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3204U - 一种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83204U
CN207283204U CN201721153549.XU CN201721153549U CN207283204U CN 207283204 U CN207283204 U CN 207283204U CN 201721153549 U CN201721153549 U CN 201721153549U CN 207283204 U CN207283204 U CN 207283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axis pin
housing
anode
whee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535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耀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reate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reate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reate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reate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535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83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83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83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壳体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开设有导孔,导孔中滑动设置有销轴,销轴上转动连接有轮架,轮架上安装有滚轮,轮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安装架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槽相对的第二限位槽,销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第二限位槽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进而防止轮架在销轴上转动的限位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充电桩在搬运时,可将滚轮凸出至安装槽外,以便于使用者拖动该充电桩。该充电桩还创造条件引导人们在夜晚利用电网盈余的谷电充电,每年由此产生的节能环保效果和低碳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现有公布号为CN1064942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车库的充电桩,充电桩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充电桩上设置有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接口,虽然该充电桩能够实现对电动车的充电功能,但是当人们外出游玩时,电动汽车会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而该充电桩只能装在固定的地方,不能携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方便携带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负极接口和正极接口,所述负极接口连接有负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远离负极接口的一端连接有负极接头,所述壳体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导孔,所述导孔中滑动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转动连接有轮架,所述轮架上安装有滚轮,所述轮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槽相对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销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第二限位槽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进而防止轮架在销轴上转动的限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要搬运该充电桩时,抬起该充电桩,然后推动销轴带动限位块抽出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则轮架可在销轴上转动,转动轮架直至轮架突出至安装槽外,与此同时,安装在轮架上的滚轮随着轮架一同凸出至安装槽外,拉动销轴带动限位块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则轮架不易在销轴上转动,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充电桩在搬运过程中,滚轮随着轮架一同进入到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销轴靠近安装架的一端上设置有板体,所述板体的直径大于导孔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板体,使得销轴不易与安装架分离,以免销轴与安装架分离,进而导致轮架与滚轮散架,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轮架上设置有受力板,所述销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安装槽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受力板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要使用该充电桩时,需要将滚轮和轮架放回至安装槽内,转动轮架,直至轮架缩回至安装槽内,与此同时,轮架转动会带动受力板转动,由于扭簧的一端与安装槽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受力板抵接,则受力板会压缩扭簧,处于压缩状态的扭簧会使得受力板具有向安装槽外转动的趋势。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销轴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凹槽底壁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凹槽底壁抵接,另一端与限位板靠近凹槽底壁的端面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力推动销轴向靠近凹槽底壁方向运动时,限位板会压缩复位弹簧。