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3118U -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3118U
CN207303118U CN201720961123.0U CN201720961123U CN207303118U CN 207303118 U CN207303118 U CN 207303118U CN 201720961123 U CN201720961123 U CN 201720961123U CN 207303118 U CN207303118 U CN 207303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energy
encapsulated layer
sandwich
cell piece
battery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11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ang qingko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611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3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3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3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涉及电池领域。其中,太阳能膜片包括电池片、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电池片封装于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之间,电池片由单晶硅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膜片能够改变太阳能膜片的形状,扩大了太阳能膜片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模组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太阳能膜片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一般架设在建筑物顶端,或应用于野营用具以及汽车等装置上。
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膜片由于传统的封装方式造成硬度大,重量大,形状只能为平面相对固定的缺点,无法根据更为复杂载体装置的表面形状来调整太阳能膜片的形状,限制了太阳能膜片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膜片,能够改变太阳能膜片的平面形状,扩大太阳能膜片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改变电池模组的形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体装置,提高电池模组及太阳能膜片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膜片,包括电池片、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所述电池片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及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所述电池片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及所述第二封装层均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膜片还包括夹心层,所述夹心层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心层包括夹心层本体及夹心封装层,所述夹心层本体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层及所述夹心封装层之间,所述夹心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夹心层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封装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心封装层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膜片的厚度为0.3mm~2mm。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太阳能膜片,所述太阳能膜片包括电池片、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所述电池片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及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所述电池片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的所述电池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串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并联。
一种载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及如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太阳能膜片,所述太阳能膜片包括电池片、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所述电池片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及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所述电池片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的所述电池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太阳能膜片包括电池片、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电池片封装于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之间,电池片由单晶硅材料制成。单晶硅材料硬度较小,能够使电池片根据不同的载体装置的结构制作成不同形状,以与载体装置配合,提高了太阳能膜片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提供的太阳能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提供的太阳能膜片的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模组的曲面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平面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电池模组;100-太阳能膜片;110-电池片;120-第一封装层;130-第二封装层;140-夹心层;142-夹心层本体;144-夹心封装层;150-透光板;160-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膜片100,应用于载体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膜片100能够根据不同的载体装置的结构制作成不同形状,以与载体装置配合,从而提高了太阳能膜片100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包括电池片110、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电池片110封装于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之间。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用于封装电池片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包括电池片110、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电池片110封装于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之间,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片110,多个电池片110依次排列,均封装于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之间。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由单晶硅材料制成。单晶硅材料硬度较小,能够使电池片110根据不同的载体装置的结构制作成不同形状,以与载体装置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传输给载体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设置有电极,电极用于与载体装置连接,用于将电池片110中的电能传输给载体装置,给载体装置提供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上电镀锡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12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环氧树脂材料质量较轻,能够减轻太阳能膜片100的质量,以减轻整个电池模组10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12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120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装层13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环氧树脂材料质量较轻,能够减轻太阳能膜片100的质量,以减轻整个电池模组10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封装层13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封装层130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进一步地还包括夹心层140,夹心层140设置在电池片110与第二封装层130之间。电池模组10与载体装置连接工作时,夹心层140用于缓冲载体装置给电池模组10的受力,保证了电池模组10的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夹心层140包括夹心层本体142及夹心封装层144,夹心层本体142夹持于第二封装层130及夹心封装层144之间,夹心封装层144设置在夹心层本体142远离第二封装层13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夹心封装层144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夹心封装层144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夹心封装层144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进一步地还包括透光板150,透光板150与第一封装层120远离电池片110的一侧连接。
在实施例中,透光板150由光学级PC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150由PC材料制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透光板150可以由其他透明的材料制成。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进一步地还包括结构层160,结构层160与第二封装层130远离第一封装层120的一侧连接,结构层160用于与载体装置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结构层160有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结构层160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结构层160可以由碳纤维材料制成,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的厚度为0.3mm~2mm。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的厚度为0.32mm~0.5mm
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膜片10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用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封装,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均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电池片110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电机传输至载体装置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膜片100,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由单晶硅材料制成。单晶硅材料质地脆弱,经过本实施例的封装方式,可以增强其抗弹性形变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弯曲并与载体装置配合。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环氧树脂材料的粘接性与耐候性强,用于层间封装提高了太阳能膜片100强度与使用寿命。夹心层140用于缓冲载体装置给电池模组10的受力,保证了太阳能膜片100的工作效果,并与第二封装层130形成塑形和抗剪切力的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提高了太阳能膜片100的刚性,从而而提高了太阳能膜片100的使用寿命。太阳能膜片100的整体封装厚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能够减轻太阳能膜片100的质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10,应用于载体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能够根据不同的载体装置的结构制作成不同形状,以与载体装置配合,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10的使用范围。
