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1699U -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31699U CN207331699U CN201720774323.5U CN201720774323U CN207331699U CN 207331699 U CN207331699 U CN 207331699U CN 201720774323 U CN201720774323 U CN 201720774323U CN 207331699 U CN207331699 U CN 2073316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d concrete
- supporting
- hole
- concrete retaining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41000209202 Bromus secalin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476 body wa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69 slip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taining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包括有坑中坑底部的基层、设置在基层上的垫层以及沿着垫层边缘设置的竖向支护;所述坑中坑周围的侧壁包括有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段;所述竖向支护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且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底部与垫层底面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外侧的侧壁上设有土钉墙支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砖胎模支护难度极大、整体性、稳定性难以保证、施工量大、劳动力投入大以及施工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坑中坑的深度较大,常常超过10m,这类坑中坑一般采用分级放坡、复合土钉墙、钢板桩等组合支护方式,采用砖胎模作为坑中坑侧壁模板,其同时兼有支护土方的功能。面对目前越来越多的超深坑中坑,尤其是沿海沿江地区水文地质情况差的情况下,即使分级放坡,每个阶梯间高差仍较大,坑中坑支护难度极大,采用砖胎模作为坑中坑侧壁模板时,其整体性、稳定性难以保证。其次,砖胎模砌筑量、抹灰量大,劳动力投入大,施工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要解决传统砖胎模支护难度极大、整体性、稳定性难以保证、施工量大、劳动力投入大以及施工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包括有坑中坑底部的基层、设置在基层上的垫层以及沿着垫层边缘设置的竖向支护;所述坑中坑周围的侧壁包括有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段;所述竖向支护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且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底部与垫层底面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外侧的侧壁上设有土钉墙支护。
优选的,当侧壁土体的透水率q为:0<q<100Lu时,侧壁为斜坡段;所述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60°~75°,且斜坡段的底端与垫层底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侧壁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之间留有间距,在侧壁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之间的间距有填充有回填土。
优选的,当坑中坑的侧壁土体的透水率q为:q≥100Lu时,所述侧壁由斜坡段和斜坡段下方的竖直段构成。
优选的,所述竖直段紧压在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背面;所述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60°~75°,且斜坡段与竖向面的交线位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为保证坑中坑支护的整体性、稳定性、减少施工周期,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替代传统的砖胎模,增强了坑中坑支护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并且避免了大量的砌筑、抹灰工作,缩短施工周期。
2、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较传统砖胎模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内配双层双向钢筋,墙厚300mm以上,在坑中坑内采用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将普通的素砼垫层加固为内配单层双向钢筋250厚C30砼垫层,并使其与钢筋砼挡墙形成整体,增强砼挡墙的抗倾覆能力,有效避免传统砖胎模在坑中坑支护过程中稳定性差、易倾覆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施工为水平方向分段施工,竖直方向分层施工,这种施工方法避免了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太长或者太高而失去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强,可用于不同深度的坑中坑支护施工。
4、本实用新型中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为现场浇筑,较传统砖胎模施工,无需抹灰处理防水基层,降低施工成本,节约工期,成型质量好。