当外力未作用下销轴上时,销轴会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向远离凹槽底壁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面上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连接有把手,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滑移槽,所述滑杆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滑移槽配合的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上设置有用于将滑移块固定在滑移槽中的锁紧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在搬运该充电桩时,使用者将手握在把手上,然后拉动把手带动滑杆在滑槽内上下滑动,与此同时滑移块在滑移槽内上下滑动。当滑杆在滑槽内滑动至合适的高度时,旋上锁紧螺母将滑移块固定在滑移槽内,则滑杆被固定在滑槽内合适的高度上,以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搬运该充电桩。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存放负极电缆、负极接头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还存放有用于传输电力的正极电缆,所述正极电缆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正极接口相连的连接头,另一端设置有正极接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充电桩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将正极电缆接在正极接口上,然后将负极接头接在电动汽车电瓶的负极上,将正极接头接在电动汽车电瓶的正极上,然后该充电桩对电动车电瓶充电。当充电完毕后,将正极电缆从正极接口上取下,然后将正极电缆和正极接头放入收纳槽中。如果正极电缆一直接在正极接口上,当使用者不小心同时接触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时,此时充电桩与人体形成一个回路,导致充电桩电伤人体。
优选的,所述正极接口上设置有由橡胶制成的绝缘盖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充电桩未使用时,将绝缘盖帽盖在正极接口上,由于绝缘盖帽的材料为橡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使用者同时接触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头而被电伤。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材料为导热塑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热塑料是以PP、ABS、PC等通用塑料为基材,将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等高导热复合材料添加在塑料基材中共混复合、通过热传导改性而成的新型高性格材料,导热塑料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均匀且导热性能较好,以便于对壳体内部的充电元器件散热,导热塑料的比重低,由导热塑料制成的壳体质量轻,便于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充电桩在搬运时,可将滚轮凸出至安装槽外,以便于使用者拖动该充电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主要突出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具体结构;
图4为实施例中安装架、销轴、轮架等的具体结构;
图5为实施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销轴的机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突出滑杆与滑槽的连接结构。
附图标记:1、壳体;2、负极接口;3、正极接口;4、负极电缆;5、负极接头;6、正极电缆;7、正极接头;8、安装槽;9、安装架;10、导孔;11、销轴;12、轮架;13、固定板;14、固定轴;15、滚轮;16、第一限位槽;17、第二限位槽;18、限位块;19、板体;20、受力板;21、扭簧;22、凹槽;23、限位板;24、复位弹簧;25、滑槽;26、滑杆;27、把手;28、滑移槽;29、滑移块;30、锁紧螺母;31、收纳槽;32、绝缘盖帽;33、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所示,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负极接口2和正极接口3,负极接口2连接有负极电缆4,负极电缆4远离负极接口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负极接头5,正极接口3连接有正极电缆6,正极电缆6远离正极接口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正极接头7,当用该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将负极接头5接在电动汽车电瓶的负极上,将正极接头7接在电动汽车电瓶的正极上,然后该充电桩对电动汽车电瓶进行充电。
如图2和3所示,壳体1上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的截面为矩形,安装槽8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架9,安装架9与安装槽8侧壁之间为固定连接,安装架9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在安装槽8内,如图4和5所示,安装架9的截面为一个半圆和一个矩形组合而成,两个安装架9上均设置有导孔10,导孔10的截面为圆形且贯穿安装架9,导孔10内穿设有销轴11,销轴11一端穿过两个导孔10,另一端伸出至壳体1外,销轴11为圆柱状,销轴11与导孔10滑动连接,销轴11可沿自身的轴向自由移动,销轴11上转动连接有轮架12,轮架12上安装有滚轮15。
如图4所示,轮架12包括两个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截面为一个长方形与位于长方形两端的半圆形组合而成,固定板13远离销轴11的一端上穿设有固定轴14,滚轮15转动设置在固定轴14上。
如图4和6所示,固定板13靠近销轴1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6,第一限位槽16贯穿固定板13,第一限位槽16的截面为扇形,第一限位槽16为5个且以销轴11的中心轴线为圆心等距圆周分布在固定板13上,如图4和5所示,安装架9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槽16相对的第二限位槽17,第二限位槽17贯穿安装架9,第二限位槽17的截面为扇形,第二限位槽17为5个且以销轴11的中心轴线为圆心等距圆周分布在安装架9上,如图7所示,销轴11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槽16配合进而防止轮架12在销轴11上转动的限位块18,限位块18的截面为扇形,限位块18为5个且以销轴11的中心轴线为圆形等距圆周分布在销轴11侧壁上。
