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6897U - 电锤 - Google Patents

电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6897U
CN207326897U CN201721302876.7U CN201721302876U CN207326897U CN 207326897 U CN207326897 U CN 207326897U CN 201721302876 U CN201721302876 U CN 201721302876U CN 207326897 U CN207326897 U CN 207326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andle
electric hammer
moto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28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巧男
孙井龙
朱伯元
毋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28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68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6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68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锤,所述电锤包括:电机,具有电机轴;输出轴,与电机轴呈夹角设置,输出轴用于连接工作头;传动机构,设置在电机轴与输出轴之间;锤击机构,用于锤击工作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对接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用于收容输出轴和锤击机构,第二壳体用于收容电机和传动机构,壳体与手柄相连,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手柄的第一侧面和远离手柄的第二侧面,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与电机轴轴线间的距离为L1,第二壳体的第一侧面与电机轴轴线间的距离为L2,且L1<L2。通过壳体的外侧面的凹凸变化,可以将手柄向整机重心靠近,减小了整机轴向尺寸,同时手柄距离整机的重心距离可以缩短,在握持手柄操作是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电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锤。
背景技术
电锤主要用来在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钻孔,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由于现有壳体一体成型的结构限制,目前电锤的手柄与电锤整机的重心距离较远,导致握持时很吃力,操作不够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锤,使电锤结构紧凑,手柄靠近整机的重心位置,在握持手柄操作时更加方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电锤,所述电锤包括:
电机,具有电机轴;
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呈角度设置,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工作头;
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
锤击机构,用于锤击所述工作头;
手柄;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收容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锤击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收容所述电机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相连并形成供握持的收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手柄的第一侧面以及远离所述手柄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电源按钮,且所述电源按钮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电源按钮与所述电源按钮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3,且L3≥2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和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80°-10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锤的重心位于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动机构的中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塑料材质,所述中盖为金属材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轴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2与所述L1之差在3mm-9m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锤击机构至少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内部的活塞和撞锤,所述锤击机构还包括撞杆,所述活塞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气缸内往复运动带动撞锤冲击撞杆并通过所述撞杆冲击所述工作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主轴,由所述主轴驱动并用于带动输出轴转动的旋转轴,以及由所述主轴带动转动用于带动工作头实现锤击的锤击轴。
一种电锤,所述电锤包括:
电机,具有电机轴;
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呈角度设置,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工作头;
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
锤击机构,用于锤击所述工作头;
手柄;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收容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锤击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收容所述电机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相连并形成供握持的收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手柄的第一侧面以及远离所述手柄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锤重心之间的距离为L11,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锤重心之间的距离为L12,且L11<L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锤通过壳体的外侧面的凹凸变化,可以使手柄能够向整机重心偏移,减小了整机轴向尺寸,同时手柄距离整机的重心距离可以缩短,在握持手柄操作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手柄及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第一壳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第一壳体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锤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柄,2第一壳体后盖,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电池,6保护壳,7电源按钮,8中盖,9副手柄,10工作头,11转套,12撞杆,13撞锤,14活塞,15第一锥齿轮,16气缸,17曲柄,18曲柄偏心轮,19第二齿轮,20锤击轴,21电机,22主轴,23旋转轴,24第二锥齿轮,25第一齿轮,26主动齿轮,27第一平面,28第二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锤,包括:电机21,其具有电机轴;输出轴,其与所述电机轴呈角度设置,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工作头10;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用于将电机21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锤击机构,其用于锤击所述工作头10;手柄1;壳体,与所述手柄1相连并形成供握持的收容槽。所述壳体与所述手柄1相连的一侧为壳体的第一侧面,在壳体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为第二侧面(即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中靠近手柄1的一面为第一侧面,远离手柄1的一面为第二侧面)。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应当理解为壳体的外侧面。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3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3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对接的第二壳体4,所述第一壳体3用于收容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锤击机构,所述第二壳体4用于收容所述电机21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壳体4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所述L2与L1的之差在3mm-9mm之间。
