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6745U -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6745U
CN207366745U CN201721507085.8U CN201721507085U CN207366745U CN 207366745 U CN207366745 U CN 207366745U CN 201721507085 U CN201721507085 U CN 201721507085U CN 207366745 U CN207366745 U CN 207366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tent
shell
ranging system
laser r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7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毅
李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ANH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234403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7366745(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ANH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ANHE TOO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07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6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6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6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包括支架;测量部,安装至所述支架;以及外壳,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支架;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支架外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将测量部件固定安装至支架上,在支架外部安装可拆卸的壳体,从而确保壳体拆卸及组装过程中不会移动测量部件的位置,不会影响测量部件的测距精度。壳体由几个形状简单的部件组合而成,有效降低壳体部件工艺难度;同时,壳体的装配和拆卸简单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产能。激光测距装置的尺寸较小,体型小巧、占用空间较少,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具有良好的抗摔性能和手感。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测距仪都是一种常见的非接触式测距工具,可应用于建筑施工、室内装潢、交通事故处理等领域。现有技术的激光测距仪,一般是将机芯直接组装至壳体内,激光测距仪的机芯是一种精密部件,对组装过程中的精度要求很高,其生产或维修都需要由专业人员处理,每次组装都需要测试和调整精度,以确保使用中的测距精度,产品生产效率低、返修操作麻烦。由于普通用户很难做到精度测试和调整,因此,这类激光测距仪不能由普通用户对其进行拆装和维修,否则其测距精度会受到影响,误差较大。
此外,由于激光测距仪的机芯等部件大多为形状不规则的部件,而壳体内需要设置多个部件安装槽,使其形状与各个部件的形状相适应,因此壳体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激光测距装置存在的壳体组装不便、壳体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包括支架;测量部,安装至所述支架;以及外壳,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支架;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支架外部。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分别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所述支架一端由所述第二开口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外部,且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第三壳体。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槽,设于所述支架外侧壁;以及凸筋,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可滑动式插入至所述槽。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外壳的形状为直柱体。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以及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三壳体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安装至所述支架;以及按键开关,安装至所述支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按键开关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测量部和/或至少一电池。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三安装槽,下凹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壁上,用以安装所述显示装置;以及第四安装槽,下凹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壁上,用以安装所述按键开关;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本体;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一侧的表面;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对设置;以及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且被所述按键开关的一部分穿过。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透明盖板,安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以及盖板通孔,贯穿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盖板通孔依次被所述按键开关的一部分穿过。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测量部包括激光发生装置,设有第一激光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以及光电转换装置,设有第二激光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本体;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与所述第一激光口相对设置;以及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与所述第二激光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卡块,突出于第二壳体本体一侧表面,且卡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内;卡口,设于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凸筋的一端可拆卸式卡入至所述卡口;第二凹槽,由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围成,所述测量部前端插入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支架螺孔,设于所述支架前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第五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与所述支架螺孔相对设置;以及螺钉,穿过所述第五通孔连接至所述支架螺孔。