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19132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9132U
CN207319132U CN201721501511.7U CN201721501511U CN207319132U CN 207319132 U CN207319132 U CN 207319132U CN 201721501511 U CN201721501511 U CN 201721501511U CN 207319132 U CN207319132 U CN 207319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a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shaft
cam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15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015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9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9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9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通过转轴与第一本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置于上壳与下壳之间的硬件,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与转轴联动并用于驱动下壳的作动件,以在第二本体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过程中,转轴驱动作动件以使作动件驱动下壳朝远离上壳方向运动而形成打开状态以增大下壳与上壳之间的散热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将自身的启闭状态与第一本体的厚度大小(或者散热空间)进行关联,从而使电子设备在运行时,第一本体内部具有较大散热空间,且在电子设备闲置时,不必为第一本体内部预留过大的散热空间,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下壳处于扣合状态时)可以设置的更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实现对笔记本电脑轻薄化的要求,需要使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硬件设置的更加紧凑。这势必增加了笔记本电脑内部硬件的散热效果。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轻薄的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使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的底部的脚垫增高,从而当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支撑桌上时,笔记本电脑与支撑桌面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散热空间,然而,增高的脚垫实际上从整体上也增大了笔记本电脑的整体厚度,并且带来较差的整体外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所述转轴随所述第二本体转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硬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与所述转轴联动并用于驱动所述下壳的作动件,以在所述第二本体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过程中,所述转轴驱动所述作动件以使所述作动件驱动所述下壳朝远离所述上壳方向运动而形成打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作动件装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作动件通过驱动所述下壳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远离所述上壳而使所述下壳从扣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作动件为凸轮,所述凸轮的轮面至少具有一段凸轮面,其中:
在所述第二本体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过程中,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凸轮转动,以使所述凸轮通过其凸轮面与所述下壳体接触以推抵所述下壳远离所述上壳而使所述下壳打开。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复位件,其中:
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关闭过程中,驱动所述下壳朝所述上壳方向运动而与所述上壳扣合。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设置于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之间的弹性体。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的上表面的第一磁体以及随所述凸轮转动的第二磁体,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产生磁引力,以吸引所述下壳朝所述上壳方向运动而与所述上壳扣合。
优选地,所述转轴在其周向上设置一段扇形齿,所述转轴与所述凸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扇形齿与所述传动齿轮处于非啮合状态,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最大打开角度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扇形齿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伸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保持架,所述凸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保持架上。
优选地,所述保持架为U形架,所述U形架的两端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U形架的相对的两个条板上分别装设有所述凸轮,两个所述凸轮之间设置有芯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体为与所述凸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磁套,所述磁套的外周面上形成一段扇形磁体段,其中:
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磁套随所述凸轮转动以使磁套转动至所述扇形磁体段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的位置,使得该磁体段与第一磁体产生磁引力。
优选地,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所述第一本体固定在第一承架上,所述第二本体固定在第二承架上;所述保持架的两个条板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将自身的启闭状态与第一本体的厚度大小(或者散热空间)进行关联,从而使电子设备在运行时,第一本体内部具有较大散热空间,且在电子设备闲置时,不必为第一本体内部预留过大的散热空间,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下壳处于扣合状态时)可以设置的更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图1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凸轮与转轴的转动角度关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处于打开角度为60°的打开状态)。