5、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坑中坑支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和坑中坑排水降水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步骤七中下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浇筑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步骤七中上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浇筑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钢板桩施工完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步骤七中下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浇筑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步骤七中上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浇筑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垫层、2-侧壁、3-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4-土钉墙支护、5-回填土、6-基层、7-钢筋、8-排水沟一、9-集水井一、10-抽水泵一、11-钢板桩、12-排水沟二、13-集水井二、14-抽水泵二、15-基坑支护桩、16-截水沟、17-排水管一、18-排水管二、19-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这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包括有坑中坑底部的基层6、设置在基层6上的垫层1以及沿着垫层1边缘设置的竖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坑中坑周围的侧壁2包括有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段;所述竖向支护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且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底部与垫层1底面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外侧的侧壁2上设有土钉墙支护4。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2土体的透水率q为:0<q<100Lu,侧壁2为斜坡段;所述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60°~75°,且斜坡段的底端与垫层1底面平齐;所述侧壁2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之间留有间距,在侧壁2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之间的间距有填充有回填土5。
本实施例中,当侧壁2土体的透水率q<1Lu时,土体透水性为微透水性;当土体的透水率1≤q<10Lu时,土体透水性为弱透水性;当土体的透水率10≤q<100Lu,土体透水性为中透水性。
这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外部的基坑施工完毕后,进行基坑内坑中坑的排水降水装置的设置。
步骤二:进行坑中坑的开挖,先降水后开挖,并保持地下水位在坑中坑开挖面以下1.5m~2m;坑中坑的开挖是根据坑中坑的形状、大小和深度,并考虑各个工序穿插施工,分区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开挖;坑中坑开挖前必须严格保证已施工完成的土钉墙支护4各构件的养护时间,保证其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步骤三:进行坑中坑的侧壁2土钉墙支护4的施工;坑中坑的侧壁2土钉墙支护4采用先锚后喷的施工顺序,具体为当坑中坑的开挖面挖至第一层设计锚杆位置处时,打入第一层锚杆;继续开挖,当坑中坑的开挖面挖至第二层设计锚杆位置处时,再打入第二层锚杆;如此循环直至开挖面挖至最下层设计锚杆位置处时,打入最下层锚杆;然后在基坑的侧壁2上喷射内层混凝土层,内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60mm,随即进行锚固;再喷射外层混凝土层,外层混凝土层厚的厚度为50~60mm;在向锚杆注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过程中注浆导管口始终埋在浆体表面以下,以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所述侧壁2土钉墙支护4施工至坑中坑底部。
步骤四:进行坑中坑的基层6处理;当基底为土质时,应将其整平夯实,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软的土应全部予以清除,若承载力达不到要求,需换以透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夯填至设计标高;当基底为岩石地基时,若发现岩层有孔洞、裂缝,应视裂缝的张开度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水泥或其他双液型浆液等浇注饱和。
步骤五:进行坑中坑的垫层1施工,垫层1内配单层双向钢筋,采用C30砼浇筑,厚度为250mm,并沿垫层1的边缘对待施工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钢筋7进行预留,使其与钢筋砼挡墙形成整体,增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抗倾覆能力,有效避免砖胎模在坑中坑支护过程中稳定性差、易倾覆的技术问题。
步骤六:对坑中坑中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进行水平分段和竖向分层。
步骤七:对其中一段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进行竖向分层施工;先将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分成两层;下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浇筑至1800mm~2200mm,视现场情况,一般为一块模板的高度,上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待先浇部分强度达70%时,一次浇筑至设计标高;
根据坑中坑中的筋混凝土挡墙支护高度和墙厚度不同,具体选型如下。
墙厚度选型
侧模高度(㎜) | 墙厚(㎜) |
4700≥h | 采用300mm厚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内配双层双向Φ14@300钢筋。 |
