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794U -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4794U
CN207334794U CN201720965269.2U CN201720965269U CN207334794U CN 207334794 U CN207334794 U CN 207334794U CN 201720965269 U CN201720965269 U CN 201720965269U CN 207334794 U CN207334794 U CN 207334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er
gas
energy gathering
gathering ca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52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瑞
朱伟洪
苗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Hausgeraet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ete GmbH filed Critical BSH Electrical Appliances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652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4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4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4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关于一种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所述燃气灶的聚能罩(2)包括多个依次套叠的环(10,20,30,40,50,60),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30,40)具有在重力方向(G)上相互重叠、并在水平方向(X)上相互间隔而形成有间隙(S)的部分(32,41)。本申请的聚能罩既可为燃烧器的燃烧补充充足的空气,又可防止侧向来风影响火焰的燃烧。

Description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罩、包括该聚能罩的锅架以及包括该锅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普通的燃气灶用锅架有很多弊端,诸如相当一部分燃烧热量辐射到外界,没有被利用,导致燃气灶的热效率难以提高;辐射的热量导致旋钮的温度升得过高,造成烫伤事故;燃烧时,火焰易受风力影响而容易熄火、窜火。
近几年来,一些采用聚能罩的方案被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现有的聚能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封闭性过高,二次空气补充不足,而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再如,聚能罩上直接开设有补充二次空气的开口,风可穿过该开口而影响火焰的燃烧,容易导致意外熄火。此外,现有的聚能罩无法解决溢锅问题,溢出物容易弄脏燃烧器及聚能罩,不易清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气灶的聚能罩、包括该聚能罩的锅架以及包括该锅架的燃气灶。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罩,包括多个依次套叠的环,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具有在重力方向上相互重叠、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间隔而形成有间隙的部分。换句话说,任意一个所述环具有与其相邻的环在重力方向上相重叠的部分,所述相重叠的部分沿水平方向朝内或朝外的投影落在与其相邻的环上,所述相重叠的部分和与其相邻的环之间间隔形成有间隙。从而,每两个相邻的环之间都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供空气通过进入到燃烧器周围,为燃气燃烧补充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可更充分的燃烧,降低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而侧面来的风可受到阻挡,不能直接穿过聚能罩而影响火焰的燃烧,造成窜火甚至意外熄火。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燃气燃烧的火焰向外辐射的热量会被聚能罩体反射回来,不会直接从二次空气通道直接向外辐射出去,可减少燃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其中,所述环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如铸铁。一般情况下,所述聚能罩可以由2~10个环构成,具体数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到的“水平方向”应理解为垂直于重力的方向。虽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具有在重力方向上相互重叠、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间隔而形成有间隙的部分”,但这两个部分并不必然要沿重力方向延伸,这两个部分可以为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延伸。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环为一个自上而下径向变小的圆环,所述聚能罩呈上宽下窄的筒状结构。通常燃烧器燃烧的火焰是往外扩张的,聚能罩呈上宽下窄的筒状结构,与火焰相匹配,为火焰燃烧提供均匀的空气。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环是可拆卸的。从而,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环的数量,以满足不同的燃烧需求。实际上,不同款灶具的燃烧器与锅架高度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可根据锅架的高度选择与之匹配的环的数量。可见,本申请的聚能罩通用性高,可适用不同机型的灶具。各所述环可拆卸设置的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卡合连接、磁吸附或螺纹连接等。比如,在一个环的顶部周向上设有多个的凸包,与之相邻的环过盈配合的套接在该环的顶部,凸包使这两个环间隔形成有一间隙。为了增强连接强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凸包为磁性的凸包,各个环由铁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当然,在环顶部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卡口,与之相邻的一个环的底边卡入卡口中而卡合连接,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可拆卸连接方案。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在所述间隙处形成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比如两个相邻的环在间隙处形成有连接彼此的焊点。从而,各所述环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构件,制造上十分方便,而又不影响聚能罩的外观。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环的顶部形成有沿所述环的周向往外并往下延伸的导引结构。该导引结构不仅可以对横向吹来的风有导引作用,使横向而来的部分空气气流顺着导引结构由下而上,进入到间隙,进而进入到燃烧区域。而且,该导引结构可以将溢液或泼洒到聚能罩上的液体往外导流,使之顺着导引结构往下流,而不会进入聚能罩内部污染燃烧器。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结构一体成型的形成于所述环的顶部的凸沿。凸沿犹如屋檐,对空气气流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又可将液体往外导流,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于所述环任一个径向剖面上,所述凸沿和重力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为0°≤α≤60°。在该取值范围内,凸沿对空气气流与液体的导引都能满足要求。