电池模组10包括多个太阳能膜片100,相邻的两个太阳能膜片10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膜片100串联。能够增加电池模组10的工作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膜片100串联,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膜片100可以并联,以提高电池模组10的工作时间。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膜片100可以曲面阵列,以配合外表面为曲面的载体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膜片100曲面阵列,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多个太阳能膜片100可以平面阵列,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用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封装,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均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电池片110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电机传输至载体装置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由单晶硅材料制成。电池片110根据不同的载体装置的结构制作成不同形状,以与载体装置配合。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夹心层140用于缓冲载体装置给电池模组10的受力,保证了电池模组10的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10的使用寿命。太阳能膜片100的整体封装厚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能够减轻太阳能膜片100的质量,以减轻整个电池模组10的质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体装置(图未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载体装置能够减轻载体装置的质量,保证载体装置的工作效果。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图未示)及实施例一种的电池模组10,电池模组10设置在装置本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装置可以是无人机、野外作业的移动机器人、装备收纳箱等产品。相应地,装置本体为无人机机体、移动机器人本体及收纳箱本体等。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装置为无人机,装置本体为无人机本体或无人机收纳箱,电极无人机本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设置在无人机的机翼上,或者无人机的收纳箱表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载体装置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用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封装,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均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电池片110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储存于载体装置上或直接驱动载体装置的用电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0由单晶硅材料制成。电池片110根据不同的载体装置的结构制作成不同形状,以与载体装置配合。第一封装层120及第二封装层130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夹心层140用于缓冲载体装置给电池模组10的受力,保证了电池模组10的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10的使用寿命。太阳能膜片100的整体封装厚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能够减轻太阳能膜片100的质量,以减轻整个电池模组10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片、第一封装层及第二封装层,所述电池片封装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及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所述电池片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膜片还包括夹心层,所述夹心层设置在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第二封装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及所述第二封装层均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心层包括夹心层本体及夹心封装层,所述夹心层本体封装于所述第二封装层及所述夹心封装层之间,所述夹心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夹心层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封装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心封装层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膜片的厚度为0.3mm~2mm。
6.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膜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的所述电池片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太阳能膜片并联。
9.一种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及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第二封装层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
CN201720961123.0U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Active CN207303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1123.0U CN207303118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1123.0U CN207303118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3118U true CN207303118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1123.0U Active CN207303118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311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675A (zh) * 2019-04-17 2019-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电设备
CN111122600A (zh) * 2019-12-26 2020-05-08 湖南三一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油漆层系统、油漆涂覆方法及油漆涂层完好程度的检测方法
TWI707535B (zh) * 2019-03-11 2020-10-11 張仁鴻 可提升電能轉換率之太陽能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535B (zh) * 2019-03-11 2020-10-11 張仁鴻 可提升電能轉換率之太陽能板
CN110021675A (zh) * 2019-04-17 2019-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用电设备
CN111122600A (zh) * 2019-12-26 2020-05-08 湖南三一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油漆层系统、油漆涂覆方法及油漆涂层完好程度的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0642B2 (en) CIS based thin-film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07303118U (zh) 一种太阳能膜片、电池模组及载体装置
CN101685838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38985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588149B (zh) 一种柔性可折叠太阳能移动电源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82510U (zh) 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封装结构
EP2423976B1 (en) Solar photovoltaic device
CN106684114B (zh) 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74890A (zh) 一种平流层飞艇应用的薄化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结构
CN211480051U (zh) 一种金属封边双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9000931U (zh) 一种中空充气双玻组件
CN207828166U (zh) 光伏组件用定位胶带及具有该定位胶带的光伏组件
CN103178123B (zh) 太阳能电池基座
CN209561433U (zh) 一种太阳能芯片
EP2564429B1 (en) Solar electric compound for curved surfaces
CN202503009U (zh) Etfe封装的晶体硅光伏组件
CN202797028U (zh) 扇形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215581052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电池板
JP502559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4479801U (zh) 一种无外置接口的光伏充电器结构
CN207852706U (zh) 一种太阳能防眩板
CN215184006U (zh) 一种半柔性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9860852U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天窗
EP4213222A1 (en) Lightweight solar power generation panel
TWI704762B (zh) 具有彈性透光保護層之太陽能光伏模組結構之製造方法/結構與其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room 503, floor 5, unit 1, building 7, No. 1700, north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Lidong geometry (Chengd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3, floor 1, building 1, No. 69, Qunzho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YI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7

Address after: 100000 No. 514, 5th floor, No. 48, Haidian West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i'ang qingko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503, floor 5, unit 1, building 7, No. 1700, north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Lidong geometry (Chengd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