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前端内侧壁或所述支架前端;以及第二卡块,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一侧表面,且卡入至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壳体本体;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壳体本体的一侧,其槽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以及弹性件,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架内的电池。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壳体本体;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壳体本体的一侧,其槽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第二电池,可拆卸式安装至所述第三凹槽内,其一端串联至所述支架内的电池;以及弹性件,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池。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母接头,设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口处;公接头,突出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母接头;以及接头空腔,设于所述公接头内,且连通至第二安装槽。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护套,部分地或全部地包覆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激光测距装置存在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携带不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个以上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皆相同;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圆角三角形、圆角矩形或圆角多边形。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14~22mm;且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宽度范围为18~25mm。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当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圆形时,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直径范围为18~28mm;当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圆角三角形、圆角矩形或圆角多边形时,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内切圆直径范围为18~20mm,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外切圆直径范围为20~28mm。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测量显示部,由测量部与显示装置组成;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10~12mm;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宽度范围为15~17mm;所述测量显示部的长度范围为39~45mm。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宽度与所述外壳横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6~0.8;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高度与所述外壳横截面高度的比值范围为0.6~0.8;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外壳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7~0.8。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还包括电池,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包括纽扣电池或柱状电池;当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时,所述外壳长度范围为60~70mm;当所述电池为柱状电池时,所述外壳长度范围为95~150mm。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铝合金、塑料、尼龙材料或碳纤碳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将测量部件固定安装至支架上,在支架外部安装可拆卸的壳体,从而确保壳体拆卸及组装过程中不会移动测量部件的位置,不会影响测量部件的测距精度。激光测距装置的壳体由几个形状简单的部件组合而成,有效降低壳体部件工艺难度;同时,壳体的装配和拆卸简单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产能。激光测距装置的尺寸较小,体型小巧、占用空间较少,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具有良好的抗摔性能和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去除第一壳体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去除第一壳体后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测量部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池部分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壳体及显示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三壳体与第一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部件标号如下:
1支架,2测量部,3外壳,4电池,5显示装置,6按键开关;
7护套,8第二电池;
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第三安装槽,14第四安装槽,15槽;
16公接头,17接头空腔,18支架螺孔;
21机芯,22激光发生装置,23光电转换装置;
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3第三壳体,34透明盖板,
35第一开口,36第二开口,37支架挡板,38螺钉;
61开关底座,62按键,63开关触片;
121金属触片,122金属环,123排线;
221第一激光口,222第二激光口;
311凸筋,312第一凹槽,313第一通孔,314第二通孔;
321第二壳体本体,322第三通孔,323第四通孔,324第一卡块;
325第二凹槽,326卡口,327卡槽,328第二卡块,329第五通孔;
331第三壳体本体,332第三凹槽,333弹性件;334母接头,341盖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实用新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只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间接“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包括支架1、测量部2以及外壳3。测量部2以固定连接方式安装至支架1;外壳3可拆卸式连接至支架1;外壳3包覆支架1及测量部2,外壳3与测量部2之间存在空隙。本实施例中,以测量部2所处方向为前端。在外壳3被拆卸或组装至支架1的过程中,外壳3与测量部2之间始终存在空隙,二者不会发生接触。