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的锅架,其可拆卸的设置有或者固设有如上任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聚能罩。其中,锅架可拆卸的设置有聚能罩的方案有很多,诸如磁吸、螺纹连接、挂钩悬挂或凹口卡合等方式。其中一种可拆卸的方案是,锅架包括底框与多个支脚,其中至少两个支脚是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安装在底框上。聚能罩的顶端设有分别与每个支脚相配合的凹口,待聚能罩置于应处的位置后,再安装该至少两个支脚。这样,在清洁锅架时,用户可自行拆卸聚能罩,方便用户清洁与打理。另外,用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地安装或拆卸所述聚能罩,满足用户的不同的选择。而锅架固设有聚能罩,聚能罩与锅架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部件,从而提高燃气灶外露部件的整体性。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灶的锅架包括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多个支脚,位于所述聚能罩顶端的一个所述环对应各所述支脚上形成有凹口,所述支脚分别卡入所述凹口内;以及/或者所述燃气灶的锅架包括底框和固定于所述底框上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多个支脚,至少两个所述支脚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框上。从而,锅架可拆卸的设置聚能罩。具体的,先将聚能罩的凹口分别与固设在底框上的支脚相卡合,以将聚能罩设置在应处的位置上,再将至少两个支脚卡在聚能罩的凹口上并安装在底框上。该至少两个所述支脚可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框上。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支脚的顶端与所述聚能罩的顶端齐平。从而,当锅具放置到锅架上后,聚能罩的顶端能与锅底紧密接触,溢液顺着聚能罩往外流,从而可解决溢液污染的作用。当然,为了匹配圆弧底的锅具,支脚的位于聚能罩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倾斜往下延伸的顶面。
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燃气灶的锅架包括底框和固定于所述底框上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多个支脚,至少一个所述环固定于所述底框或所述支脚上。
最后,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锅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锅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锅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锅架的主视图;
图6为图5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D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锅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锅架;2-聚能罩;3-底框;4-支脚;5-凹槽;6-垫脚;10,20,30,40,50,60-环,32,41-环的部分;43-固定片;44-螺栓;101-凹口;200,300,400-凸沿;S-间隙;G-重力方向;X-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申请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锅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锅架的主视图;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C区域的放大图。
本实施例的锅架1为一种燃气灶用锅架,锅架1包括聚能罩2、位于聚能罩2外围的底框3以及四个固定于底框3上的支脚4。
其中,聚能罩2包括六个依次套叠的环,为了便于描述,将六个环由上而下分别以编号10,20,30,40,50,60表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环具有在重力方向G上相互重叠、并在水平方向X上相互间隔而形成有间隙S的部分。如入4所示,相邻的两个环30与40具有中重力G方向上相互重叠、并在水平方向X上相互间隔而形成间隙S的部分32与41。空气气流(Airflow,由图4上带箭头的虚线所示)从聚能罩2的外侧从间隙S进入聚能罩2内侧,从而给位于聚能罩2内侧的燃烧器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而外侧横风却难以影响燃烧的火焰。
各个环均为一个自上而下径向变小的圆环,从而由各个环套叠而形成的聚能罩2呈上宽下窄的筒状结构。本实施例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环是固定连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环在间隙S处形成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为焊点(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位于聚能罩2顶端的环10对应各支脚4上形成有四个凹口101。制造时,先将四个支脚4分别卡入凹口101内,再将各支脚4焊接在底框3上。为了进一步固定聚能罩,环50焊接在支脚4上,环60焊接在底框3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这两个固定方案中只选择其一。
为了防止锅架1划伤燃气灶的面板,底框3的底面形成有多个凹槽5,每个凹槽5内安装有突出于底框3底面的弹性的垫脚6。
下面再请参照图5至图7,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锅架的主视图;图6为图5沿B-B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D区域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编号相同,其功能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请参照前面的相关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每个环的顶部形成有沿所述环的周向往外并往下延伸的导引结构。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引结构为一体成型的形成于环的顶部的凸沿,为了避免赘述,图6中仅示例性的标出了环20上的凸沿200,以及环30上的凸沿300。
如图7所示,于环40任一个径向剖面上,凸沿400和重力方向G的夹角为α,α约为15°,实际上,α的取值范围为0°≤α≤60°都是可行的。凸沿可沿重力方向G延伸,也可以与重力方向G呈60°的夹角。聚能罩2外侧的空气气流(Air flow)无法沿水平方向穿透聚能罩2,只能沿凸沿往上穿过间隙S而到达聚能罩2的内侧,这样既可以给燃烧器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又阻止侧向的横风造成火焰抖动或意外熄火。而且,凸沿不仅对空气气流起到导引作用,还对溢液或泼洒至锅架上的液体起到导流作用,使之不易穿过间隙S而到达聚能罩的内侧。
以上仅是本申请锅架的两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基础上,通过更动与修改,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施例。比如,各个环是可拆卸的套叠在一起形成聚能罩。
再比如,锅架1可拆卸的设置有聚能罩2,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锅架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编号相同,其功能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请参照前面的相关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锅架1包括两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框3上的支脚4,其中图8上只示出一个,另一个与之相对。支脚4焊接或一体成型的形成在固定片43上,固定片43上设有螺纹孔,两个螺栓44分别穿过固定片43上的螺纹孔而将支脚4安装在底框3上。从而,聚能罩2可被用户从锅架1上拆卸下来。
还比如,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各支脚4的顶端与聚能罩2的顶端齐平。从而本实施例的锅架1还可解决溢液污染问题。当锅具放置于锅架1上,由于各支脚4的顶端与聚能罩2的顶端齐平,位于聚能罩2顶端的环10可与锅底面紧密接触,从锅具中溢出的液体或固体会顺着环10的外表面往下流,最后从环10的底边滴落下去。如果环10设有凸沿,溢出液会从凸沿滴落下去。由于聚能罩2是一个上宽下窄的筒状结构,溢出的液体或固体不会滴落到聚能罩2的内侧而污染燃烧器。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架1。