6700≥h>4700 | 采用4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支护,内配四层双向Φ14@200钢筋 |
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模板加固采用木质胶合板、木枋、Φ48*3.6钢管及M14止水型穿墙螺杆;竖向背楞为45×90mm木枋,间距≤250mm;背楞横向采用双钢管,竖向间距500mm;穿墙螺杆的横向×竖向间距为≤500×500mm。
步骤八:待步骤七施工完毕后,进行下一段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竖向分层施工。
步骤九:重复步骤八的过程,直至沿垫层1边缘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闭合;当坑中坑内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封闭设置时,需加厚砼垫层1,并内配单层双向钢筋与砼挡墙形成整体浇筑,加强砼挡墙的抗倾覆能力。
步骤十:在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与坑中坑的侧壁2之间的间距中填充回填土5,并压实;至此施工完毕。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设置排水降水装置具体方法为:在坑中坑底部、靠近轴线的位置处、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排水沟一8,并在排水沟一8中设置集水井一9;所述集水井一9设有一组、沿排水沟一8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集水井一9之间的间距为20m~30m;在集水井一9中设置抽水泵一10;坑中坑边向下挖,边加排水沟一8与集水井一9,始终保持排水沟一8的沟底低于基坑底不小于0.4m,集水井一9底部低于排水沟一8的底部不小于1m;集水井一9内的水应随集随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井一9为600mm宽的成品开孔钢管集水井。
本实施例中,在外部的基坑开挖前半个月必须进行施工场地降水,将地下水位在基坑开挖面以下0.5m;开挖至基坑底部时,也需保证地下水位在基坑底面以下1.5m;降水过程应伴随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桩15施工过程的始终。
本实施例中,在外部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基坑内坡脚处、沿坡脚线的方向设置排水沟二12,并在排水沟二12中设置600mm宽成品开孔钢管集水井二13;所述集水井二13设有一组、沿排水沟二12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集水井二13之间的间距为20m~30m;在集水井二13中设置抽水泵二14;基坑边向下挖,边加排水沟二12与集水井二13,始终保持排水沟二12的沟底低于基坑底不小于0.4m,集水井二13底部低于排水沟二12的底部不小于1m;集水井二13内的水应随集随排,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中,在基坑顶部开挖轮廓线外侧0.5m左右设置截水沟16待基坑底板浇筑混凝土时封闭集水井二13,灌注微膨胀性混凝土,并加焊钢板封闭。
本实施例中,坑中坑内的水通过抽水泵一10和排水管一17抽至基坑支护桩15脚下的排水沟二12,再通过集水井二13中的抽水泵二14和排水管二18排至基坑坑顶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19沉淀、过滤。
实施例二
如图1、4-6所示,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包括有坑中坑底部的基层6、设置在基层6上的垫层1以及沿着垫层1边缘设置的竖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坑中坑周围的侧壁2包括有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段;所述竖向支护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且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底部与垫层1底面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外侧的侧壁2上设有土钉墙支护4。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2土体的透水率q为:q≥100Lu,所述侧壁2由斜坡段和斜坡段下方的竖直段构成;所述竖直段紧压在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背面;所述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60°~75°,且斜坡段与竖向面的交线位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上部。
本实施例中,当坑中坑的侧壁2土体的透水率q为:透水率q≥100Lu时,土体的透水性为中透水性。
这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外部的基坑施工完毕后,进行基坑内坑中坑的排水降水装置的设置。
步骤二:进行坑中坑的开挖,先降水后开挖,并保持地下水位在坑中坑开挖面以下1.5m~2m;坑中坑的开挖是根据坑中坑的形状、大小和深度,并考虑各个工序穿插施工,分区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开挖;坑中坑开挖前必须严格保证已施工完成的土钉墙支护4各构件的养护时间,保证其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步骤三:进行坑中坑的侧壁2土钉墙支护4的施工;坑中坑的侧壁2土钉墙支护4采用先锚后喷的施工顺序,具体为当坑中坑的开挖面挖至第一层设计锚杆位置处时,打入第一层锚杆;继续开挖,当坑中坑的开挖面挖至第二层设计锚杆位置处时,再打入第二层锚杆;如此循环直至开挖面挖至最下层设计锚杆位置处时,打入最下层锚杆;然后在基坑的侧壁2上喷射内层混凝土层,内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60mm,随即进行锚固;再喷射外层混凝土层,外层混凝土层厚的厚度为50~60mm;在向锚杆注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过程中注浆导管口始终埋在浆体表面以下,以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侧壁2的底部位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与侧壁2设计相交位置处,所述侧壁2的土钉墙支护4施工施工至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与侧壁2设计相交位置处。
