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3860U -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3860U
CN207323860U CN201721245070.9U CN201721245070U CN207323860U CN 207323860 U CN207323860 U CN 207323860U CN 201721245070 U CN201721245070 U CN 201721245070U CN 207323860 U CN207323860 U CN 207323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ar
control device
descent control
escaping
escaping d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450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 case Safet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峰 filed Critical 陈�峰
Priority to CN2017212450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3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3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3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包括能够固定的立杆;横杆,其一端与立杆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垫板,当横杆位于支撑位置时垫板能够支撑在横杆底部。本实用新型利用垫板作为调速器的受力支点,逃生缓降器支架可以跟建筑物连接更牢靠,这样绳索处于垂直向下并与外墙体具有间距的状态,保证绳索不跟其他部位接触,防止绳索的磨损和卡阻,从而提高逃生的安全性,还保证逃生的过程更顺畅,加快了逃生速度。同时逃生缓降器支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不显得突兀,可以兼顾作为绿化装饰架使用,又不影响安全应急的使用功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的逃生缓降器。

Description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楼逃生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逃生缓降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逃生缓降器大都采用将挂钩(或吊环)固定在窗户或室内固定物体上,然后绕过窗户吊在墙体外侧,这样在人沿着(随着)绳索下降的过程中,绳索不会沿着垂直方向,较易撞击墙体,影响了人员下降的安全性,还影响了人员逃生速度。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人员下降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以提高人员下降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的逃生缓降器,以提高人员下降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包括:
能够固定的立杆;
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杆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
用于沿水平方向放置在所述逃生口下沿的垫板,当所述横杆位于支撑位置时所述垫板能够支撑在所述横杆底部。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杆铰接相连,所述立杆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横杆固定在水平方向的固定件。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杆顶端并朝向所述横杆的伸出端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支撑在所述横杆底面的水平支撑面。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立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伸出端的一侧设置有折叠腔,所述横杆围绕铰接点能够朝向远离伸出端的方向转动到所述折叠腔内,且当所述立杆沿竖直方向时,所述横杆自所述折叠腔旋转270度后沿水平方向。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横杆的伸出端底部设置有用于吊接绳索的挂环;当所述横杆转动到所述折叠腔内时,所述挂环位于所述折叠腔外。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当所述横杆转动到所述折叠腔内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通过保险销固定连接;
所述逃生缓降器支架还包括与所述保险销连接的自动报警装置,当所述保险销拔掉时所述自动报警装置报警。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折叠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将所述横杆吸附在所述折叠腔内的磁铁。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杆通过棘轮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朝向远离伸出端的方向的转动为间歇运动。
优选的,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所述立杆的两侧均铰接有折叠脚蹬,所述折叠脚蹬上设置有防滑孔;
所述立杆和所述横杆均为方管;
所述立杆底端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水平固定面上的固定底座。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包括能够固定的立杆;横杆,该横杆的一端与立杆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用于沿水平方向放置在逃生口下沿的垫板,当横杆位于支撑位置时垫板能够支撑在横杆底部。
应用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垫板的位置,将垫板水平放置在逃生口下沿,然后调整横杆,将横杆放置在垫板顶面上,使横杆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如窗口,然后固定立杆,接着将悬挂有绳索的调速器悬挂在横杆上;横杆通过垫板压紧在逃生口下沿,减小了调速器的力臂,使横杆的支撑强度更好,从而利用垫板作为调速器的受力支点,逃生缓降器支架可以跟建筑物连接更牢靠,这样绳索处于垂直向下并与外墙体具有间距的状态,在人沿着(随着)绳索下降的过程中,保证绳索不跟其他部位接触,防止绳索的磨损和卡阻,从而提高逃生的安全性,还保证逃生的过程更顺畅,加快了逃生速度。
