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2842U -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 Google Patents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2842U
CN207302842U CN201721075751.5U CN201721075751U CN207302842U CN 207302842 U CN207302842 U CN 207302842U CN 201721075751 U CN201721075751 U CN 201721075751U CN 207302842 U CN207302842 U CN 207302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in
winding slot
crossed beam
beam tru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757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志慧
李成军
成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KAI KED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KAI KED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KAI KED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KAI KED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757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2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2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2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骨架,其设有第一绕线槽,所述第一绕线槽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一绕线部位,所述第一挡板设有自第一挡板的侧壁表面往第一绕线部位表面贯通的第一过线槽。一种可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其设有所述的骨架,其还包括有第一线圈绕组,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缠绕在第一绕线槽内,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槽固定连接在第一引脚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套管,减少工作介入生产,适合自动化生产,节省材料,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连续生产,提高产品的良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电压击穿漆包线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的电感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生产,需要人工将套管安装在线圈绕组的线头处,然后在将线头焊接在引脚上,存在制造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不能够自动化生产,生产质量不稳定,不能够连续生产的问题,材料成本比较高,工序复杂。由于线圈的漆包线是一圈圈缠绕在一起的,就形成一层层叠加的线圈,由于最里面一圈的线圈被很多漆包线受力挤压着,也就是说最里面一圈的线头部分很容易出现电压击穿的现象发生,导致使用寿命方面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其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套管,减少工作介入生产,适合自动化生产,节省材料,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连续生产,提高产品的良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电压击穿漆包线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骨架,其设有第一绕线槽,所述第一绕线槽的下端侧壁为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绕线槽的上端侧壁为第二挡板,所述第一绕线槽的内底部为设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第一绕线部位,所述第一挡板设有自第一挡板的侧壁表面往第一绕线部位表面贯通的第一过线槽。
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一挡板的侧端设有自引脚旁往第一过线槽的上端延伸的第一斜坡。
所述第一过线槽左端的第一挡板位置为第一部位,所述第一过线槽右端的第一挡板位置为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上端设有自第一过线槽中间往第二部位上端延伸的第二斜坡。
所述第二斜坡的深度自第一挡板的侧端面延伸至第一绕线部位的表面。
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面设有位于引脚与第二部位之间的凸缘,所述凸缘往第一绕线部位之间设有自所述凸缘的侧端面往第一绕线部位表面方向之间倾斜的第三斜坡。
位于第一过线槽出的所述第一部位表面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一过线槽、第一斜坡、第二斜坡、第三斜坡及弧形过渡面之间配合形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自中间位置往第一挡板下方逐渐放大,所述第一导线槽自中间位置往第一挡板下方逐渐放大。
所述第二挡板设有自侧端往第一绕线部位方向延伸的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左端的第二挡板处为第三部位,所述第二过线槽右端的第二挡板处为第四部位,所述第三部位与第四部位之间的第二挡板位置为挡块,所述第三部位设有自第三部位往外延伸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第四部位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过线槽与缝隙之间配合形成第二导线槽。
所述骨架还设有第二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线槽设于第一绕线槽上方,所述第二绕线槽的内底部为第二绕线部位,所述第二绕线槽上端为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于第二绕线部位的上下两端,所述挡片设于第二绕线槽内,所述第一挡板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第一引脚分别对称而设在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及第五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于第一引脚旁,所述第四引脚设于第二引脚旁,所述第五引脚设于第四引脚旁,所述第三引脚设于第二部位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板的上端面的一侧设有立柱。
一种可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其设有所述的骨架,其还包括有第一线圈绕组,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缠绕在第一绕线槽内,所述第一线圈绕组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槽固定连接在第一引脚上。
所述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还包括有第二线圈绕组,所述第二线圈绕组缠绕在第二绕线槽内部,所述第二绕线槽的一端依次经过第三挡板上端面后绕穿过立柱连接在第二引脚上;所述第三挡板的两侧端均设有弹性护板,所述护板的一端与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端均设有配合弹性护板卡扣连接的凸点。