具体的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立式电锤,即电机轴的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0°-100°之间的一种电锤结构。如图1-图2的实施例中电机轴的轴线和输出轴的轴线夹角为直角。所述电锤的重心位于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之间。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轴22、锤击轴20、旋转轴23、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24、曲柄偏心轮18、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19。所述主轴22固定连接在电机轴上,所述主轴22上设有主动齿轮26,主轴22和主动齿轮26可以是一体形成的。所述第二齿轮19和曲柄偏心轮1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锤击轴20上,第二齿轮19和曲柄偏心轮18连接,使第二齿轮19和曲柄偏心轮18能够同步转动,所述锤击轴20上的第二齿轮19与所述主轴22上的主动齿轮26啮合,曲柄偏心轮18与锤击机构中的曲柄17铰接。所述第一齿轮25和第二锥齿轮24连接在旋转轴23上,所述第一锥齿轮15连接在锤击机构的气缸16上,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2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25与所述主轴22上的主动齿轮26啮合,设置在所述气缸16上的第一锥齿轮15与旋转轴23上第二锥齿轮24啮合。
所述锤击机构包括曲柄17、气缸16、活塞14、撞锤13和撞杆12,所述输出轴包括转套11,所述转套11为空心筒状,所述气缸16和转套11同轴连接,所述活塞14和所述撞锤13均置于所述气缸16内,所述活塞14位于所述撞锤13的一侧,所述撞杆12位于所述撞锤13的另一侧,所述撞杆12置于所述转套11内,所述活塞14和撞锤13的侧壁均设有橡胶圈,活塞14和撞锤13可以通过所述橡胶圈与气缸16的内壁配合,使所述活塞14与所述撞锤13之间形成密封的气室,在所述撞杆12的所述撞锤13所在侧的相反侧设有伸出所述转套11的工作头10,所述工作头10上设有键槽,所述转套11的内壁设有对应的滑槽,对应的键容纳在键槽和滑槽中,使所述工作头10可以沿所述转套11轴向滑动,但是不能相对转动。所述曲柄17的一端与传动机构中的曲柄偏心轮18铰接,曲柄17的另一端与活塞14铰接。
当电机21驱动主轴22旋转时,所述主轴22上的主动齿轮26可以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25带动旋转轴23旋转,所述旋转轴23上的第二锥齿轮24旋转,从而使与第二锥齿轮24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5旋转,进而与第一锥齿轮15连接的气缸16旋转,所述转套11和气缸16一同旋转,通过工作头1上的键使转套11带动工作头1一同旋转。
当电机21驱动主轴22旋转时,所述主动齿轮26可以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19带动曲柄偏心轮18在锤击轴20上转动,进而通过与曲柄偏心轮18连接的曲柄17使活塞14在气缸16内往复运动,气室内空气压力会随着活塞14的往复移动发生变化,从而使撞锤13做出轴向锤击运动,进而使撞锤13锤击撞杆12,撞杆12锤击工作头10轴向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3包括朝向所述手柄1设置的第一壳体后盖2。所述第一壳体3用于收容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锤击机构,所述第二壳体4用于收容所述电机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壳体内可以设有用于固定传动机构的中盖8,具体的,所述中盖8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4中。第二壳体4和第一壳体3连接形成空腔,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4与第一壳体3连接,使所述第二壳体4内的中盖8的上表面抵靠在第一壳体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壳体后盖2连接到手柄1。所述第二壳体4内设有使工作头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3内设有锤击工作头的锤击机构,锤击机构可以包括气缸、活塞和撞锤等。
所述手柄1的轴向与第一壳体3的轴向近似垂直,(即与电机轴近似平行,与输出轴近似垂直),在握持手柄1操作电锤时,操作者的虎口面向加工面。
所述中盖8与所述第一壳体3之间可以通过例如橡胶条等弹性材料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手柄1相对的壳体表面中,所述第一壳体后盖2的表面比第二壳体4的表面及第一壳体3的其它部分的表面向电锤的前方凹陷。
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包括靠近所述手柄1的第一侧面以及远离所述手柄1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壳体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锤重心之间的距离为L11,所述第二壳体4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锤重心之间的距离为L12,且L11<L12。所述电锤的重心位于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之间。
图1中指出的重心位置应当理解为电锤的重心位于壳体内部相应位置。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经电机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27,经过输出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28,第一平面27和第二平面28形成交线,且输出轴的轴线和电机轴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交线,且第一平面27和第二平面28所形成的夹角即位输出轴的轴线和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第一平面27和第二平面28所形成的象限中,其中一个象限为上述副手柄9所在的象限,电机的重心位于副手柄9所在的象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包括电源按钮7,且所述电源按钮位于收容槽内,与所述电源按钮7的位置相对的壳体的外侧面比所述壳体的外侧面的其余部分向电锤的前方凹陷。在手柄1的后表面中,手柄1的后表面中与电源按钮7对应的部分向电锤的前方凹陷。
所述电源按钮7与所述电源按钮7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壳体3的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3,L3≥25mm,具体的,所述电源按钮7在没被按压时,与所述第一壳体后盖2的距离≥25mm的标准距离。若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为弧面,L3应当被理解为电源按钮7到第一壳体后盖2之间的最大距离。第一壳体后盖2中至少与电源按钮7相对应的部分比第二壳体4向电锤的前方凹陷。可以在保证例如25mm的标准距离下,使手柄1距离整机重心更近,整机的轴向尺寸更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部还套有保护壳6,所述手柄1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后盖2连接,另一端与保护壳6连接,使手柄1与壳体形成封闭的环状(即收容槽为环状),尽可能防止电锤脱手掉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下方设有电池5,所述电池5的其中一个侧面抵靠在所述保护壳6上,所述电池5的底面与所述保护壳6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方便将电锤平稳放置在例如桌面等平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4的前方设有连接在第一壳体3上的副手柄9,使装有电机、传动机构等的第二壳体4置于所述手柄1和副手柄9之间,能够使整机的重心位于手柄1和副手柄9之间,方便双手握持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盖8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体4、第一壳体3可以由塑料制成。
