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3539U -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3539U
CN207283539U CN201721039957.2U CN201721039957U CN207283539U CN 207283539 U CN207283539 U CN 207283539U CN 201721039957 U CN201721039957 U CN 201721039957U CN 207283539 U CN207283539 U CN 20728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terminal
input terminal
amplifier
terminal
attenu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99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友琴
王健
邓浩然
席晟尧
何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u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U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U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U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99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3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产品的技术要求,保障Ka波段收发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发射与接收装置的集成,且隔离度高,能够提高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

Description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Ka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Ka波段收发组件这种结构的多通道传输系统虽然可以实现Ka波段的传输通畅,相对于目前的一般Ka波段发射与接收装置存在信息传导的先进性,但是发射与接收装置分离、依赖于天线为传导,不符合Ka波段设备集成化的发展方向,要实现发射与接收的功能则依赖于两台设备,无法做到Ka波段传输设备的便捷化携带,无法满足现代Ka波段应用的要求。同时,其功率分配与合成无法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所述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和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出端与环行器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db衰减器Ⅰ、二倍频器Ⅰ和第一滤波器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Ⅰ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
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功分器、第二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三低通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与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Ⅱ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Ⅲ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Ⅲ的输出端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Ⅱ的输入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联动开关Ⅰ的输出端连接,联动开关Ⅰ的输入端与环形器的输出端连接;
发射支路包括二倍频器Ⅱ、第三混频器、第四低通滤波器、第三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另一组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Ⅳ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Ⅳ的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Ⅵ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Ⅶ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Ⅶ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Ⅷ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Ⅷ的输出端与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产品技术要求,注重高集成度、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为实现接收支路完成接收保护、镜频抑制、低噪声放大、混频放大等功能,接收支路包括环形器、单刀单掷开关、第四滤波器、第五低通滤波器、第六低通滤波器、第四混频器、第五混频器、电桥和db温补衰减器,环形器的输出端与单刀单掷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单掷开关的输出端与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电桥的输入端连接,电桥的输出端与第五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的与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还与第十九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与db温补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db温补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为实现发射支路完成混频放大、本振抑制、功率放大、耦合检测等功能,发射支路包括第七低通滤波器、第五滤波器、第六混频器、db衰减器和db衰减器,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产品的技术要求,保障Ka波段收发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发射与接收装置的集成,且隔离度高,能够提高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Ka波段收发组件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Ka波段收发组件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射支路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为接收支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1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2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2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3和接收下变频Ⅰ5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3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3的输出端与环行器4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5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5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6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6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2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3db衰减器Ⅰ7、二倍频器Ⅰ8和第一滤波器9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3db衰减器Ⅰ7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Ⅰ7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8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Ⅰ8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9的输入端连接;
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混频器11、第二混频器14、功分器10、第二滤波器18、第一低通滤波器12、第二低通滤波器13、第三低通滤波器15,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9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11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11的输出端与功分器1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11的另一组输入端与3db衰减器Ⅱ17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10的输出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器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14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14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器1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14的输出端与第三低通滤波器1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低通滤波器15的输出端与3db衰减器Ⅲ16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Ⅲ16的输出端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Ⅱ的输入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18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18的输入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联动开关Ⅰ19的输出端连接,联动开关Ⅰ19的输入端与环形器4的输出端连接;
