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5466U -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45466U CN207345466U CN201721090756.5U CN201721090756U CN207345466U CN 207345466 U CN207345466 U CN 207345466U CN 201721090756 U CN201721090756 U CN 201721090756U CN 207345466 U CN207345466 U CN 2073454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housing
- housing shell
- longeron
- battery pack
- interi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包括下壳体本体,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上面设有内加强横梁和内加强纵梁,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下面设有外加强横梁和外加强纵梁,所述内加强横梁与外加强横梁相对应设置,内加强纵梁和外加强纵梁相对应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分布受力点,实现增加整体强度、减小制造难度并减轻电池包重量,降低了成本,间接增加了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电力存储装置,通常布置在整车底盘下,下壳体作为电池安装、固定、装配、承重的零部件,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在一起,由于电池的自重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承受的颠簸、晃动,需要确保下壳体结实,强度好,避免出现疲劳、破损、开裂等情况;且为了配合整车减重目标,下壳体的材料厚度不能过大;生产工艺要求容易进行制造,所以,下壳体的结构、强度是否合理,是保证下壳体不开裂、不破损、减重等问题的关键。
但目前的电池包下壳体存在以下不足:为了保证下壳体本体强度,钣金件料厚选用较厚,造成重量及材料费用增加,制造难度加大,续航里程减少;由于电池自重较重,容易造成下壳体中间部位变形,整体凹下;由于下壳体中间部位变形及凹下,电池包与地面距离小,在路况较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下壳体与地面发生碰撞,产生开裂、变形及挤压电池的风险;此结构容易造成下壳体本体总成,在与车身连接时,受力分布不均,造成局部承重部位疲劳强度加大,影响电池包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以达到增加壳体整体强度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包括下壳体本体,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上面设有内加强横梁和内加强纵梁,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下面设有外加强横梁和外加强纵梁,所述内加强横梁与外加强横梁相对应设置,内加强纵梁和外加强纵梁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一组加强筋,位于下壳体本体前部的加强筋为横向加强筋,位于下壳体本体后部的加强筋为纵向加强筋。
所述加强纵梁包括位于两侧边的一对侧加强纵梁和位于中间的中部加强纵梁。
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侧边上设有用于安装在整车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加强横梁相对齐设置。
所述内加强横梁的两侧边焊接在下壳体本体上面形成内密封腔体,外加强横梁的两侧边焊接在下壳体本体下面形成外密封腔体。
所述内密封腔体和外密封腔体相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分布受力点,实现增加整体强度、减小制造难度并减轻电池包重量,降低了成本,间接增加了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
1.下壳体本体、2.加强筋、3.固定支架、4.内加强横梁、5.外加强横梁、6.翻边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包括下壳体本体1,下壳体本体1的上面设有内加强横梁4和内加强纵梁,下壳体本体1的下面设有外加强横梁5和外加强纵梁,内加强横梁与外加强横梁相对应设置,即内加强横梁与外加强横梁上下相对齐设置,内加强纵梁和外加强纵梁相对应设置,即内加强纵梁和外加强纵梁上下相对齐设置。
下壳体本体1上设有一组加强筋2,位于下壳体本体前部的加强筋为横向加强筋,位于下壳体本体后部的加强筋为纵向加强筋。增加下壳体本体1整体的结构强度。
加强纵梁包括位于两侧边的一对侧加强纵梁和位于中间的中部加强纵梁。中部加强纵梁包括位于下壳体本体上面的内中部加强纵梁和位于下壳体本体下面的外中部加强纵梁,外中部加强纵梁贯穿整个下壳体本体的前后,起到很好的支撑加强作用。下壳体本体的边缘设有翻边,并在翻边上设有翻边压板6,提高强度。
下壳体本体1的侧边上设有用于安装在整车上的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与加强横梁相对齐设置并相连。利用电池包固定在整车上的螺栓连接点,在电池包下壳体上面布置了五道横梁及一道中间纵梁;在电池包下壳体下面布置了五道横梁及一道中间纵梁。
内加强横梁的两侧边焊接在下壳体本体上面形成内密封腔体,外加强横梁的两侧边焊接在下壳体本体下面形成外密封腔体。内密封腔体和外密封腔体相对应设置。上面内加强横梁与下面外加强横梁通过三层焊接,形成为一个密封腔体,提高了加强梁的强度。具体为,内加强横梁和外加强横梁上边缘通过焊点a三层焊接在一起,内加强横梁和外加强横梁的下边缘通过焊点b三层焊接在一起。下壳体本体的上面设有下壳体密封面且密封面上无拼焊焊缝。