在步骤三中的施工过程完成后,沿着侧壁2底部边缘打入钢板桩11;钢板桩11采用振动打入法;插入钢板桩11时,将锁口对准,每插入一块钢板桩11,即套上桩帽,并轻轻地加以锤击;在打桩过程中,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在钢板桩正面和背面两个方向设置垂线观察加以控制,随时检查校正;为提高钢板桩11支护的稳定性,可以采用注浆锚索加固钢板桩11;锚索采用二次注浆工艺设置在钢板桩11的背面,锚索的一端连接在钢板桩上,锚索的另一端锚固在土体中,注浆时采用边注浆边拔管的注浆方法。
步骤四:进行坑中坑的基层6处理;当基底为土质时,应将其整平夯实,对受水浸泡的基底土,特别是松软的土应全部予以清除,若承载力达不到要求,需换以透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并夯填至设计标高;当基底为岩石地基时,若发现岩层有孔洞、裂缝,应视裂缝的张开度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水泥或其他双液型浆液等浇注饱和。
步骤五:进行坑中坑的垫层1施工,垫层1内配单层双向钢筋,采用C30砼浇筑,厚度为250mm,并沿垫层1的边缘对待施工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钢筋7进行预留,使其与钢筋砼挡墙形成整体,增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抗倾覆能力,有效避免砖胎模在坑中坑支护过程中稳定性差、易倾覆的技术问题。
步骤六:对坑中坑中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进行水平分段和竖向分层。
步骤七:对其中一段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进行竖向分层施工;以钢板桩11桩顶标高为界线将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分成两层;先采用单边支模方法将下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浇筑至钢板桩11桩顶标高处,上层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采用双面支模浇筑,一次浇筑至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设计标高。
根据坑中坑中的筋混凝土挡墙支护高度和墙厚度不同,具体选型如下。
墙厚度选型
侧模高度(㎜) | 墙厚(㎜) |
4700≥h | 采用300mm厚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内配双层双向Φ14@300钢筋。 |
6700≥h>4700 | 采用400mm厚钢筋混凝土墙支护,内配四层双向Φ14@200钢筋 |
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模板加固采用木质胶合板、木枋、Φ48*3.6钢管及M14止水型穿墙螺杆;竖向背楞为45×90mm木枋,间距≤250mm;背楞横向采用双钢管,竖向间距500mm;穿墙螺杆的横向×竖向间距为≤500×500mm。
步骤八:待步骤七施工完毕后,进行下一段待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的竖向分层施工。
步骤九:重复步骤八的过程,直至沿垫层1边缘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闭合;当坑中坑内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封闭设置时,需加厚砼垫层1,并内配单层双向钢筋与砼挡墙形成整体浇筑,加强砼挡墙的抗倾覆能力。
步骤十: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施工完毕后,将侧壁2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之间的钢板桩11拔出。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设置排水降水装置具体方法为:在坑中坑底部、靠近轴线的位置处、沿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排水沟一8,并在排水沟一8中设置集水井一9;所述集水井一9设有一组、沿排水沟一8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集水井一9之间的间距为20m~30m;在集水井一9中设置抽水泵一10;坑中坑边向下挖,边加排水沟一8与集水井一9,始终保持排水沟一8的沟底低于基坑底不小于0.4m,集水井一9底部低于排水沟一8的底部不小于1m;集水井一9内的水应随集随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井一9为600mm宽的成品开孔钢管集水井。
本实施例中,在外部的基坑开挖前半个月必须进行施工场地降水,将地下水位在基坑开挖面以下0.5m;开挖至基坑底部时,也需保证地下水位在基坑底面以下1.5m;降水过程应伴随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桩15施工过程的始终。
本实施例中,在外部的基坑开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基坑内坡脚处、沿坡脚线的方向设置排水沟二12,并在排水沟二12中设置600mm宽成品开孔钢管集水井二13;所述集水井二13设有一组、沿排水沟二12的长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集水井二13之间的间距为20m~30m;在集水井二13中设置抽水泵二14;基坑边向下挖,边加排水沟二12与集水井二13,始终保持排水沟二12的沟底低于基坑底不小于0.4m,集水井二13底部低于排水沟二12的底部不小于1m;集水井二13内的水应随集随排,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中,在基坑顶部开挖轮廓线外侧0.5m左右设置截水沟16待基坑底板浇筑混凝土时封闭集水井二13,灌注微膨胀性混凝土,并加焊钢板封闭。
本实施例中,坑中坑内的水通过抽水泵一10和排水管一17抽至基坑支护桩15脚下的排水沟二12,再通过降水井二13中的抽水泵二14和排水管二18排至基坑坑顶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19沉淀、过滤。
Claims (5)
