保证所以的电能都充向终端设备,从而保证充电电池正常进行工作。
请参见图1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1、储能电池12、充电电路13、发电器14和热电极17。
保护壳本体11用于包裹终端设备,以防止终端设备因受到硬物撞击、摩擦等而造成损伤。保护壳本体11可以以全包裹、半包裹或者部分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例如,当保护壳本体11以全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在不需要使用的终端设备时,用户可以将终端设备放置于保护壳本体11之内,在需要使用终端设备时,用户可以将终端设备从保护壳本体11中取出。当保护壳本体11以半包裹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保护壳本体11可以仅包裹终端设备的背部,而露出终端设备的显示屏部分。当保护壳本体11以部分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保护壳本体11可以仅包裹终端设备背部的一部分。保护壳本体11可以是全透明、半透明或者完全不透明的。保护壳本体1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硅胶等等中的至少一种。
储能电池12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之上,用于存储电量。储能电池12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的外表面,可以嵌镶于保护壳本体11的内部,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的内表面。储能电池12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独立设置的。储能电池12可以是磷酸铁锂电芯、镍钴锰电芯或钴酸锂电芯等等。
充电电路13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11,用于将各个电配件进行连接,除了将保护壳的配件连接以外,还将保护壳中的输出电能的电路与终端设备的充电接口相连接。充电电路还可以有处理电流的功能,可以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可以是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等等;可以包括稳压电路,用于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直流电能,可以是线性稳压电路、直流稳压电路和开关稳压电路等等;可以包括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转换器,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值转换为另一个电压值,使之符合终端设备电池的额定输入;还可以包括充电保护电路,用于防止过载的电流、电压或过热、短路等引起对电池和其它电配件的损伤。
此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电器14,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可以镶嵌在保护壳本体11内部,也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11外表面。发电器14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保护壳11独立设置的。发电器14可以是热传导发电机,用于利用塞贝克效应(热电效应)将热(温度差)直接转换成电能。
此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热能产生器为热电极17,用于产生热能,具体使用方式为用户将与保护壳本体11有正温差的物体放置于热电极17的面上,使之传导热能给发电器14进行发电。例如,将用户的较暖的手放置在热电极17上,或者将热水杯放置在热电极17上,或者用手或其它物体与热电极17摩擦从而产生热能。应理解,上述例子都是作为一种举例,不能理解为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在所述保护壳本体11上有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储能电池12的剩余电量。该显示装置可以是4个小灯,小灯全亮时代表储能电池12的电量满,亮的小灯个数越少则表示电量越少;也可以是LED显示屏,直接显示剩余电量的占比,或者以图像的形式表示剩余电量,例如图像为兴奋的表情时代表75%~100%的电量,高兴的表情代表50%~75%的电量,平淡的表情代表25%~50%的电量,沮丧的表情代表0~25%的电量,更加直观生动。该显示装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显示屏,通过与保护壳的充电电路连接,监测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保护壳的软件界面中显示出来,或者在桌面的终端设备的电池电量位置处新增一个储能电池图标,用于显示储能电池剩余电量。
可选地,保护壳本体11上预留有按键18、摄像头19、闪光灯20、麦克风、扬声器或/和手机卡插槽等的镂空位置,在安装保护壳后不对上述配件进行遮挡,方便用户对上述配件的使用。进一步地,当保护壳本体11以全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可以只对扬声器、耳机孔、数据线孔预留镂空位置;当保护壳本体11以半包裹或部分包裹的方式包裹终端设备时,只对包裹部分所触及的配件预留镂空位置;部分包裹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没有配件的位置,这样也就不需要预留相应的镂空位置。
可选地,保护壳本体11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可以是直接在两者的电路上进行电连接。相对地,保护壳本体11存在一个充电插头,用于向终端设备充电,该充电插头与充电电路13相连接且在与连接线都在保护壳本体外,当用户想要充电时可以将充电插头从放置它的凹槽中拿出插入终端设备的接口中进行充电,可选地,该充电插头及连接线可拆卸。优选地,该充电插头固定在保护壳本体内侧,当终端设备安装保护壳后,该充电插头处于插入终端设备接口的状态。进一步地,该充电电路13与插头提供的功能还可以是快充与慢充的方式充电,例如,当手机的电量不足10%的时候,用户选择从储能电池12中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可以自动或选择以快充的方式充电,更加的节约时间;当终端设备电量还有70%的时候,用户不着急使用终端设备又想使它保持充足的电量,这时可以自动或选择以慢充的方式充电。
整个充电过程可以是,用户通过让有较高温度的物体与热电极接触,在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将热能传递给热电极并提供给发电器进行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被处理加工成能够被储能电池或者终端设备储能模块接收的标准电流,再传输给储能电池或者终端设备的储能模块。
上面对保护壳的构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便于对保护壳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解,下面将结合两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为了陈述简便,下面的场景均以热电极为例。