如图5所示,支架1包括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12、第三安装槽13以及第四安装槽14。第一安装槽11设于支架1前端,第二安装槽12设于支架1后端;第三安装槽13及第四安装槽14并列设置于支架1的一侧壁上。
如图6所示,测量部2固定安装至第一安装槽11内,第一安装槽11的形状与测量部2相适应。测量部2包括激光测距仪机芯21,包括激光发生装置22与光电转换装置23,皆设于支架1前端,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池4、测量部2及显示装置5以及按键开关6。
如图4所示,电池4用以为显示装置5供电,本实施例中优选两个串联的柱状电池,可拆卸式安装至第二安装槽12内,第二安装槽12形状与电池组形状相适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一节或多节柱状电池或纽扣电池。
如图5~6所示,显示装置5设于第三安装槽13内,且通过导线连接至测量部2或电池4。显示装置5优选一LCD液晶屏,用以显示机芯21测得的距离读数。第三安装槽13的形状与显示装置5的壳体形状相适应,LCD液晶屏朝向外侧。
按键开关6设于第四安装槽14内,且通过导线连接至测量部2或电池4。第四安装槽14的形状与显示装置5的壳体形状相适应。当按键开关6被按压时,电池4为测量部2及显示装置5供电。显示装置5与按键开关6并列设置,便于用户操控和读取示数。
如图7~8所示,第二安装槽12前端设有一金属触片121,电连接至柱状电池4的正极;第二安装槽12后端设有一金属环122,套设于柱状电池4的外部,电连接至柱状电池4的负极。机芯21设有供电模组211,金属触片121、金属环122为特殊形状的导线,直接地或间接地电连接至供电模组211及电池4,用以为机芯21供电。供电模组211通过排线123电连接至显示装置5,从而为LCD液晶屏供电,按键开关6通过导线电连接至供电模组211和/或电池4,用以控制测量部2及显示装置5的启动和关闭。
如图6~7所示,在使用状态下,按键开关6被按下时,测量部2及显示装置5同时被供电,激光发生装置22发射出激光束照射至被测物,光线在被测物表面反射,照射至光电转换装置23,从而得以计算出测量部2基准点与待测物的距离,并显示在显示装置5,使得用户得以读取示数。
如图4所示,外壳3包括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及第三壳体33。第二壳体32可拆卸式连接至第一壳体31的前端,第三壳体33可拆卸式连接至第一壳体31的后端。第二壳体32与安装测量部2的第一安装槽11相对设置,第三壳体33与安装电池4的第二安装槽12相对设置。
如图4~5、图9所示,第一壳体31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其内部为柱状空腔,第一壳体31套设于支架1外部;第一壳体3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35与第二开口36,第一开口35与第二开口36的横截面形状、尺寸皆与第一壳体内侧壁的横截面形状、尺寸一致。第一开口35处可拆卸式安装有第二壳体32,支架1的后端设有一支架挡板37,其形状与第一壳体31外壁截面的形状相同或相应。支架1的前端由第二开口36插入至第一壳体31内,其后端延伸至第二开口36外部,且可拆卸式连接至第三壳体33。
支架1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槽15,设于支架1的外侧壁;第一壳体31内侧壁设有两条向内突出且相对设置的凸筋311,当支架1前端由其第二开口36处被插入至第一壳体31内时,凸筋311可滑动式插入至槽15,支架挡板37与第二开口36边缘处相对设置且彼此贴合,同时,第二壳体32穿过第一开口35固定至支架1的另一端,第一壳体31被夹在支架挡板37与第二壳体32之间,使得第一壳体31与支架1保持相对固定。
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31包括第一凹槽312、第一通孔313以及第二通孔314。第一凹槽312下凹于第一壳体31一侧的表面;第一凹槽312在第一壳体31上的位置与支架1上的显示装置5及按键开关6相对应。第一通孔313、第二通孔314分别贯穿第一凹槽312的底面,第一通孔313与显示装置5相对设置;按键开关6的一部分穿过第二通孔314,使得显示装置5与按键开关6的可暴露于第一壳体31表面的同一侧,以便于用户操作使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5与按键开关6可设于第一壳体31外部,第一壳体31只需开一个可供连接导线穿过的通孔即可。
本实施例还包括透明盖板34,安装至第一凹槽312内,透明盖板34一部分与第一通孔313相对设置,透明盖板34可以保护显示装置5,用户可以通过透明盖板34读取显示装置5的示数。
如图5、图9所示,透明盖板34的一端设有盖板通孔341,与第二通孔314相对设置。按键开关6包括一体成型的开关底座61和按键62,开关底座61设于第四安装槽14内,按键6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14及盖板通孔341,显露在第一壳体31的外部,便于用户按压。开关底座61下方设有一开关触片63,电连接至测量部2的供电模组211,当按键62被按压时,可控制电池4为测量部2与显示装置5供电或断电。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2包括第二壳体本体321、第三通孔322以及第四通孔323。
测量部2的激光发生装置22设有第一激光口221,朝向第一开口25;光电转换装置23设有第二激光口222,也朝向第一开口25。第三通孔322贯穿第二壳体本体321,且与第一激光口221相对设置;第四通孔323贯穿第二壳体本体321,且与第二激光口222相对设置。第三通孔322、第四通孔323用以提供激光束进出的通道,以确保激光发生装置22发射出的激光束可以照射至被测物,反射光束可以照射至光电转换装置23。
第二壳体32包括第一卡块324,突出于第二壳体本体321一侧表面。第一卡块324为环形卡块,且为弹性材质制成,第一卡块324卡入至第一壳体31前端的第一开口35内侧;其外壁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壳体31内壁横截面的形状相适应。第一卡块与第二壳体本体321被围成的区域形成第二凹槽325,测量部2前端的激光发生装置22与光电转换装置23插入至第二凹槽325内。
第一卡块324设有两个卡口326,第一壳体31内侧的凸筋3、机芯21和/或支架1的前端可插入至卡口326内,使得第二壳体32得以定位于第一壳体31,二者不会发生偏移和转动。
支架1前端设有支架螺孔18,与第二壳体32相对设置;第二壳体32设有第五通孔329,贯穿第二壳体本体321,且与支架螺孔18相对设置。本实施还包括螺钉38,依次穿过第五通孔329螺纹连接至支架螺孔18,螺钉38使得第二壳体32得以方便快捷地固定至第一壳体31。
如图12~13所示,第三壳体33包括第三壳体本体331、第三凹槽332以及弹性件333。第三凹槽332设于第三壳体本体331的一侧,其槽口方向朝向第一壳体31,第三壳体33内径、外径的尺寸与第一壳体31相同。弹性件333设于第三凹槽332底部,弹性件333为两端直径大小不同的螺旋弹簧,其连接至第三凹槽332底部。
第三壳体33可拆卸式连接至支架1,优选地,支架1的后端靠近支架挡板37处设有一突出的公接头16,第三凹槽332的槽口处设有一母接头334,公接头16螺纹连接至母接头334。公接头16内设有接头空腔17,连通至第二安装槽12,电池4由接头空腔17被置入第二安装槽12。
当第三壳体33被连接至支架1之后,弹性件333直径较小的一端穿过接头空腔17连接至第二安装槽12内的电池4,其另一端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至第三凹槽332的底部。弹性件333用以支撑在电池4的负极,使得电池4的正极得以与金属触片121紧密接触,从而确保电池4两端接触良好。由于金属环122电连接至弹性件333,因此金属环122也与电池4的负极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架1形状为长条形,外壳3的形状为直柱体,外壳3的两个以上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皆相同,所述横截面垂直于直柱体外壳的中轴线,外壳3的横截面优选圆角三角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圆角矩形或圆角多边形等。圆形或圆角的结构设计,使得外壳3便于用户握持,增强手感,防止从用户手中滑落。外壳3的材质为铝合金、塑料、尼龙材料或碳纤碳材料等,重量轻、坚固性和韧性较好,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测量部2与显示装置5组成测量显示部,其为重要的功能部件。为了保证激光测距功能和显示效果,所述测量显示部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测量部2采用尺寸较小的机芯,优选长度为39mm、宽度为16mm、高度为10mm的小型机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10~12mm;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宽度范围为15~17mm;所述测量显示部的长度范围为39~45mm。所述测量显示部在上述尺寸范围内,可以保证激光测距功能和显示效果,保证产品功能健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使其具有一定的坚固度和抗摔性能,外壳3需要具备一定厚度,外壳3与支架1之间也要保留一定间隙。
