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16076U -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6076U
CN207316076U CN201721318844.6U CN201721318844U CN207316076U CN 207316076 U CN207316076 U CN 207316076U CN 201721318844 U CN201721318844 U CN 201721318844U CN 207316076 U CN207316076 U CN 20731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o loop
oil
outer barrel
rotation axis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88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华
费宇
岳婷
张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CHANI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SICH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CHANI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SICHUAN filed Critical MECHANI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SICHUAN
Priority to CN2017213188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6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包括旋转轴;沿着旋转轴轴向设置在旋转轴外部的外筒;设置在外筒下端的第一端盖及上端的第二端盖。在所述旋转轴外表面与所述外筒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沿着旋转轴轴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节伺服环,所述伺服环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伺服环上开设有伺服环进油口,所述伺服环进油口外侧与所述的外筒进油口位置对应,内侧与所述的进油孔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受油器装置采用微小间隙密封原理,液压伺服自动调心原理,达到高油压、高速旋转情况下不漏油的目的,使桨叶长期稳定工作,保证机组的运行效率,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油器,与水轮机相关。
背景技术
受油器是双调节水轮机特有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调速系统的压力油自固定油管引入到转动着的操作油管内,并将其传送至桨叶接力器,及时、有效地调整桨叶开度,从而使水轮机组中的桨叶和导叶始终保持协联关系。现有的受油器常采用浮动瓦结构,由于浮动瓦的异常磨损等原因,在配油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油现象,影响桨叶的正常操作及调速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受油器装置,以解决传统受油器在工作过程中因浮动瓦磨损造成的漏油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进油孔;
沿着旋转轴轴向设置在旋转轴外部的外筒,所述外筒上开设有外筒进油口;
设置在外筒下端的第一端盖及上端的第二端盖;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外表面与所述外筒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沿着旋转轴轴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节伺服环,所述伺服环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伺服环上开设有伺服环进油口,所述伺服环进油口外侧与所述的外筒进油口位置对应,内侧与所述的进油孔位置对应。
所述伺服环为圆柱空心环,圆柱空心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伺服环进油口。
所述旋转轴外表面与所述外筒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端盖的上侧,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端盖的下侧。
所述的至少两节伺服环布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空间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伺服环数量设置为两节,每一节伺服环的上端面及下端面通过嵌套在外筒内表面的弹簧卡圈固定。
所述的两节伺服环之间间隔形成一个空心部,所述空心部与开设在外筒上的外筒回油口相对应。
为增强本装置的密封性,所述的外筒内表面上在与所述伺服环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伺服环油封;所述的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一个可深入到外筒内部空间的凸耳环,所述凸耳环在面向外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端盖油封I;同理,所述的第一端盖上在朝向旋转轴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端盖油封II;
为增强本装置的密封性,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一个可深入到外筒内部空间的凸耳环,所述凸耳环在面向外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端盖油封。
