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6278U - 一种立体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6278U
CN207306278U CN201721389576.7U CN201721389576U CN207306278U CN 207306278 U CN207306278 U CN 207306278U CN 201721389576 U CN201721389576 U CN 201721389576U CN 207306278 U CN207306278 U CN 207306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wall
side wall
sidewall
antethe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895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锡聪
阮再利
林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no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OUWEI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OUWEI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OUWEI PACK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895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6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6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6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袋。解决了现有无纺布立体袋加工麻烦,热封强度低的问题。它包括袋体和提手,所述的袋体由一块片材通过折叠形成前壁、后壁和底壁,所述前壁的一侧向后壁方向折出第一侧壁,所述后壁的一侧向前壁方向折出第二侧壁,所述底壁的两侧向上折出底边沿,所述第一侧壁与后壁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第二侧壁与前壁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第二侧壁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后壁与底边沿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本实用新型具有承重更多,强度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袋。
背景技术
近年来,要求有能够轻松地使用于暂时的用途的、难以损坏的、形状容易变化、轻量且能够紧凑地折叠而携带的带提手袋子。另一方面,作为聚烯烃薄膜制的购物袋、具体地说是在超市等收银台使用的所谓收银袋的代替物,提出了无纺布制的购物袋。但是,虽然代替带提手的纸袋或布袋而使用,但是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带提手的无纺布立体袋。外出时手拿着走的带提手的无纺布袋,其具有比上述购物袋多得多的使用次数,因此,要求更高的耐久性和强度。而仅通过简单的热封将无纺布结合,这可能无法制造优选的带提手的无纺布袋,因为普通热封结合使无纺布熔化而施加压力使其结合,所以结合部的厚度变薄、变得容易损坏。例如,在将袋口打开时,施加将袋侧面的热封部打开的力,由此恐会以从带提手袋的开口部裂开的方式破裂。另外,在放入较重的物品的情况下,以提手从袋主体的接合部剥落的方式破损,提手恐会从袋主体脱落。另外,在放入较重的物品的情况下,由于施加于袋底的重量向使袋底热封结合而成的袋底部或者从袋底相连的袋主体的侧面部分施加载荷,恐会从该部分破裂。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比热封强度更高的缝合将热封部分结合。所以无纺布缝制成的无纺布袋是人使用缝纫机等缝合无纺布片而制造的,所以制造需要工夫与时间,存在制造成本高,加工困难、耗时的问题。而且现有的无纺布立体袋在焊接后,侧壁的焊痕呈类似的“大”字型,且占据侧壁的中部,不利于侧壁加印图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立体袋加工麻烦,热封强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袋,包括袋体和提手,所述的袋体由一块片材通过折叠形成前壁、后壁和底壁,所述前壁的一侧向后壁方向折出第一侧壁,所述后壁的一侧向前壁方向折出第二侧壁,所述底壁的两侧向上折出底边沿,所述第一侧壁与后壁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第二侧壁与前壁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第二侧壁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后壁与底边沿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侧壁、前壁与底边沿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前壁上折出用于与第二侧壁相焊接的前边沿,所述的第二侧壁、前边沿与底边沿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壁上折出用于与第一侧壁相焊接的后边沿,所述的第一侧壁、后边沿与底边沿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侧壁上折出用于与后壁相焊接的前边沿,所述的第二侧壁上折出用于与前壁相焊接的后边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袋体的底壁上设有两个折弯槽,两个折弯槽之间的袋体折弯形成所述的底边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边沿设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提手设于袋体的内侧,所述的提手与袋体通过超声波相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与后壁、第二侧壁与前壁均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的底部、第二侧壁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体式的袋体结构使得产品的强度增大,而且前壁、后壁、底壁的连接处采用焊接相固定,该固定方式比较可靠且更好的利用了袋体的边沿增加了产品的强度,而且减少了制造的工夫与时间并削减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搬运体积更大的物品或者更重的物品,廉价且具有强度,焊痕呈“L”字形使得产品加工、生产更加方便,强度更高,且焊痕承受的重力为分解后的袋体的受力,从而使得产品承重更多,强度更强,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袋体1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袋体1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提手;3、前壁;31、第一侧壁;32、前边沿;4、后壁;41、第二侧壁;42、后边沿;5、底壁;51、底边沿;52、折弯槽;6、焊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3所示,一种立体袋,包括袋体1和提手2,所述的袋体1由一块片材通过折叠形成前壁3、后壁4和底壁5,本实用新型选用的片材可以为无纺布,编织布,PP,PVC等,所述前壁3的一侧向后壁4方向折出第一侧壁31,所述后壁4的一侧向前壁3方向折出第二侧壁41,所述底壁5的两侧向上折出底边沿51,所述第一侧壁31与后壁4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第二侧壁41与前壁3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31的底部、第二侧壁41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51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31、后壁4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6呈“L”字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体式的袋体结构使得产品的强度增大,而且前壁、后壁、底壁的连接处采用焊接相固定,该固定方式比较可靠且更好的利用了袋体的边沿增加了产品的强度,而且减少了制造的工夫与时间并削减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搬运体积更大的物品或者更重的物品,廉价且具有强度,焊痕呈“L”字形使得产品加工、生产更加方便,强度更高,且焊痕承受的重力为分解后的袋体的受力,从而使得产品承重更多,强度更强,使用寿命更长。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袋区别于现有的“大”字型侧边焊缝制作工艺,焊缝布局为“L”型或“」”型,使得袋型外观更加简洁美观,笔挺大气,又不损失袋体强度。同时袋子的两个侧面可以完整的被利用起来,加印企业LOGO或其他图案标示,增加了袋面内容表达使用面积和角度,袋子更加漂亮。而且由于袋子的焊缝更加简洁,所以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更加易折叠,更适合工业自动化批量生产。