在第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在走路、闲聊或排队等手处于空闲状态时,可以将手心覆盖于热电极的面上握住终端设备,由于有温差的产生热能便传递给热电极,并使发电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经过充电电路的处理,对储能电池输入可接收的的标准电流,储能电池存储电能。当终端设备电量过低时,保护壳可以充当一个移动电源,将储能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终端设备的储电模块。可以理解,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握热电极来产生电能,并存储在保护壳的存储电池中。在终端设备的电池没有电,又找不到充电的地方的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对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第二个应用场景中,用户在火车上坐着,但附近没有插线板可以提供充电,不过有热水供用,用户接了一杯热水将其放置在热电极上,该热电极可以是独立设置的,由于有温差的产生热能便传递给热电极,并使发电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经过充电电路的处理,产生可存储的标准电流且只传输给终端设备的储能模块,用户同时还可以进行看电视剧玩游戏等操作。可以理解,在这种方式下,直接向终端设备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但是,不向保护壳中的储能电池,以保证所以的电能都充向终端设备,从而保证充电电池正常进行工作。
请参见图1、图3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1、储能电池12、充电电路13、发电器14、摇杆15和热电极17。
由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一保护壳所有构件如上述两种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同,所以在此不加以详述。
此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电器14,用于将热能和/或动能转换为电能,可以是分别两种转换方式的构件即热能发电机和动能发电机,再根据输入的能量类型传输给相应的发电机;也可以是单一的动热能发电机,可以自动执行动热能转换为电能。
此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热能产生器为摇杆15和热电极17,两者可以同一时刻只能其一产生能量传送给发电器14进行发电,也可以同时进行。两者在保护壳本体11的外表面的设置方式,可以是热电极17与摇杆15分别在外表面的不同位置,也可以是如图5热电极17环绕于摇杆15,也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11独立设置的,在此不予限定。
在一示例中,当周围没有热源且用户的手也比较冰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摇式进行充电;当用户不方便进行手摇的情况下,可以用热电极的方式进行充电,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供用户提供选择,更加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保护壳以及终端本体,其中,保护壳包裹终端本体。
保护壳与终端本体是一体成型的,保护壳包裹终端本体后,终端本体只露出显示屏、按键、扬声器、闪关灯、摄像头、耳机插孔、数据线插孔等需要与外界接触的配件。
本实施例可以参见前三个实施例的附图,即图1-5,该终端设备的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储能电池、充电电路、发电器和动热能产生器。保护壳本体可以是全透明、半透明或者完全不透明的。保护壳本体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硅胶等等中的至少一种。储能电池设置于保护壳本体之上,用于存储电量。储能电池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的外表面,可以嵌镶于保护壳本体的内部,可以设置于保护壳本体的内表面。储能电池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保护壳本体独立设置的。储能电池可以是磷酸铁锂电芯、镍钴锰电芯或钴酸锂电芯等等。充电电路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将各个电配件进行连接,除了将保护壳的配件连接以外,还将保护壳中的输出电能的电路与终端设备的充电接口相连接。充电电路还可以有处理电流的功能,可以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可以是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等等;可以包括稳压电路,用于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直流电能,可以是线性稳压电路、直流稳压电路和开关稳压电路等等;可以包括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转换器,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值转换为另一个电压值,使之符合终端设备电池的额定输入;还可以包括充电保护电路,用于防止过载的电流、电压或过热、短路等引起对电池和其它电配件的损伤。保护壳的发电器与动热能产生器可以为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类型,在此不予限定。
可选地,充电电路中包括监测电路,用于监测储能电池的电量,并可以显示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也可以包括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将产生的电能传送给储能电池或终端本体的储电模块,还可以用于控制将储能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终端设备的电池的过程,例如是快充还是慢充的方式。
可选地,终端本体与保护壳共用一块储能电池,发电器产生的电能传输给该储能电池并提供给终端设备使用,该储能电池可以是设置在保护壳上,也可以是设置在终端本体上,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保护壳的储能电池、发电器和充电电路都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侧,终端本体存在有相应的空间使三者可以放入;或者保护壳的储能电池、发电器和充电电路配置在终端本体上,且与保护壳有连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储能电池、充电电路、发电器和动热能产生器;其中,
所述储能电池,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充电电路,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终端设备充电;