图5为图4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
图6为对应于第二本体处于打开角度为60°时凸轮与转轴的转动角度关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处于打开角度为150°的打开状态)。
图8为图7的局部C的放大视图。
图9为对应于第二本体处于打开角度为150°时凸轮与转轴的转动角度关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除去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本体;11-限位槽;12-下壳;13-上壳;20-第二本体;21-限位柱;30-转轴;40-凸轮;41-凸轮面;51-第一磁体;52-第二磁体;521-磁体段;60-保持架;61-安装部;70-扇形齿;80-传动齿轮;90-芯轴;101-第一承架;102-第二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20、转轴30以及作动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通过转轴30可转动的连接,从而使第二本体20通过转动具有相对第一本体10的关闭状态(第二本体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为0°,如图1所示)和打开状态(第二本体2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夹角为0至最大打开角度之间的任意角度,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本体10具体包括上壳13、下壳12以及设置于上壳13与下壳12之间的硬件,并且下壳12能够在靠近和远离上壳13的方向上运动,从而使下壳12能够形成与上壳13的扣合状态以及形成与上壳13的打开状态。上壳13与下壳12所限定的空间实际上可以作为硬件的散热空间,在下壳12从扣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该散热空间增大以加快运行中硬件的散热。作动件与转轴30择机的形成联动,当转轴30与作动件进行联动时,转动驱动作动件,作动件朝远离上壳13的方向推抵下壳12,且转轴30与作动件联动的时机设置为:在第二本体20的打开角度超过一预设角度后,转轴30与作动件开始进行联动,并在第二本体20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过程的同时,转轴30驱动作动件而使作动件朝远离上壳13的方向推抵下壳12以使下壳12最终切换至打开状态。
根据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本体20的开合状态与下壳12的开合状态进行了关联,当将第二本体20打开而使电子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下壳12也切换至打开状态,从而使上壳13与下壳12之间的散热空间增大,增大了正在运行的硬件的散热速度,而当第二本体20关闭时,可通过使下壳12复位至扣合状态而减小第一本体1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将自身的启闭状态与第一本体10的厚度大小(或者散热空间)进行关联,从而使电子设备在运行时,如图7所示,第一本体10内部具有较大散热空间,且在电子设备闲置时,如图1所示,不必为第一本体10内部预留过大的散热空间,从而使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10(下壳12处于扣合状态时)可以设置的更薄。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的预设角度是转轴30与作动件关联的节点角度。该预设角度的选定和设置应满足用户操作电子设备习惯的要求。例如,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本体20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第一本体10为笔记电脑的系统端,对于使用笔记电脑的用户,如图4所示,用户习惯至少在显示端打开60°时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也就是说,显示端若处于60°以上的打开角度时,通常会标志着笔记本电脑处于运行状态,此时应使下壳12开始打开,相应地,预设角度应设置为60°。
应该说明的是:在配置下壳12的打开过程与第二本体20的打开过程的动作关系时,应尽量使第二本体20的打开角度在刚刚超过预设角度时,下壳12便快速切换至完全的打开状态,应避免第二本体20的打开角度在远远大于预设角度后,甚至达到最大打开角度时,下壳12才完全切换至打开状态,如此,有利于提高下壳12打开的灵敏度,避免下壳12的打开状态受到第二本体20的打开角度的限制。
下壳12靠近或远离上壳13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使整个下壳12远离或者靠近上壳13以实现打开或者扣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5、7、8所示,具体地,下壳12与上壳13在远离转轴30的一侧活动连接,例如,下壳12与上壳13在远离转轴30的一侧通过柔性板进行连接,或者下壳12与上壳13在远离转轴30的一侧通过销轴枢接,作动件装设于转轴30上并位于上壳13与下壳12之间且靠近转轴30的一侧,如此,如图1所示,下壳12靠近转轴30的一侧通过朝上壳13运动以与上壳13进行扣合,如图7所示,并通过作动件驱动该侧而使该侧朝远离上壳13的方向运动以与上壳13形成打开状态。如图7所示,当下壳12处于打开状态时,靠近转轴30一侧的第一本体10内的散热空间(或者第一本体10的厚度)大于远离转轴30一侧的第一本体10内的散热空间(或者第一本体10的厚度),散热空间的特点恰好符合硬件布置的特点(第一本体10中的发热量更大的硬件通常布置在靠近转轴30的一侧),从而能够加快硬件的散热速度。为限制下壳12朝靠近或者远离转轴30的方向移动,在下壳12的侧边上自上而下开设限位槽11,在上壳13对应的位置设置限位柱21,在下壳12的打开过程中,限位柱21始终位于限位槽11中,如此,限位槽11与限位柱21的配合限制了下壳12朝靠近或者远离转轴30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壳12与上壳13能够严格对扣。
作动件的运动方式和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作动件可以为能够竖直运动的伸缩杆,当伸缩杆伸出时推抵下壳12远离上壳13以相对下壳12打开,当伸缩杆回缩时,下壳12通过朝上壳13运动与上壳13扣合,而转轴30与伸缩杆可通过楔形条实现联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5、8所示,选用凸轮40作为作动件,具体地,凸轮40的轮面具有一段凸轮面41,凸轮40通过转动而使凸轮面41与下壳12接触,从而使凸轮面41向下推抵下壳12而使下壳12实现打开。而使凸轮40与转轴30进行联动以使凸轮面41与下壳12接触的时机应该选择为:在第二本体20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的过程中,转轴30驱动凸轮40转动以使凸轮面41与下壳12进行接触。为使第二本体20在刚刚超过预设角度时,下壳12便快速切换至完全的打开状态,以提高下壳12打开的灵敏度,可增大凸轮面41的曲率变化率,即,使凸轮面41在周向上的曲率变化增大。
为使第二本体20在转动至关闭状态时,下壳12能够自动朝上壳13方向运动以与上壳13扣合,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下壳12以与上壳13实现自动扣合的复位件。
