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00902U -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00902U
CN207300902U CN201721299795.6U CN201721299795U CN207300902U CN 207300902 U CN207300902 U CN 207300902U CN 201721299795 U CN201721299795 U CN 201721299795U CN 207300902 U CN207300902 U CN 207300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fanning strips
stereoscan
vcehicular tunnel
revolut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97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
段英杰
薛春明
刘博�
周立军
李洋
孙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Province Tran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Province Tran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Province Tran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xi Province Tran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12997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00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00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009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包括线扫描相机、激光光源、位姿调节分支、3D数字相机、激光三维扫描仪和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定位桁架、左侧90°扇形板和右侧90°扇形板,定位桁架的下端面与基础平台固定连接,定位桁架的上端面与激光三维扫描仪固定连接,左侧90°扇形板与右侧90°扇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定位桁架相对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2D线扫描相机和3D数字相机在机械结构方面的整合,进而对平面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数据融合,以此构建公路隧道病害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公路隧道病害的智能识别与三维测量,识别准确率高、误检率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检测量也逐渐增多,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需要在全封闭或半封闭交通的前提下,借助裂缝观测仪、升降车等设备完成表观病害的检测,检测速度慢、精度低、人工主观程度高,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病害的数据化管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隧道养护需求。值得注意的是,2015版《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_H12-2015)新增了经常检查项,检测频率也大幅增加,并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隧道检测,因此,近年来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检测车的研制和应用工作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形象直观、速度快、精度高、数据易于保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领域,但是现有的隧道智能检测产品的数字成像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以商业相机、工业线扫描、工业面阵等2D数字相机为主,只能采集病害在XY平面内的表观信息,无法获得沿Z方向的深度信息。这也导致在病害识别环节,尤其是对于裂缝等几何尺寸较小的病害,系统自动识别的准确率低、误检率高,往往需要人工进行识别和干预,很难实现全自动智能识别。因此,虽然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检测车在外业采集中具有突出的优点,但是仍然需要将大量人力和时间投入到内业数据处理中。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结构光三角测量原理的3D立体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冶炼金属、轮胎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行业,用于测量待检物三维尺寸。基于3D立体成像技术实现待测物的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建和三维测量已成为机器视觉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的3D数字相机应用于公路隧道检测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无法分辨裂缝等几何尺寸较小的隧道病害;2、产生海量的数据,这将给现场数据储存以及后期数据处理带来严重的影响;3、车辆在公路隧道行驶时,受驾驶员主观意识、车流量影响等影响,车辆将会偏离中心线行驶,这将导致3D数字相机与衬砌表面之间的距离时刻在变化,考虑到现有3D数字相机采用的工作原理是结构光三角测量法,与2D数字相机相比景深很小,因此当被测物处于工作距离之外时,相机将无法采集图像。
综上所述,现有的基于2D机器视觉的隧道智能检测车在病害识别环节,系统自动识别准确率低、误检率高,需要人工进行识别和干预,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另外,由于3D数字相机自身特性限制以及公路隧道病害复杂、检测条件苛刻等原因,导致三维立体扫描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检测时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包括线扫描相机、激光光源、位姿调节分支、3D数字相机、激光三维扫描仪和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定位桁架、左侧90°扇形板和右侧90°扇形板,所述左侧90°扇形板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定位桁架的下端面与所述基础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桁架的上端面与所述激光三维扫描仪固定连接,所述左侧90°扇形板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桁架相对的左右两侧;