第一线圈绕组的一端线头穿过第一导线槽,第一过线槽的设计避免漆包线跨越第一挡板与引脚连接的情况发生,也就不需要使用套管。由于从第一引脚位置至第一绕线槽内部的之间距离减少,那么漆包线的所需长度也减少,可以减少漆包线成本和套管成本,由于第一引脚与第一绕线槽内部之间通过在第一过线槽处的第一斜坡设计,很好的将漆包线引导,提高漆包线在缠绕之后的收尾之间的距离,也就降低了电压击穿的发生概率,因为距离远了,就不用担心电压击穿的问题,使用寿命就更加长了,第二斜坡的设计能够提高漆包线的走线方式,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压击穿的发生概率,也很好的引导铜线进行缠绕,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二线圈绕组之间通过第二导线槽的设计也就能够避免漆包线跨越第二挡板的线上,能够减少漆包线的长度,降低成本,适合自动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线圈绕组的线尾经过立柱的挂住,避免漆包线掉下来,也就是能够很好的将漆包线引导至第二引脚位置,也避免使用套管。弹性护板被凸点所卡住,也就能够形成保护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二线圈绕组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套管,减少工作介入生产,适合自动化生产,节省材料,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连续生产,提高产品的良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电压击穿漆包线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骨架1,其设有第一绕线槽11,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下端侧壁为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上端侧壁为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内底部为设于第一挡板12与第二挡板13之间的第一绕线部位14,所述第一挡板12设有自第一挡板12的侧壁表面往第一绕线部位14表面贯通的第一过线槽15。
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引脚16,所述第一挡板12的侧端设有自引脚旁往第一过线槽15的上端延伸的第一斜坡17。
所述第一过线槽15左端的第一挡板12位置为第一部位121,所述第一过线槽15右端的第一挡板12位置为第二部位122,所述第二部位122的上端设有自第一过线槽15中间往第二部位122上端延伸的第二斜坡18。
所述第二斜坡18的深度自第一挡板12的侧端面延伸至第一绕线部位14的表面。
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面设有位于引脚与第二部位122之间的凸缘,所述凸缘往第一绕线部位14之间设有自所述凸缘的侧端面往第一绕线部位14表面方向之间倾斜的第三斜坡19。
位于第一过线槽15出的所述第一部位121表面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一过线槽15、第一斜坡17、第二斜坡18、第三斜坡19及弧形过渡面之间配合形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自中间位置往第一挡板12下方逐渐放大,所述第一导线槽自中间位置往第一挡板12下方逐渐放大。
所述第二挡板13设有自侧端往第一绕线部位14方向延伸的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左端的第二挡板13处为第三部位,所述第二过线槽右端的第二挡板13处为第四部位,所述第三部位与第四部位之间的第二挡板13位置为挡块,所述第三部位设有自第三部位往外延伸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第四部位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过线槽与缝隙之间配合形成第二导线槽。
所述骨架还设有第二绕线槽4,所述第二绕线槽4设于第一绕线槽11上方,所述第二绕线槽4的内底部为第二绕线部位,所述第二绕线槽4上端为第三挡板41,所述第三挡板41和第二挡板13分别设于第二绕线部位的上下两端,所述挡片设于第二绕线槽4内,所述第一挡板12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第一引脚16分别对称而设在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及第五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于第一引脚16旁,所述第四引脚设于第二引脚旁,所述第五引脚设于第四引脚旁,所述第三引脚设于第二部位122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板41的上端面的一侧设有立柱。
一种可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其设有8所述的骨架1,其特征在:其还包括有第一线圈绕组2,所述第一线圈绕组2缠绕在第一绕线槽11内,所述第一线圈绕组2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槽固定连接在第一引脚16上。
所述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还包括有第二线圈绕组3,所述第二线圈绕组3缠绕在第二绕线槽4内部,所述第二绕线槽4的一端依次经过第三挡板41上端面后绕穿过立柱连接在第二引脚上;所述第三挡板41的两侧端均设有弹性护板5,所述护板的一端与第三挡板41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两侧端均设有配合弹性护板5卡扣连接的凸点6。
第一线圈绕组的一端线头穿过第一导线槽,第一过线槽的设计避免漆包线跨越第一挡板与引脚连接的情况发生,也就不需要使用套管。由于从第一引脚位置至第一绕线槽内部的之间距离减少,那么漆包线的所需长度也减少,可以减少漆包线成本和套管成本,由于第一引脚与第一绕线槽内部之间通过在第一过线槽处的第一斜坡设计,很好的将漆包线引导,提高漆包线在缠绕之后的收尾之间的距离,也就降低了电压击穿的发生概率,因为距离远了,就不用担心电压击穿的问题,使用寿命就更加长了,第二斜坡的设计能够提高漆包线的走线方式,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压击穿的发生概率,也很好的引导铜线进行缠绕,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二线圈绕组之间通过第二导线槽的设计也就能够避免漆包线跨越第二挡板的线上,能够减少漆包线的长度,降低成本,适合自动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第二线圈绕组的线尾经过立柱的挂住,避免漆包线掉下来,也就是能够很好的将漆包线引导至第二引脚位置,也避免使用套管。弹性护板被凸点所卡住,也就能够形成保护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二线圈绕组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套管,减少工作介入生产,适合自动化生产,节省材料,提供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连续生产,提高产品的良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电压击穿漆包线的现象发生。

Claims (10)