虽然在以上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但是还需要说明的是:
(1)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为整个第一壳体后盖2相对于第二壳体4凹陷,也可以是第一壳体后盖2的与电源按钮7相对应的部分相对于第二壳体4凹陷,也能达到保证电源按钮7的操作空间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手柄1不限定为一端与第一壳体后盖2连接另一端与保护壳6连接,其还可以仅与第二壳体4或者保护壳6连接。
(3)本发明的主轴22和主动齿轮26可以但不必须是一体形成的。
(4)本发明不限于工作头10上连接有键,使工作头10沿所述转套11的轴向滑动,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对工作头10绕轴向转动的自由度做出限制,使所述工作头10可以相对于所述转套11轴向滑动,但是不能相对于转套11转动。例如,在工作头10上设置滑槽,转套11内壁设置对应的凸起,同样可以使工作头10相对所述转套11轴向滑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锤时,因为在壳体上设置了凹陷,能保证操作电源按钮时有足够的空间,使手柄可以更靠近电锤整机的重心位置,进而使整机尺寸减小,握持也更舒适。

Claims (11)

1.一种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包括:
电机,具有电机轴;
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呈角度设置,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工作头;
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
锤击机构,用于锤击所述工作头;
手柄;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收容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锤击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收容所述电机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相连并形成供握持的收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手柄的第一侧面以及远离所述手柄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2,且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电源按钮,且所述电源按钮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电源按钮与所述电源按钮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L3,且L3≥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和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80°-1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的重心位于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传动机构的中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塑料材质,所述中盖为金属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的轴线和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L2与所述L1之差在3mm-9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击机构至少包括气缸、位于所述气缸内部的活塞和撞锤,所述锤击机构还包括撞杆,所述活塞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气缸内往复运动带动撞锤冲击撞杆并通过所述撞杆冲击所述工作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主轴,由所述主轴驱动并用于带动输出轴转动的旋转轴,以及由所述主轴带动转动用于带动工作头实现锤击的锤击轴。
11.一种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包括:
电机,具有电机轴;
输出轴,与所述电机轴呈角度设置,所述输出轴用于连接工作头;
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
锤击机构,用于锤击所述工作头;
手柄;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用于收容所述输出轴和所述锤击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用于收容所述电机和至少部分所述传动机构,所述手柄与所述壳体相连并形成供握持的收容槽,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手柄的第一侧面以及远离所述手柄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锤重心之间的距离为L11,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锤重心之间的距离为L12,且L11<L12。
CN201721302876.7U 2017-09-30 2017-09-30 电锤 Active CN207326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2876.7U CN207326897U (zh) 2017-09-30 2017-09-30 电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2876.7U CN207326897U (zh) 2017-09-30 2017-09-30 电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6897U true CN207326897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6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2876.7U Active CN207326897U (zh) 2017-09-30 2017-09-30 电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68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6946A (zh) * 2019-07-23 2021-02-0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6946A (zh) * 2019-07-23 2021-02-0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锤
CN112296946B (zh) * 2019-07-23 2022-03-18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1736C2 (ru)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с питанием от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US9044848B2 (en) Impact tool having a vibration reducing member
EP2119536A2 (en) Power tool incorporating vibration reduction apparatus
US10882175B2 (en) Electric hammer
US8261850B2 (en) Hand-held rotary hammer power tool
US20060137889A1 (en) Hammer mechanism for power tool
CN207326897U (zh) 电锤
CN102059680A (zh) 一种打钉枪
CN110153116A (zh) 一种工业管路烟尘清洁处理装置
US11858100B2 (en) Impact power tool
US11571796B2 (en) Rotary hammer
CN110170702B (zh) 手持电链锯
KR101059687B1 (ko) 해머와 드릴 기능을 가지는 전동공구
CN102649266B (zh) 一种多功能双速电锤
CN107627263A (zh) 电锤
WO2012144568A1 (ja) 打撃工具
US11969867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CN202607621U (zh) 一种多功能双速电锤
CN220660762U (zh) 一种手持新型电镐
CN207480524U (zh) 电锤
GB2421465A (en) Hammer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CN21789087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传动结构
WO2022095192A1 (zh) 双马达交直流无刷电锤
US11945085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CN213869698U (zh) 一种煤矿硬岩钻进水压驱动冲击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