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设置在所述左侧90°扇形板的左端面,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具有相同的结构,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的六组电动推杆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位于两侧的电动推杆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夹角均为7.5°,所述位姿调节分支结构包括移动副、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所述移动副由电动推杆实现,其固定部分连接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所述电动推杆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动副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一端盖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动副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末端,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所述第二转动副包括第二阶梯轴、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座、第二端盖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转动副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副的末端,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所述3D数字相机设置在所述位姿调节分支的末端,所述3D数字相机的光轴与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
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和六组所述激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右端面,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线扫描相机的视场角范围为30至45°,位于两侧的线扫描相机光轴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夹角均为15°,每个线扫描相机的两侧设置有两组相同的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的中心线与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7.5°,所述激光光源的发散角为15至20°。
可选的,六组所述电动推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六组所述电动推杆的中心线相交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的圆心;
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与六组所述激光光源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与六组所述激光光源的中心线相交于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圆心。
可选的,所述定位桁架为一个正方体框架结构,所述基础平台的形状为圆形。
可选的,所述基础平台的构成材料包括碳钢,所述基础平台的直径是所述定位桁架的边长的1.5倍;
所述定位桁架的构成材料包括铝合金,所述定位桁架的正方体边长不小于1m。
可选的,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相互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半径为1200mm,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厚度为10mm。
可选的,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构成材料包括镁铝合金,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半径与所述定位桁架的边长相等。
可选的,所述定位桁架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的中间位置,所述基础平台的直径为1500mm,所述基础平台的厚度为12mm。
可选的,所述激光光源的功率为15w,所述3D数字相机的扫描速度为5kHz,所述3D数字相机的视场范围为352至1060mm,所述3D数字相机的工作距离范围为650至1350mm,所述3D数字相机的平面图像分辨率为1.65mm,所述3D数字相机的Z方向分辨率为0.925mm。
可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直径为30mm,所述电动推杆的行程不小于1m。
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梯轴和所述第二阶梯轴的直径为12mm,所述第一阶梯轴和所述第二阶梯轴的长度为6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包括线扫描相机、激光光源、位姿调节分支、3D数字相机、激光三维扫描仪和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定位桁架、左侧90°扇形板和右侧90°扇形板,所述左侧90°扇形板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定位桁架的下端面与所述基础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桁架的上端面与所述激光三维扫描仪固定连接,所述左侧90°扇形板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桁架相对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实现了2D线扫描相机和3D数字相机在机械结构方面的整合,进而对平面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数据融合,以此构建公路隧道病害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公路隧道病害的智能识别与三维测量,识别准确率高、误检率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将3D数字成像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的检测之中,实现了病害深度尺寸的测量,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检测设备只能采集平面图像导致的识别准确率低、误检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克服了现有的3D数字相机工作距离短、视场范围小等限制,解决了现有的3D数字相机在公路隧道检测之中的诸多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从机械结构和数据处理两个层面解决了三维立体机器视觉的融合,实现了隧道病害图像的三维采集、数据融合与自动识别,为实现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前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右侧90°扇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扫描相机和激光光源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左侧90°扇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位姿调节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位姿调节分支和3D数字相机的分布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线扫描相机;2、激光光源;3、位姿调节分支;4、3D数字相机;5、激光三维扫描仪;6、安装平台;301、电动推杆;302、第一转动副;303、第二转动副;304、第一伺服电机;305、第二伺服电机;306、第三伺服电机;601、基础平台;602、定位桁架;603、左侧90°扇形板;604、右侧90°扇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立体扫描机器人包括线扫描相机1、激光光源2、位姿调节分支3、3D数字相机4、激光三维扫描仪5和安装平台6,所述安装平台6包括基础平台601、定位桁架602、左侧90°扇形板603和右侧90°扇形板604,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定位桁架602的下端面与所述基础平台60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桁架602的上端面与所述激光三维扫描仪5固定连接,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桁架602相对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实现了2D线扫描相机和3D数字相机4在机械结构方面的整合,进而对平面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数据融合,以此构建公路隧道病害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公路隧道病害的智能识别与三维测量,识别准确率高、误检率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桁架602为一个正方体框架结构,所述基础平台601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定位桁架602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601的中间位置。