1.骨架(1),其设有第一绕线槽(11),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下端侧壁为第一挡板(12),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上端侧壁为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绕线槽(11)的内底部为设于第一挡板(12)与第二挡板(13)之间的第一绕线部位(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2)设有自第一挡板(12)的侧壁表面往第一绕线部位(14)表面贯通的第一过线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引脚(16),所述第一挡板(12)的侧端设有自引脚旁往第一过线槽(15)的上端延伸的第一斜坡(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槽(15)左端的第一挡板(12)位置为第一部位(121),所述第一过线槽(15)右端的第一挡板(12)位置为第二部位(122),所述第二部位(122)的上端设有自第一过线槽(15)中间往第二部位(122)上端延伸的第二斜坡(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坡(18)的深度自第一挡板(12)的侧端面延伸至第一绕线部位(14)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面设有位于引脚与第二部位(122)之间的凸缘,所述凸缘往第一绕线部位(14)之间设有自所述凸缘的侧端面往第一绕线部位(14)表面方向之间倾斜的第三斜坡(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过线槽(15)出的所述第一部位(121)表面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一过线槽(15)、第一斜坡(17)、第二斜坡(18)、第三斜坡(19)及弧形过渡面之间配合形成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自中间位置往第一挡板(12)下方逐渐放大,所述第一导线槽自中间位置往第一挡板(12)下方逐渐放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3)设有自侧端往第一绕线部位(14)方向延伸的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左端的第二挡板(13)处为第三部位,所述第二过线槽右端的第二挡板(13)处为第四部位,所述第三部位与第四部位之间的第二挡板(13)位置为挡块,所述第三部位设有自第三部位往外延伸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第四部位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第二过线槽与缝隙之间配合形成第二导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设有第二绕线槽(4),所述第二绕线槽(4)设于第一绕线槽(11)上方,所述第二绕线槽(4)的内底部为第二绕线部位,所述第二绕线槽(4)上端为第三挡板(41),所述第三挡板(41)和第二挡板(13)分别设于第二绕线部位的上下两端,所述挡片设于第二绕线槽(4)内,所述第一挡板(12)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第一引脚(16)分别对称而设在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两端,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三引脚、第四引脚及第五引脚,所述第三引脚设于第一引脚(16)旁,所述第四引脚设于第二引脚旁,所述第五引脚设于第四引脚旁,所述第三引脚设于第二部位(122)的下端,所述第三挡板(41)的上端面的一侧设有立柱。
9.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其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骨架(1),其特征在:其还包括有第一线圈绕组(2),所述第一线圈绕组(2)缠绕在第一绕线槽(11)内,所述第一线圈绕组(2)的一端穿过第一导线槽固定连接在第一引脚(1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还包括有第二线圈绕组(3),所述第二线圈绕组(3)缠绕在第二绕线槽(4)内部,所述第二绕线槽(4)的一端依次经过第三挡板(41)上端面后绕穿过立柱连接在第二引脚上;所述第三挡板(41)的两侧端均设有弹性护板(5),所述护板的一端与第三挡板(41)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2)的两侧端均设有配合弹性护板(5)卡扣连接的凸点(6)。
CN201721075751.5U 2017-08-25 2017-08-25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Active CN207302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5751.5U CN207302842U (zh) 2017-08-25 2017-08-25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5751.5U CN207302842U (zh) 2017-08-25 2017-08-25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2842U true CN207302842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3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75751.5U Active CN207302842U (zh) 2017-08-25 2017-08-25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2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685A (zh) * 2017-08-25 2017-11-28 珠海科德电子有限公司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685A (zh) * 2017-08-25 2017-11-28 珠海科德电子有限公司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02842U (zh)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CN204348492U (zh) 满足安规的电子变压器骨架及电子变压器
CN107403685A (zh) 骨架及一种可使用于自动化生产的电感
CN206312709U (zh) 新型变压器
CN201397735Y (zh) 纵横油道组合变压器线圈
CN202816597U (zh) 一种变压器立式耐压骨架
CN205318980U (zh) 组合式磁芯电感
CN201478094U (zh) 一种防线材摩擦的贴片变压器
CN207233498U (zh) 一种sq扁平线共模电感
JP2016021512A (ja) 半空心リアクトル
CN210925703U (zh) 一种高磁导率磁芯
CN209962863U (zh) 一种改变电感量的贴片电感器
CN106057438B (zh) 一种扁线立绕型大电流功率电感
CN210246437U (zh) 具有良好散热和焊接性能的电机绕组
CN208707397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结构
CN202549539U (zh) 一种磁性元件
CN204290663U (zh) 用于集中式绕组同步电机的定子组件
CN104091684A (zh) 110kV以上立体卷铁心电力变压器连续式线圈
CN104464896A (zh) 带加强肋的空心导线
CN207098802U (zh) 一种电机变截面线圈
CN111128543A (zh) 一种柔直变压器跨段式插入屏蔽线连续式绕组的绕制方法
CN204130329U (zh) 一种槽绕式点火线圈
CN202816608U (zh) 变压器骨架
CN203165615U (zh) 一种共模电感
CN103065776A (zh) 一种变压器的绕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12, Dexiang Road, Pingsha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TELLIGENT COMPONENTS TECHNOLOGY ZHUHAI Ltd. (CHINA)

Address before: 519000 Guangdong city of Zhuhai province Pingsha town Tak Cheung Road No. 9

Patentee before: INTELLIGENT COMPONENTS TECHNOLOGY ZHUHAI Ltd. (CHINA)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