如图4和5所示,销轴11靠近安装架9的一端上设置有板体19,板体19与销轴11固定连接,板体19的截面为圆形,板体19的直径大于导孔10的直径,使得销轴11不易安装架9分离,以免销轴11与安装架9分离,进而导致轮架12与滚轮15散架,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如图3和4所示,两个固定板13之间设置有受力板20,受力板20的截面为矩形,受力板20与两个固定板13相互垂直, 受力板20与固定板13之间为固定连接,销轴11上套设置有扭簧21,扭簧21一端与安装槽8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受力板20抵接。
如图3所示,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凹槽22,凹槽22的截面为圆形,凹槽22与销轴11同轴设置,销轴11上设置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与销轴11之间为固定连接,限位板23的截面为环形,销轴1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位于凹槽22底壁与限位板23之间,复位弹簧24一端与凹槽22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杆靠近凹槽22底壁的端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4用于驱动销轴11向远离安装架9方向运动。
当使用者推动销轴11向靠近凹槽22底壁方向运动时,限位板23会压缩复位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的复位弹簧24会使得销轴11具有向远离凹槽22底壁方向运动的趋势,当使用者放开捏在销轴11上的手时,使用者不对销轴11作用有推力,则销轴11会在复位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向远离凹槽22底壁方向运动。
当要搬运该充电桩时,抬起该充电桩,然后使用者用手推动销轴11向靠近安装槽8方向运动,销轴11会带动限位块18抽出第一限位槽16和第二限位槽17,则扭簧21会推动受力板20和轮架12弹出安装槽8,安装在轮架12上的滚轮15随着轮架12一同凸出至安装槽8外,使用者松开捏在销轴11上的手,销轴11会在复位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向远离凹槽22底壁方向运动,销轴11会带动限位块18穿过第二限位槽17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6内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轮架12在销轴11上转动,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充电桩在搬运过程中,滚轮15随着轮架12一同进入到安装槽8内,以便于使用者搬运该充电桩。
当要使用该充电桩时,先抬起该充电桩,然后使用者用手推动销轴11向靠近安装槽8方向运动,销轴11会带动限位块18抽出第一限位槽16和第二限位槽17,转动轮架12,直至轮架12和滚轮15完全缩回至安装槽8内,此时第一限位槽16和第二限位槽17相对,使用者松开捏在销轴11上的手,销轴11会在复位弹簧24的复位作用下向远离凹槽22底壁方向运动,销轴11会带动限位块18穿过第二限位槽17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6内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轮架12在销轴11上转动,使得该充电桩可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
如图8所示,壳体1顶面上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5,滑槽25的截面为矩形,滑槽25有两个且两个滑槽25处于同一水平面,滑槽25内滑动设置有滑杆26,滑杆26也有两个,滑杆26为长方体,两个滑杆26之间设置有把手27,把手27的两端与两个滑杆26靠近把手27的端部固定连接。
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25连通的滑移槽28,滑移槽28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移槽28的截面为一个长方形与位于长方形两端的半圆形组合而成,滑杆26靠近滑移槽28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滑移槽28配合的滑移块29,滑移块29为圆柱状,滑移块29滑动设置在滑移槽28内,滑移块29远离滑杆26的一端穿过滑移槽28伸出至壳体1外,滑移块29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30,锁紧螺母30用于将滑移块29固定在滑移槽28中。
当使用者在搬运该充电桩时,使用者将手握在把手27上,然后拉动把手27带动滑杆26在滑槽25内上下滑动,与此同时滑移块29在滑移槽28内上下滑动。当滑杆26在滑槽25内滑动至合适的高度时,旋上锁紧螺母30将滑移块29固定在滑移槽28内,则滑杆26被固定在滑槽25内合适的高度上,以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搬运该充电桩。
如图1所示,壳体1上设置有收纳槽31,收纳槽31位于散热口上上方,负极电缆4和负极接头5放置在收纳槽31中,充电桩未使用时,将正极电缆6放置在收纳槽31中,正极电缆6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正极接口3连接的连接头33,正极接头7固定连接在正极电缆6的另一端上。
当该充电桩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将正极电缆6接在正极接口3上,然后将负极接头5接在电动汽车电瓶的负极上,将正极接头7接在电动汽车电瓶的正极上,然后该充电桩对电动车电瓶充电。当充电完毕后,将正极电缆6从正极接口3上取下,然后将正极电缆6和正极接头7放入收纳槽31中。如果正极电缆6一直接在正极接口3上,当使用者不小心同时接触正极接头7和负极接头5时,此时充电桩与人体形成一个回路,导致充电桩电伤人体。
当正极电缆6被从正极接口3上拆卸下来后,正极接口3上设置有绝缘盖帽32,绝缘盖帽32与正极接口3之间为螺纹连接,绝缘盖帽32的材料为橡胶,当该充电桩未使用时,将绝缘盖帽32盖在正极接口3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使用者同时接触正极接口3和负极接头5而被电伤。
壳体1的材料为导热塑料,导热塑料是以PP、ABS、PC等通用塑料为基材,将石墨、纤维状高导热碳粉、鳞片状高导热碳粉等高导热复合材料添加在塑料基材中共混复合、通过热传导改性而成的新型高性格材料,导热塑料在使用过程中散热均匀且导热性能较好,以便于对壳体1内部的充电元器件散热,导热塑料的比重低,由导热塑料制成的壳体1质量轻,便于携带。
该充电桩还创造条件引导人们在夜晚利用电网盈余的谷电充电,每年由此产生的节能环保效果和低碳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8)