此外,逃生缓降器支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不显得突兀,可以兼顾作为绿化装饰架使用,又不影响安全应急的使用功能,完全把生活和安全结合在一起,实用性较好,扩宽了功用性,提高了购买率,进而提升了产品利润;而且相比于在墙体上安装固定结构如铆钉,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缓降器支架更方便吊篮的安装,同时安装的牢固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逃生缓降器,包括用于悬挂绳索的调速器,还包括上述任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所述调速器悬挂在所述横杆上,由于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逃生缓降器支架的逃生缓降器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提高了人员下降的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包括能够固定的立杆2;横杆5,该横杆5的一端与立杆2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用于沿水平方向放置在逃生口下沿的垫板7,当横杆5位于支撑位置时垫板7能够支撑在横杆5底部。
应用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垫板7的位置,将垫板7水平放置在逃生口下沿,然后调整横杆5,将横杆5放置在垫板7顶面上,使横杆5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如窗口,然后固定立杆2,接着将悬挂有绳索的调速器悬挂在横杆5上;横杆5通过垫板7压紧在逃生口下沿,减小了调速器的力臂,使横杆5的支撑强度更好,从而利用垫板7作为调速器的受力支点,逃生缓降器支架可以跟建筑物连接更牢靠,这样绳索处于垂直向下并与外墙体具有间距的状态,在人沿着(随着)绳索下降的过程中,保证绳索不跟其他部位接触,防止绳索的磨损和卡阻,从而提高逃生的安全性,还保证逃生的过程更顺畅,加快了逃生速度。
此外,逃生缓降器支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环境融合,不显得突兀,可以兼顾作为绿化装饰架使用,又不影响安全应急的使用功能,完全把生活和安全结合在一起,实用性较好,扩宽了功用性,提高了购买率,进而提升了产品利润;而且相比于在墙体上安装固定结构如铆钉,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缓降器支架更方便吊篮的安装,同时安装的牢固可靠性更高。
优选的,横杆5与立杆2铰接相连,立杆2上设置有能够将横杆5固定在水平方向的固定件。本实施例中横杆5能够围绕其与立杆2的铰接点转动,当转动到水平方向上时固定件能够固定横杆5,从而形成绳索的固定支点;而且,在不使用时,能够使横杆5转动到与立杆2贴紧的状态,从而减少占用空间。可替换的,上述横杆5与立杆2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采用螺纹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立杆2顶端并朝向横杆5的伸出端延伸的支撑板4,支撑板4具有支撑在横杆5底面的水平支撑面。如图1所示,当横杆5围绕铰接点转动到水平方向时,正好搭接在支撑板4的水平支撑面上,这样在横杆5由于吊接绳索受到重力作用时,横杆5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水平方向,实现稳固支撑。上述支撑板4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上述固定件还可以包括固定连接支撑板4和横杆5的螺纹件;也可以替换为两个螺纹件,以实现同样的避免横杆5在水平方向发生转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进一步便于逃生缓降器支架的放置,立杆2远离横杆5的伸出端的一侧设置有折叠腔21,横杆5围绕铰接点能够朝向远离伸出端的方向(即图1-2中的箭头方向)转动到折叠腔21内,且当立杆2沿竖直方向时,横杆5自折叠腔21旋转270度后沿水平方向。在不使用逃生缓降器支架时,通过转动横杆5将横杆5折叠到折叠腔21内,进一步缩小了逃生缓降器支架的占用空间;当使用逃生缓降器支架时,使立杆2沿竖直方向固定,然后将横杆5自折叠腔21旋转270度后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设置上述折叠腔21,使横杆5与立杆2紧贴在一起。
为了便于绳索的固定,横杆5的伸出端底部设置有用于吊接绳索的挂环6;当横杆5转动到折叠腔21内时,挂环6位于折叠腔21外。应用时,将挂环6置于逃生口外侧,然后将绳索的直接悬挂在挂环6上,操作简便,同时安全可靠性较高。而且挂环6上还可以吊挂吊篮或其他植物,完全把生活和安全结合在一起,实用性较好,扩宽了功用性。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吊接钩替换上述挂环6,还可以不设置上述挂环6,将绳索的端部直接系在横杆5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立杆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2,横杆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当横杆5转动到折叠腔21内时,第一固定孔22与第二固定孔通过保险销固定连接;逃生缓降器支架还包括与保险销连接的自动报警装置,当保险销拔掉时自动报警装置报警。本实施例中,当横杆5转动到折叠腔21内时,第一固定孔22与第二固定孔对齐,然后将保险销穿入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内,从而将横杆5固定在折叠腔21内,能够避免横杆5的窜动,同时操作简便。当危险情况发生的时候,只要拔掉保险销即可将横杆5转动到水平方向,同时自动报警装置自动报警;如果是非危险情况的误操作,则报警起到预警的功能,尤其是可以防止小孩的误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将横杆5固定在折叠腔21内,如绳索捆绑等。逃生缓降器支架也可以包括上述自动报警装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中,折叠腔21的内壁上设置有将横杆5吸附在折叠腔21内的磁铁。本实用新型通过磁铁对横杆5的吸附磁力,对横杆5进行预定位,从而便于保险销的插装;而且本实施例通过磁铁和保险销的双重作用固定横杆5,固定强度更好,此外,当发生意外时,磁铁的吸附作用也可以将横杆5固定在折叠腔21内,防止人员的误操作,提高了安全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仅设置磁铁和保险销中的一个。
优选的,横杆5与立杆2通过棘轮机构转动连接,棘轮机构的棘轮朝向远离伸出端的方向的转动为间歇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棘轮机构使横杆5在转入折叠腔21的过程为间歇运动,进而防止在横杆5转动过程中对人手造成剪夹,提高了操作安全性。横杆5与立杆2还可以通过转动销实现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折叠腔21内设置弹性件,以实现同样的避免横杆5进入折叠腔21时剪夹到人手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立杆2的两侧均铰接有折叠脚蹬3,折叠脚蹬3上设置有防滑孔;该折叠脚蹬3平时是收回状态,需要的时候掰开,更加方便翻越窗台或栏杆,脚蹬接触面的防滑孔具有防滑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安全可靠性。优选的,如图所示,两侧的折叠脚蹬3具有高度差,形成花架功能。当然,两者也可以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立杆2和横杆5均为方管;当然也可以为圆管或者实心轴等结构。
