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3224U - 杯盖及水杯 - Google Patents

杯盖及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3224U
CN207323224U CN201720575398.0U CN201720575398U CN207323224U CN 207323224 U CN207323224 U CN 207323224U CN 201720575398 U CN201720575398 U CN 201720575398U CN 207323224 U CN207323224 U CN 207323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lid
separator
inner ring
snap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753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5753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3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3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32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杯盖及水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水杯开启不便及开合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设计。该杯盖包括盖体、分隔件、扣爪、按压件和第一弹性件。盖体为空心柱状结构,分隔件固定套装在盖体内并将盖体分为上部和下部;分隔件的外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贯通槽,分隔件的上表面边缘与盖体之间形成转动槽;扣爪为倒“L”型,扣爪的转角铰接在转动槽中,扣爪的竖直段穿过贯通槽且扣爪设置有用于将杯体锁紧的爪钩;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扣爪的水平段抵接,另一段与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按压件包括用于将扣爪的水平段压下的凸部,且按压件由所述盖体限位。该水杯包括杯体和上述杯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杯用于满足使用者的单手操作需求。

Description

杯盖及水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及水杯。
背景技术
水杯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饮水需求的重要容器,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通常情况下,水杯由杯体和杯盖组成,杯盖与杯体之间为螺纹连接。当需要饮水时,使用者先通过一只手攥紧杯体,再通过另一只手将杯盖从杯体上旋松,以将杯盖从杯体上拿下,从而实现饮水需求;当饮水完毕后,使用者仍然需要通过一只手攥紧杯体,再通过另一只手将杯盖旋入杯体上端的螺纹中,以将杯盖盖合,从而实现杯体的密闭。
这种通过螺纹连接将杯盖固定在杯体上的盖合方式,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但是,这种螺纹连接方式,需要使用者通过双手之间的配合操作才能将杯盖拿下,在一些场合中十分不便。此外,使用者在每次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将杯盖一圈圈地旋紧或者旋松才能将杯盖固定和拿下,盖合及开启效率十分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以解决现有水杯开启不便及开合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盖,包括盖体、分隔件、扣爪、按压件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盖体为空心柱状结构,所述分隔件固定套装在所述盖体内并将所述盖体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分隔件的外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贯通槽,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边缘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转动槽。
所述扣爪为倒“L”型,倒“L”型所述扣爪的转角铰接在所述转动槽中,所述扣爪的竖直段穿过所述贯通槽且所述扣爪的竖直段设置有用于将杯体锁紧的爪钩,水平段设置在所述上部;所述扣爪与所述贯通槽匹配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扣爪的水平段抵接,另一段与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按压件包括用于将所述扣爪的水平段压下的凸部,且所述按压件由所述盖体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外圈和用于阻止所述按压件脱出的按压限位件。
所述按压限位件与所述外圈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放气组件;所述放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凸部上的放气柱和套设在所述放气柱上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
所述分隔件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放气柱的轴径。
所述放气柱穿过所述分隔件的一端设置有放气垫,所述放气垫固定套装在所述放气柱上,且所述放气垫与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放气柱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凸部上的凸柱和套设在所述凸柱上的放气头。
所述放气头靠近所述按压件的一端设置有外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外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分隔件上。
所述放气垫固定套装在所述放气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件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圈和开盖构件。
所述内圈为无底壳体结构,所述内圈的上端面中心部位向下凹陷有凹陷部;所述开盖构件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且所述开盖构件的上端边缘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开盖构件位于所述内圈侧壁与其凹陷部所围成的容腔内,且两者相抵接。