1.一种充电桩,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负极接口(2)和正极接口(3),所述负极接口(2)连接有负极电缆(4),所述负极电缆(4)远离负极接口(2)的一端连接有负极接头(5),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上开设有导孔(10),所述导孔(10)中滑动设置有销轴(11),所述销轴(11)上转动连接有轮架(12),所述轮架(12)上安装有滚轮(15),所述轮架(12)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6),所述安装架(9)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槽(16)相对的第二限位槽(17),所述销轴(11)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第二限位槽(17)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6)内进而防止轮架(12)在销轴(11)上转动的限位块(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销轴(11)靠近安装架(9)的一端上设置有板体(19),所述板体(19)的直径大于导孔(1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轮架(12)上设置有受力板(20),所述销轴(11)上套设有扭簧(21),所述扭簧(21)一端与安装槽(8)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受力板(20)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凹槽(22),所述销轴(11)上设置有限位板(23),所述凹槽(22)底壁与限位板(2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4),所述复位弹簧(24)一端与凹槽(22)底壁抵接,另一端与限位板(23)靠近凹槽(22)底壁的端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顶面上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5),所述滑槽(25)内滑动设置有滑杆(26),所述滑杆(26)连接有把手(27),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25)连通的滑移槽(28),所述滑杆(26)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滑移槽(28)配合的滑移块(29),所述滑移块(29)上设置有用于将滑移块(29)固定在滑移槽(28)中的锁紧螺母(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存放负极电缆(4)、负极接头(5)的收纳槽(31),所述收纳槽(31)中还存放有用于传输电力的正极电缆(6),所述正极电缆(6)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正极接口(3)相连的连接头(33),另一端设置有正极接头(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正极接口(3)上设置有由橡胶制成的绝缘盖帽(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材料为导热塑料。
CN201721153549.XU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充电桩 Active CN207283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549.XU CN207283204U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549.XU CN207283204U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83204U true CN207283204U (zh) 2018-04-27

Family

ID=6199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3549.XU Active CN207283204U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832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759A (zh) * 2018-06-26 2018-11-16 东莞唯度电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便携充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759A (zh) * 2018-06-26 2018-11-16 东莞唯度电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便携充电设备
CN108819759B (zh) * 2018-06-26 2022-01-14 浙江万马海立斯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便携充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7305A (zh) 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
CN203086197U (zh) 具电线收纳功能的电力感应式充电器
CN207283204U (zh) 一种充电桩
CN207274446U (zh) 充电桩
CN203407625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伞
CN204441976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CN208022533U (zh) 一种充电桩的自动收线结构
CN206691316U (zh) 一种共享平台电动自行车的便携式电池的安装结构
CN202503334U (zh) 无线充电系统
CN205693451U (zh) 一种电子通信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CN207274445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桩
CN203722315U (zh) 一种手摇移动电源
CN210591439U (zh) 一种方便收纳充电枪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4089247U (zh) 太阳能充电器
CN207321158U (zh) 一种户外休闲用品插拔式供电装置
CN201887699U (zh) 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户外插座
CN202949244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CN201599709U (zh) 可对外充电型太阳能台灯
CN205544537U (zh) 一种可自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电池
CN206807118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
CN206187980U (zh) 一种夹爪结构
CN220874265U (zh) 一种储能充电装置
CN220963583U (zh) 一种免焊接圆柱形锂电池封装盒体
CN203278358U (zh) 一种便捷式电动汽车充电站
CN205811644U (zh) 一种快充多接口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