外壳3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14~22mm;且外壳3的横截面宽度范围为18~25mm。当外壳3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外壳3的横截面的直径范围为18~28mm;当外壳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圆角三角形、圆角矩形或圆角多边形时,外壳3的横截面的内切圆直径范围为18~20mm,外壳3的横截面的外切圆直径范围为
20~28mm。当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时,外壳3长度范围为65~70mm;当电池4为柱状电池时,外壳3长度范围为95~140mm;当电池4为一节柱状电池时,外壳3长度范围为95mm;当电池4为两节柱状电池时,外壳3长度范围为140mm。外壳3在上述尺寸范围内,可以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摔性能和手感,拆卸和组装方便。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宽度与外壳3横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6~0.8;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高度与外壳3横截面高度的比值范围为0.6~0.8;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面积与外壳3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7~0.8。
所述测量显示部、外壳3在上述尺寸范围内,可以保证激光测距功能和显示效果,保证产品功能健全。作为核心部件的机芯占用空间较小,与之配合的外壳的尺寸也比较小,可以使得产品整体体积尽量小,减少占用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还可以包括护套7,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包覆于外壳3的外表面,具体地说,护套7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包覆于第一壳体31外表面;和/或,部分地或全部地包覆于第二壳体32外表面;和/或,部分地或全部地包覆于第三壳体33的外表面。护套7一般为弹性材质制成,可以增强手感,便于用户握持,防止激光测距装置滑落。即使发生滑落,由于激光测距装置的外壳3外包覆有护套7,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有效防止产品损毁。本实施例优选设于第二壳体32外部,参见图10。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装配过程中,先利用凸筋311、槽15将支架1滑入至第一壳体31内,然后将第二壳体32通过第一卡块324、第二卡块328装配至第一壳体31的一端,将第三壳体33螺纹连接至至第一壳体31另一端的支架1,整个装配过程操作简单、快捷。在拆卸过程中可以反向操作,先将第二壳体32、第三壳体33从第一壳体31两端拆下,取出电池4,然后再将支架1从第一壳体中取出,整个拆卸和组装过程中,工人或维修者都没有必要触碰测量部2,测量部2始终与支架1固定在一起,因此可以有效保证测量部2的测量精度始终与出厂时调整的精度相同。
本实施例另一技术效果在于,本实施例的主要工作部件,如测量部2、电池4、显示装置5以及按键开关6等,都被固定安装至支架1内,外壳3只需要支撑和固定支架1即可,无需支撑和固定其他部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外壳3的内部结构被简化,外壳3可以由几个形状简单的部件组合而成,外壳3整体的加工工艺也得以简化,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升产能。
本实施例另一技术效果在于,本实施例整体尺寸较小,体型小巧,携带方便,具有良好的抗摔性能和手感。
实施例2
如图14~15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实施例3中,第二壳体32并未包括螺钉结构,而是包括第一卡块324与第二卡块328。
第二壳体32包括第一卡块324,突出于第二壳体本体321一侧表面,且卡入至第一壳体31前端的第一开口35内侧;第一卡块324外壁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壳体31内壁横截面的形状相适应。第一卡块324为弹性材质制成,第一卡块与第二壳体本体321被围成的区域形成第二凹槽325,测量部2前端的激光发生装置22与光电转换装置23插入至第二凹槽325内。
第一卡块324设有两个卡口326,第一壳体31内侧的支架1的前端可插入至卡口326内,使得第二壳体32得以定位于第一壳体31,二者不会发生偏移和转动。
第一壳体31前端内侧壁或支架1前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327,第二壳体本体321一侧表面设有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卡块328,第二卡块328分别卡入至每一个卡槽327内。第一卡块324与第二卡块328互相配合,将第二壳体可拆卸式连接至第一壳体31的第一开口35。
本实施例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另一种新的壳体连接方式,无需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拆卸或组装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可以进一步简化第二壳体32的结构,进一步降低加工难度,简化生产工艺。
实施例3
如图16~17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1的大部分技术特征,其区别在于,实施例4中,第三凹槽332深度较大,可以再安装一节或多节电池,该电池与第二安装槽12中的电池4串联。
第三壳体33包括第三壳体本体331、第三凹槽332以及弹性件333。第三凹槽331设于第三壳体本体331的一侧,其槽口方向朝向第一壳体31,第三凹槽331内径、外径的尺寸与第一壳体31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12中的电池4可以为一节,也可以为两节以上彼此串联的电池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电池8,可拆卸式安装至第三凹槽332内,第二电池8一端(正极)串联至支架1内的电池4,其另一端(负极)连接至弹性件333。第二电池8可以为一节,也可以为两节以上彼此串联的电池组。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池8优选柱状电池,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纽扣电池。
弹性件333设于第三凹槽332底部,弹性件333为两端直径大小不同的螺旋弹簧,其直径较大的一端连接至第三凹槽332底部,其直径较小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池8。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33也可以为两端直径大小相同的螺旋弹簧。
支架1的后端设有一突出的公接头16,第三凹槽332的槽口处设有一母接头334,公接头16可拆卸式连接至母接头334。本实施例中,公接头16外侧壁设有一组螺纹,母接头334内侧壁也设有一组螺纹,两组螺纹形状、尺寸相应,公接头16可以螺纹连接至母接头334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公接头16与母接头334可以用其他可拆卸结构彼此连接。
