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3605U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83605U CN207283605U CN201721340531.0U CN201721340531U CN207283605U CN 207283605 U CN207283605 U CN 207283605U CN 201721340531 U CN201721340531 U CN 201721340531U CN 207283605 U CN207283605 U CN 2072836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thernet
- management system
- remote loading
- node
- lo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该远程加载管理系统的主控芯片包括相互通信的PS处理系统和PL可编程逻辑,PS处理系统分别和以太网PHY芯片及固态硬盘相通信,以太网PHY芯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多个客户端通信,固态硬盘中存放有所有被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和与加载通道对应的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相互通信。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个客户端对全系统节点进行远程加载管理,极大提高复杂系统开发调试的便利性及系统性;且由于可以同时支持网络远程加载和本地远程加载,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载方式切换,具有全面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嵌入式系统的维护与升级也变得日益重要。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对系统功能、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发者必须能够针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改善系统性能,增强系统适应性。
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方式通常由维护人员到达设备现场进行重新烧写系统或者更换Flash存储部件,当设备数量庞大并且分布范围广泛时,这种升级维护方式的工作量将非常大,而且耗费的时间长、成本高。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对嵌入式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在嵌入式系统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的开发中,DSP、FPGA等处理器均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和上电配置,处理器的加载和集成芯片的配置都采用本地方式;并使用专用仿真器将配置程序加载到芯片中,或者将将配置程序固化在Nor Flash、EEPROM等非易失存储器中,由主控芯片从本地存储器启动。由于局限于仿真器的硬件支持,且受专用线缆的约束,此方式仅适用于一对一的本地开发调试,但在复杂系统和远程控制的应用时显得捉襟见肘。还有,每个处理器都需要额外的非易失存储器来存储配置程序,这种方式即会增加设计的复杂度,又会降低设备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及远程加载管理方法,以提高复杂系统开发调试的便利性及设备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所述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包括主控芯片、以太网PHY芯片及固态硬盘,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相互通信的PS处理系统和PL可编程逻辑,所述PS处理系统分别和所述以太网PHY芯片及固态硬盘相通信,所述以太网PHY芯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多个客户端通信,所述固态硬盘中存放有所有被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所述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和与所述加载通道对应的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相互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以缓存各节点的待加载配置文件的DDR3存储器,所述DDR3存储器和所述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相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以存储主控芯片的系统程序的SPIFlash存储器,所述SPI Flash存储器和所述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相通信。
一种运用上述的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进行远程加载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和本地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其中,网络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包括:
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通过以太网PHY芯片、以太网交换机从客户端下载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
主控芯片的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将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上传至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驱动待加载节点的加载;
所述本地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包括:
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调取固态硬盘中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
主控芯片的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将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上传至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驱动待加载节点的加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太网标准接口,真正的实现了一线加载多个节点的目的,摆脱了传统专用线缆和仿真器的限制,且由于采用了以太网交换架构,通过子系统间的网络互连,可以实现一个客户端对全系统节点进行远程加载管理,极大提高复杂系统开发调试的便利性及系统性;且由于可以同时支持网络远程加载和本地远程加载,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载方式切换,具有全面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络远程加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地远程加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参见图1,该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包括主控芯片1、以太网PHY芯片2及固态硬盘8,其中,主控芯片1又包括相互通信的PS处理系统1a和PL可编程逻辑1b,PS处理系统1a分别和以太网PHY芯片2及固态硬盘8相通信,以太网PHY芯片2通过以太网交换机3和多个客户端4通信,固态硬盘8中存放有所有被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PL可编程逻辑1b通过加载通道和与加载通道对应的待加载节点5的配置接口相互通信。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以缓存各节点的待加载配置文件的DDR3存储器6以及用以存储主控芯片的系统程序的SPI Flash存储器7,DDR3存储器6和SPI Flash存储器7均和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相通信,用来提高被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的调取效率。
运用上述的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远程加载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和本地远程加载管理方法。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络远程加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2,该网络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包括:
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通过以太网PHY芯片、以太网交换机从客户端下载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