通过优化设计,将电池的承重点通过加强梁转化至车身上,下壳体本体材料料厚可由原先1.6mm,优化至1.0mm,通过材料料厚的更改,实现减重7kg;通过材料料厚的减薄,制造工艺难度降低,间接的实现降低成本的要求以及间接增加了续航里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包括下壳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上面设有内加强横梁和内加强纵梁,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下面设有外加强横梁和外加强纵梁,所述内加强横梁与外加强横梁相对应设置,内加强纵梁和外加强纵梁相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本体上设有一组加强筋,位于下壳体本体前部的加强筋为横向加强筋,位于下壳体本体后部的加强筋为纵向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纵梁包括位于两侧边的一对侧加强纵梁和位于中间的中部加强纵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侧边上设有用于安装在整车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加强横梁相对齐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横梁的两侧边焊接在下壳体本体上面形成内密封腔体,外加强横梁的两侧边焊接在下壳体本体下面形成外密封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腔体和外密封腔体相对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90756.5U CN207345466U (zh) | 2017-08-29 | 2017-08-29 |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90756.5U CN207345466U (zh) | 2017-08-29 | 2017-08-29 |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45466U true CN207345466U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241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90756.5U Active CN207345466U (zh) | 2017-08-29 | 2017-08-29 |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4546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7395A (zh) * | 2019-04-08 | 2019-08-1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安装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
CN110137396A (zh) * | 2019-04-08 | 2019-08-1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容纳支撑壳、电池包和车辆 |
CN113036296A (zh) * | 2021-03-18 | 2021-06-25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
2017
- 2017-08-29 CN CN201721090756.5U patent/CN2073454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7395A (zh) * | 2019-04-08 | 2019-08-1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安装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
CN110137396A (zh) * | 2019-04-08 | 2019-08-16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容纳支撑壳、电池包和车辆 |
CN110137395B (zh) * | 2019-04-08 | 2022-06-28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安装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
CN110137396B (zh) * | 2019-04-08 | 2022-08-02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容纳支撑壳、电池包和车辆 |
CN113036296A (zh) * | 2021-03-18 | 2021-06-25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包下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45466U (zh) | 一种电池包下壳体加强结构 | |
CN203486000U (zh) | 一种重型载货车车架总成 | |
CN101808884B (zh) | 轻型卡车的货箱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293966U (zh) | 一种车厢 | |
CN203920906U (zh) | 电动运输车 | |
CN203402250U (zh) | 一种重型自卸车车架总成 | |
JP2022063832A (ja) | 電気自動車用スクラムタイプサイドシル構造 | |
CN203651774U (zh) | 铁路煤炭漏斗车下端墙结构 | |
CN202156456U (zh) | 自卸车车架总成 | |
CN106275109B (zh) |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 |
CN206124749U (zh) | 一种应用于重型商用车的新型组合式油箱托架 | |
CN106494511B (zh) | 一种汽车后大梁总成及汽车后部下车体结构 | |
CN214295450U (zh) | 前悬架控制臂结构 | |
CN207826062U (zh) | 一种扩容式u形货箱结构 | |
CN105799780A (zh) |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 |
CN202089489U (zh) | 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加强型罐座 | |
CN104590377B (zh) | 一种车架 | |
AU2019408142A1 (en) | Front axle structure of mining dump truck | |
CN202029913U (zh) | 一种汽车前后地板的搭接加强结构 | |
CN202115401U (zh) | 新型自卸车油缸支座梁总成 | |
CN205737701U (zh) |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副车架 | |
CN205737702U (zh) |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 |
CN205098313U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结构 | |
CN216546365U (zh) | 一种刚性车架及车架总成 | |
CN207510506U (zh) | 一种卡车用整体式横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