复位件的类型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复位件为设置在远离转轴30一侧并用于连接上壳13和下壳12的弹性弯板,该弹性弯板一方面使上壳13与下壳12在远离转轴30的一侧实现活动连接;另一方面,在下壳12靠近转轴30的一侧远离上壳13时积蓄弹性势能,以便当第二本体20转动至关闭状态而使作动件解除对下壳12的推抵时,弹性弯板释放弹性势能而使下壳12复位并与上壳13扣合。再例如,复位件为设置在上壳13与下壳12之间的复位弹簧,在下壳12打开过程中,复位弹簧积蓄弹性势能,当第二本体20转动至关闭状态时释放弹性势能而使下壳12与上壳13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复位件包括设置于下壳12的上表面的第一磁体51以及随凸轮40转动的第二磁体52,并使第一磁体51与第二磁体52之间的磁极对应关系设置成:当第二本体20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第一磁体51与第二磁体52产生磁引力。如此,当第二本体20切换至关闭状态时,第一磁体51与第二磁体52最终切换至异性磁极相对的状态,第一磁体51与第二磁体52之间的磁引力使得下壳12朝上壳13方向运动并最终使下壳12保持在与上壳13的扣合状态。
根据上文可知,转轴30在随第二本体20在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转轴30与作动件并不存在联动,也就是说,第二本体20在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转轴30处于空转状态,而第二本体20在预设角度与最大打开角度之间转动时,转轴30与作动件进行联动。为实现转轴30与作动件之间上述传动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6、9所示,转轴30在其周向上设置一段扇形齿70,转轴30与凸轮40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80,当第二本体20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扇形齿70与传动齿轮80处于非啮合状态,当第二本体20在其最大打开角度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扇形齿70与传动齿轮80啮合以驱动凸轮4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轴30上设置扇形齿70的优势是:一方面,能够在第二本体20的打开角度大于预设角度时,使转轴30与凸轮40进行联动;另一方面,避免转轴30因在其周向设置全齿而与下壳12产生干涉而造成的下壳12不能够完全关闭。
凸轮40可通过多种方式装设于转轴3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转轴30上还套设有保持架60,具体地,保持架60为U形架,U形架的两端均套设在转轴30上,U形架的两个板条上分别装设有凸轮40,对应地,转轴30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与凸轮40对应的扇形齿70,传动齿轮80设置在每个凸轮40与该凸轮40对应的扇形齿70之间。如此,通过两个凸轮40共同推抵下壳12远离上壳13。
第一磁体51和第二磁体52的结构形式有多种,若凸轮40以上述方式进行安装,如图2、图8和图10所示,在两个凸轮40之间设置芯轴90,使第二磁体52设置成套状,不妨称第二磁体52为磁套,使磁套套设于芯轴90上,使第一磁体51设置成板状,该板状的磁体贴附于下壳12的上板面与磁套相对的位置,对磁套的外周面上的一段进行充磁以形成磁体段521,使得该磁体段521在外周面的磁极与第一磁体51的上板面的磁极相异,并且当第二本体20在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磁套上的磁体段521总具有一部分与第一磁体51相对,如此,当第二本体20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磁体51与第二磁体52之间的磁引力使得下壳12处于关闭状态。
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可通过多种方式与转轴30进行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转轴30上套设有两个承架,即第一承架101和第二承架102,第一本体10固定在第一承架101上,第二本体20固定在第二承架102上,且上述的保持架60的两个板条上形成有安装部61,该安装部61用于与第二本体20的内部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所述转轴随所述第二本体转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硬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与所述转轴联动并用于驱动所述下壳的作动件,以在所述第二本体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过程中,所述转轴驱动所述作动件以使所述作动件驱动所述下壳朝远离所述上壳方向运动而形成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作动件装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作动件通过驱动所述下壳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远离所述上壳而使所述下壳从扣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件为凸轮,所述凸轮的轮面至少具有一段凸轮面,其中:
在所述第二本体从预设角度打开至最大角度过程中,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凸轮转动,以使所述凸轮通过其凸轮面与所述下壳体接触以推抵所述下壳远离所述上壳而使所述下壳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复位件,其中:
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关闭过程中,驱动所述下壳朝所述上壳方向运动而与所述上壳扣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设置于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之间的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的上表面的第一磁体以及随所述凸轮转动的第二磁体,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产生磁引力,以吸引所述下壳朝所述上壳方向运动而与所述上壳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在其周向上设置一段扇形齿,所述转轴与所述凸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齿轮,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扇形齿与所述传动齿轮处于非啮合状态,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最大打开角度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扇形齿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以驱动所述凸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沿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伸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保持架,所述凸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保持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为U形架,所述U形架的两端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U形架的相对的两个条板上分别装设有所述凸轮,两个所述凸轮之间设置有芯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体为与所述凸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的磁套,所述磁套的外周面上形成一段扇形磁体段,其中:
当所述第二本体在其关闭状态与预设角度之间转动时,所述磁套随所述凸轮转动以使磁套转动至所述扇形磁体段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的位置,使得该磁体段与第一磁体产生磁引力。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还套设有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所述第一本体固定在第一承架上,所述第二本体固定在第二承架上;所述保持架的两个条板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部。
CN201721501511.7U 2017-11-10 2017-11-10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319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511.7U CN207319132U (zh) 2017-11-10 2017-11-1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1511.7U CN207319132U (zh) 2017-11-10 2017-11-1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9132U true CN207319132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40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1511.7U Active CN207319132U (zh) 2017-11-10 2017-11-1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9132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501A (zh) * 2017-11-10 2018-02-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TWI672580B (zh) * 2018-07-06 2019-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樞接機構
CN110825161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
WO2020192198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抬升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953818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14635A (zh) * 2019-06-19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8501A (zh) * 2017-11-10 2018-02-0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7678501B (zh) * 2017-11-10 2024-04-23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TWI672580B (zh) * 2018-07-06 2019-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樞接機構
US20200012323A1 (en) * 2018-07-06 2020-01-09 Acer Incorporate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echanism thereof
US10908653B2 (en) * 2018-07-06 2021-02-02 Acer Incorporate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echanism thereof
CN110825161A (zh) * 2018-08-10 2020-02-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
CN110825161B (zh) * 2018-08-10 2023-08-0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
US11797058B2 (en) 2019-03-27 2023-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mittent lifting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0192198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抬升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953818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53818B (zh) * 2019-05-17 2021-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14635A (zh) * 2019-06-19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14635B (zh) * 2019-06-19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伸缩式挡热风回流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19132U (zh) 电子设备
WO2022152135A9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7678501A (zh) 电子设备
TW201111660A (en) Rotating shaft structure for screen and fold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09661B (zh) 电子装置
CN206650703U (zh) 一种旋转摄像装置和智能终端
CN208623784U (zh) 终端
CN108363456B (zh) 电子设备
CN209781252U (zh) 一种电扇
CN209025572U (zh) 一种具有自动缩回功能的推杆机构
CN110413089A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式笔记本散热器
CN109831552A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36226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203286724U (zh) 空调器
TWM368727U (en) Hinge device with rotation displacement functions
CN106949139A (zh) 联动转轴及电子设备
TWM614529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N209018250U (zh) 一种可旋转图书展示架
CN2890590Y (zh) 带有旋转开关的充电手电筒
TW202044976A (zh) 電子裝置
CN207377302U (zh) 一种驱动机构
WO2023231574A1 (zh) 车门总成及车辆
TWM589746U (zh) 同步傳動之樞軸裝置
CN214425618U (zh) 用于显示屏的壁挂装置
CN218152072U (zh) 一种开窗器的齿轮离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