主控芯片的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将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上传至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驱动待加载节点的加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地远程加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3,该本地远程加载管理方法包括:
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调取固态硬盘中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
主控芯片的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将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上传至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驱动待加载节点的加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以太网的通用加载系统,采用以太网标准接口,真正的实现了一线(以太网线)加载系统多个节点,摆脱了传统JTAG专用线缆和仿真器的限制,极大提高复杂系统开发调试的便利性。
系统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太网交换架构,提供了系统级的加载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子系统间的网络互连,实现一个客户端对全系统节点进行远程加载管理。
全面性:
同时支持远程加载和远程固化(本地启动)。通用处理器一般设计两个应用需求:程序加载和程序固化,通过以太网接口,远程加载模块可实现多节点的加载。同时,由于配备了固态硬盘,支持多套程序的固化,通过客户端,用户可选择多套程序的本地启动和程序切换。
高集成性:
可实现多芯片协同开发和调试,传统处理器芯片应用开发是通过JTAG仿真器进行的,一台电脑只能连一个仿真器,并且每一个处理器也需要一个仿真器,这样没办法进行多个芯片多板卡的协同开发和测试,使用以太网加载方案,只要底层开启多个不同端口的服务器就可以实现连接多个芯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来开发和调试多块板卡多个节点,从而大大增加了开发的集成性。
协同性:
可实现多人协作开发和调试,由于使用了标准以太网的TCP/IP协议,只要远程加载服务器连接到公用网络,且运行多个不同端口的进程,就可以实现多人连接到板卡进行协同开发调试,这样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可扩展性:
基于以太网的通用加载系统可独立成模块,在有远程加载的应用需求时,只需扣上一块以太网加载模块,在没有以太网加载需求的应用中,可不加扣此模块,节约成本,灵活方便,在面对未来更高性能的需求时,方便更新升级和拓展。
普适性:
通过适应性修改加载通道,可支持不同类型待加载节点。例如,待加载节点为XILINX公司的FPGA,加载通道为FPGA的Select Map接口,即可实现多节点FPGA远程加载和固化的功能;例如,待加载节点为TI公司的C6000系列DSP,加载通道为EMF16接口,即可实现多节点DSP远程加载和固化的功能。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包括主控芯片、以太网PHY芯片及固态硬盘,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相互通信的PS处理系统和PL可编程逻辑,所述PS处理系统分别和所述以太网PHY芯片及固态硬盘相通信,所述以太网PHY芯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多个客户端通信,所述固态硬盘中存放有所有被加载节点的配置文件,所述PL可编程逻辑通过加载通道和与所述加载通道对应的待加载节点的配置接口相互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以缓存各节点的待加载配置文件的DDR3存储器,所述DDR3存储器和所述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相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加载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以存储主控芯片的系统程序的SPI Flash存储器,所述SPI Flash存储器和所述主控芯片的PS处理系统相通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0531.0U CN207283605U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40531.0U CN207283605U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83605U true CN207283605U (zh) | 2018-04-27 |
Family
ID=61979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40531.0U Active CN207283605U (zh) | 2017-10-11 | 2017-10-11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836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6524A (zh) * | 2017-10-11 | 2018-01-09 |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及远程加载管理方法 |
-
2017
- 2017-10-11 CN CN201721340531.0U patent/CN2072836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6524A (zh) * | 2017-10-11 | 2018-01-09 |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及远程加载管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ock et al. | Enzian: an open, general, CPU/FPGA platform for systems software research | |
CN103107960B (zh) | 通过开关卡减少交换结构中交换故障的影响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977217A (zh) | 在线加载xilinx-fpga多版本更新程序的方法 | |
CN105335168B (zh) | 实现操作系统远程配置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 |
CN107924340A (zh) | 资源配置系统、资源配置方法以及资源配置程序 | |
CN103198042A (zh) | Pci航空串行总线板卡及实现动态加载数据处理方法 | |
US1021204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nd analyzing management servers | |
CN105159617B (zh) | 一种池化存储系统架构 | |
CN109669704B (zh) | 远程传输加载多节点fpga程序加载管理电路 | |
CN103389669A (zh) | 一种基于fpga/cpld控制器的处理器程序远程动态加载系统及方法 | |
CN101000550A (zh) | 一种嵌入式系统远程在线再配置方法 | |
CN105487999B (zh) | 级联式大规模usb扩展装置及工作方法、系统 | |
CN115934366A (zh) | 服务器存储扩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整机柜系统 | |
CN107526593A (zh) | 基于动态链接库的bmc功能定制方法 | |
CN102820061A (zh) | 嵌入式远程设备程序烧写装置及方法 | |
CN207283605U (zh)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 | |
CN109274537A (zh) | 一种连续性网络虚拟化平台系统 | |
CN107566524A (zh) | 一种基于以太网的远程加载管理系统及远程加载管理方法 | |
CN105426334B (zh) | 并联式大规模usb扩展装置及工作方法、系统 | |
CN208907999U (zh) | 一种新型Raid扣卡 | |
CN112565416B (zh) | 基于云原生的大规模边缘安卓设备纳管系统及其纳管方法 | |
CN201332402Y (zh) | 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的家庭下载服务器 | |
CN112433983B (zh) | 支持多作业并行io性能隔离的文件系统管理方法 | |
CN102436413A (zh) | 板卡电源调试系统及调试方法 | |
CN111290988A (zh) | 基于国产mcu的bmc子卡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718, Luoyu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Shipbuilding Lingjiu Electronics (Wu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18, Luoyu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before: CSIC (WUHAN) LINCOM ELECTRONIC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