结合图1至图8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申请的优势。
本申请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申请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申请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燃气灶的聚能罩(2),包括多个依次套叠的环(10,20,30,40,50,60),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30,40)具有在重力方向(G)上相互重叠、并在水平方向(X)上相互间隔而形成有间隙(S)的部分(32,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罩(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10,20,30,40,50,60)为一个自上而下径向变小的圆环,所述聚能罩(2)呈上宽下窄的筒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罩(2),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环(10,20,30,40,50,60)是可拆卸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罩(2),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30,40)在所述间隙(S)处形成有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罩(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10,20,30,40,50,60)的顶部形成有沿所述环(10,20,30,40,50,60)的周向往外并往下延伸的导引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结构为一体成型的形成于所述环(10,20,30,40,50,60)的顶部的凸沿(200,300,4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的聚能罩(2),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环(40)任一个径向剖面上,所述凸沿(400)和重力方向(G)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为0°≤α≤60°。
8.一种燃气灶的锅架(1),其特征在于,可拆卸的设置有或者固设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罩(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的锅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多个支脚(4),位于所述聚能罩(2)顶端的一个所述环(10)对应各所述支脚(4)上形成有凹口(101),所述支脚(4)分别卡入所述凹口(101)内;以及/或者所述锅架(1)包括底框(3)和固定于所述底框(3)上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多个支脚(4),至少两个所述支脚(4)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框(3)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的锅架(1),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脚(4)的顶端与所述聚能罩(2)的顶端齐平。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的锅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3)和固定于所述底框(3)上用于支撑烹饪器具的多个支脚(4),至少一个所述环(50,60)固定于所述底框(3)或所述支脚(4)上。
12.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燃气灶的锅架(1)。
CN201720965269.2U 2017-08-03 2017-08-03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Active CN207334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5269.2U CN207334794U (zh) 2017-08-03 2017-08-03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5269.2U CN207334794U (zh) 2017-08-03 2017-08-03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4794U true CN207334794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5269.2U Active CN207334794U (zh) 2017-08-03 2017-08-03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47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8178A (zh) * 2020-06-18 2020-09-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聚能圈
CN113357674A (zh) * 2020-03-06 2021-09-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674A (zh) * 2020-03-06 2021-09-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CN113357674B (zh) * 2020-03-06 2022-08-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CN111678178A (zh) * 2020-06-18 2020-09-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聚能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34861U (zh) 燃气灶用聚能罩、燃气灶的锅架及燃气灶
EP1934532B1 (en) Cooking top with gas burner comprising a semi-permeable element
US5405263A (en) Sealed gas burner assembly
CN207334794U (zh) 燃气灶及其聚能罩与锅架
JP4185076B2 (ja) こんろ用バーナ
CN110410792B (zh) 灶具火盖
CN107559825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7006246U (zh) 一种新型燃气灶
CN109539327A (zh) 一种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具
CN110360566B (zh) 灶具火盖
KR100879732B1 (ko) 가스버너
CN208058847U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06705150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CN202973095U (zh) 增压盘及具有该增压盘的燃气灶
JP7115969B2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並びにガスコンロ
TWI797355B (zh) 瓦斯爐用燃燒器以及瓦斯爐
CN220436510U (zh) 火盖和燃气灶
FR2693256A1 (fr) Foyer à gaz plat et table de cuisson en comportant.
JP6666201B2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及びコンロ
CN110566967B (zh) 火盖以及包括其的灶具
CN212005795U (zh) 一种整体聚能炉架
CN210291881U (zh) 灶具燃烧器
CN208282186U (zh) 一种用于车载灶具的炉架
CN112902169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JPH11211089A (ja) 内炎式バーナを備えたこん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