所述基础平台601的构成材料包括碳钢,所述基础平台601的直径是所述定位桁架602的边长的1.5倍,所述定位桁架602的构成材料包括铝合金,所述定位桁架602的正方体边长不小于1m,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构成材料包括镁铝合金,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半径与所述定位桁架602的边长相等。
参见图1和图2,安装平台6由基础平台601、定位桁架602、左侧90°扇形板603以及右侧90°扇形板604构成。基础平台601的构成材料为碳钢,直径为1500mm,厚度为12mm。定位桁架602是一个由工业铝型材连接而成的正方体结构,工业铝型材的型号为欧洲标准OB.10-4545W2,正方体结构的边长为1m。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构成材料为AZ31b镁铝合金,半径为1200mm,厚度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相互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半径为1200mm,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厚度为10mm,所述基础平台601的直径为1500mm,所述基础平台601的厚度为12mm。定位桁架602与各个部件之间的安装方式如下: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激光三维扫描仪5,左表面安装有左侧90°扇形板603,右表面安装有右侧90°扇形板604,下表面安装在基础平台60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处。所述基础平台601的下表面与车辆等载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将3D数字成像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的检测之中,实现了病害深度尺寸的测量,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检测设备只能采集平面图像导致的识别准确率低、误检率高的技术问题。
图3为图2所示右侧90°扇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扫描相机和激光光源的分布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3设置在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的左端面,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3具有相同的结构,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3的六组电动推杆30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位于两侧的电动推杆301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夹角均为7.5°,所述位姿调节分支3结构包括移动副、第一转动副302和第二转动副303,所述移动副由电动推杆301实现,其固定部分连接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所述电动推杆301包括第一伺服电机304,所述第一转动副302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一端盖和第二伺服电机305,所述第一转动副302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伸缩杆末端,所述第一转动副30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所述第二转动副303包括第二阶梯轴、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座、第二端盖和第三伺服电机306,所述第二转动副303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副302的末端,所述第二转动副303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副302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所述3D数字相机4设置在所述位姿调节分支3的末端,所述3D数字相机4的光轴与所述第二转动副303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
参见图3和图4,右侧90°扇形板604上安装有三组线扫描相机1和六组激光光源2,L1~L3为线扫描相机1的安装位置、OL1~OL3为线扫描相机1的光轴方向,相邻光轴之间的夹角为30°,其中OL1、OL3与垂直线Om0、水平线Om1的夹角为15°。k11、k12、k21、k22、k31、k32为激光光源2的安装位置,Ok11、Ok12、Ok21、Ok22、Ok31、Ok32为激光光源2的光轴方向,相邻光轴之间的夹角为15°,其中Ok11、Ok32与垂直线Om0、水平线Om1的夹角为7.5°。选取线扫描相机1的行频为20k、视场角为30°,则三组线扫描相机1的拍摄范围分别为:m0~m1、m1~m2、m2~m3。选取激光光源2的功率为15w、发散角为15°,则六组激光光源2的照明范围分别为:m0~L1、L1~m1、m1~L2、L2~m2、m2~L3、L3~m3。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克服了现有的3D数字相机工作距离短、视场范围小等限制,解决了现有的3D数字相机在公路隧道检测之中的诸多技术问题。
图5为图2所示左侧90°扇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位姿调节分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位姿调节分支和3D数字相机的分布示意图。如图5-7所示,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1和六组所述激光光源2设置在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右端面,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1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线扫描相机1的视场角范围为30至45°,位于两侧的线扫描相机1光轴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夹角均为15°,每个线扫描相机1的两侧设置有两组相同的激光光源2,所述激光光源2的中心线与所述线扫描相机1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7.5°,所述激光光源2的发散角为15至20°。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从机械结构和数据处理两个层面解决了三维立体机器视觉的融合,实现了隧道病害图像的三维采集、数据融合与自动识别,为实现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前提。