所述开盖构件的侧壁与所述内圈的凹陷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且所述开盖构件与所述内圈之间设有用于阻止二者发生脱离的内圈限位件;所述内圈限位件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限位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开盖构件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内圈的凹陷部的底部设置。
所述限位柱包括尖锥部和用于限制所述内圈竖直自由度的卡部,在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面、沿所述限位柱的径向设置有窄缝,所述窄缝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腐件,所述防腐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按压件上。
本实用新型杯盖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空心柱状结构的盖体内部的径向方向设置分隔件,将盖体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在分隔件与盖体相接触的外周上设置有若干贯通槽,且上述贯通槽均布设置,分隔件的上端面边缘还与盖体的内壁形成转动槽。倒“L”型扣爪的竖直段穿过贯通槽,水平段则设置在盖体的上部,且其转角铰接设置在转动槽中,其中,扣爪、贯通槽和转动槽匹配设置,在扣爪的竖直段上还设有爪钩,以实现对杯体的锁紧。并且,扣爪与分隔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扣爪的水平段及分隔件的上表面相抵接。扣爪的水平段的上方设置有按压件,按压件包括用于将扣爪的水平段压下的凸部,且盖体对按压件进行限位,以防按压件从盖体中脱出。
当需要开启该杯盖时,使用者仅需通过单手将按压件按下,此时,倒“L”型的扣爪的水平段在按压件的凸部作用下被压下,同时,倒“L”型的扣爪的竖直段在贯通槽内向外摆动,并通过盖体进行径向限位。当该倒“L”型的扣爪的竖直段摆动至一定位置后,扣爪竖直段上的爪钩即可将杯体松开,此时,使用者便可方便地将杯盖从杯体上拿下。当使用者将手松开后,扣爪即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实现复位,以准备下一次的按压开启动作。该杯盖在杯体上的盖合原理与上述将杯盖从杯体上拿下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使用者将按压件按下并将手松开后,利用盖体对其进行可靠限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而造成的按压件向外弹出的不利情形,从而减少了由于按压件向外弹出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使得该杯盖的开启及盖合更加可靠。使用者仅需通过单手即可实现对该杯盖的开启及盖合动作,大大改善了传统螺纹盖合方式需要使用者通过双手操作才可实现上述动作的弊端。并且,该杯盖仅需简单的下压动作即可实现开启及盖合动作,效率较高,大大节省了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开盖效率。此外,该杯盖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杯,以解决现有水杯开启不便及开合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杯,包括杯体和上述杯盖。
所述杯体的杯口外沿设置有卡槽,所述爪钩卡合扣接在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件用于与所述杯体顶端面相接触的盖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水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杯体和上述杯盖,其中,杯体的杯口外沿设置有卡槽,利用爪钩在卡槽中的卡合扣接作用即可将实现杯盖在杯体上的可靠盖合。杯盖的具体结构、开启及盖合原理和有益效果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使用时,操作者仅需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对杯盖的开启及盖合动作,大大改善了传统螺纹盖合方式需要使用者必须通过双手仅需操作的弊端。此外,该杯盖仅需通过简单的下压即可实现开启和盖合动作,效率较高,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使用者在开启及盖合杯盖过程中的时间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杯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扣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开盖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杯盖中内圈与开盖构件装配在一起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杯盖处于开启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盖体;20-扣爪;30-按压件;40-第一弹性件;50-放气头;60-放气垫;70-第二弹性件;80-第三弹性件;90-防腐件;100-密封圈;110-装饰件;120-杯体;11-外圈;12-内圈;13-开盖构件;14-按压限位件;121-贯通槽;122-凸起;123-限位孔;131-内圈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杯盖,包括盖体10、分隔件、扣爪20、按压件30和第一弹性件40。具体的,盖体10为空心柱状结构,分隔件固定套装在盖体10内并将盖体10分为上部和下部。在分隔件的外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贯通槽121,且分隔件的上端面边缘与盖体10之间形成转动槽。扣爪20为倒“L”型,倒“L”型扣爪20的转角铰接在转动槽中,扣爪20的竖直段穿过贯通槽121且扣爪20的竖直段设置有用于将杯体120锁紧的爪钩,水平段设置在上部,且扣爪20与贯通槽121匹配设置。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与扣爪20的水平段抵接,另一段与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按压件30包括用于将扣爪20的水平段压下的凸部,且按压件30由盖体10限位。
