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14413U -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4413U
CN207314413U CN201721177185.9U CN201721177185U CN207314413U CN 207314413 U CN207314413 U CN 207314413U CN 201721177185 U CN201721177185 U CN 201721177185U CN 207314413 U CN207314413 U CN 207314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per bowl
dredging
bed mud
river
l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771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岩
白帆
吴宝隆
张�杰
沈玲
孟壮
王猛
何昱璇
王玉双
张莉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Beij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Beij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Beij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Beij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771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4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4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44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包括清淤船、设置在船体同一侧的底泥移位铲斗和清淤铲斗,底泥移位铲斗和清淤铲斗均是通过可伸缩机械臂与清淤船连接,铲斗底面为能够开合的活动底板,底泥移位铲斗底高程高于清淤铲斗。本实用新型是清除下层淤积泥土,而保留富含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的表层底泥,达到保护河湖生物种质资源的目的。清淤分条块施工,底泥移位铲斗可先将表层底泥分批挖出并放置在相邻已清理条块,紧接着底泥清淤铲斗挖出表层底泥以下的淤积泥土层,从而达到下一条块清淤时,其表层底泥放置在本条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清淤设备适合于有一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河湖清淤。

Description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河湖生态清淤领域,具体是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众多河湖底泥淤积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为了达到提标扩容要求,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常需要采用各种机械或人工方式清除淤积底泥。
我国许多河湖已经开展淤积底泥清淤工程,但在清淤过程中,多是将富含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的表层底泥清除,严重影响了河湖水生态环境,对河湖物种多样性保护极为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淤积底泥清淤方法的上述缺点,为了保护河湖生物种质资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尽量保护河湖现有表层底泥的前提下,清除下层淤积泥土的生态清淤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包括清淤船,在清淤船的船体同一外侧设置有底泥移位铲斗和底泥清淤铲斗,底泥移位铲斗通过第一可伸缩机械臂与清淤船船体上设置的第一液压控制装置相连接,底泥清淤铲斗通过第二可伸缩机械臂与清淤船船体上设置的第二液压控制装置相连接,底泥清淤铲斗位于底泥移位铲斗后部,泥清淤铲斗底板高程低于底泥移位铲斗底板高程,底泥移位铲斗和底泥清淤铲斗的铲斗底面为能够控制开合的活动底板,在清淤船还安装有用于控制清淤施工作业的控制室和用于控制平面施工精度的船位北斗定位仪。
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清淤施工控制,在底泥移位铲斗和底泥清淤铲斗上配置北斗定位仪、超声波测深仪和水下摄像装置。
为了避免铲斗开挖过程中挖出的底泥和泥土掉落,在底泥移位铲斗和底泥清淤铲斗的活动底板上设置有密封装置。
在未伸缩状态下,第一可伸缩机械臂比第二可伸缩机械臂短1~3m。