本装置安装于发电机轴的顶端,可立式或卧式安装。端盖、轴承、伺服环、油封、旋转轴等共同组成了本装置的机构。来自调速器的高压油通过进油口A口或B口配入,高压油流入伺服环,再配入旋转的旋转轴,微量的漏油通过回油口P口接回调速器回油箱。正常运转时,高压油通过进油口、伺服环、旋转轴后可以顺利配入旋转液压油缸,以便操作桨叶转动机构在旋转的情况下调节桨叶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主要是通过利用微小间隙密封原理从而达到密封目的。伺服环与旋转轴之间存在间隙,利用运动件之间的间隙密封原理达到密封效果。靠高压密封油在伺服环与轴之间形成油膜,节流降压,这一层流体动压油膜,不但可以起到密封流体介质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伺服环与轴之间的润滑作用。由于配合零件之间有间隙存在,所以摩擦力小,发热少,寿命长。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伺服环中还利用了液压伺服自动调心原理,伺服环与旋转轴偏心时,轴转动将会产生油膜张力,由于伺服环重量很小,这种张力会使伺服环相对旋转轴而言呈浮起状态,此时偏心减小。当偏心减小到一定程度,对应产生的张力正好与伺服环重量相等时,便达到了动态平衡。因为伺服环重量很小,因此在这个动态平衡时的偏心很小,也即是说伺服环会自动与轴保持基本同心,磨损很小。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高油压受油器装置采用微小间隙密封原理,液压伺服自动调心原理,达到高油压、高速旋转情况下不漏油的目的,使桨叶长期稳定工作,保证机组的运行效率,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旋转轴,1a、第一进油孔,1b、第二进油孔,2、第一端盖,2a、第一端盖油封I,2b、第一端盖油封II ,3、第一轴承,4、外筒,4a、外筒第一进油口,4b、外筒第二进油口,5、第一伺服环,5a、第一伺服环进油口,6、第二伺服环,6a、第二伺服环进油口,7、第二轴承,8、第二端盖,8a、第二端盖油封、9、伺服环油封,10、空心部,11、弹簧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包括
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进油孔;
沿着旋转轴1轴向设置在旋转轴1外部的外筒4,所述外筒4上开设有外筒进油口;
设置在外筒4下端的第一端盖2及上端的第二端盖8;
创新之处在于,在所述旋转轴1外表面与所述外筒4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沿着旋转轴1轴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节伺服环,所述伺服环为圆柱空心环,所述伺服环与所述旋转轴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伺服环上开设有伺服环进油口,所述伺服环进油口外侧与所述的外筒进油口位置对应,内侧与所述的进油孔位置对应。
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下面以含有两节伺服环的立式受油器为例说明本装置结构。
所述的伺服环为第一伺服环5及第二伺服环6;第一伺服环5设置在旋转轴1外表面与外筒4内表面形成的空间内的靠下部位,第二伺服环6则设置在靠上部位,第一伺服环5及第二伺服环6均通过弹簧卡圈11固定,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第一伺服环5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固定一个嵌套在外筒4内表面的弹簧卡圈11,第二伺服环6也可以通过如此方式安装。
所述的第一伺服环5与第二伺服环6之间间隔形成一个空心部10,所述的空心部10可将旋转轴1外表面与外筒4内表面连通,用于将间隙密封后的些许漏油通过外筒回油口(图中所示P口)接回邮箱。
所述的第一伺服环5与第二伺服环6优选轻质的铝合金材料。
所述的第一伺服环5侧壁上开设有第一伺服环进油口5a,所述第一伺服环进油口5a的结构为:第一伺服环5的外表面及内表面为一个喇叭状的环状油槽,环状油槽之间通过若干个通孔相连通;同理,第二伺服环6上也开设有同样形状的第二伺服环进油口6a。第一伺服环进油口5a的外侧与开设在外筒4上的外筒第二进油口4b相连通,内侧与开设在旋转轴1上的第一进油孔1a相连通;第二伺服环进油口6a的外侧与开设在外筒4上的外筒第一进油口4a相连通,内侧与开设在旋转轴1上的第二进油孔1b相连通。
结构上,为实现旋转轴1的良好运转,旋转轴1外表面与外筒4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3设置在第一端盖2的上侧,所述第二轴承7设置在第二端盖(8)的下侧。所述的两节伺服环布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7之间的空间内。
为达到不漏油的技术效果,所述的外筒4内表面上在与所述伺服环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伺服环油封9。同时,所述第一端盖2上设置了一个可深入到外筒4内部空间的凸耳环,所述凸耳环在面向外筒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端盖油封I 2a,所述第一端盖2上在朝向旋转轴1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端盖油封II 2b。同理,所述第二端盖8上也设置了一个可深入到外筒4内部空间的凸耳环,所述凸耳环在面向外筒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端盖油封8a。
工作时,来自于外部油管的高压油分别通过由外筒第二进油口4b、第一伺服环进油口5a、第一进油孔1a构成的第一高压油通道(图中所示B口)及由外筒第一进油口4a、第二伺服环进油口6a、第一进油孔1b构成的第二高压油通道(图中所示A口)进入到旋转液压油缸。由于第一伺服环5和第二伺服环6的外侧均设置了多道油封,而与旋转轴1相向的内侧利用间隙密封原理形成一个微小的间隙,高压油在伺服环的外侧不会形成泄露,在内侧泄露的些许高压油经回油口P口流回到油箱。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布置合理、运行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包括
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进油孔;
沿着旋转轴(1)轴向设置在旋转轴(1)外部的外筒(4),所述外筒(4)上开设有外筒进油口;
设置在外筒(4)下端的第一端盖(2)及上端的第二端盖(8);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1)外表面与所述外筒(4)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沿着旋转轴(1)轴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节伺服环,所述伺服环与所述旋转轴(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伺服环上开设有伺服环进油口,所述伺服环进油口外侧与所述的外筒进油口位置对应,内侧与所述的进油孔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环为圆柱空心环,圆柱空心环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伺服环进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1)外表面与所述外筒(4)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3)设置在