所述动热能产生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外部,用于产生动能和/或热能,并将所述动能和/或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所述发电器,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将所述动热能产生器产生的动能和/或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终端设备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热能产生器包括摇杆时,所述摇杆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动能,并将所述动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能够被折叠或/和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设置有放置所述摇杆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热能产生器包括热电极时,所述热电极用于在外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能,并将所述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以及终端本体,其中,所述保护壳包裹所述终端本体;所述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储能电池、充电电路、发电机和动热能产生器;其中,
所述储能电池,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充电电路,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终端设备充电;
所述动热能产生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外部,用于产生动能和/或热能,并将所述动能和/或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所述发电器,设置于保护壳本体内部,用于将所述动热能产生器产生的动能和/或热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所述充电电路向所述储能电池和/或终端设备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热能产生器包括摇杆时,所述摇杆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动能,并将所述动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能够被折叠或/和拆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设置有放置所述摇杆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热能产生器包括热电极时,所述热电极用于在外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能,并将所述热能传递至所述发电器。
CN201721274260.3U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07368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4260.3U CN207368730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4260.3U CN207368730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8730U true CN207368730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6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4260.3U Active CN207368730U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87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6826A (zh) * 2017-09-29 2018-01-05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6826A (zh) * 2017-09-29 2018-01-05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CN107546826B (zh) * 2017-09-29 2023-12-22 深圳传音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8046U (ja) 携帯型給電装置
TWI326928B (en) Method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014587A (ja) 携帯充電器
US20080284370A1 (en) Portable Battery Operated Power Supply
US20130127687A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Thereof
US20080231225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apable of collecting solar power, and clothing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TW200537723A (en) A portable electrical power unit with transmission display
JP3204611U (ja) 拡張装置及びその保護ケース
CN106684949A (zh) 具数据传输及充放电一体化功能的背夹式移动电源
US8593106B2 (en) Dual-chargeable battery pack in a power supply
TWM513505U (zh) 行動電源及其保護殼
JP2013054829A (ja) 集線装置の機能を結合した移動式予備電源装置
CN207368730U (zh)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CN102437621A (zh) 便携式大容量多用能量包
WO2014060729A1 (en) Portable audio headphones
ITUD20100207A1 (it) Caricabatteria multiplo per dispositivi elettronici portatili
EP1699131A2 (en) Portable hand powered generator
CN107546826B (zh) 一种保护壳以及终端设备
JP2013515454A (ja) 電力交換装置
CN201044460Y (zh) 一种可携式电器的保护与供电装置
CN210007415U (zh) 终端设备充电壳
CN205986712U (zh) 户外储能装置
CN205408121U (zh) 无线充电蓝牙音响
TW201017370A (en) Multi-function power supply
CN216252231U (zh) 一种多功能的快充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