5所述底泥移位铲斗和底泥清淤铲斗长3~5m,宽2~4m,高1~2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适用于河湖淤积底泥的清淤,采用底泥移位铲斗将表层底泥移位保留,再利用底泥清淤铲斗将下层淤积泥土挖除,在保护富含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的表层底泥的前提下,清除下层淤积泥土,是一种理想的河湖生态清淤设备和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生态清淤方法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中:1——定位桩;2——底泥移位铲斗;3——底泥清淤铲斗;4——密封装置;5——控制室;6——船位北斗定位仪;7——清淤船;8——第一可伸缩机械臂;9——第一液压控制装置;18——第二可伸缩机械臂;19——第二液压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包括清淤船7,在清淤船7的船体同一外侧设置有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底泥移位铲斗2通过第一可伸缩机械臂8与清淤船7船体上设置的第一液压控制装置9相连接,底泥清淤铲斗3通过第二可伸缩机械臂18与清淤船7船体上设置的第二液压控制装置19相连接,底泥清淤铲斗3位于底泥移位铲斗2后部,泥清淤铲斗3底板高程低于底泥移位铲斗2底板高程,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的铲斗底面为能够控制开合的活动底板,在清淤船7还安装有用于控制清淤施工作业的控制室5和用于控制平面施工精度的船位北斗定位仪6。
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清淤施工控制,在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上配置北斗定位仪、超声波测深仪和水下摄像装置(图中未示),方便对清淤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为了避免铲斗开挖过程中挖出的底泥和泥土掉落,在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的活动底板上设置有密封装置4。
在未伸缩状态下,第一可伸缩机械臂8比第二可伸缩机械臂18短1~3m。
所述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长3~5m,宽2~4m,高1~2m。
上述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的清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清淤分条块施工,先采用位于清淤船前部的底泥移位铲斗将表层底泥挖出,通过机械臂将底泥移位铲斗送至上一块已清理条块,开启底泥移位铲斗活动式底板,将底泥放至已清淤条块,紧接着采用位于清淤船后部的底泥清淤铲斗将下层淤积泥土挖出,通过机械臂将泥清淤铲斗移出水面后,开启泥清淤铲斗活动式底板,将淤积泥土放至泥驳船运走。
如图3所示,具体地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采用合理网距的网格对所要清理的河湖进行区域划分;
步骤二,对划分的各个区域进行水生态环境调查及底泥淤积调查,确定各区域生态清淤需保留的表层底泥厚度和所需清除的淤积泥土厚度;
步骤三,结合北斗定位系统,对需要清理区域进行条块划分;
步骤四,将清淤船行驶至施工条块附近,调整船体使铲斗位于清淤条块上方,下放定位桩固定船位;
步骤五,通过船体上配备的超声波测深仪测定水底深度,精度控制在±2.5cm,测定数据传输至驾驶室控制台;
步骤六,根据测定深度,调整底泥移位铲斗下放深度挖出表层底泥,外伸机械臂将铲斗移至上一清淤条块,打开铲斗底板下放斗内底泥;
步骤七,表层底泥移位后,即跟进底泥清淤铲斗对下层淤积泥土进行开挖,挖出的泥土移出水面后,装泥驳船运走;
步骤八,提起定位桩,沿条块行驶至下一位置,按照步骤五~步骤六循环往复,直至本条块清淤完成,然后从步骤三开始下一条块清淤工作,直至完成整个区域清淤施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某湖泊生态清淤工程,湖泊水域面积约为0.22km2,水深约为2~3m。该工程所采用生态清淤设备的底泥移位铲斗长×宽×高尺寸为4m×3m×2m,所连接的可伸缩臂杆,可伸缩长度为3m,臂杆长4m;底泥清淤铲斗长×宽×高尺寸为4m×3m×2m,所连接的可伸缩臂杆,可伸缩长度为2m,臂杆长5m。湖泊生态清淤过程如下。
首先采用100m网距的网格对湖泊进行了网格划分;
对各网格区域内水生生物垂直分布及底泥淤积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各区域表层底泥保留厚度及淤积泥土清除厚度;
以区域十二为例细述生态清淤过程。根据调查结果,区域十二需保留的表层底泥厚度为1.5m,需清除的淤积泥土厚度为1m;
对区域十二进行条块划分,条块宽为3m,共分为34条块;
以区域十二中第二条块为例细述生态清淤过程。将清淤船行驶至第三条块,调整船体使底泥移位铲斗和清淤铲斗位于第二条块上方,下放定位桩1固定船位;
通过船体上配备的超声波测深仪测定水底深度,测定数据传输至驾驶室控制台;
根据测定实际水底深度,调整底泥移位铲斗下放深度,使铲斗底板高程降至水底以下1.5m,挖起表层1.5m底泥高出水底高程,外伸机械臂将底泥移位铲斗移至第一条块上方,开启铲斗底板下放斗内表层底泥;
待表层底泥移位后,即可跟进底泥清淤铲斗对下层淤积泥土进行开挖,调整铲斗下放深度,使铲斗底板高程降至水底以下2.5m,挖起下层1m淤积底泥高出水面,外伸机械臂将底泥清淤铲斗移至一旁泥驳船上方,开启铲斗底板将淤积泥土弃至泥驳船,通过泥驳船送至指定位置。
提起定位桩1,操作清淤船沿条块行驶至下一位置,按上述方式继续淤积泥土开挖直至第二条块清淤完成。
将清淤船行驶至第四条块,调整船体使底泥移位铲斗和清淤铲斗位于第三条块上方,开始第三条块的清淤工作。如此循环,直至完成区域十二的清淤工作。
区域十二清淤完成后可按上述流程开始下一区域十三的清淤工作。