第一端盖(2)的上侧,所述第二轴承(7)设置在第二端盖(8)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两节伺服环布置在所述的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7)之间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环数量设置为两节,每一节伺服环的上端面及下端面通过嵌套在外筒(4)内表面的弹簧卡圈(1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节伺服环之间间隔形成一个空心部(10),所述空心部(10)与开设在外筒上的外筒回油口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4)内表面上在与所述伺服环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伺服环油封(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上设置有一个可深入到外筒(4)内部空间的凸耳环,所述凸耳环在面向外筒(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端盖油封I(2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上在朝向旋转轴(1)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端盖油封II(2b)。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8)上设置有一个可深入到外筒(4)内部空间的凸耳环,所述凸耳环在面向外筒(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端盖油封(8a)。
CN201721318844.6U 2017-10-13 2017-10-13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Active CN20731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8844.6U CN207316076U (zh) 2017-10-13 2017-10-13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8844.6U CN207316076U (zh) 2017-10-13 2017-10-13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6076U true CN207316076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1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8844.6U Active CN207316076U (zh) 2017-10-13 2017-10-13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6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4191A (zh) * 2017-10-13 2017-12-22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4191A (zh) * 2017-10-13 2017-12-22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00610A1 (zh) 潮流能发电装置
US10544675B2 (en) Turbine assembly
CN104329205A (zh) 水流发电装置
CN106287077B (zh) 一种流体滑环
CN204226095U (zh) 一种水流发电装置
CN207316076U (zh)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CN101354004A (zh) 全能水轮机
CN205446649U (zh)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端部密封
CN108266429A (zh) 一种油水分离水液压静力平衡密封与润滑柱塞
CN107504191A (zh) 含有伺服环结构的受油器装置
KR20040077825A (ko) 풍력과 유체흐름 발전시스템
CN204175966U (zh) 机床低速轴的机械密封结构
WO2022099890A1 (zh) 一种基于周向相对速度的密封结构
CN204267359U (zh) 离心式煤浆泵的轴封结构
EP2940289A1 (en) Hydro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204512378U (zh) 中心轴与齿轮箱端盖之间的密封装置
SE455629B (sv) Rotationskoppling
US8770916B1 (en)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01461960U (zh) 一种用于高压水旋转密封的压力补偿装置
CN202392344U (zh) 双支撑自密式旋转补偿器
CN214403845U (zh) 水力发电机组轴承油气密封装置
CN104482178A (zh) 中心轴与齿轮箱端盖之间的密封装置
CN104389807A (zh) 离心式煤浆泵的轴封结构
CN104265900B (zh) 双向旋转气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的仿鸟翅膀形型槽结构
CN102844526B (zh) 生态动力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three, 30 South Renmin Road, Chengdu, Sichuan, Wu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ichuan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nji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023 Moxiang Road No. 48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PROVINCIAL MACHINERY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