参见图5-7,左侧90°扇形板603上安装有六组结构相同的位姿调节分支3和六组3D数字相机4。六组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六组所述电动推杆301的中心线相交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的圆心,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1的光轴与六组所述激光光源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1的光轴与六组所述激光光源2的中心线相交于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的圆心。位姿调节分支3由电动推杆301、第一转动副302、第二转动副303以及第一伺服电机304、第二伺服电机305、第三伺服电机306构成,电动推杆301的直径为30mm、行程为1.0m,L1~L6分别为电动推杆301中心点安装位置,OL1~OL6为电动推杆301中心轴线,相邻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其中OL1、OL6与垂直线Om0、水平线Om1的夹角为7.5°。第一转动副302和第二转动副303由阶梯轴、轴承、轴承座、端盖构成,其中阶梯轴直径为12mm、长度为60mm,阶梯轴末端与转动副之间由花键连接,规定阶梯轴方向为该转动副轴线方向。轴承的型号为UELFLU201,为带座外球面轴承。所述电动推杆301的直径为30mm,所述电动推杆301的行程不小于1m,所述第一阶梯轴和所述第二阶梯轴的直径为12mm,所述第一阶梯轴和所述第二阶梯轴的长度为60mm。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副302和第二转动副303的实现形式如下:第一转动副302安装于电动推杆301的伸缩杆末端,其轴线垂直于左侧90°扇形板603所在的平面;第二转动副303安装于第一转动副302的末端,其轴线与第一转动副302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3D数字相机4安装于所述位姿调节分支3的末端,其视轴与所述第二转动副303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同时,为了驱动位姿调节分支3的转动副运动,在电动推杆301、第一转动副302和第二转动副303处分别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304、第二伺服电机305、第三伺服电机306。3D数字相机4的型号为2075-3B-N-11,3D数字相机4的扫描速度为5kHz,3D数字相机4的视场范围为352mm~1060mm,3D数字相机4的工作距离为650mm~1350mm,3D数字相机4的平面图像分辨率1.65mm,3D数字相机4的Z方向分辨率0.925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包括线扫描相机1、激光光源2、位姿调节分支3、3D数字相机4、激光三维扫描仪5和安装平台6,所述安装平台6包括基础平台601、定位桁架602、左侧90°扇形板603和右侧90°扇形板604,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定位桁架602的下端面与所述基础平台60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桁架602的上端面与所述激光三维扫描仪5固定连接,所述左侧90°扇形板603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604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桁架602相对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实现了2D线扫描相机和3D数字相机4在机械结构方面的整合,进而对平面图像和深度图像进行数据融合,以此构建公路隧道病害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公路隧道病害的智能识别与三维测量,识别准确率高、误检率低。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将3D数字成像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的检测之中,实现了病害深度尺寸的测量,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检测设备只能采集平面图像导致的识别准确率低、误检率高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克服了现有的3D数字相机工作距离短、视场范围小等限制,解决了现有的3D数字相机在公路隧道检测之中的诸多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从机械结构和数据处理两个层面解决了三维立体机器视觉的融合,实现了隧道病害图像的三维采集、数据融合与自动识别,为实现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前提。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扫描相机、激光光源、位姿调节分支、3D数字相机、激光三维扫描仪和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定位桁架、左侧90°扇形板和右侧90°扇形板,所述左侧90°扇形板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所述定位桁架的下端面与所述基础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桁架的上端面与所述激光三维扫描仪固定连接,所述左侧90°扇形板与所述右侧90°扇形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桁架相对的左右两侧;
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设置在所述左侧90°扇形板的左端面,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具有相同的结构,六组所述位姿调节分支的六组电动推杆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位于两侧的电动推杆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夹角均为7.5°,所述位姿调节分支结构包括移动副、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所述移动副由电动推杆实现,其固定部分连接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所述电动推杆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动副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第一端盖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动副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末端,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所述第二转动副包括第二阶梯轴、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座、第二端盖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转动副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副的末端,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所述3D数字相机设置在所述位姿调节分支的末端,所述3D数字相机的光轴与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垂直而且相交;
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和六组所述激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右端面,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线扫描相机的视场角范围为30至45°,位于两侧的线扫描相机光轴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夹角均为15°,每个线扫描相机的两侧设置有两组相同的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的中心线与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7.5°,所述激光光源的发散角为15至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六组所述电动推杆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六组所述电动推杆的中心线相交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的圆心;