当需要开启该杯盖时,使用者仅需通过单手将按压件30按下,此时,倒“L”型的扣爪20的水平段在按压件30的凸部作用下被压下,同时,倒“L”型的扣爪20的竖直段在贯通槽121内向外摆动,并通过盖体10进行径向限位。当该倒“L”型的扣爪20的竖直段摆动至一定位置后,扣爪20竖直段上的爪钩即可将杯体120松开,此时,使用者便可方便地将杯盖从杯体120上拿下。当使用者将手松开后,扣爪20即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性力作用下实现复位,以准备下一次的按压开启动作。该杯盖在杯体120上的盖合原理与上述将杯盖从杯体120上拿下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使用者将按压件30按下并将手松开后,利用盖体10对其进行可靠限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第一弹性件40的弹性回复力而造成的按压件30向外弹出的不利情形,从而减少了由于按压件30向外弹出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使得该杯盖的开启及盖合更加可靠。使用者仅需通过单手即可实现对该杯盖的开启及盖合动作,大大改善了传统螺纹盖合方式需要使用者通过双手操作才可实现上述动作的弊端。并且,该杯盖仅需简单的下压动作即可实现开启及盖合动作,效率较高,大大节省了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开盖效率。此外,该杯盖易于实现,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盖体10包括外圈11和用于阻止按压件30脱出的按压限位件14,并且,按压限位件14与外圈1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当需要对盖体10内部的零部件进行维护或者更换时,可先将按压限位件14拆下,即可将盖体10的内部结构暴露在外,从而实现对内部零件的更换与维修。当杯盖的部分零件失效时,这样的设置,使得用户仅需通过更换其中的破损零件即可恢复杯盖的正常使用功能,而无需对杯盖整体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本实施例杯盖的后期维修及更换成本。此外,这样的设置,还大大方便了对杯盖内部零件的清洗,减少了细菌的滋生。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按压限位件14与外圈11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并且,按压限位件14及外圈11均可以为锌合金构件。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杯盖还可以包括放气组件。具体的,放气组件包括设置在凸部上的放气柱和套设在放气柱上的第二弹性件70,其中,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与凸部抵接,另一端与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放气柱穿过分隔件的一端设置有放气垫60,具体的,放气垫60固定套装在放气柱上,且放气垫60与分隔件的下表面抵接。
当上述杯盖盖合在杯体120上时,放气垫60在第二弹性件70的弹性力作用下,紧密贴合在分隔件的下表面上。当需要将杯盖从杯体120上拿下时,先将按压件30压下,在按压件30下压的过程中,放气柱带动放气垫60向杯体120一侧移动。在放气垫6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放气柱与分隔件的中心孔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杯体120内部的压力通过上述间隙迅速进行释放,令杯体120内部泄压,并最终达到大气压强,从而便可容易地将杯盖从杯体120上拿下。
放气垫60的设置,实现了杯体120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有效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杯体120中的液体向外环境中的渗漏现象,实现了杯盖盖合时的可靠密封,从而保证了杯中液体的清洁度。此外,当杯体120中盛放的液体较热时,通过设置放气垫60,在将杯盖从杯体120上拿下的过程中,改善了由于热胀冷缩效应而导致的杯盖不易从杯体120上拿下的情形,极大地满足了使用者的各类需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放气柱可以包括固定设置在凸部上的凸柱和套设在凸柱上的放气头50。其中,放气头50靠近按压件30的一端设置有外沿,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抵接在上述外沿上,另一端抵接在分隔件上,放气垫60固定套装在放气头50上。这样的设置,使得放气头50的加工制造过程更加容易。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分隔件可以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圈12和开盖构件13,具体的,内圈12为无底壳体结构,在内圈12的上端面中心部位向下凹陷有凹陷部。开盖构件13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且开盖构件13的上端边缘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开盖构件13位于内圈12侧壁与其凹陷部所围成的容腔内,且两者相抵接。开盖构件13的侧壁与内圈12的凹陷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80,且开盖构件13与内圈12之间设有用于阻止二者发生脱离的内圈限位件131,其中,内圈限位件131至少为一个。内圈12、开盖构件13和第三弹性件80的装配示意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在杯盖的开启过程中,当将按压件30按下时,扣爪20将杯体120松开,同时,扣爪20的竖直段转动至外圈11的内壁处。在第三弹性件80的回复力作用下,内圈12被释放并向上运动,此时,便可将杯盖拿下,实现了杯盖的可靠开启。同时,通过设置内圈限位件131,实现了对内圈12的可靠限位,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杯盖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各附图中,扣爪20和内圈12上的贯通槽121的数量均为六个,且周向均布设置,内圈限位件131的数量也为六个,也为周向均布设置。并且,为了提高内圈12的结构强度,各内圈限位件131可以设置在相邻两扣爪20之间的区域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贯通槽121、扣爪20和内圈限位件131的数量可以是上述六个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如:四个,其只要是通过这种数量设置形式的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将杯体120的可靠锁紧及对内圈12的可靠限位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在内圈12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一长圆弧段,在外圈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短弧形段,同时,“L”型扣爪20的内转角处设置有与长圆弧段转动配合的内转角段,在其外转角处设置有与短圆弧段转动配合的外转角段。