所述第二侧壁41、前壁3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L形的焊痕使得产品加工、生产更加方便,强度更高,且焊痕承受的重力为分解后的袋体的受力,从而使得产品承重更高,强度更强,使用寿命更长。
实施例一:参看附图1和2,所述的前壁3上折出用于与第二侧壁41相焊接的前边沿32,所述的第二侧壁41、前边沿32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具体的说,所述的后壁4上折出用于与第一侧壁31相焊接的后边沿42,所述的第一侧壁31、后边沿42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这样的结构使得产品可以快速折弯出用于焊接的边沿,从而使得产品便于机器加工方便,焊接可靠,强度高,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
实施例二:参看附图3,所述的第一侧壁31上折出用于与后壁4相焊接的前边沿32,所述的第二侧壁41上折出用于与前壁3相焊接的后边沿42。这样使得产品结构简单,固定方便,焊接可靠,强度高。
所述袋体1的底壁5上设有两个折弯槽52,两个折弯槽52之间的袋体1折弯形成所述的底边沿51。折弯槽的设置,可以方便的折弯底边沿。所述底边沿的高度与焊痕底部的高度相同。底边沿的高度指图2时底边沿折弯后用于焊接时的高度,焊痕6的高度是指附图1中“L”字形的横向部焊痕的高度,这样的结构使得的产品固定可靠。
所述的底边沿51设于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41的内侧(参看附图1,内侧是指成型无纺布立体袋的内侧,下同)。具体的说,所述的提手2设于袋体1的内侧,所述的提手2与袋体1通过超声波相焊接。这样的结构使得产品固定可靠,更加美观。
所述第一侧壁31与后壁4、第二侧壁41与前壁3均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固定。具体的说,所述第一侧壁31的底部、第二侧壁41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51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固定。这样的结构使得产品加工方便,固定可靠,更加美观。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袋,包括袋体(1)和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1)由一块片材通过折叠形成前壁(3)、后壁(4)和底壁(5),所述前壁(3)的一侧向后壁(4)方向折出第一侧壁(31),所述后壁(4)的一侧向前壁(3)方向折出第二侧壁(41),所述底壁(5)的两侧向上折出底边沿(51),所述第一侧壁(31)与后壁(4)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的第二侧壁(41)与前壁(3)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31)的底部、第二侧壁(41)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51)通过焊接相固定,所述第一侧壁(31)、后壁(4)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6)呈“L”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41)、前壁(3)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壁(3)上折出用于与第二侧壁(41)相焊接的前边沿(32),所述的第二侧壁(41)、前边沿(32)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壁(4)上折出用于与第一侧壁(31)相焊接的后边沿(42),所述的第一侧壁(31)、后边沿(42)与底边沿(51)焊接所形成的焊痕呈“L”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壁(31)上折出用于与后壁(4)相焊接的前边沿(32),所述的第二侧壁(41)上折出用于与前壁(3)相焊接的后边沿(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底壁(5)上设有两个折弯槽(52),两个折弯槽(52)之间的袋体(1)折弯形成所述的底边沿(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边沿(51)设于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41)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2)设于袋体(1)的内侧,所述的提手(2)与袋体(1)通过超声波相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31)与后壁(4)、第二侧壁(41)与前壁(3)均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31)的底部、第二侧壁(41)的底部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底边沿(51)通过超声波焊接相固定。
CN201721389576.7U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立体袋 Active CN207306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9576.7U CN207306278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立体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9576.7U CN207306278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立体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6278U true CN207306278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7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89576.7U Active CN207306278U (zh) 2017-10-26 2017-10-26 一种立体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6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1511B (zh) 一种无纺布立体袋及加工方法
JP6057580B2 (ja) 把手付き不織布袋
JP4982478B2 (ja) 膨張式容器
CN204393588U (zh) 无纺布袋
WO2015057957A1 (en) Produce container
JP2002347788A (ja) 側面蛇腹付き袋
JP2005523853A5 (zh)
CA2860714A1 (en) Side-gusset bag made of a plastic fabric laminate
JP5967910B2 (ja) 手提げ袋
CN207306278U (zh) 一种立体袋
US8272782B2 (en) Plastic film bag to increase load bearing capacity
JP5035691B2 (ja) 不織布製品
US20160137354A1 (en) Saddle bags
JP3190018U (ja) 取手付き角底袋
CN204734023U (zh) 一种无纺布立体袋
CN206827210U (zh) 一种无纺布立体袋
CN208377388U (zh) 一种新型立体袋
CN211996874U (zh) 一种新型商品、快递环保共享包装袋
US20210120926A1 (en) Collapsible reusable ba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208499182U (zh) 一种自立袋
JP2009172283A (ja) 買物袋
JP2011073772A (ja) フラップ付きガゼット袋の製造方法
CN212100043U (zh) 可以重复使用的环保快递盒
CN212951557U (zh) 一种免胶手提袋
CN213247316U (zh) 一种可折叠展开的购物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325400 F-02-3 area in the sea area of the newly built industrial park in Pingyang, Wen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Ono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899, Zhejiang Wenzhou County Pingyang emerging industrial park region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rea F-02-3 sea area

Patentee before: WENZHOU OUWEI PACKING MACHIN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