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2087U - 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 Google Patents
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32087U CN207332087U CN201721382774.0U CN201721382774U CN207332087U CN 207332087 U CN207332087 U CN 207332087U CN 201721382774 U CN201721382774 U CN 201721382774U CN 207332087 U CN207332087 U CN 2073320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panel
- plant fiber
- interior plate
- fiber concrete
- building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包括外侧板、内侧板和连接块,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相互平行设置并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通过连接块相连,所述外侧板、内侧板和连接块采用植物纤维混凝土整体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连接块上还设置有限位槽。该建筑模块为一种内置免拆、保温一体化、防火性能强、绿色节能的高强度新型装配式建筑模块,其可以在工厂整体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湿作业,能够有效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绿色节能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背景技术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情况下,采用建筑模块建造房屋已经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和大力推广。常见的EPS模块系统具有保温隔热效果好、成本低廉、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这种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制成的模块板作为房屋墙体内外保温层,在模块的空腔内浇筑钢筋混凝土承重层的复合型墙体自建房,主要应用于农村地区或城市里的低层别墅,来改善房屋建筑的保温节能问题。然而,这种EPS聚苯乙烯泡沫模块存在着防火性能差、抗震强度低和不够环保的明显缺陷。
在大力提倡“保温一体化”和“环保节能”的装配式建筑的今天,绿色建筑材料慢慢地登上舞台。目前,我国建筑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5%-4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的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墙板构造,并不能解决保温问题,只能通过外加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目的。另外,当前绿色节能材料并没有在市场广泛推广,国家对绿色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绿色节能材料运用到建筑行业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提供一种绿色节能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相互平行设置并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通过连接块3相连,所述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采用整体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连接块3上还设置有限位槽4。
优选的,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中还预设有空腔7。
优选的,所述外侧板1或内侧板2中还预设有空腔7。
优选的,在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每两条相对应的边上都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企口5;在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上下两条相对应的边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6和定位卡槽。
优选的,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均为直板。
优选的,所述外侧板1的高度大于内侧板2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3为椭圆柱体、圆柱体、六棱柱体或长方体等,所述连接块3与两侧板连接处采用弧状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腔7宽度为2-8cm,长度比所述模块的长度短4-10cm。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企口5为阶梯型,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边上的连接企口5靠近板外侧的凸出的部分高1-3cm,宽度为1-6cm。
优选的,所述模块具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尺寸,用于达到错缝搭接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上还开有矩形槽或燕尾形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方案,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解决了模板的安装、拆卸问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湿作业,提高了施工质量。
(2)该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一种绿色节能模块,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3)该建筑模块完美解决了防火问题,防火等级高,并且结构整体性好、抗震强度高。
(4)设置的空腔能够解决自保温、水电管线的铺放问题。
(5)该建筑模块可以由工厂预制,施工现场组装,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难度。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免拆内置、保温一体化、绿色节能的新型模块,该模块在工厂整体预制,再在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湿作业,能够有效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侧板;2-内侧板;3-连接块;4-限位槽;5-连接企口;6-定位凸起;7-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具体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相互平行设置并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通过连接块3相连,所述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采用整体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连接块3上还设置有限位槽4,所述外侧板1和/或内侧板2中还预设有空腔7。在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每两条相对应的边上都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企口5;在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上下两条相对应的边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6和定位卡槽(附图中未示出)。所述空腔7宽度为2-8cm,长度比所述模块的长度短4-10cm。
所述的连接企口5为阶梯型,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边上的连接企口5靠近板内侧凸出的部分高1-3cm,宽度为1-6cm;与之相对应配合连接的连接企口5则位于靠近板外侧的位置,凸出的部分高1-3cm,宽度为1-6cm。该阶梯型的连接企口构造措施能够做到构造防水,也能降低模块的拼接难度。
该模块有不同的尺寸规格,使得砌筑时能够达到错峰搭接的效果。用于外墙砌筑时,外侧板1和内侧板2都为直板,且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中同时预设空腔7,或者只在内侧板2中预设空腔7,与楼板相接的外侧板1,其高度比内侧板2高度约高一个楼板的厚度,解决了墙体保温和在浇筑楼板时要支侧模的问题。用于内墙砌筑时,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中同时预设空腔7,或者只在内侧板2中预设空腔7,或者在两侧板中都不预设空腔,与楼板相接的外侧板1和内侧板2,其高度比标准模块约低一个楼板的厚度,该构造使得在砌筑墙体时施工更加便捷有效。
所述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采用植物纤维混凝土整体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空腔7是通过在工厂特制模板中浇筑植物纤维混凝土形成的,该空腔7不仅可以起到保温效果,而且可以在空腔7内布置水电管线。既可以留置为空腔,也可以填充其他保温材质。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均为直板,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中均预设有空腔7。两侧板厚度为40-180mm。所述的连接企口5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下部靠近外侧凸出的部分高1-3cm,宽度为1-6cm;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左侧凸出的部分高1-3cm,宽度为1-6cm,位于靠近板外侧的位置。所述空腔7宽度为2-8cm,长度约比模块的长度短5-10cm。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两侧板厚度为40-180mm,且在两侧板都预设空腔7。其中,所述外侧板1的高度大于内侧板2的高度。这种模块用于外墙砌筑时,与楼板相接的外侧板1,其高度比内侧板2高度约高一个楼板的厚度,解决了墙体保温和在浇筑楼板时要支侧模的问题。