在杯盖开启的过程中,内转角段和外转角段分别在与其各自相配合的圆弧段中转动,从而实现扣爪20的开合动作。这样的设置,使得内圈12成为扣爪20转动过程中主要的承力部件,从而降低了外圈11承受的转动力,提高了外圈11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内圈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外圈11固定连接的凸起122,对应的,外圈11的内壁设置有与上述凸起122配合的凹槽。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内圈12与外圈11的可靠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杯盖的工作可靠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70和第三弹性件80可以为弹簧。弹簧的成本较低,且来源广泛,这样的设置,大大降低了该杯盖的生产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6,本实施例中,内圈限位件131包括固定设置在开盖构件13上的限位柱,其中,限位柱向上延伸并穿过内圈12的凹陷部的底部设置。具体的,限位柱包括尖锥部和用于限制内圈12竖直自由度的卡部,在限位柱的自由端面、沿限位柱的径向设置有窄缝,窄缝至少为一个。
在对内圈12和开盖构件13进行装配时,可以捏紧窄缝,使尖锥部穿过内圈12上的限位孔123中,并利用卡部进行限位;当需要将内圈12和开盖构件13拆卸时,可以捏紧窄缝,从而使限位柱从限位孔123中退出。这种设置形式的内圈限位件13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窄缝可以为两个,两个窄缝可以垂直设置,并且,限位柱与开盖构件13可以为一体结构。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杯盖还可以包括防腐件90,具体的,防腐件90固定设置在分隔件的下表面上。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杯体120中盛放的液体过热,而使杯盖中的部分构件高温分解而造成的杯体120中的液体受到污染的情形,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实施例杯盖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防腐件90可以为不锈钢件。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杯盖还可以包括装饰件110,具体的,装饰件110固定设置在按压件30上。其中,装饰件110可以为玻璃,且该装饰件110可以粘结固定在按压件30上。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杯,该水杯包括杯体120和上述杯盖。具体的,杯体120的杯口外沿设置有卡槽,爪钩卡合扣接在上述卡槽中。杯盖的具体结构、开启及盖合原理和有益效果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使用时,操作者仅需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对杯盖的开启及盖合动作,大大改善了传统螺纹盖合方式需要使用者必须通过双手仅需操作的弊端。此外,该杯盖仅需通过简单的下压即可实现开启和盖合动作,效率较高,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使用者在开启及盖合杯盖过程中的时间浪费。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槽上用于与爪钩相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为外直角结构,相应的,爪钩上用于与卡槽相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为内直角结构,且与上述外直角结构相匹配。这样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爪钩将杯体120锁紧后的连接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水杯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分隔件上用于与杯体120顶端面相接触的盖合面上还可以设置密封圈100。这样的设置,使得杯盖在盖合过程中能够将杯体120紧密压紧,实现杯体120内部与外环境的有效隔离,从而减少杯体120内部液体的外渗。
请继续参照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杯体120的杯身可以为内外两层结构。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杯体120内环境与大气外环境的热量交换,降低了热量损失。同时,杯身的这种双层结构设置,也减少了由于单层杯体120过热而对操作者造成的烫伤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0)、分隔件、扣爪(20)、按压件(30)和第一弹性件(40);
所述盖体(10)为空心柱状结构,所述分隔件固定套装在所述盖体(10)内并将所述盖体(10)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分隔件的外周均布设置有多个贯通槽(121),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边缘与所述盖体(10)之间形成转动槽;
所述扣爪(20)为倒“L”型,倒“L”型所述扣爪(20)的转角铰接在所述转动槽中,所述扣爪(20)的竖直段穿过所述贯通槽(121)且所述扣爪(20)的竖直段设置有用于将杯体(120)锁紧的爪钩,水平段设置在所述上部;所述扣爪(20)与所述贯通槽(121)匹配设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与所述扣爪(20)的水平段抵接,另一段与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按压件(30)包括用于将所述扣爪(20)的水平段压下的凸部,且所述按压件(30)由所述盖体(10)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包括外圈(11)和用于阻止所述按压件(30)脱出的按压限位件(14);
所述按压限位件(14)与所述外圈(1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组件;
所述放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凸部上的放气柱和套设在所述放气柱上的第二弹性件(70),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与所述凸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分隔件的上表面抵接;
所述分隔件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放气柱的轴径;