立杆2底端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水平固定面上的固定底座1,此时支撑板4垂直于立杆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底座1固定在水面固定面如屋面上,实现沿竖直方向固定立杆2,从而保证支撑在支撑板4上的横杆5伸出时沿水平方向,进一步提高了稳固性。当然,上述立杆2还可以固定在窗户护栏或其他固定的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逃生缓降器,包括用于悬挂绳索的调速器,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缓降器支架,调速器悬挂在横杆5上,提高了人员下降的安全性,其优点是由逃生缓降器支架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固定的立杆(2);
横杆(5),所述横杆(5)的一端与所述立杆(2)的顶端连接,另一端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出逃生口;
用于沿水平方向放置在所述逃生口下沿的垫板(7),当所述横杆(5)位于支撑位置时所述垫板(7)能够支撑在所述横杆(5)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5)与所述立杆(2)铰接相连,所述立杆(2)上设置有能够将所述横杆(5)固定在水平方向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杆(2)顶端并朝向所述横杆(5)的伸出端延伸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具有支撑在所述横杆(5)底面的水平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远离所述横杆(5)的伸出端的一侧设置有折叠腔(21),所述横杆(5)围绕铰接点能够朝向远离伸出端的方向转动到所述折叠腔(21)内,且当所述立杆(2)沿竖直方向时,所述横杆(5)自所述折叠腔(21)旋转270度后沿水平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5)的伸出端底部设置有用于吊接绳索的挂环(6);当所述横杆(5)转动到所述折叠腔(21)内时,所述挂环(6)位于所述折叠腔(21)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2),所述横杆(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当所述横杆(5)转动到所述折叠腔(21)内时,所述第一固定孔(22)与所述第二固定孔通过保险销固定连接;
所述逃生缓降器支架还包括与所述保险销连接的自动报警装置,当所述保险销拔掉时所述自动报警装置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腔(21)的内壁上设置有将所述横杆(5)吸附在所述折叠腔(21)内的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5)与所述立杆(2)通过棘轮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棘轮机构的棘轮朝向远离伸出端的方向的转动为间歇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逃生缓降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的两侧均铰接有折叠脚蹬(3),所述折叠脚蹬(3)上设置有防滑孔;
所述立杆(2)和所述横杆(5)均为方管;
所述立杆(2)底端设置有能够固定在水平固定面上的固定底座(1)。
10.一种逃生缓降器,包括用于悬挂绳索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逃生缓降器支架,所述调速器悬挂在所述横杆(5)上。
CN201721245070.9U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Active CN207323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5070.9U CN207323860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45070.9U CN207323860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3860U true CN207323860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45070.9U Active CN207323860U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38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1124A (zh) * 2019-04-16 2020-10-27 张艳 折叠收纳式糖尿病患者用换药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1124A (zh) * 2019-04-16 2020-10-27 张艳 折叠收纳式糖尿病患者用换药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767A (zh) 秋千健身多功能高楼逃生装置
CN207323860U (zh) 一种逃生缓降器支架和逃生缓降器
CN201988076U (zh) 秋千健身多功能高楼逃生装置
CN110772760B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骨科手臂骨恢复锻炼设备
CN105003194A (zh) 折叠式多功能灭火救援梯
CN201775904U (zh) 太空漫步机
CN203852764U (zh) 一种深井救人装置
CN209490398U (zh) 一种新型登杆用防坠落装置
US1321869A (en) Canada
CN207861819U (zh) 一种具有安全指示系统的作业台支架
CN109969906A (zh) 一种电梯
CN214149774U (zh) 一种用于逃生软梯的拉力测试装置
FR2755865A1 (fr) Portique de gymnastique
CN201171871Y (zh) 高楼自救逃生器
TWM471286U (zh) 陽台隱藏式緊急逃生梯
CN208650738U (zh) 一种楼道消防逃生装置
CN207110925U (zh) 防盗纱窗
CN104645522A (zh) 一种深井救人装置
CN216446830U (zh) 消防救援挂钩梯
TWM523470U (zh) 逃生載具
CN205612920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消防机器人
CN109925616A (zh) 一种临窗伸缩救生架
CN207545644U (zh) 一种挑臂式缓降器支架
CN109944036A (zh) 支柱式晾衣伸缩救生架
JPH035575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Room 619, building 1, No. 999, Jiangyue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in case Safet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19, building 1, No. 999, Jiangyue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14

Patentee before: Chen F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