1.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包括有坑中坑底部的基层(6)、设置在基层(6)上的垫层(1)以及沿着垫层(1)边缘设置的竖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坑中坑周围的侧壁(2)包括有由下而上逐渐向外倾斜的斜坡段;所述竖向支护为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且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底部与垫层(1)底面平齐;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外侧的侧壁(2)上设有土钉墙支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侧壁(2)土体的透水率q为:0<q<100Lu时,侧壁(2)为斜坡段;所述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60°~75°,且斜坡段的底端与垫层(1)底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之间留有间距,在侧壁(2)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之间的间距有填充有回填土(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侧壁(2)土体的透水率q为:q≥100Lu时,所述侧壁(2)由斜坡段和斜坡段下方的竖直段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紧压在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背面;所述斜坡段的倾斜角度为60°~75°,且斜坡段与竖向面的交线位于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3)的上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4323.5U CN207331699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4323.5U CN207331699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31699U true CN207331699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2426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7432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1699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3169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1630A (zh) * | 2020-03-31 | 2020-07-14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深基坑中的局部加深区域的支护方法 |
CN112081114A (zh) * | 2020-09-07 | 2020-12-15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加速深基坑坑中坑施工速度的微型桩结构 |
-
2017
- 2017-06-29 CN CN201720774323.5U patent/CN2073316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1630A (zh) * | 2020-03-31 | 2020-07-14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深基坑中的局部加深区域的支护方法 |
CN112081114A (zh) * | 2020-09-07 | 2020-12-15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加速深基坑坑中坑施工速度的微型桩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1555B (zh) | 一种外包透水性钢筋混凝土管碎石注浆桩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046565B (zh) | 超深岩基深基坑降排水方法 | |
CN107090837A (zh) |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320532U (zh) | 一种紧邻深基坑附近桩基防护装置 | |
CN105672348A (zh) |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 |
CN109797769B (zh) |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地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741714A (zh) | 地下工程全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 |
CN104846841B (zh) | 一种无抗拔桩的地库抗浮施工方法 | |
CN203393530U (zh) | 一种抗浮轻质高路堤结构 | |
CN209854753U (zh) | 一种承压水粉细砂层条件下的沉井结构 | |
CN108560580A (zh) | 挡土墙施工方法 | |
CN205636758U (zh) | 一种全砂质地层干坞边坡支护结构 | |
CN102071698A (zh) |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 |
CN111851512A (zh) | 深基坑挡墙结构和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16194901U (zh) | 一种用于大跨度地下车库的卸荷板式挡土墙结构 | |
CN207331699U (zh) | 一种坑中坑钢筋砼挡墙复合支护结构 | |
CN105133619A (zh) | 电梯井深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7059904A (zh) | 一种地下管廊积水井开挖方法 | |
CN102787608A (zh) | 真空作用重力式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0805049B (zh) | 一种山体边坡超厚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07211176U (zh) | 一种超高大沉井 | |
CN108316237B (zh) | 驳岸挡墙 | |
CN100564702C (zh) | 一种稳定水量的矩形渗渠构筑方法 | |
CN211421139U (zh) | 一种盾构井冠梁支撑结构 | |
CN107165170A (zh) | 一种基坑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