发射支路包括二倍频器Ⅱ20、第三混频器22、第四低通滤波器23、第三滤波器25,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9的另一组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与3db衰减器Ⅳ21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Ⅳ21的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22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22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低通滤波器23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低通滤波器23的输入端与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与3db衰减器Ⅵ24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22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3db衰减器Ⅶ24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Ⅶ24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2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25的输出端与3db衰减器Ⅷ26的输入端连接,3db衰减器Ⅷ26的输出端与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产品技术要求,注重高集成度、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为实现接收支路完成接收保护、镜频抑制、低噪声放大、混频放大等功能,接收支路包括环形器4、单刀单掷开关32、第四滤波器33、第五低通滤波器36、第六低通滤波器38、第四混频器34、第五混频器37、电桥35和3db温补衰减器39,接收支路采用谐波镜像抑制混频器,有镜像抑制功能,发射支路采用混频器HMC329,原因是若采用谐波镜像抑制混频器会使发射支路混频后的增益大约12dB,而增益过大容易形成自激振荡,因此发射支路采用混频器HMC329,环形器4的输出端与单刀单掷开关32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单掷开关32的输出端与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33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33的输出端与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混频器3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混频器34的输出端与电桥35的输入端连接,电桥35的输出端与第五低通滤波器36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低通滤波器36的输出端的与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混频器37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混频器37的另一组输入端还与第十九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混频器37的输出端与第六混频器38的输入端连接,第六混频器38的输出端与3db温补衰减器39的输入端连接,3db温补衰减器39的输出端与第二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为实现发射支路完成混频放大、本振抑制、功率放大、耦合检测等功能,发射支路包括第七低通滤波器、第五滤波器、第六混频器、2db衰减器和5db衰减器,5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2db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2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完成混频放大、本振抑制、功率放大、耦合检测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了产品的技术要求,保障Ka波段收发发射和接收信号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发射与接收装置的集成,且隔离度高,能够提高成本控制及可生产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包括Ka波段收发组件,所述Ka波段收发组件由接收支路、发射支路、环形器和电源及控制部分组成,其中:电源及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本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本振的输出端与本振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本振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射支路和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入端与上行中顿信号的输出端连接,发射支路的输出端与环行器的输入端连接,环形器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Ⅰ的输出端与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连接,接收下变频Ⅱ的输入端还与输入本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
本振支路由本振激励信号、db衰减器Ⅰ、二倍频器Ⅰ和第一滤波器组成,本振激励信号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Ⅰ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二倍频器Ⅰ的输入端连接,二倍频器Ⅰ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
接收支路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功分器、第二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三低通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与功分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Ⅱ的输出端连接,功分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一组输入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Ⅲ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Ⅲ的输出端的输出端与第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Ⅱ的输入端与第七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联动开关Ⅰ的输出端连接,联动开关Ⅰ的输入端与环形器的输出端连接;
发射支路包括二倍频器Ⅱ、第三混频器、第四低通滤波器、第三滤波器,本振支路的第一滤波器的另一组输出端与第九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Ⅳ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Ⅳ的输出端与第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与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与db衰减器Ⅵ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Ⅶ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Ⅶ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db衰减器Ⅷ的输入端连接,db衰减器Ⅷ的输出端与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放大器及第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均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支路结构还可以是:接收支路包括环形器、单刀单掷开关、第四滤波器、第五低通滤波器、第六低通滤波器、第四混频器、第五混频器、电桥和3db温补衰减器,环形器的输出端与单刀单掷开关的输入端连接,单刀单掷开关的输出端与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六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七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电桥的输入端连接,电桥的输出端与第五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的与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八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另一组输入端还与第十九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混频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与3db温补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3db温补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支路结构还可以是:发射支路包括第七低通滤波器、第五滤波器、第六混频器、2db衰减器和5db衰减器,5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2db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2db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五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五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环形器的输入端连接。
CN201721039957.2U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Active CN20728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9957.2U CN207283539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9957.2U CN207283539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3539U true CN207283539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8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9957.2U Active CN207283539U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3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5380A (zh) * 2020-03-13 2020-06-05 西南科技大学 Ka波段固态功率放大器预失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5380A (zh) * 2020-03-13 2020-06-05 西南科技大学 Ka波段固态功率放大器预失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60895B1 (ko) 서큘레이터를 이용한 송/수신부 결합 시스템 및 그의송신신호 소거방법
CN205812005U (zh) 一种五通道毫米波收发组件
CN205610632U (zh) 一种双通道毫米波收发组件
CN109379102A (zh) 多通道捷变频收发装置
CN107835034A (zh) 一种用于解决gps灵敏度劣化的射频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983882B (zh) 一种射频前端及利用其测量天馈电压驻波比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46189A (zh) 射频前端电路及系统
CN108254722A (zh) 一种双频相控阵雷达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7283539U (zh) 一种Ka波段收发组件
JPH0378329A (ja) 移動体通信設備のrf送受信回路
CN205374730U (zh) 一种Ku波段收发组件
CN104035077A (zh) 一种大动态连续波雷达接收机
CN106452471A (zh) 一种gsm射频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终端
CN210246743U (zh) 一种射频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8675206U (zh) 宽带通信系统的射频架构
CN207443137U (zh) 多系统接入平台的信号中转装置及poi设备
GB1409799A (en) Quality system for a bandlimited voice signal
CN113381779B (zh) 超宽带接收机
CN108400789B (zh) 多系统合路平台及提高多系统合路平台互调的方法
CN210123969U (zh) 一种超大动态上变频器
CN111147119B (zh) Das合路系统
CN111130587A (zh) 一种新型sc频段宽带tr组件
CN206920597U (zh) 一种雷达接收分机
WO2021109240A1 (zh) 射频架构及移动终端
CN204633716U (zh) C波段下变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00 building 3, no.6, Suyu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Yu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Building 3, No. 6, Suyu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OUBES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