公接头16内设有接头空腔17,一端连通至第二安装槽12,另一端连通至第三凹槽332;第二安装槽12、接头空腔17、第三凹槽33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彼此连通,使得三者成为一个完整的电池安装槽,多节电池可以首尾衔接,彼此串联。当第三壳体33被连接至第一壳体31之后,第二电池8穿过接头空腔17连接至第二安装槽12内的电池4。
当第三壳体33被连接至第一壳体31之后,弹性件333用以支撑在第二电池8的负极,使得电池4的正极得以与金属触片121紧密接触,第二电池8的负极与弹性件333紧密连接,从而确保整个电池组两端接触良好。由于金属环122电连接至弹性件333,因此金属环122也与第二电池8的负极连接。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三壳体33中设置电池的方案,从而可以减少第一壳体31的长度,降低加工难度,简化生产工艺。同时,本实施例可以同时设置多节电池,可以适用于大功率的激光测距装置和增强手感,适用于更多场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技术方案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测量部,安装至所述支架;以及
外壳,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支架;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的筒状结构,可拆卸式套设于所述支架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
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分别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
所述支架一端由所述第二开口插入至所述第一壳体内,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外部,且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第三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槽,设于所述支架外侧壁;以及
凸筋,突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可滑动式插入至所述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外壳的形状为直柱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以及
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三壳体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装置,安装至所述支架;以及
按键开关,安装至所述支架;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按键开关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测量部和/或至少一电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
第三安装槽,下凹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壁上,用以安装所述显示装置;以及
第四安装槽,下凹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壁上,用以安装所述按键开关;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本体;
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一侧的表面;
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对设置;以及
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且被所述按键开关的一部分穿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明盖板,安装至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设置;
以及
盖板通孔,贯穿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盖板通孔依次被所述按键开关的一部分穿过。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部包括
激光发生装置,设有第一激光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以及
光电转换装置,设有第二激光口,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二壳体本体;
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与所述第一激光口相对设置;以及
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与所述第二激光口相对设置。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第一卡块,突出于第二壳体本体一侧表面,且卡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内;
卡口,设于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凸筋的一端可拆卸式卡入至所述卡口;
第二凹槽,由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围成,所述测量部前端插入所述第二凹槽。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螺孔,设于所述支架前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第五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与所述支架螺孔相对设置;以及
螺钉,穿过所述第五通孔连接至所述支架螺孔。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前端内侧壁或所述支架前端;以及
第二卡块,突出于所述第二壳体本体一侧表面,且卡入至所述卡槽内。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壳体本体;
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壳体本体的一侧,其槽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以及
弹性件,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支架内的电池。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壳体本体;
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壳体本体的一侧,其槽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电池,可拆卸式安装至所述第三凹槽内,其一端串联至所述支架内的电池;以及
弹性件,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凹槽底部,其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池。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母接头,设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口处;
公接头,突出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母接头;以及
接头空腔,设于所述公接头内,且连通至第二安装槽。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护套,部分地或全部地包覆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
18.一种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的两个以上横截面的形状、尺寸皆相同;
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圆角三角形、圆角矩形或圆角多边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14~22mm;且