所述放气柱穿过所述分隔件的一端设置有放气垫(60),所述放气垫(60)固定套装在所述放气柱上,且所述放气垫(60)与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柱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凸部上的凸柱和套设在所述凸柱上的放气头(50);
所述放气头(50)靠近所述按压件(30)的一端设置有外沿,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外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分隔件上;
所述放气垫(60)固定套装在所述放气头(5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圈(12)和开盖构件(13);
所述内圈(12)为无底壳体结构,所述内圈(12)的上端面中心部位向下凹陷有凹陷部;所述开盖构件(13)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且所述开盖构件(13)的上端边缘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开盖构件(13)位于所述内圈(12)侧壁与其凹陷部所围成的容腔内,且两者相抵接;
所述开盖构件(13)的侧壁与所述内圈(12)的凹陷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80),且所述开盖构件(13)与所述内圈(12)之间设有用于阻止二者发生脱离的内圈限位件(131);所述内圈限位件(131)至少为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限位件(131)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开盖构件(13)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内圈(12)的凹陷部的底部设置;
所述限位柱包括尖锥部和用于限制所述内圈(12)竖直自由度的卡部,在所述限位柱的自由端面、沿所述限位柱的径向设置有窄缝,所述窄缝至少为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腐件(90),所述防腐件(90)固定设置在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件(110),所述装饰件(110)固定设置在所述按压件(30)上。
9.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20)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杯盖;
所述杯体(120)的杯口外沿设置有卡槽,所述爪钩卡合扣接在所述卡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用于与所述杯体(120)顶端面相接触的盖合面上设置有密封圈(100)。
CN201720575398.0U 2017-05-22 2017-05-22 杯盖及水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3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5398.0U CN207323224U (zh) 2017-05-22 2017-05-22 杯盖及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5398.0U CN207323224U (zh) 2017-05-22 2017-05-22 杯盖及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3224U true CN207323224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7539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3224U (zh) 2017-05-22 2017-05-22 杯盖及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32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2180A (zh) * 2018-09-05 2018-12-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锐器筒以及医疗垃圾桶
CN109832907A (zh) * 2019-03-19 2019-06-04 杭州博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的快开杯盖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2180A (zh) * 2018-09-05 2018-12-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锐器筒以及医疗垃圾桶
CN108992180B (zh) * 2018-09-05 2023-11-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一种锐器筒以及医疗垃圾桶
CN109832907A (zh) * 2019-03-19 2019-06-04 杭州博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的快开杯盖
CN109832907B (zh) * 2019-03-19 2023-08-22 杭州博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的快开杯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23224U (zh) 杯盖及水杯
CN205162632U (zh) 可单手开合盖的杯子
CN208129888U (zh) 滤网保温杯
CN207912509U (zh) 杯盖及杯子
CN106805665B (zh) 杯盖及水杯
CN205671896U (zh) 一种内盖
CN207023866U (zh) 杯盖及水杯
CN204473465U (zh) 一种弯嘴带筋位的新型乳液泵
CN207631764U (zh) 一种旋转开启按压瓶盖
CN203740311U (zh) 一种瓶盖扣锁结构
CN204395611U (zh) 一种卡接式滤瓶
CN206458867U (zh) 一种排气阀
CN202728827U (zh) 一种防小孩误开启的农药瓶
CN203638365U (zh) 一种旋转式出液口盖
CN207745890U (zh) 一种带有密封塞的试剂管
CN207653963U (zh) 一种杯盖
CN207898326U (zh) 一种杯盖及杯子
CN209463771U (zh) 一种飘逸按压式茶水分离壶
CN220595712U (zh) 一种便于打开的药瓶结构
CN205802005U (zh) 一种旋转触动型便携式高压营养瓶盖
CN205441334U (zh) 一种不打开盖子也可使用的容器
CN209321578U (zh) 一种防止儿童开启的药瓶
CN202269917U (zh) 一种改良暖瓶壳
CN216604358U (zh) 一种台式净水器旋转结构
CN208802322U (zh) 一种包装瓶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