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与六组所述激光光源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三组所述线扫描相机的光轴与六组所述激光光源的中心线相交于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圆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桁架为一个正方体框架结构,所述基础平台的形状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平台的构成材料包括碳钢,所述基础平台的直径是所述定位桁架的边长的1.5倍;
所述定位桁架的构成材料包括铝合金,所述定位桁架的正方体边长不小于1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相互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半径为1200mm,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厚度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构成材料包括镁铝合金,所述左侧90°扇形板和所述右侧90°扇形板的半径与所述定位桁架的边长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桁架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的中间位置,所述基础平台的直径为1500mm,所述基础平台的厚度为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的功率为15w,所述3D数字相机的扫描速度为5kHz,所述3D数字相机的视场范围为352至1060mm,所述3D数字相机的工作距离范围为650至1350mm,所述3D数字相机的平面图像分辨率为1.65mm,所述3D数字相机的Z方向分辨率为0.9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的直径为30mm,所述电动推杆的行程不小于1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轴和所述第二阶梯轴的直径为12mm,所述第一阶梯轴和所述第二阶梯轴的长度为60mm。
CN201721299795.6U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00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9795.6U CN207300902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9795.6U CN207300902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0902U true CN207300902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13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979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00902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09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2428A (zh) * 2019-05-07 2019-10-11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隧道病害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55664A (zh) * 2020-06-12 2020-10-30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隧道病害三维检测系统
CN113720852A (zh) * 2021-08-16 2021-11-30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多相机图像采集监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2428A (zh) * 2019-05-07 2019-10-11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隧道病害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22428B (zh) * 2019-05-07 2021-07-30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隧道病害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55664A (zh) * 2020-06-12 2020-10-30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隧道病害三维检测系统
CN113720852A (zh) * 2021-08-16 2021-11-30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多相机图像采集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5898A (zh)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及其实施方法
CN207300902U (zh)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检测的立体扫描机器人
CN102155940B (zh) 用于双目视觉定位跟踪系统的立体靶标
CN207014351U (zh) 混联桁架式可移动重载铸造机器人
CN207501862U (zh) 一种可升降式双目立体视觉测量装置
CN107253179A (zh) 混联桁架式可移动重载铸造机器人
CN110530871A (zh) 一种隧道渗漏水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CN102431895B (zh) 一种集装箱对准系统及对准方法
CN105044154A (zh) 激光金属成形中材质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及靶向消除方法
CN104438538B (zh) 基于变型面离散式模具的三维曲面拉伸成形方法
CN105606023A (zh) 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5403156A (zh) 三维测量设备及用于该三维测量设备的数据融合标定方法
CN109544607B (zh) 一种基于道路标志线的点云数据配准方法
CN107121445A (zh)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x摄像检测的设备
CN102735456A (zh) 小标靶3d汽车四轮定位仪
CN205864585U (zh) 一种用于隧道图像采集的车载式调节平台
CN104020138B (zh) 车身外覆盖件视觉检测自动定位装置
CN109781016B (zh) 一种实时测量汽车等高性能的方法
CN211042086U (zh) 一种基于双目3d视觉的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检测仪
CN101916457B (zh) 三维点云数据获取用的基准体及点云合成方法
CN103292736A (zh) 基于显微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形貌特征识别方法与装置
CN206378300U (zh) 三缸驱动的汽车驻车坡度角检测系统
CN107037055A (zh) 一种铝合金表面拉丝质量检测评价方法
CN102012223B (zh) 铁路列车限界测量基准面获取方法
CN212254024U (zh) 一种多个线激光传感器测量轮胎形貌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