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宽度范围为18~25mm。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圆形时,
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直径范围为18~28mm;
当所述外壳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圆角三角形、圆角矩形或圆角多边形时,
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内切圆直径范围为18~20mm,
所述外壳的横截面的外切圆直径范围为20~28mm。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测量显示部,由测量部与显示装置组成;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高度范围为10~12mm;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宽度范围为15~17mm;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长度范围为39~45mm。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宽度与所述外壳横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为0.6~0.8;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高度与所述外壳横截面高度的比值范围为0.6~0.8;
所述测量显示部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外壳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67~0.8。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池,设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电池包括纽扣电池或柱状电池;
当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时,所述外壳长度范围为60~70mm;
当所述电池为柱状电池时,所述外壳长度范围为95~150mm。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激光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材质为铝合金、塑料、尼龙材料或碳纤碳材料。
CN201721507085.8U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Active CN207366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7085.8U CN207366745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7085.8U CN207366745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6745U true CN207366745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7085.8U Active CN207366745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67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0088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深圳安士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激光测距仪
CN111670337A (zh) * 2019-01-09 2020-09-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0088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深圳安士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激光测距仪
WO2020124621A1 (zh) * 2018-12-19 2020-06-25 深圳安士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激光测距仪
CN111670337A (zh) * 2019-01-09 2020-09-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111670337B (zh) * 2019-01-09 2022-06-2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6745U (zh)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JP2022088399A (ja) レーザー測距装置
CN109782293A (zh) 一种激光测距装置
WO2009059509A1 (en) A color display device for electric quantity of battery
CN105953673A (zh) 一种自动测量卷尺
CN216257358U (zh) 一种分体式医用数显扳手
CN207456353U (zh) 一种采用太阳能电池的电子数显测距轮
CN203385975U (zh) 相机结构及其摄像装置
CN213609387U (zh) 一种多功能美容仪
CN209432062U (zh) 一种房型快速测绘系统
CN102108805A (zh) 密码锁面板装置
CN211373742U (zh) 一种干蓄电池两用型数显水表
CN208026778U (zh) 电能表接电壳
CN212695259U (zh) 一种用于红外测距仪的可拆卸电池仓
KR20170064072A (ko) 휴대용 랜턴
CN219474441U (zh) 一种电子卷尺
CN210514416U (zh) 一种嵌入式电表显示屏
CN204966631U (zh) 一种电池
CN220544724U (zh) 可充电光电仪的充电收纳盒
CN211066589U (zh) 一种磁吸式心率监测手表架
CN216209402U (zh) 一种用于电气工程的便于拆装的电能表
CN211647658U (zh) 一种电子钥匙
CN208860846U (zh) 一种便于夜间操作的土壤检测装置
CN214312451U (zh) 一种应急标识装置
CN219799737U (zh) 一种防护性高的3d霍尔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0

Address after: 310019 2-3, 1, 58 Ring Road, Jianggan District ni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REAT STAR ROB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9 3, 5 Avenue 22,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Co-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LIANHE TOOL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5W119486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ims 1-10 submitted by the patentee on March 23, 2020, claims 4-10 are declared invalid and valid on the basis of claims 1-3.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00420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4401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laser range find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5

Patentee: HANGZHOU GREAT STAR ROBOT TECHNOLOGY Co.,Ltd.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