如图3所示为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为圆柱体。当然,所述连接块3为还可以为椭圆柱体、圆柱体、六棱柱体或长方体等。该形状可以有助于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密实,减少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空隙,同时连接块3与两侧板连接处采用弧状连接,减少其应力集中。另外连接块3上预设的限位槽4,用于放置水平钢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只在内侧板2中预设空腔7,并且调整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高度,使得其高度比标准模块高度约低一个楼板的厚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外侧板1为实心,仅在内侧板2设置有空腔7。该实施方式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调整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高度,用于外墙砌筑时,与楼板相接的外侧板1,其高度比内侧板2高度约高一个楼板的厚度。
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是由植物纤维和水泥基料组成的复合材料,由于纤维的抗拉强度大、延伸率大,使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及延伸率和韧性得以提高。采用的植物纤维,例如可以来自于稻草和秸秆,以往的稻草和秸秆等在收获后往往直接焚烧,严重的污染空气,而且也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而植物纤维混凝土既可以满足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又能回收利用稻草和秸秆等植物纤维,实现绿色环保节能。
所述的绿色节能植物纤维混凝土直板保温模块有不同的模数,包括300mm、600mm等,主要用于达到错缝搭接的效果。
该模块能够实现建筑结构与保温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工程质量安全可靠,模块植物纤维混凝土浇筑制作而成,装配形成的房屋安全性能尤其是抗震防灾性能显著提高。楼板与传统的框架结构房屋一样,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与墙体混凝土通过预留的钢筋相连,整个房屋的结构就是一个整体,抗震性能好,可抗八级地震,墙体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即可继续往上安装模块,不需要等混凝土养护完成才进行下一层的模块安装,加快了施工速度,安装便捷,低成本建造抗震节能房屋,节省土地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相互平行设置并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通过连接块(3)相连,所述外侧板(1)、内侧板(2)和连接块(3)采用植物纤维混凝土整体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连接块(3)上还设置有限位槽(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和/或内侧板(2)中还预设有空腔(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每两条相对应的边上都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企口(5);在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上下两条相对应的边上还设置有定位凸起(6)和定位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均为直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的高度大于内侧板(2)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为椭圆柱体、圆柱体、六棱柱体或长方体等,所述连接块(3)与两侧板连接处采用弧状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7)宽度为2-8cm,长度比所述模块的长度短4-10c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企口(5)为阶梯型,在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边上的连接企口(5)靠近板外侧的凸出的部分高1-3cm,宽度为1-6cm。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具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尺寸,用于达到错缝搭接的效果。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上还开有矩形槽或燕尾形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82774.0U CN207332087U (zh) | 2017-10-25 | 2017-10-25 | 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82774.0U CN207332087U (zh) | 2017-10-25 | 2017-10-25 | 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32087U true CN207332087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236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82774.0U Active CN207332087U (zh) | 2017-10-25 | 2017-10-25 | 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32087U (zh) |
-
2017
- 2017-10-25 CN CN201721382774.0U patent/CN2073320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82669B2 (en) | Composite concrete shear wall for heat insulation | |
CN103711238B (zh) | 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 |
CN207499403U (zh) | 一种fs复合保温外模板系统 | |
US20090056259A1 (en) | Concrete load-bearing wall with compound heat-insulating layer | |
CN103306501B (zh) | 现浇工业石膏承重墙节能住宅建筑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288256A (zh) | 轻质复合保温外墙板、专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6956959U (zh) | 轻质复合保温外墙板 | |
CN106522407A (zh) | 装配式现浇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钢骨架模板系统及连接件 | |
CN105003020A (zh) | 一种陶粒混凝土金属网架轻质墙板及其拼接结构 | |
CN105863155A (zh) | 一种隔热储能型rpc预制墙板体系 | |
CN207846751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外保温墙板 | |
CN102535841A (zh) | 一种预制墙板施工工艺 | |
CN208168032U (zh) | 装配式内置保温层混凝土复合墙-轻钢框架-楼板连接节点 | |
CN206957042U (zh) | 轻质复合保温外墙板及专用模具 | |
CN113931352A (zh) | 一种含高延性固废基免拆模板的复合保温墙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7332087U (zh) | 植物纤维混凝土保温建筑模块 | |
CN203296209U (zh) | 一种自保温无砂浆砌块砌体剪力墙体系 | |
CN207646915U (zh) | 植物纤维混凝土l形转角保温建筑模块 | |
CN208934236U (zh) | 直板带立柱高效保温格构式模壳 | |
CN215716218U (zh) | 一种装配式承重骨架建筑的草砖外墙体楼板和屋盖 | |
CN207633551U (zh) | 植物纤维混凝土t形保温建筑模块 | |
CN207672777U (zh) | 植物纤维混凝土直板带立柱保温建筑模块 | |
CN207348297U (zh) | 植物纤维混凝土t形带立柱保温建筑模块 | |
CN201614676U (zh) | 节能保温双格构无冷桥外墙体 | |
CN208934235U (zh) | 一种t形高效保温格构式模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233000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park, No. 1268, Yannan Road, Bengbu City, Bengbu area, China (Anhui)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Zhongqing Hengy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Room 302, building 1, 15 Xinxing East Lane, Xizhimenwa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HONGQING GUOHENG (BEIJI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