为了加快湖泊清淤工程施工进度,同时尽量避免相邻区域施工影响,可以在不相邻区域同时开始清淤施工,例如区域十二和区域二十可同时施工。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包括清淤船(7),其特征在于,在清淤船(7)的船体同一外侧设置有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底泥移位铲斗(2)通过第一可伸缩机械臂(8)与清淤船(7)船体上设置的第一液压控制装置(9)相连接,底泥清淤铲斗(3)通过第二可伸缩机械臂(18)与清淤船(7)船体上设置的第二液压控制装置(19)相连接,底泥清淤铲斗(3)位于底泥移位铲斗(2)后部,泥清淤铲斗(3)底板高程低于底泥移位铲斗(2)底板高程,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的铲斗底面为能够控制开合的活动底板,在清淤船(7)还安装有用于控制清淤施工作业的控制室(5)和用于控制平面施工精度的船位北斗定位仪(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清淤施工控制,在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上配置北斗定位仪、超声波测深仪和水下摄像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避免铲斗开挖过程中挖出的底泥和泥土掉落,在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的活动底板上设置有密封装置(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未伸缩状态下,第一可伸缩机械臂(8)比第二可伸缩机械臂(18)短1~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移位铲斗(2)和底泥清淤铲斗(3)长3~5m,宽2~4m,高1~2m。
CN201721177185.9U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14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7185.9U CN207314413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77185.9U CN207314413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4413U true CN207314413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7718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14413U (zh) 2017-09-14 2017-09-14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4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4965A (zh) * 2017-09-14 2018-01-19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及其清淤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4965A (zh) * 2017-09-14 2018-01-19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及其清淤方法
CN107604965B (zh) * 2017-09-14 2022-09-06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及其清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542B (zh) 吹填土固结排水系统及吹填土快速加固方法
CN1330830C (zh) 湖泊陡坎沿岸水域基底修复方法
CN107604965A (zh)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及其清淤方法
CN105421286B (zh) 一种反铲式挖泥船与钻机船联合挖岩施工方法
CN107761670A (zh) 基于疏浚泥初始状态控制的堆场有效容积最优控制方法
CN101289852A (zh) 水上基坑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工艺
CN101027955B (zh) 湖泊强风浪直立堤岸带生境改善方法
CN111691425B (zh) 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
CN109339084A (zh) 水下大深度沉井穿越坚硬难以破除的土层的施工方法
CN103850218B (zh) 清淤泥利用方法
CN207314413U (zh) 一种河湖淤积泥沙生态清淤设备
CN103397646B (zh) 一种在滨湖区域快速填筑人工湿地的工艺方法
CN206173939U (zh) 吹填土固结排水系统
CN207176615U (zh) 一种用于深水防波堤的可视化坡度控制系统
CN106400807B (zh) 海工驳船灌浆方法及其设备
JP2003261930A (ja) 水底軟弱地盤の圧密改良工法
JP4982631B2 (ja) 地中壁造成による防波堤下の液状化対策工法
CN104612128B (zh) 适用于水下淤泥环境的真空预压加固施工方法
CN103046564A (zh) 一种适于排土场基底内存在承压水的排土场综合治水方法
CN106400745B (zh) 一种海工驳船作业方法及设备
CN100582382C (zh) 取湖底粘土筑快速固结的临水平台工艺方法
US11596114B2 (en) Floating isl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overall transplantation of sandy soil plants
CN207685887U (zh) 一种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的清淤装置
CN106400860B (zh) 海工块石基床加固方法及设备
JP4982632B2 (ja) 防波堤下の液状化対策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